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南吴越文化旅游分析(原创)

合集下载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kdh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kdh
旅游发展研究 ,-./0(1(23 405 6478-,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 —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
朱松节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
摘要: 江南古镇是我国古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专业的旅游科学的指导, 许多古镇旅游景区出现 了开发误区。本文以江南古镇旅游的代表性景区木渎为例, 通过对木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探讨江 南古镇旅游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木渎古镇 江南古镇 吴越文化 流水” 是江南水乡共有的特色, 在长三角地区, 恐怕是不能拿 “小桥流水” 说事的, 更何况, 论桥, 木渎恐怕比不上周庄, 论 水, 木渎又不及同里。又有人认为, 木渎的特色应该在 “园林 古镇” , 这当然也没什么错, 木渎现存私家园林 *$ 余处, 在古 镇里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苏州本身就是以园林著称于世 的, 苏州园林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然而, 在木渎的园林里 面, 却又没有一项入选世界遗产的, 如果旅游者要看园林, 完 全可以去距离并不远的拙政园、 狮子林, 又何必来木渎?木渎 旅游还有一句宣传口号, 叫 “乾隆来过六次的地方” , 这恐怕也 算不得特色, 拿古代的皇帝说事, 显的有些小气。 对木渎特色的认识不清, 带来的是木渎旅游的定位不明, 定位不明, 发展就没有了方向, 到底是 “小桥流水” , 还是 “园林 古镇” , 或者是别的什么, 这个问题必须要认清。 ! & ! 规划整体性不强 古镇旅游资源是一种易损性的资源品类, 一旦遭受破坏, 就很难恢复和发展。因此, 对于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就特别 需求科学的规划和高水平的管理。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 古镇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木渎也很早就注意到 了古镇保护的问题, 提出了 “保护古镇, 建设新区” 的原则。 客观地讲, “保护古镇, 建设新区” 的原则具有较强的科学 性, 是对木渎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高度概括。但是我们注 意到,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相关部门对这个原则的理解是不到 位的, 特别是对 “保护古镇” 和 “建设新区” 二者关系的理解。 “保护古镇” 与 “建设新区” 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体, “ 建设新区” 应当考虑到保护古镇的需要, 以不损害古镇的整体氛围为前 提, “保护古镇” 不应该是只是保护几处园林, 几条街道。 ! & *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古镇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 还在于 其深厚的文化蕴涵。木渎古镇在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方面明 显显得 “底气不足” 。一是古文化发掘不够。经验证明, 经济 越发达的国家或城市越是重视对古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木渎的历史已经有 !#$$ 年, 漫长的历史演化在木渎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积淀, 但是我们看到, 这些古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不 多, 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历史文化, 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二是 古镇内涵挖掘不够。当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去看木渎这样一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
客 观 地 讲 ,保 护 古 镇 , 设 新 区 ” “ 建 的原 则 具 有 较 强 的 科 学
河 的幽 弄 古 宅 众 多 , 进 七 进 纵 深 的 大 宅 尚存 l 处 , 南 五 0余 如
街 的冯 秋 农 故 居 、 家 长 弄 堂 , 街 的 王 宅 和 严 宅 , 塘 街 的 雷 西 山
性 , 对 木 渎 城 镇 建 设 和 旅 游 发 展 的 高 度 概 括 。但 是 我 们 注 是 意 到 , 实 际执 行 过 程 中 , 关 部 门 对 这 个 原 则 的 理 解 是 不 到 在 相 位的 , 别 是 对 “ 护古 镇” “ 设新 区” 者 关系 的理 解。 特 保 和 建 二
的 , 州 园 林 已 入 选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然 而 , 木 渎 的 园 林 里 苏 在
面 , 又没有一项 入选 世界遗 产 的, 果 旅游 者要看 园林 , 却 如 完 全 可 以去 距 离 并 不 远 的 拙 政 园 、 子 林 , 何 必 来 木 渎 ? 木 渎 狮 又 旅 游 还 有 一 句 宣 传 口号 , 乾 隆 来 过 六 次 的 地 方 ” 这 恐 怕 也 叫“ ,
1木 渎 古 镇 旅 游 发 展 概 况 . 木渎是与苏州城 同龄 的江 南古 镇 , 史 悠久 , 化 灿烂 , 历 文 名人 辈 出 , 风 淳 朴 ; 内 名 山 障 列 , 水 环 绕 , 光 旖 旎 , 民 境 碧 风 秀
冠吴中。
算 不 得 特 色 , 古 代 的皇 帝 说 事 , 的 有 些 小气 。 拿 显
古镇 水 道 纵 横 , 水 相 连 , 道 总 长 近 6 0 街 河 0 0米 , 小 桥 梁 大 共 1 座 。河 街 平 行 , 路 相 间 , 8 河 自然 巧 妙 地 把 水 、 、 、 连 路 桥 房

