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五代十国之吴越历史 吴越历史简介
十国春秋(吴越往事)--吴越篇86

十国春秋(吴越往事)--吴越篇86此时闽国的邻居主要有三位,北方的吴越国,西方的南唐国(原吴国),南方的南汉国。
鉴于南汉国和闽国之间几乎很少交往,而建州又位于闽国的西北,因此南汉国根本不在王延政的考虑范围内。
而西方的南唐国实力强劲,一向对闽国虎视眈眈,王延政也不敢随便把这只猛虎引入闽国。
只有北方的吴越国是王延政考虑的最佳选项,建州临近吴越国的处州,救援比较方便,而且吴越国方面一向对邻居比较友好、和善,是闽国以往寻找政治保护和援助的首选国家,所以王延政在第一时间便向吴越国发出了紧急求救信。
面对王延政突然而来的求救援助书信,钱传瓘一度陷入了短暂的纠结和矛盾之中。
出兵闽国其实并非头一次,早在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十二月时,吴越国便应闽国的要求出兵救援过建州,但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吴国信州刺史蒋延徽出兵攻打建州,吴越国出于帮助邻居的道义,而出兵建州,最终成功地把吴国军队赶出了建州。
但这次的情况略有不同,没有任何外部势力侵犯闽国,纯粹是闽国内部的那帮兄弟们们没事找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而已。
如果出兵帮助王延政,相当于是在肆意干涉别国内政,道义上似乎也站不住脚。
如果对于王延政的求助置之不理,又似乎失去了一次乘闽国内乱开疆扩土的绝佳良机。
于是,钱传瓘决定召开朝堂会议,讨论如何应对王延政的紧急求助!朝堂会议的观点十分鲜明,几乎成一边倒之势,支持出兵干预闽国兄弟之争的官员占绝大多数,其中当然包括钱传瓘本人,而反对出兵闽国的官员则凤毛麟角,代表人物是四大贤臣之一的林鼎。
林鼎并非懦弱怯战之文人,但却对政事有自己独特的远见和预测,而且遇事直言敢谏,毫不退避。
隔壁邻居的兄弟阋墙之争,毕竟只是人家闽国的内部矛盾,如果贸然出兵干预,从道义上讲无法立足,不会得到太多的支持,而且很容易深陷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最终搞得鸡飞蛋打、一无所获。
所以,建议不要贸然出兵干预,静观其变再作决定。
原本,林鼎的建议是比较合理、颇有远见的作法,正常状况下的钱传瓘似乎应该比较虚心的接受林鼎的建议,但此时的钱传瓘显然在精神状态方面出现了较大的波折。
历史趣谈吴越国的北方茶叶之路 将茶叶远销契丹和西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吴越国的北方茶叶之路将茶叶远销契丹和西域导语:唐末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开创者钱镠(852932),杭州临安人,建都杭州,占地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其范围包括今天浙江省11个市,以及江苏唐末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开创者钱镠(852—932),杭州临安人,建都杭州,占地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其范围包括今天浙江省11个市,以及江苏省的扬州、苏州,还有福建省的福州。
历三代五王,公元978年纳土归宋。
其基本国策:经济上鼓励农耕,兴修水利,筑捍海塘,治理湖浦,奠定了浙江粮仓——杭嘉湖平原的坚实基础,江南一带农商经济由此有较大发展。
“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苏轼:《表忠观记》。
政治上采取“善事中国”的保境安民政策,维护两浙安宁,“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苏轼:《表忠观记》。
悠悠千古,独此一家!故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钱镠善事中原的国策给予高度评介:“钱镠所立家训,乃至临终遗嘱,念念不忘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大事之礼。
”自北宋至清,历代政权均一致肯定钱镠的历史贡献。
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有美堂记》对钱镠的评价很有代表性:“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
环以湖山,左右映带。
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国对于茶叶之路的开辟至关重要。
最突出的是,它和北部大草原的契丹蒙古人的商业往来,促成了洲际的交流系统——吴越国首先开辟亚欧茶叶之路。
一、以茶贡奉善事中原生活常识分享。
五代十国之吴越世系(907年—978年)

