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因素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4章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4章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Word版含答案

一、被动运输阅读教材P70~71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集中。

2.类型方式自由集中帮忙集中特点物质通过简洁的集中作用进出细胞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集中实例水、O2、CO2、甘油、乙醇、苯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二、主动运输阅读教材P71~721.物质运输方向:从低浓度→高浓度。

2.基本条件(1)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帮忙。

(2)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生理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依据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取所需要的养分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阅读教材P72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别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共研探究]1.观看不同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状况,依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能通过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子的共同特点是:小分子或脂溶性的分子。

(2)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的物质的共同特点是:分子较大或是离子。

葡萄糖不能通过合成的磷脂双分子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吸取葡萄糖,这可能与细胞膜的蛋白质成分有关。

2.物质顺浓度梯度集中进出细胞的过程称为被动运输,结合下图分析其特点。

(1)图示中圆点及圆点多少表示什么意义?提示:表示细胞内外两种物质的浓度大小。

(2)甲、乙两图中物质的运输方式①甲图中,物质通过简洁的集中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集中。

②乙图中,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集中,叫做帮忙集中。

③由图示分析,自由集中和帮忙集中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提示:都不需要消耗能量,由于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④完成下表方式通过膜的转运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消耗能量方式1 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方式2 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⑤试从物质运输动力角度分析,为什么自由集中和帮忙集中被称为被动运输?提示:自由集中和帮忙集中的运输动力都是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即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1)图示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甲为主动运输,乙为自由扩散,丙为协助扩散,丁为协助扩散。

(2)图中物质a为载体蛋白,b为通道蛋白,c为载体蛋白。

它们都属于转运蛋白。

(3)影响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甲为载体蛋白和能量,乙为浓度差,丙、丁为浓度差和转运蛋白。

1.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3.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4.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5.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6.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 7.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1.膜上的两种转运蛋白比较3.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1)影响因素。

(2)曲线分析。

4.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5.归纳概括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考向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1.下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C .图中a 和b 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D .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 +等物质的运输B 解析:动物细胞内的K +浓度远高于细胞外,会通过主动运输将K +运到细胞内(图中K +进细胞耗能),而Na +正好相反,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运输到细胞外(图中Na+出细胞耗能),据此可判断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A正确;图中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图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B错误;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都可以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葡萄糖、Na+等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而影响到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D正确。

2021高三生物学案:1第2单元第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021高三生物学案:1第2单元第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考纲明细]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玻璃纸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必修1 P60—问题探讨)(×)2.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必修1 P61—正文)(√)3.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必修1 P61—探究实验)(√)4.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必修1 P61—思考与讨论)(√)5.吃比较咸的食物,口腔和唇的黏膜有渴的感觉.(必修1 P61—与生活联系)(×)6.将成熟植物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再放入清水中可以复原。

(必修1 P62-探究实验)(×)7.植物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能够自由通过.(必修1 P63—相关信息)(×)8.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必修1 P64—正文)(√)9.不同的饮料浓度不同,浓度高的饮料可以用来补充体内水分。

(必修1 P64—与社会联系)(×)10.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农民在同一块田地里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对土壤肥力有利。

(必修1 P64—拓展题)(×)11.除了水、氧、二氧化碳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必修1 P70—相关信息)(√)12.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

这是细胞的主动运输作用,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必修1 P72-思考)(×)13.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和Cl-的跨膜运输。

(必修1 P73—与社会联系)(√)14.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与呼吸有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如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必修1 P73—拓展题)(√)(2018·全国卷Ⅰ)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错误!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植物根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NO错误!,但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知识自主梳理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错误!半透膜,从错误!低浓度溶液向错误!高浓度溶液的错误!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名师导学讲义:第四章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名师导学讲义:第四章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含答案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难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核心概念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跨膜运输1.被动运输2.主动运输[预习反馈]连线。

__①—b—Ⅰ__②—c—Ⅱ__③—a—Ⅲ____二、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思考1.结合主动运输所需要的条件分析,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提示:核糖体、线粒体。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但是小肠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提示: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