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吴越文化的特点及成因吴越文化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其中心文化区是太湖、钱塘江流域。

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影响到安徽东部和江西的东北部。

七千年间,吴越文化的民族性发生过沧桑巨变,楚败越以前基本上是夷越文化,秦灭越后基本上是汉族文化。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雨量充沛,农业极为发达。

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这里。

到明清时期,沿海的地理优势充分显露出来,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城市极为繁荣。

以“吴侬软语”为特征的吴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构成独特的语言文化系统,强化了这里的区域文化特征。

文化风格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与北方各区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吴越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一、吴越文化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

比中原地区,吴越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

但就总体性状而言,粗犷中蕴涵精雅,是当时吴越文化的显著特征。

从近年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春秋吴国大墓的玉器、青铜器中可以看出,吴越人已具有从粗犷中追求精雅的审美心理和实践创造力。

过去,研究吴越文化,人们都把精力集中于先秦时期,那只是狭义的吴越文化。

广义的吴越文化,应包括古今。

作为广义的吴越文化,汉代是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非着力研究不可。

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虽受华夏文化的深度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夷越文化,是中国诸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发达的一支。

汉代的吴越文化,则是中国主流文化——汉族文化的一个区域型。

吴越文化的这一转型过程,开始于楚威王败越,剧变于秦皇、汉武时期。

这段时期,吴越地区的越人大量入海南奔,楚人与中原人先后进入吴越,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发生变换,使吴越文化的民族性随之激变。

文化转型的趋向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依次展开的。

到西汉中后期,皖南、宁镇、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已基本汉化。

到六朝时期,浙江南部地区也由北向南渐次完成汉化。

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美篇

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美篇

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美篇一、引言在中国的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吴越文化是浙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浙江省各地开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吴越文化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对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探讨,全面、详细、完整地介绍这一活动的美妙之处。

二、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背景2.1 吴越文化的概述吴越文化是指浙江地区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吴越王国的历史、吴越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吴越文化的价值观念等。

吴越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2.2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吴越文化的途径。

通过参与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亲自接触到吴越文化的实物展示、传统艺术表演等,深入了解吴越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三、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规划3.1 活动的组织者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局和相关文化机构共同组织。

他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2 活动的内容安排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包括吴越文化展览、吴越文化讲座、吴越文化表演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安排,参与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吴越文化的方方面面。

3.3 活动的参与者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游客、研究者等各个群体。

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增加对吴越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进而提高对吴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亮点和特色4.1 吴越文化展览的精彩呈现吴越文化展览是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通过展示吴越文化的实物和图片等,生动地再现了吴越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参与者可以通过观看展览,了解吴越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4.2 吴越文化讲座的深入解读吴越文化讲座是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另一个亮点。

专家学者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吴越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

昆曲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 14 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 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现 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 辅以笙、 唢呐、三弦、 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 琶等。昆曲的表演, 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 特的体系、风格, 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 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 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 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 和谐。昆曲在2001 2001年被联合国 和谐。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为“ 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越文化的兴起要早于吴文化, 越文化的兴起要早于吴文化,它的前身是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 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 化。 越文化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越文化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先越文化阶段 (2)中越文化阶段 (3)后越文化阶段
三、吴越文化的典型代表
吴语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 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 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 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使用人口约八千万。 使用人口约八千万。通常认为苏 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也有人 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 因上海话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而 将其当作代表。 将其当作代表。
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仅次于京 全国第二大剧种” 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发源于浙江嵊 今嵊州), ),发祥于上海 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 ,在海外亦有很 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多以“ 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多以“才 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长 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 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 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2006年 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2006年5 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9章 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