五代十国之吴越世系(907年—978年)五代十国之吴越世系(907年—978年)2011-05-11 16:56:14| 分类:中华帝王世系 |字号订阅吴越国,公元907---978年,凡七十二年,历五主。
893年,钱镠以镇海节度使害据今浙江之地及江苏一部分。
901年,被封为越王。
904年,更封为吴王。
907年,受后梁封为吴越王,建都杭州。
978年,亡于北宋。
吴越世系表(907-978)(1)吴越武肃王钱镠───────(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907-932932-941│941-947│├───(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947│└───(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947-978───北宋灭吴越吴越亡武肃王钱镠,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
初以贩私盐为业。
后从军,为石鉴镇将之偏将。
因战黄巢军有功,为都指挥使。
光启三年(887),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
昭宗时为杭州防御使。
景福二年(893),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
乾宁元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年,为彭城郡王,浙东道招讨使。
后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
光化元年(898),称移镇杭州,加检校太师。
天复二年(902),封越王。
天祐元年(904),封吴王。
梁太祖即位,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
开平二年(908),加守中书令。
三年,加守太保。
乾化元年(911),加守尚书令、兼淮南、宣润等道四面行营都统。
二年,梁郢王册为尚父。
贞明三年,加天下兵马大元帅。
在位二十五年(907---931)。
年号用唐天祐四年(907五月),天宝五年(908---912),凤历(后梁郢王)一年(931正月),乾化三至五年(913二月---915十月),贞明一至七年(915十一月---921四月),龙德三年(921五月---923),自建年号宝大二年(924---925),宝正六年(926---931)。
长兴三年,病死,年八十一岁(851---931)。
历史趣谈“吴越争霸”有没有赢家 卧薪尝胆背后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吴越争霸”有没有赢家卧薪尝胆背后的历史导语:越国是春秋时代最后登场的一个国家。
《越绝书》说,“越伐疆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概括了越国的主越国是春秋时代最后登场的一个国家。
《越绝书》说,“越伐疆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概括了越国的主要事迹。
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越国。
在街闾巷陌,戏曲舞台上,还有另一个越国。
这个越国由西施美奂、范蠡诡谲、越王坚忍、吴王误国等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组成,留下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兔死狗烹”等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
这个越国非常精彩,有挥舞宝剑的“越女”,有伐木如山的“木客”,天生笼罩着一种江南的氤氲,遮住了越国的过往。
越国仿佛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春秋最后的夜空,又瞬间殒没,和另一个转瞬即逝的吴国交织在一起。
越国和吴国的羁绊很有规律,先是越国攻吴,接着吴国伐越。
先后“称霸”,又迅速消亡。
唯一的不同是,越王勾践被困时,向吴王献出“美女、宝器”,这位早期文献中没有出现姓名的美女给后来“西施”的出现创造了文学空间,帮助越国伐吴成功,最终灭吴。
从人口到疆域覆盖了吴国的版图,就像西施和夫差故事所隐喻的那样,最后在浙北、苏南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吴越。
当我们走出西施和夫差的温柔乡里,告别伍子胥与伯嚭一忠一奸的戏曲脸谱,或者越王勾践只能共辱而不能同荣的道德训诫,不得不面对一个疑问:越国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没有“西施”的吴越之争较晚出现的《越绝书》等著作共同塑造了“吴强越弱”的早期印象,借此衬托勾践隐忍复仇的“大逆转”剧情。
戏剧效果是好的,给后人的误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故事——吴越王保民归顺大宋

历史故事——吴越王保民归顺大宋吴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
吴越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
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
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小朝廷。
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号。
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皇帝。
吴越自钱镠晚年与南吴通和以后,除两度遣兵入闽国外,并无重大战争。
在十国中,吴越是比较安定的地区。
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
通过这些措施,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
吴越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
吴越钱氏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民本”思想。
钱镠常说:“民为社稷之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
”他不仅自己不称帝,还反对强藩称帝。
他谆谆地教诫子孙要恪守臣节,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
“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
”公元947年,钱弘俶继承吴越国王位,继承了祖先留下的繁荣,也继承了祖先留下的遗训。
宋开宝八年(975年),钱俶应赵匡胤约,出兵与北宋会师南唐金陵。
十二月,钱俶入朝表贺。
宋太祖赵匡胤最后消灭了割据政权南唐,十国之中仅剩吴越。
钱俶审时度势,遵循祖宗武肃王钱镠的遗训,以天下苍生安危为念,采纳了延寿临终遗言,为保一方生民,采取“重民轻土”之善举,毅然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五月入宋京开封,遵从祖训,决定纳土归宋,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卒,悉数献给宋朝,成就了一段顾全大局、中华一统的历史佳话。
吴越国的历史沿革

吴越国的历史沿革吴越国(907~978),中国五代十国之一。
钱镠所建。
自公元907年立国至978年归宋,共立国71年,三世五王。
建都杭州。
盛时疆域13州,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
吴越国简介吴越国,是唐末宋初五代时期十国中的一国,由浙江临安人钱镠所创建,以杭州为首府,越州为东府。
占地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地图如下)。
其范围包括今之浙江省十一个地市的全部与江苏省的苏州、福建省的福州。
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纳土归宋,历时近百年。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仍,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战略方针,重农桑、兴水利,发展与日本、朝鲜等国海外交往,使两浙之地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吴越国内一军十三州的州县名为:一军:安国衣锦军。
即今浙江省临安市,是钱镠的诞生地,故特升为衣锦军。
十三州:杭州(西府):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桐庐、于潜、新登、横山、武康十县。
越州(东府):辖会稽、山阴、诸暨、余姚、萧山、上虞、新昌、瞻八县。
湖州:辖乌程、德清、安吉、长兴四县。
温州:辖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四县台州:辖临海、黄岩、台兴、永安、宁海五县。
明州:辖鄞、奉化、慈溪、象山、望海、翁山六县。
处州:辖丽水、龙泉、遂昌、缙云、青田、白龙六县。
衢州:辖西安、江山、龙游、常山四县。
婺州:辖金华、东阳、义乌、兰溪、永康、武义、浦江七县。
睦州:辖建德、寿昌、遂安、分水、青溪等五县。
秀州:辖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
苏州:辖吴、晋洲、昆山、常熟、吴江等五县。
福州:下辖闽、侯官、长乐、连江、长溪、福清、古田、永泰、闽清、永贞、宁德等11县。
吴越国的历史沿革吴越国创建人钱镠,少时无赖,曾以贩盐为生;后应募为兵,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
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封其为越王。
904年,改封吴王。
及朱温建梁,始封其为吴越王。
吴越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
吴越历史2