H 活学巧练uo xue qiao lian 判断题1.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进出细胞穿过0层生物膜。

(√)2.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

(×)3.胞吞和胞吐体现了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

(√)4.分泌蛋白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细胞外。

(×)5.已知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 TP,则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6.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7.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8.抑制细胞呼吸对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知识点1被动运输Z重难拓展hong nan tuo zhan1.扩散与被动运输(1)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扩散速度在气体中最大,液体中其次,固体中最小;而且浓度差越大、温度越高、参与的粒子质量越小,扩散速度也越大。

(2)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扩散。

2.被动运输的类型——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小分子或脂溶性物质,如O、CO、①被动运输的速率还与该物质分子的大小、脂溶性程度等有关,如分子越小、脂溶性越强,运输速率越快。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膜模型、物质跨膜运输动画、PPT课件。

2.学具: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解释自由扩散的特点,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1.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解释协助扩散的特点,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1.3主动运输:展示动画,解释主动运输的特点,如氨基酸、离子的跨膜运输。

2.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2.1物质浓度梯度:讲解浓度梯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2膜的通透性:讲解膜的通透性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案例二:展示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六、教学拓展1.进一步讲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跨膜运输知识点归纳

跨膜运输知识点归纳

跨膜运输知识点归纳一、跨膜运输的概念。

跨膜运输是指物质进出细胞时,穿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它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二、跨膜运输的方式。

1. 被动运输。

- 自由扩散。

- 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 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 实例:水(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但单纯的水分子扩散是自由扩散)、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小分子物质。

- 协助扩散。

- 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 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 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进入其他细胞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离子通道运输某些离子(如神经细胞上的Na⁺通道在动作电位形成时允许Na⁺内流,K ⁺通道在静息电位形成时允许K⁺外流等情况属于协助扩散)。

2. 主动运输。

- 概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 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主要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 实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如K⁺、Na⁺、Ca²⁺等)。

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

- 概念: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 实例: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等。

- 胞吐。

- 概念: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的是跟功能准备,也就是控制物质进出,那么物质进出的方式呢?高也好低也好,是指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他们所处的溶液的浓度。

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动力都来自于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渗透压)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到细胞里,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

影响因素: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

浓度差越大运输速率越快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

影响因素: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当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增加,因为受到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树立狼的限制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和饱和性顺浓度梯度:“由高到低”逆浓度梯度:“由低到高”运输速率动力来自于浓度差,因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没有那个动力,就只能自己用能量。

能量:凡是能影响到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影响酶也不行。

一、跨膜运输的方式1、小分子(1)主动运输需要才主动要!是主动出击。

得花钱得主动唠嗑,得花钱,所以需要能量。

同时主动运输很麻烦,追错人了很麻烦,所以我需要识别,所以必须要载体蛋白,因为载体蛋白是有特异性的,可以识别。

请安检必须花钱,这样就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OK?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感觉,细胞内浓度为纵轴,横轴是细胞外浓度前面那一段就是被动运输,上面的就是主动运输,由于载体有限,所以也有一个饱和点。

这个能量就是ATP任何会影响到ATP产生的事儿和供给ATP的事儿全能影响到主动运输。

比如说氧气浓度,只能影响到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摄取、积累物质的同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从而保证了细胞内各种成分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主动运输也好,自由扩散也好,都可进可出,不仅消耗,还要排出,被动运输先往出排,请神容易送神难,只有花钱消灾,给你两百块钱,妹钱了,滚吧。

葡萄糖进入除了红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膜,氨基酸通过细胞膜,钠离子进入细胞内介其实是协助扩散啊,不能草率的给离子总结。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及曲线分析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及曲线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式有⾃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因其特点各异,所以相应的影响因素和曲线就各有不同。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2)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载体的种类和数量;(2)能量。

⼆、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曲线分析1、浓度(在⼀定范围内)对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1)⾃由扩散的运输⽅向是由⾼浓度⼀侧到低浓度⼀侧,其动⼒是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在⼀定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的增⼤,其运输速率越⼤。