第9章  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
今天你微笑了吗?
第9章 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
雷艳
本区地处我国东部,包括江苏、安徽、 上海、浙江、江西四省一市。现有约52万 平方千米,人口有2.4亿,有54个民族,有 五大宗教;本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处长江中下游,濒 临黄海和东海,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历史 悠久,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是我国旅游 热区。
一 旅游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旅游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名山、秀水集中,结合巧妙
(1)风景名山林立,景观刚柔相济 (2)河湖秀水广布,名胜水景甚多 (3)山水辉映,结合巧妙 南京 2)气候温暖湿润,适游期长 武汉 江南三大火炉 四大火炉城市 重庆
长沙
二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1 经济繁荣,旅游城镇密集居全国之首 2 古典园林居全国之冠,誉满全球 3 吴越文化特色鲜明,享誉世界
乾隆青花莲托八)风味独特的苏、徽名菜与吴羹珍馐
歙县豆腐脑髓
龙井虾仁
清香砂焐鸡
4)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和发达
(1)陆路交通 (2)水路交通 (3)航空交通
目前世界最长铁路隧道?
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5日14时17分,正在建设 的世界最长铁路隧道戈特哈德隧道东线在瑞士阿 尔卑斯山底下钻通最后1.5米。这条隧道全长57公 里,已经过约25年的设计和建设,计划2017年全 部建成。西线钻通预计在明年春完成。建成后, 将超过全长约54公里长的日本青函隧道,成为世 界最长铁路隧道,将使从瑞士苏黎世至意大利米 兰的火车运行时间仅需2小时40分钟,减少约1 小时。届时,每天将运行约300列火车,客运列车 平均时速将达25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可达160公 里。
文房四宝之端砚
(4)名扬四海的景德镇陶瓷艺术

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

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

第十章华东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旅游区第一节旅游地理环境特征一、自然旅游地理环境特征(一)平原、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峡谷的地表结构本区沿着长江流向大致分布的主要地貌单元有鄂西山地、湖南山地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低山丘陵。

鄂西山地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区的主要所在地,与川东相邻,主要包括北面的大巴山、巫山余脉、南面的齐岳山,其中大巴山主峰——神农架为华中最高峰。

大巴山山体巍峨,气势磅礴,是汉水与长江的分水岭;巫山山脉横亘于川东与鄂西相接地带。

长江自西向东,贯齐岳山、巫山,在四川奉节白帝城到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193公里的河段上切割出幽深险峻、两山夹峙、壁立千仞、江水中流、谷窄流急的三个大峡谷,即三峡,其中瞿塘峡长8公里,巫峡长44公里,西陵峡长76公里。

三峡在本区约140公里,被海内外游客誉为“山水画廊”和“黄金水道”。

湖南山地丘陵包括湘中丘陵、湖南山地以及湘东、湘西山地。

湘中丘陵是一狭长山岭盆地交错区,盆地内广泛分布着第三纪红色岩层,有奇峰独峙的丹霞地形。

湘东山地主要包括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

湘南山地包括南岭山地的主体部分,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湘西山地主要有雪峰山和武陵山。

雪峰山大背斜北东、南西走向,多数山峰在千米以上,山势陡峭。

武陵山东北——西南走向,为乌江和沅江、澧水的分水岭,大部分在湖南境内。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洞庭湖平原主要由通过荆江南岸河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平原主要是由赣江等河流冲淤而成,地势低平,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

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吴越文化作文

吴越文化作文

吴越文化作文吴国与越国都是长江南部太湖流域与大江南(沪、苏、浙、闽、皖、江西东北部等地)一带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人文独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

她不仅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还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

吴越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她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吴越文化也是当今大江南高质量发展经济与建设社会事业的人文精神支撑,更是新时代实现宏大人生目标与伟大梦想的地方。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吴越”文化历史上习惯把中国长江以南,太湖流域一带的地区称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地带,把这里几千年来,吴国与越国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称为“吴越文化”。

因为,这吴越两国的文化颇有很大的共性,她源于地理气候环境相同,以及民间生活习俗习性的相似。

这种相似的习俗习性体现在民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游、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多方面。

吴越两国的人都是临水枕河而居,以稻米为主食,擅长蚕桑纺纱,喜用小舟捕渔,是民间的民性非常相似与相同。

有着比较精良的青铜铸造技术,多彩的陶瓷手工艺,以及发达的造船业与纺织工艺等,特别是那天下名重“吴钩越剑”的精妙绝伦文化理念,都是吴越国所共同创造的。

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教育艺术等,在民间一直都是互通有互,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提高发展。

所以,一些专门研究吴越文化的学者常说的“吴越两国的文化”一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分彼此就是这个道理。

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吴国相国。

他教给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府库"等"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之道(《吴越春秋》),使吴国由极为落后的荆蛮之邦,一跃而成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国。