史书称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国君为姒姓。
但根据考古学上的发现,越国可能更是继承自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是古代越族人所建立的国家。
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
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
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
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
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醉)李,阖庐被射伤。
阖庐死后,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王勾践在会稽之困中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屈求全、礼贤下士,赈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
作为没有任何制衡、约束的具有最高权力的一国国君,虽说是在受辱后做出的这些举动也是十分难得的。
加之,勾践在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时能虚心征求、听取谋臣们的意见,终于战胜了吴国、扩大了地盘、称霸于诸侯。
而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
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受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卧薪尝胆的句践搬上戏剧舞台,确实起到鼓舞人心、团结全民共度难关的作用。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辅佐句践成就霸业,故太史公以范蠡传附之。
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他事奉越王勤奋不懈、为越王运筹谋划二十余年,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荣登霸主权位。
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
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享乐,终于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
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遇就悲惨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乱”罪名,赐剑而亡。
范蠡可谓贤能之人。
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
吴越文化故事

吴越文化故事
吴越文化是一个古老而丰富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吴越文化的历史故事:
1、吴越争霸: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它们之间经常发生争斗。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起兵伐越,在欈李被越王勾践派出的大量死士挑衅吸引注意力,最终被越王勾践反击打败,并伤重而死。
其子夫差继位后,成功复仇,打败了越国。
然而,越国通过与吴国的争斗,逐渐崛起并成为一方霸主。
2、吴王阖庐与越王勾践:吴王阖庐是吴国的一位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越王勾践则是越国的君主,他通过采取卧薪尝胆等策略,逐渐使越国强大起来。
两位君主在争霸的过程中,互相攻伐,但最终以越王的胜利结束。
3、伍子胥与专诸:伍子胥是吴国的一位著名大臣,他曾因谗言而逃亡,后被吴王阖庐重用。
专诸是吴国的一位勇士,他曾帮助吴王阖庐登上王位。
伍子胥与专诸的关系是吴越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故事。
伍子胥对专诸非常信任,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
在一次宴会上,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刺杀了吴王僚,帮助阖庐夺取了王位。
伍子胥也被视为忠臣的代表之一。
4、西施与范蠡: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的宠妃。
范蠡则是越国的一位大臣,他帮助勾践策划了整个计划。
西施与范蠡的故事被后人称为“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它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这些故事只是吴越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们展现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吴越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五代十国之吴越历史吴越历史简介
导语:八九三年,唐昭宗任钱镠为镇海节度使,驻杭州。
八九六年,得越州,唐任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
九○七年,梁封钱镠为吴越王。
吴越拥有十三州
八九三年,唐昭宗任钱镠为镇海节度使,驻杭州。
八九六年,得越州,唐任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
九○七年,梁封钱镠为吴越王。
吴越拥有十三州土地,是个弱小国,在吴国威胁下,钱镠必须向北方小朝廷称臣、纳贡,借以牵制吴国。
钱镠经常回到临安故乡,他的父亲钱宽总是躲避不见。
钱镠找着钱宽,请问缘故。
钱宽说,你现在作国主,三面受敌(北、西有吴,南有闽),与人争利,怕祸及我家,所以不愿见你面。
钱镠涕泣受教。
钱镠也知道小国处境的危险,因此力求自保,不敢懈怠。
他很少安卧,用小圆木作枕,熟睡中头小动便落枕觉醒,称为警枕。
寝室中置粉盘,想起事情即写在粉盘上。
令侍女通夜等候,外面有人来讲事,立即唤醒他。
九一九年,吴徐温与钱镠讲和,两国息兵,但钱镠仍不敢疏忽。
九三二年,钱镠病将死,告继位人钱元瓘说,子孙要好好奉事中国(北方小朝廷),切勿因换姓废事大的礼。
这是吴越的国策,一直遵守到国灭,因为它始终是个弱小国。
吴越自钱镠时起,赋税繁苛,小至鸡、鱼、鸡卵、鸡雏,也要纳税。
贫民欠税被捉到官府,按各税欠数多少定笞数,往往积至笞数十以至百余(一说五百余),民尤不胜其苦。
自然,另一面是吴越君臣不胜其乐。
北宋时开封人称“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统治阶级的天宫,建筑在民不胜其苦的基础上,开始建筑这座天宫的人就是钱镠。
钱镠留心收买名士,皮日休(当是黄巢失败后,逃来依靠钱镠)、罗隐、胡岳等都得到优待,自己也学吟咏,与名士唱和。
他做节度使时,有人献诗,诗中有“一条江水槛前流”句,他以为讽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