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
八年级语文下册《到民间采风去》教案2人教版

到民间采风去----东莞之旅教学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东莞历史,增添作为东莞人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东莞: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东莞的经济蓬勃发展,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二、进入活动内容:(一)、.历史名人东莞首先是一个历史名城,因为在这片热土上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现在我们就顺着他们的足迹去探访吧。
南汉大将植廷晓植廷晓(?一971),字朗伯,东莞水南人。
植勇而有谋略,因见当时南汉后主刘鋹日益荒淫残暴,便辞官归家。
宋开宝三年(970年),潭州防御史潘美率军讨伐南汉,长驱直进,大破南汉李承渥的象阵,占领了韶州。
刘鋹见朝中已无可派之将,便起用植廷晓为大将,郭崇岳为招讨使,统率六万军队驻于马迳,抵御宋军。
宋开宝四年(971年)正月,潘美攻克了英德、南雄二州,兵至马迳,派出巡哨的骑兵多次前来挑战。
植廷晓想出战,但郭祟岳不答应,只是坚守在营寨中。
后刘鋹派其弟祯王刘保兴带领援兵到来,植廷晓对郭崇岳说:“北军乘着席卷之势,其来势是不可阻挡的。
我们的军队虽多,但都是受伤的剩余者。
今不驱策他们向前杀敌,亦只有坐以待毙矣。
”二月初四日,植廷晓乃率领前锋,据水布阵,令郭崇岳领兵断后,以防士卒临阵逃窜。
接着宋军渡河,植奋力作战,未能取胜,战死疆场。
明朝忠臣袁崇焕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
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
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
阻遏后金军南下。
崇祯二年(162 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清代 1.金汤,浙江会稽人,清康熙初年任永川兼摄璧山。廉 能惠爱,为政有方,设立驿站,招集流亡,士民爱慕, 讴思不竭。 2.萧何复,湖北崇阳人,清康熙间任永川兼摄璧山。宽 厚廉明,修造学宫及马坊桥,政绩丕著。 3.黄在中,江西宜春人,清雍正十三年任璧山知县。时 百废待兴,周详规划,惠农劝学,重修书院及文武圣庙, 肇修县志,有璧邑八景诗及璧山四季诗,邑人至今传诵。 4.孙式廓,籍贯不详,清乾隆十五年任璧山知县。刚正 廉明、吏民畏服,增立学宫、整顿书院,士风为之丕变。 5.吴淳龄,贵州毕节人,清璧山知县。精明强毅,痛恨 窃贼,责捕严缉,务期必获,由是盗贼顿息,民间夜不 闭户。
三、乡土发现
重庆璧山茅莱山: 茅莱山位于璧山大兴镇,距重庆绿岛新区核心区仅2.5公 里。北起城西坡,南至大兴均田村,平均海拔约600米, 延绵10公里,涉及到6个村32个社,有1.3万余亩坡耕地。
顺懒坡而上,两尊白色雕塑矗立坡顶,一尊孔子像,一 尊李昭仪像。孔子是儒家圣人,思想深入尘世,哪里见到他 的身影都不足怪哉。听印林说,李昭仪像出现这里是有来头 的:李昭仪本是三国时期茅莱人,貌美如花,被选入后宫, 成了蜀汉后主刘禅的昭仪。景耀六年(263年),魏征西将军 邓艾浩浩荡荡攻至成都,扶不起的阿斗皇帝哪里见过这阵仗, 想当年,刘备用尽一生心血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迅速土崩瓦 解,无奈之余他不得不弃城投降。咸熙元年,李昭仪随后主 一路,在哀痛和绝望中迁往洛阳。魏国为了犒劳改为大将军, 将蜀国后宫除张皇后外的其余妃嫔宫女统统赏赐给没有妻子 的诸位将军。李昭仪是个贞烈女子,先前已受亡国之辱,身 心俱碎,此刻又要转送他人,怎么受得了这般侮辱?于是对 六神无主的后主说下这话:“我不能二三屈辱。”当即自杀 身亡。史书上向来关于身份卑微的嫔妃的记载并不多见,而 记载李昭仪的短短几十字,大可看出这个川妹子的绝傲忠烈 了。璧山人敬佩这款她的贞烈耿介,在故土为她塑像,以示 尊崇和怀念。
到民间采风去日记500字大全

“到民间采风去?什么风啊?”也许你会有些疑问,不过看了下面,你就会明白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到民间采风去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到民间采风去日记1哲学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
为了探寻生活背后的“学问”,关注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我踏上去远方的路,到民间采风。
第一站——彩云南国刚一到云南,满眼的山野风光,飘荡着自然热土的气息。
正当沉醉佳景时,耳后传来轻松,欢快的乐曲,闻声寻人——三个妇女,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
她们自由地歌唱着,以对歌为乐,作为一种娱乐活动。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云南的“歌”。
后听当地人介绍才知“金满斗会”是民歌风俗中盛大的集会。
乡村男女老少百多人,六人围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一连三天才散场,主要目的是传歌,男女老少连唱三天,不愧是“十年难逢金满斗”。
彩云南国,歌满天国,踏着歌声去旅行。
第二站——钱塘江畔亲临浙江,只见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小孩子脸上笑开了花,想必是到了邀饮春酒的时日了。
漫步大街小巷,四处飘荡着自酿的八宝酒的香气,这是在别处不曾有过的香味。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浙江春酒。
一到过年,人们最期盼的就是喝春酒,早在一个月前,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两粒橄榄泡着,酒香加药香,香得醉人。
钱塘江畔,酒香飞飘,斟着春酒去旅行。
