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合集下载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网络工程师,有一定的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以应对各种网络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从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协议以及新兴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技术知识总结。

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网络模型OSI七层网络模型是网络工程师必须掌握的知识。

这一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了解这一模型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整个过程。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协议。

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四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工程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并掌握TCP/IP协议的配置和管理技巧。

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互联网中的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IP地址的分类及其使用、子网划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为网络设备配置正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4. VLAN和Trunk技术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不同物理位置的设备通过逻辑上的方式划分到同一个局域网中,有利于网络管理和安全。

Trunk技术则是一种交换机端口上的技术,可以在一条物理链路上传输多个VLAN的数据。

了解VLAN和Trunk技术对网络工程师来说很重要。

网络安全1. 防火墙和安全策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防火墙技术和安全策略,在网络中配置和管理防火墙,以保护网络免受各种网络威胁和攻击。

2. VPN和加密技术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建立安全通信通道的技术,可以用于远程访问和网络连接,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VPN技术和加密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的安全和保密。

网络工程师网络维护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网络维护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网络维护知识点网络工程师是当前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负责维护和管理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网络工程师在网络维护方面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设备间的物理连接关系。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二、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网络工程师需要熟悉各种网络设备的功能和配置方法,能够正确地安装、调试和管理这些设备。

三、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SMTP等。

网络工程师需要熟悉各种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通过协议分析和故障排除来解决网络故障。

四、IP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标识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地址,而子网划分则是将一个大型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子网。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IP地址的分类和划分规则,能够正确地配置和管理IP地址和子网。

五、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威胁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网络工程师需要熟悉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能够有效地保护网络安全。

六、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是网络维护中常见的问题,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故障排除的能力。

他们需要熟悉网络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查方法,能够迅速准确地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以减少网络停机时间。

七、网络性能优化网络性能优化是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一项重要工作。

网络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网络拓扑结构,减少网络延迟和丢包率,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总结:网络工程师作为网络维护的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网络协议、IP地址和子网划分、网络安全、网络故障排除以及网络性能优化等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安全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安全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安全知识点总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名网络工程师,要想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就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安全知识点,以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就将对网络工程师安全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一、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 网络安全概念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窃听或篡改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确保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病毒、木马、僵尸网络、黑客攻击等。

其中,病毒是一种能够在没有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而木马是一种隐藏在合法程序内部的恶意程序,僵尸网络是一种控制大量计算机的网络,黑客攻击则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系统权限和窃取信息的行为。

3. 网络安全威胁的影响网络安全威胁对组织和个人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数据泄露、信息被篡改、业务系统被瘫痪等,这些都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4.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最小权限原则、分层防御原则、安全策略原则等。

其中,最小权限原则指的是在给用户分配权限时,应该给予其必需的最少权限,以降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二、网络安全技术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用于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网络攻击的安全设备,能够过滤掉不安全的流量,并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检查和控制。

2. 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技术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技术是用于实时检测和识别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以防止恶意攻击者入侵系统。

3.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不可读的形式来保护数据安全的技术,以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DES、AES等。

4. 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技术安全漏洞是指系统或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未被发现的安全弱点,它可能会被黑客利用来进行攻击。

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5. 安全认证和授权技术安全认证和授权技术是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和授权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技术,以确保系统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进行访问和操作。

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考试大纲重点归纳打印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考试大纲重点归纳打印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考试大纲重点归纳打印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 (2)、双总线结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 (00)[-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网络工程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基础必学知识点1. 网络协议:网络工程师应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

2. 网络拓扑:了解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形等,并能根据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

3. 网络设备: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并了解其功能和配置方式。

4. 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类型、划分和分配方式,能进行IP地址的规划和管理。

5. 子网划分:了解子网划分的目的和方法,能根据需求进行子网规划和配置。

6. VLAN:了解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和使用方式,能进行VLAN的划分和配置。

7. DHCP:掌握DH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式,能进行DHCP服务器的搭建和管理。

8. DNS:了解域名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概念,能进行域名解析和DNS服务器的配置。

9. 网络安全: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攻防原理,能进行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安全设备的配置。

10. 网络故障排除:掌握常见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能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问题。

11. 配线和布线:了解网络配线和布线的原则和要求,能进行网络布线计划和实施。

12. 数据通信: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传输介质,如光纤、双绞线等。

13. 网络监控:掌握网络监控的方法和工具,能进行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预警。