(2)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协助,在物质浓度较低时,随物质浓度的增⼤,运输速率也逐渐增⼤,到达⼀定物质浓度时,由于受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随浓度增⼤⽽增⼤。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2、氧⽓浓度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1)⾃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其运输⽅向都是从⾼浓度⼀侧到低浓度⼀侧,其运输的动⼒都是浓度差,不需要能量,因此与氧⽓浓度⽆关,运输速率不随氧⽓浓度增⼤⽽改变。

(2)主动运输⽅式既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在氧⽓浓度为零时,通过细胞⽆氧呼吸供能,但⽆氧呼吸产⽣能量较少,所以运输速率较低,在⼀定范围内随氧⽓浓度升⾼,有氧呼吸加强,产⽣的能量逐渐增多,所以运输速率不断加快,当氧⽓浓度⾜够⾼时,能量供应充⾜,但由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随氧⽓浓度增⼤⽽加快。

三、⼏点说明1、要确定某种物质的运输⽅式,必须抓三个关键:(1)分析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2)明确被运输物质微粒的性质(⼤分⼦、⼩分⼦、离⼦);(3)分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向(⾼浓度到低浓度,低浓度到⾼浓度),是否需要载体协助,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在⼀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加快,主要是因为细胞膜上运输该物质的载体蛋⽩的数量有限,主动运输还可能受细胞能量供应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拓展:绘制 O2浓度对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图中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
KNO3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 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
别是B ( )

A 载体数量、能量 输
B 能量、载体数量
速B 度C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A
NO3-
D 能量、离子浓度
(1)自由扩散
G1 物质浓度 (2)协助扩散 G3 G2物质浓度、载体蛋白数量
(3)主动运输
载G体4 蛋白数量、能量G(5 ATP量)、GO62浓度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4、相关练习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1)自由扩散 影响因素——物质浓度

结论:在一定范围

内,物质的运输速

率与物质浓度差成

__正_比_____关系,
含氧量
物质浓度
自由扩散过程只受 _物_质__浓_度__影响.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2)协助扩散 影响因素——物质浓度
结论: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物质的运
输速度与物质浓度 成_正__比__关系,超 过范围后协助扩散
过程物质运输速率 受载体蛋白数量 限
制。
OP段限制因子(制约因素):物质浓度
P点之后限制因子: 载体蛋白数量
1、比较三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运输 运输方 是否 是否
方式
向(浓 需要 度梯度) 载体
蛋白
消耗 根据比较内容,提 能量 出影响不同运输方
式的可能因素
被 动
自由 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协助 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主动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需要
消耗
2、根据比较内容,提出影响不同运输方式 的可能因素
ATP量 限制。
OP段限制因子(制约因素): 载体蛋白数量 P点之后限制因子: ATP量(能量)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2)主动运输 影响因素——O2浓度
结论:在一定范围 内,物质的运输速 度与O2浓度成 __正__比_关系,超过 范围后主动运输过 程物质运输速率受
载体蛋白量 限制。
OP段限制因子(制约因素): ATP量(能量) P点之后限制因子: 载体蛋白数量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2)协助扩散 影响因素——载体蛋白数量
结论:在一定范围 内,物质的运输速 度与载体蛋白数量 成_正_比___关系,超制。
OP段限制因子(制约因素): 载体蛋白数量 P点之后限制因子: 物质浓度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2)主动运输 影响因素——载体蛋白数量
结论:在一定范围 内,物质的运输速 度与载体蛋白数量 成_正_比___关系,超 过范围后协助扩散 过程物质运输速率 受 ATP量 限制。
OP段限制因子(制约因素): 载体蛋白数量 P点之后限制因子: ATP量(能量)
3、绘制相关曲线并分析 (2)主动运输 影响因素——ATP量
结论:在一定范围 内,物质的运输速 度与ATP量成 __正__比_关系,超过 范围后主动运输过 程物质运输速率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