第三站——华北门户刚到天津,我就直奔泥人张店铺,看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人从泥人张手中诞生,真是惊叹不已。
在捏泥人像时可以不看不瞅,瞬息而就。
形神兼备,出神入化,当之无愧的“奇人”啊。
杨七,杨巴也是两位响当当的人物,杨七手艺好,杨巴口才好,精明细致。
关于这三位“奇人”,有这样一段评说:手艺道上捏泥人,咸丰年间两地带,明山偶遇张海五,斗智斗勇传奇事;兄弟合伙生意火,中堂大人怒摔场,巧嘴滑舌解危难,杨巴茶汤名远扬。
华北门户,奇人倍出,带着惊趣去旅行。
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到民间采风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采风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采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3. 民间文化的记录与表达4. 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和表达民间文化,以及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民间文化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采风地点。
3. 准备记录和表达的工具,如笔记本、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民间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采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和表达民间文化。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采风活动,记录所观察到的民间文化现象。
4. 分享:学生将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表达,分享给其他同学。
5.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内涵与价值。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采风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的重要性。
7. 作业:学生根据采风活动所得,完成一篇关于民间文化的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采风活动、分享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观察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文化采风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创新展示形式,如PPT、视频、表演等。
2. 邀请民间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开展民间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如民间艺术比赛、民俗知识问答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教学反馈1. 学生采风活动的记录和表达2. 学生对民间文化讨论的参与度3. 学生完成的关于民间文化的作业质量4. 学生对民间文化采风成果展示的创意和表现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研讨课教案_20

到民间采风去【活动目的】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采风”方法,学会制定“采风”活动方案。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家乡。
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能通过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并把它整理成册。
我想你们一定会有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美丽的家乡——舒城县阙店乡,去领略它的风采吧!二、家乡简介1、阙店乡名称的由来明嘉靖初(1530年在左右),舒城阙氏,始祖名阙禹(字松林)公,从江西省五家坝偕姑表任姓的表兄弟逃荒到舒城城南的南山,先居于马鞍山之南的老虎山,在山边建阙家围子(在今卫庄村境内,清洪杨军时毁),其后族裔兴旺,因阙姓众多,聚居地于是命名为阙店。
后来因区域划分需要,成立乡镇。
以现在卫庄村周边的村落为界的范围内,被命名为阙店乡。
2、地理优越阙店乡位于舒城县中部,距县城22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16°50’56”,北纬31°18’40”。
东临春秋山,南眺西汤池,西纳万佛湖,北邻七门古堰,全乡总面积60.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约有4万人口。
阙店乡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个3A级旅游景点,是国家5A级风景区万佛湖核心乡镇和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
三、家乡方言1、表示时间的方言皇上得——什么时候三不四之——有时候曹个——昨天街个——今天麻个——明天号个——后天仗个——现在瞒了——最后,后来2、表示人物的方言兹兹——爷爷夹兹——外公嫩嫩——奶奶夹奶——外婆噶顾——哥哥大归——大姑爷大大——爸爸奶们——成年妇女侠子,侠们——孩子,孩子们字庸伙子——兄弟们,兄弟之间老含、老窝子——家中排行最小的撈面——妹妹烧锅的,烧锅奶奶,家里头——老婆男汉——丈夫,成年男人侠头——小姑娘,女儿害牙子——妇女怀孕3、其他类木乃(平声)——非常国粒子——巴掌麻丝——什么过劲、扎杠、扎遂(第三声)——厉害可照——行不行肘——不正经,好色乐谷——玉米村秆子——伞瓢好好——不晓得有多好,非常好倒姑娘的——真不是东西不不龙龙的——糊涂,十三点不顶龙——不行,不聪明,糊涂扫、种——吃呼家——伙计、老朋友茅缸——厕所忘身着——忘记了冒个不通——突然,出其不意烧包——得意忘形,张扬。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范文