14. 网络优化:了解网络优化的原理和方法,能进行网络性能优化和带宽管理。

15. 信息安全: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安全技术,能进行信息安全的策略规划和安全措施的实施。

以上是网络工程师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能够进行网络的规划、搭建、管理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软考网络工程师必备知识点

软考网络工程师必备知识点

软考网络工程师必备知识点1、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由主存-辅存两级存储器组成2、中断向量可提供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3、DMA工作方式下,在主存与外设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信。

4、PERT不能清晰秒速各个任务之间的并行情况,甘特图不能清晰描述各个问题之间的依赖关系5、路由器出厂时,默认的串口封装协议是HDLC6、报文摘要算法生成报文摘要的目的是防止发送的报文被篡改7、PGP是支持电子邮件加密的协议8、根域名服务器采用的迭代查询,中介域名服务器采用的是递归查询9、AH 隧道模式如下图所示,AH 隧道模式使用 AH 与 IP 报头来封装 IP 数据包并对整个数据包进行签名以获得完整性并进行身份验证。

ESP 隧道模式如下图所示,ESP 隧道模式采用 ESP 与 IP 报头以及 ESP 身份验证尾端来封装 IP 数据包。

12、支持1000m以上传输距离的是1000 BASE-Lx13、NSLOOKUP>Set all 列出当前设置的默认选项Set type = mx 查询本地域的邮件交换器信息Server NAME 由当前默认服务器切换到制定的名字服务器NAMEDNS服务器主要的资源记录有A(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PTR(IP地址到域名的映射)、MX(邮件服务器及优先级)、CNAME(别名)和NS(区域的授权服务器)14、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①工作区子系统是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整个区域,用于将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布线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插座、跳线、适配器。

②水平布线子系统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连接用户工作区与布线系统主干的子系统。

③管理子系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对布线电缆进行端接及配线管理的子系统,通常设置在楼层的接线间内④干线子系统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连接各管理间、设备间的子系统,又称垂直子系统。

⑤设备间子系统主要是用来安放网络关键设备。

并非每一个综合布线都有设备间子系统⑥建筑群子系统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由连接楼群之间的通信传输介质及各种支持设备组成的子系统15、xDSL①HDSL中断距离可达3-5KM、传输速率2.048Mbits/s②ADSL是一种非对称的DSL技术③VDSL是一种非对称的技术,也是DSL中传输速度最快的技术④SDSL:单线路数字用户技术是对称的⑤RADSL: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技术,是采用非对称技术。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一、网络概念
1、网络: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物理媒体(网线、无线、光缆等)相
互连接而形成的统一的广域网络及其上的应用服务;
2、主机:可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系统,在网络中的主机也可以叫做站
点或节点,主机由CPU、内存、存储器、网络接口卡等组成;
3、用户:主机上的每一个有用户账号的用户,都可以称为网络用户;
4、物理媒体:将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设备,如网线、无线、光纤等;
5、网络通信:在网络中,主机可以通过物理媒体来传送和接收数据,进而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6、网络服务:用来实现网络通信的服务,如FTP服务、Telnet服务、SMTP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等;
7、路由:网络设备之间通信时,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
一个网络的设备,称为路由器;
8、环回:将一个节点发出的报文在网络环中传播,并最终由同一节
点接收的过程,称为环回;
9、子网:将网络按照IP地址划分成若干个子网,一个子网也可以称
为一个网段,同一个子网中的节点可以直接互相通信;
二、组网技术
1、OSI/RM: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种标准的网络参考模型,它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所使用到的一种结构化方法。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香农定理与奈奎斯特定理问题:数据速率即数据传输率,是单位时间内在信道上传送的信息(位数)。