我认为吴文化是由泰伯奔吴(大江南)地区,在吴地与荆蛮人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一种原创性的江南文化,后经吴国的后人不断充实与完善提高,提炼为内容丰富多彩,有开拓至德创新精神的吴文化,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在大江南地区一支最优秀的区域性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柏举之战西破楚,逼迫楚国迁都; 于夫椒之战南服越,奠定了吴国霸业; 于艾陵之战北败齐,中国海军的起源; 于黄池之会会盟晋,吴国北伐称霸; ………
吴国军事 | 天之时、军之法、战之道、攻之道、攻军之道、击敌之道、救民之道、救乱之道
采用灵活多变的军事战略,筑城建立军事据点;攻楚抑楚、出奇制胜的战术;吴越战争中分合为变的战术………
畜牧和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锄耕 进入犁耕;人工培植粳稻、籼稻;中国是 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手工轮制陶器:三口陶器出土为代表,手 工刻花纹等装饰,设计感强,颇具文艺和 创意
祭祀习俗:设陶器祭台祭祀祖先
军事:吴越争霸水上作战为主, 船为车、楫为 马; 水军舟师成新兵种;吴越水军有楼船(指挥 船),大/中/小翼战舰船,突冒、桥船等战船 农业:吴越是最先驯服野生稻的民族 手工业:煮盐业、造船业、葛麻纺织业 商业:范蠡经商 饮食:饭稻羹鱼 建筑:干栏式房屋到 吴王造宫、越王建城 民俗:七巧节/蚕花节;祭祀土地公婆、田公男婆
距今约6000年前
下层: 马家浜文化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5000年前
中层: 崧泽文化
距今约2500年前
上层:春秋吴越文化
奴隶社会时代
稻作农业: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 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饲养狗 猪、水牛家畜。
渔猎经济:使用骨镞、石镞、骨鱼镖、陶 网坠等渔猎工具
织物:葛麻纤维织造纬线起花罗纹编织 房屋:木柱榫卯结构,芦苇编扎、泥墙 葬俗:母系氏族社会葬俗;陶器为墓
有楼船(指挥船),大/中/小翼战舰船, 突冒、桥船等战船;其主要战舰长达十 丈,每舰战车达百人之多; ………
军事理论
军事战绩
孙武:吴国军事家,著《孙子兵法》,
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誉“兵学圣典”
伍子胥:指挥吴国水军训练和作战;
开凿运河;著《水战兵法》《盖庐》 水战陆战结合;以舟为车,以揖为马, ………
句践归国之后 ,在范蠡、文种等大臣的协助下,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军事政策措施;军力的增强是越国最终灭吴称霸的根本原因。
3
吴越文化
春秋吴越争霸 水军文化具备构建邱城核心品牌
邱城遗址: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邱城是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湖州地处吴越交界,成吴、越、楚逐鹿的主战场;建有三城三圻
作为屯兵之所。历史典故:春秋吴越争霸;范蠡西施泛舟太湖传说,后又有项羽操练水军之地“图影”和太平军攻克湖州城登陆点“大钱”。
货币、献美女、赠谀臣、积财练兵等 ………
军事战绩
勾践灭吴: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
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会盟之际,征伐吴 国;前473年,围困吴国都城,夫差自 尽吴国灭亡;;越国成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
越国军事 | “府仓实,民众殷 ” “人民殷富, 皆有 带甲之勇”“遂报强吴 ,观兵中国 ,称号 ‘春秋五霸 ’”
2
吴越文化(越国军事文化)
“兵农合一,百兵之祖,十年卧薪,伐吴七术,春秋一霸”…
军事改革
兵役:越国实 行 “兵农合一 ”、男
子全部服兵役 的 “全民皆兵 ”制度,
步军:步兵为军队主力;配备坚甲利
器,善剑术、会弓努等。
水军:勾践建一支上万水军舰队,战
士 千 、战船三百 ;设军港和训练营地 ………
兵器制造
1
吴越文化(吴国军事文化)
“夫差名剑,海军起源,兵学圣典,争霸中原”……造技术享誉一时,屈
原《国殇》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语。
名家:干将、莫邪是吴国著名冶金专家。 名剑:现留世的吴王诸樊剑、吴王光剑、
吴王夫差剑,锋锷犀利,千年不朽。 ………
陆军:吴国设有车兵、步兵千人 水军:并建立了一支编组的强大水军,
越王勾践剑,世人尊其为“百兵之 祖”,誉为“天下第一剑”, 越王八剑: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
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 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 八名真刚。 ………
军事思想
范蠡:主张“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
人,节事者与地”朴素唯物主义战争 观、灵活多变的战术观、富国强民的 国防观
文种:向勾践进言《伐吴七术》: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