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策略。
18.电力系统中的通信技术;
-电力系统通信的需求与特点;
-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19.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应急响应;
-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20.综合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
-探讨解决方案及其效果评估。
5、教学内容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将通过以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1.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电力系统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评估指标及计算方法。
22.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23.电力系统模拟与仿真;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应用;
-模拟实际电力系统运行案例分析。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0.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
-电力系统的调度、监控与控制;
-电力市场的运作及电力需求侧管理。
3、教学内容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教学内容,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1.电力质量的评价与改善;
-电压波动、谐波、三相不平衡等电力质量问题;
-无功补偿、滤波器等改善措施。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比、变流比的计算;
-三相变压器的结构及连接方式。
7.电动机的种类及其启动方法;
-交流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原理;
-直接启动、星角启动、自耦启动等方法的应用。
8.电力系统的保护;
-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原理;
-保护装置的配置及动作过程。
9.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2)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3)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4)熟悉供电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的问题;(2)具备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3)熟练使用相关电力工程软件进行仿真和计算;(4)掌握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电力系统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分析。

3.供电设备及其应用: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力线路、继电保护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调控: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力系统的运行调控策略。

5.电力系统仿真与计算: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和计算。

6.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电力设备的安装步骤、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和处理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力系统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力实验,加深对电力设备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供电技术)

课程设计(供电技术)

35KV变电所主要电气部分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1.2设计指导思想1.3 35KV变电所发展第二章变电所的设计2.2变电所设计的一般原则2.3 变电所结构形式选择第三章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方式3.1电气主接线设计3.2 35kV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确定3.3 6KV接线形式的选择第四章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与无功补偿4.1.1变电所主变容量的确定4.1.2主变压器的选择4.2无功补偿4.2.1无功补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5.1 短路电流计算概述5.2本设计的短路计算类型5.3 短路计算相关公式5.4 短路计算过程第六章高压电器的选择:6.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6.2 各电压等级侧断路器的选择6.2.1 35KV侧断路器的选择6.2.2 6KV侧断路器的选择6.3 各电压等级侧隔离开关的选择6.3.1 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6.3.2 35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6.3.3 6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6.4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6.4.1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6.4.2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6.5 电抗器的作用与选择6.6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6.6.1 熔断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6.6.2 熔断器的选择第七章供电接地保护7.1 防雷保护的设计7.2 接地装置的设计结论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等。

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在学校供配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和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供配电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

3. 能够针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術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学校供配电系统概述: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电路构成、电力传输与分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2. 供配电设备及其功能:详细讲解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 内容列举: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配电设备。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及计算:学习如何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电路设计、设备选型、短路计算、负荷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了解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 内容列举: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安全操作。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供电课程设计十五页

供电课程设计十五页

供电课程设计十五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功率计算等基本电学公式,了解不同类型的电源和负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仪器,进行电路的搭建、测试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功率计算、电源和负载的特性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第二章:欧姆定律,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第三章:功率计算,包括功率、功、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第四章:电源和负载,包括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纯电阻负载、电感负载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路基本概念、公式推导等理论内容。

2.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手操作,进行电路搭建、测试和分析。

3.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1.教材:选用《供电技术》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

2.实验设备:包括万用表、示波器、电路实验板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实验视频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

2.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3.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2.教学时间:每个星期上课2次,每次1.5小时,共15周。

3.教学地点:实验室和教室。

供电技术某小区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某小区课程设计

供电技术某小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备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供电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供电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2.供电技术的关键技术:讲解供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使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3.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介绍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和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电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电力系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1)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1)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1)课程简介供电技术是电力行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到电力的发电、输送、变压、配电等多个环节。

本课程将介绍供电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供电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理解电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供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供电系统的配电方案设计和优化方法;4.能够根据供电系统的需求进行供电设备的选型和运行控制。

课程安排第一部分:电力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电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电力的定义和单位2.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3.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4.电路元件和电路组成第二部分:供电系统本部分主要介绍供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发电机的原理和分类3.变压器的原理和分类4.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原理和分类第三部分:供电系统设计本部分主要介绍供电系统的配电方案设计和优化方法。

1.供电系统的负荷估算和负荷曲线绘制2.供电系统的电压稳定与调节3.供电系统的配电方案设计和主要元器件选型4.供电系统的运行控制和故障排除技术课程评估本课程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的评估和评分: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50%)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50%)3.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实验的表现(加分项)。

实践操作除了理论课,本课程还将联合电力公司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电技术的实际应用。