香农定理香农定理总结出有噪声信道的极限数据速率:在一条带宽为W(HZ),信噪比为S/N的有噪声信道的极限数据速率Vmax为:Vmax=W log2(1+S/N) 单位(b/s)分贝与信噪比的关系为:dB=10log10S/N dB的单位为分贝例:设信道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约等于?解:1,根据题意例出香农定理算式:Vmax=Wlog2(1+S/N)2, 例出信噪比关系:dB=10log10S/N3, 计算30dB=10log10S/N 则S/N=10004,Vmax=4Khz log2(1+1000)=4000x10 =40000b/s=40kb/s注意:此处出现单位换算一次,1 kb/S=1000b/s尼奎斯特定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极限波特率,成为尼奎斯特定理,若信道带宽为W(HZ),则最大码元速率(波特率)为:B=2W(baud)码元的信息量n与码元的种类数N有如下关系,数据速率= 码元速率(波特率)*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log2N所以,由尼奎斯特定理可得:Vmax=B long2N=2 w log2N 单位(b/s)例:设信道带宽为3400Hz,调制为 4 种不同的码元,根据Nyquist 定理,理想信道的数据速率为?解:1,根据题意例出尼奎斯特定理算式:Vmax=2 W long 2N2, 直接套入数字:Vmax=2x3400xlog2(2次方)3, Vmax=2x3400x2=13600b/S=13.6kb/s注意:此处出现单位换算一次,13600b/s=13.6kb/2例1:设信道采用2DPSK调制,码元速率为300波特,则最大数据速率为解:Vmax=B long2N=300x1=300b/s例2: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包含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奇偶效验位和两位终止位,若每秒传送100个字符,采用4DPSK调制,则码元速率为?有效数据速率为?解:1,根据题意计算数据速率为(1+7+1+2)*100=1100b/s2,由尼奎斯特定理得出,1100b/s=B*log2^43,B=1100/2=550baud4, 有效数据速率,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即7*100=700b/SE1与T1问题E1载波基本帧由32个子信道组成,其中30个子信道用于传送话音数据,2个子信道CH0和CH16用于传送控制命令,该基本帧的传送时间为125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1)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

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

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帧中继交换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信元交换技术1、ATM信元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

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ATDM,ATDM采用排队机制,属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

时间独立即应用时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

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信元标识ATM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

对于给定的多路复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通道的标识基于两种标识符,即虚拟通路标识VPI和虚拟通道标识VCI。

一个虚拟通路VP包含有若干个虚拟通道VC4、ATM网络结构虚拟通道VC:用于描述ATM信元单向传送的一个概念,信元都与一个惟一的标识值-虚拟通道标识符VCI相联系。

虚拟通路VP:用于描述属于虚拟通路的ATM信元的单向传输的一个概念,虚拟通路都与一个标识值-虚拟通路标识符相联系。

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者用来描述ATM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

每个虚拟通路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65535个虚拟通道,属于同一虚拟通道的信元群,拥用相同虚拟通道标识VCI,它是信元头一部分。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20XX年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TCP/IP的分层1、TCP/IP的分层模型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

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

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

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

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传输层: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功能: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地按序到达。

2、TCP/IP模型的分界线协议地址分界线:以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寻址,高层寻址使用IP地址,低层寻址使用物理地址。

应用程序IP层之上的协议软件只使用IP地址,而网络接口层处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分界线:以区分系统与应用程序。

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3、复用与分解发送报文时,发送方在报文中加和了报文类型、选用协议等附加信息。

所有的报文以帧的形式在网络中复用传送,形成一个分组流。

在接收方收到分组时,参考附加信息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解。

IP协议1、Internet体系结构一个TCP/IP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

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

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台。

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协议: 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internet协议。

3、IP协议三个定义:(1)IP定义了在TCP/IP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

(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生以及分组德育的规则。

4、IP数据报: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IP数据报,包括数据报头和数据区部分。

5、IP数据报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报报头的整个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在一个帧中。

6、MTU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IP数据报的重组: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

后者较好,它允许对每个数据报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数据报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报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数据报选项:IP数据报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

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的方法。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UDP协议功能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设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SNMP、NFS、DNSUDP使用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来传送报文,同IP一样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服务。

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2、UDP的报报文格式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

报头由四个16位长(8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

3、UDP协议的分层与封装在TCP/IP协议层次模型中,UDP位于IP层之上。

应用程序访问UDP层然后使用IP 层传送数据报。

IP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UDP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4、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UDP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复用与分解都要通过端口机制来实现。

每个应用程序在发送数据报之前必须与操作系统协商以获得协议端口和相应的端口号。

UDP分解操作:从IP层接收了数据报之后,根据UDP的目的端口号进行分解操作。

UDP端口号指定有两种方式:由管理机构指定的为著名端口和动态绑定的方式。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1、TCP/IP的可靠传输服务五个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的连接。

2、TCP采用了具有重传功能的肯定确认技术作为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