1.参观电力公司的电力生产线,了解发电厂房和变压器站的组成和运作情况;2.对实际供电系统的配电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3.进行基本的供电设备的选型和运行控制实验。

参考文献1.王春超. 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M]. 科学出版社, 2015年.2.陈建忠.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1年.3.高小峰. 电能经济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以上仅为参考文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文献进行学习和参考。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小区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小区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小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供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设备;了解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小区供电系统实际问题;具备小区供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电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电力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

1.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等。

2.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

3.小区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力传输、分配和使用的规律和方法。

4.小区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包括运行管理、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小区供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维护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小区供电系统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小区供电系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电技术、小区供电系统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供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供电技术原理图、小区供电系统示意图等。

4.实验设备:供电实验装置、配电设备模型等。

5.网络资源:电力行业相关、论坛等。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名称:供电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清河门煤矿地面变电所部分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学位)班级:电气10—1班姓名:陈景辉学号:100571010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摘要本文是清河门煤矿地面变电所供电系统的设计说明。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该电力用户所处的地区供电条件、生产工艺和公用工程等用电负荷资料的分析。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 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4. 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关键字:电能;供电系统;变电前言 (1)1 变电所主接线方式 (2)1.1 对变电所主结线的要求 (2)1.2 变配电所主接线的选择原则 (2)1.3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一次侧接线方式 (2)1.4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二次侧接线方式 (4)1.5 变电所主变压器运行方式 (5)2 工厂负荷计算的方法 (7)2.1 工厂低压侧负荷计算 (7)2.2 清河门煤矿负荷计算过程 (8)2.3 电容器的选择 (10)2.4 主变压器的选择 (12)实践心得参考文献附录A附表:清河门煤矿负荷表清河门煤矿年产90万吨,服务年限70年。

矿井两个水平开采,分别为-500m,-200m水平。

两个水平涌水量为795m3/h和430m3/h。

矿井是高级瓦斯矿井。

该矿从阜新发电厂引来两回6.6kv供电线路,一回是华清线,全长为27.6km。

另一回是从阜新发电厂经艾友矿到清河门矿,全长为30km。

本次课程设计是清河门煤矿地面变电所部分设计。

1 变电所主接线方式1.1 对变电所主结线的要求对变电所主结线的要求是:安全、可靠、灵活、经济。

1.2 变配电所主接线的选择原则1. 当满足运行要求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断路器,以节省投资。

2. 当变电所有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时,二次侧应采用断路器分段的单母线接线。

3. 当供电电源只有一回线路,变电所装设单台变压器时,宜采用线路变压器组结线。

4. 为了限制配出线短路电流,具有多台主变压器同时运行的变电所,应采用变压器分列运行。

5. 接在线路上的避雷器,不宜装设隔离开关;但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可与电压互感器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6. 6~10KV固定式配电装置的出线侧,在架空线路或有反馈可能的电缆出线回路中,应装设线路隔离开关。

7. 采用6~10 KV熔断器负荷开关固定式配电装置时,应在电源侧装设隔离开关。

8. 由地区电网供电的变配电所电源出线处,宜装设供计费用的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一般都安装计量柜)。

9. 变压器低压侧为0.4KV的总开关宜采用低压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当有继电保护或自动切换电源要求时,低压侧总开关和母线分段开关均应采用低压断路器10. 当低压母线为双电源,变压器低压侧总开关和母线分段开关采用低压断路器时,在总开关的出线侧及母线分段开关的两侧,宜装设刀开关或隔离触头。

1.3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一次侧接线方式1 内桥接线:在进线两回路高压断路器内侧装设一条横向联络线,犹如桥一样将两回路进线连接在一起;内桥式主结线提高了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灵活性,增强了供电的可靠性。

这种内桥式主结线适用于电源进线长,故障机会多、变压器不需经常投切的总降压变电站。

如图1-1(a )所示 2 外桥接线:在两回路进线高压断路器外侧装设一条横向联络线,外桥式主接线适用于电源进线较短,故障机会少,变压器需要经常投切的总降压变电站。

如图1-1(b )所示3 全桥接线:这种接线方式适应性强,操作方便,运行灵活,并易于发展成单母线分段的中间变电所,但设备多,投资大。

如图1-1(c)所示图(c)图(b )图(a)图1-1 桥式接线图由于清河门煤矿的本身特点所限而且变压器只做定期的检查。

一般电源进线不多,切换次数少,故采用外桥接线方式。

1.4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二次侧接线方式方案Ⅰ:单母线结线方式优点:(1)接线简单,运行操作方便。

(2)配电装置少,节省投资。

(3)进出线方便,采用成套装置,可以简化布置。

缺点:(1)供电可靠性不高,当母线故障时将全厂停电。

(2)运行灵活性差。

(3)线路运行功率大(集中一回线路供电),损耗也大。

方案Ⅱ:单母线分段结线方式优点:(1)供电可靠性高。

(2)运行灵活。

(3)线路运行功率小,损耗也小。

(4)配电设备集中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1)要建配电中心站,占地稍大。

(2)结线较复杂,投资大。

(3)继保装置复杂,布置难。

方案Ⅲ:双母线结线方式优点:(1)供电可靠性较高。

(2)运行灵活。

(3)配电设备集中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1)要建配电中心站,占地大。

(2)结线复杂,继保装置多,投资大。

(3)继保设定难。

图1-2 单母线接线用断路器分段用隔离开关分段图1-3 单母线分段制图1-4 双母线制接线通过对上述配电方案的优缺点分析,并结合本厂负荷实际要求及经济方面,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等实际情况确定用方案Ⅱ较优。

综上所述,所以清河门煤矿的一次侧主接线方式采用外桥接线方式,而二次侧主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分段制1.5 变电所主变压器运行方式由于清河门煤矿一次侧采用外桥式接线方式,所以需要两台变压器,单台变压器的容量视它们的备用方式而定:(1) 明备用一台变压器工作,另一台变压器停止运行作为备用。

此时,两台变压器均按最大负荷时变压器负荷率为100%考虑。

(2) 暗备用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正常情况下每台变压器各承担约全部的50%。

因此。

每台变压器的容量宜按全部最大负荷的70%选择。

变压器互为暗备用的特点是:(1) 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最大负荷率约为70%,符合变压器经济运行要求,并留有一定裕量;(2) 若一台变压器故障,另一台变压器可以在承担全部最大负荷的情况下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完全有可能调整生产,切除部分不重要负荷,保证生产秩序。

显然,两台变压器互为暗备用的运行方式,具有投资省,能耗小等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2 工厂负荷计算的方法一般常用于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此设计采用的是需用系数法来对加氢裂化装置进行电力负荷计算的。

因为,需用系数是用设备功率乘以需用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采用利用系数法求出最大负荷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计算过程十分繁琐。

而单位面积功率法和单位指标法主要多用于民用建筑;单位产品耗电量法主要适用于某些工业。

按需要系数法计算负荷2.1 工厂低压侧负荷计算A 各设备组求计算负荷的基本公式有功负荷(KW )P cn =e x P K ⋅ 式中,x K 为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的需要系数;e P 为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的总设备容量; 无功负荷(KVar )ϕtan P Q cn cn ⋅= 式中,ϕtan 为设备铭牌给定功率因数角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视在负荷(KV A )B 多组用电设备组或多个用电单位总计算负荷有功负荷(KW )P c =N P K ∑ 式中,N P 为各组的计算负荷(KW);∑K 为有功负荷同时系数,由设备组计算车间配电干线负荷时可取∑K =0.85~0.95,由设备组直接计算变电所低压母线总负荷时可取∑K =0.8~0.9。

无功负荷(KVar )Q c =N Q K ∑ 式中,N Q 为各组无功计算负荷(Kvar);N Q 为无功负荷同时系数,由设备组直接计算变电所低压母线总负荷时可取∑K =0.85~0.95 。

视在负荷(KV A )S c =22C C Q P +C 全矿年计算负荷P 总=∑N K P N Q 总=∑N K Q N式中P N 是N 个用电设备组的有功功率之和,Q N 是N 个用电设备组的无功功率之和D 集中补偿后容量计算)tan tan (Pc Q 21ϕϕ-⋅=补偿2.2 清河门煤矿负荷计算过程1 (1) 立井-500m 水平包括: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主水泵 (2) 立井-200m 水平 包括:主水泵,其他 (3) 地面负荷包括:主井绞车,副井绞车,压风机,主扇风机,机修厂,选煤厂,水泥井 (4)主井负荷包括:一井负荷,二井负荷,三井负荷,四井负荷,矿区住宅 2 根据各设备需用系数及功率因数进行计算(各负荷情况请参照附表): (1) 立井-500m 水平:一采区:P a1=K d1P na1=0.69x2200=1625.8kw Q a1=P a1ϕtan 1=1850x.14=2062kvar 二采区:P a2=K d2P na2=0.7 x 1355=1006.5kw Q a2=P a2ϕtan 2=1175x1.10=1053.5kvar 三采区:P a3=K d3P na3=0.74x170=147.8kw Q a3=P a3ϕtan 3=145x0.96=150.3kvar主水泵:P a4=K d4P na4=0.81x2725=2210.5kw Q a4=P a4ϕtan 4=1360x0.75=1602P a =∑K ∑P ai =∑K ( P a1+ P a2+ P a3+ P a4+)=0.8×6035.28=4532kwQ a =∑K∑Q ai = ∑K (Q a1+ Q a2+ Q a3+ Q a4)=0.8×5524.5=4451kvar(2) 立井-200m 水平主水泵:P b1=K d1P nb1=0.8×3300=1042.4kw Q b1=P b1ϕtan 1=1320x0.749=782.18kvar 其 它:P b2=K d2P nb2=0.8×135=108kw Q b2=P b2ϕtan 2=120x0.75=81kvar P b =∑K ∑P bi = ∑K (P b1+ P b2)=0.8×324=256.4kwQ b =∑K∑Q bi =∑K (Q b1+ Q b2)=0.8×2450=1986kvar(3) 地面负荷主井绞车:P c1=K dc1P nc1=0.75x1330=1125kw Q c1=P c1ϕtan 1=0.55x1330=675kvar 副井绞车:P c2=K dc2P nc2=0.85×1100=935kw Q c2=P c2ϕtan 2=935×0.75=701.25kvar 压风机: P c3=K dc3P nc3=0.85×1120=963kw Q c3=P c3ϕtan 3=560x0.62=572kvar 主扇风机:P c4=K dc4P n c4=0.83x1880=1696.4kw Q c4=P c4ϕtan 4=1450x0.672=1188.6ar机修厂: P c5=K dc5P n c5=0.36x1593=460.08kw Q c5=P c5ϕtan 5=1267x0.63=667.41kvar选煤厂: P c6=K dc6P n c6=0.37x350=160..5kw Q c6=P c6ϕtan 6=300x0.64=192kvar矿石山: P c7=K dc7P n c7=0.35x2480=620kwQ c7=P c7ϕtan 7=1240x0.6=732kvar水泥井: P c8=K dc8P n c8=0.4×2600=1040kw Q c8=P c8ϕtan 8=1040×2.291=2382.64kvarP c =∑K ∑P ci = ∑K (P c1+ P c2+ P c3+ P c4+ P c5+ P c6+ P c7+ P c8)=0.8×6428=5142.4kw Q c =∑K ∑Q ci =∑K (Q c1+Q c2+Q c3+Q c4+Q c5+Q c6+Q c7+Q c8)=0.8×6837.6 =5740.1kvar(4) 主井负荷一井负荷:P d1=K dd1P n d1=0.63x3020=1956kw Q d1=P d1ϕtan 1=2610x0.65=1535kvar二井负荷:P d2=K dd2P n d2=0.64x2810=2104kw Q d2=P d2ϕtan 2=1120x0.65=652kvar三井负荷:P d3=K dd3P n d3=0.64x2470=1354.8kw Q d3=P d3ϕtan 3=2351x0.65=1335.5kvar矿区住宅:P d4=K dd4n d4=0.65x160=986kw Q d4P d4=160x0.63=978kvar Pd=∑Pdi= P d1+ P d2+ P d3+ P d4=6958kwQd=∑Qdi= Q d1+ Q d2+ Q d3+ Q d4 =7500.73kvar(5) 全矿年计算负荷P=0.9×(Pa+Pb+Pc+Pd)=19552.26kw Q=0.9×(Qa+Qb+Qc+Qd)=19628.43kvar S=22Q P +=27704.98KV Aϕcos =P/S=19552.26/27704.98=0.706 ϕtan =Q/P=19628.43/19552.26=1.004补偿后功率因数为ϕcos 1=0.9,则静电电容器补偿容量 Q 补偿=P(ϕtan -ϕtan 1)= 19552.26×(1.004-0.484)=10167.2kvar 实际全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 实际=19552.26kw Q 实际=19628.43-10167.2=9461.23kvar2.3 电容器的选择1 电容器组接线方式的确定电容器组接线方式有星接和角接,本次设计采用的是角接(1)Y 接法:若3线路断开,电容器组不变,将造成严重不平衡,中性点位移,会使有的相电压升高,而烧毁电容器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