到民间采风,体验生活的世界民间采风,作为一种旅游方式,一直备受人们的欢迎,与众不同的是,民间采风不仅仅局限于景区的观光,更是一种深入到当地民间文化中去的旅游方式。
在民间采风中,我们能够深入到当地民俗,了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体验最真实的文化风情。
到民间采风旅行,不仅是探究历史和文化,更是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以及与人的联系相互融合,体验各不相同的生活氛围。
采风之旅可以让我们非常好地体味到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种体验也非常适合那些详细来源于自然、文化、历史及人际关系的人。
在民间采风中,你接触到的“自然”,往往是未经改造的,它给你带来的是无限的收获,也许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也许是一朵朵太阳花般的野花,还有就是异域风情、深奥历史文化,听取当地引人入胜的传说。
更重要的是,在民间采风当中,你所见到的人是最真实的,对于未接触到过外界的人们,你所见到的表象、所感受到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最直接的,而且在这些人们身上你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对文化、对历史的理解和奉献。
比如说,在草原上,你可以看到那些没有受到外界影响的人们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他们生态意识的正面体现;在古建筑内,你也可以看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维护,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让你深深地受到感动和震撼。
在采风之旅当中,或许会经过很多条路,越过大山、小河,但实际上,这些路程所揭示出来的讯息会比你想象得更为宽广和丰满,采风的旅程更像是一句永远的启示,教导我们知识和技术并不是这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东西,而是真实的生活经验和与它们相互有关的人际关系。
到民间采风,其实就是带着心灵去旅行,去感悟生活的种种,探究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人生的提升。
所以,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你有一颗接纳、感知的心,任何一个生命都能够成为你旅程的伙伴,去寻找内在的力量,增强对生命的感动和力量。
到民间采风,感悟世界之美,寻找生命之真。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文题呈现桃核不盈寸,刻舟泛赤壁。
民间技艺,巧夺天工。
同学们,我们也不妨到民间采风去,寻访传承者,探求那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请以“到民间采风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本次命题意图是切合“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单元主题,让同学们从古代的核舟雕工继而联想今朝的传统技艺,到达发现、欣赏美的目的,从而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要求。
审题关键:紧扣“民间技艺”“民间采风”“寻访传承者”“文化精髓”等关键词审题,从“民间采风”可确定取材来自身边的生活且有个人的参与;“寻访传承者”“民间技艺”指出写作方向是民间手艺人的故事;“文化精髓”明确了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
选材要旨:民间技艺,博大精深。
同学们可利用导图简列所熟知的民间技艺,并挑选最有切身体会的一项展开构思。
构思妙招:可仿照课文《核舟记》,从介绍技艺和技艺人起笔,继而叙写自己所见的传统技艺、自己所了解的技艺人的故事、自己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等。
立意提示: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但点题宜小不宜大,要有针对性。
假设重在写手艺人的技艺,应盛赞其匠人精神;假设写自己学习技艺和欣赏技艺的过程,应重在抒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期盼。
习作展示一伦教糕◎蔡梅婷“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说的就是伦教糕。
伦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广东顺德区伦教镇,是岭南典型的汉族糕点名吃。
步入现在的伦教镇,一闻到伦教糕的气味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国的美食有千万种,伦教糕别具一格。
制作伦教糕的工序比拟复杂,这次虽未能在店内观看,但我有幸在乡下见奶奶做过一次。
奶奶先把白糖倒入清水煮沸,趁热将其直接倒入糯米粉中,搅拌到丝滑为止。
再把粉浆放在一旁“退烧”,过一会儿把酵母倒进粉浆中搅拌均匀,把粉浆盖上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发酵。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关于民间文化的相关知识。
2. 进行民间采风活动,搜集民间文化资料。
3. 分析、整理所搜集到的民间文化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难点:如何有效地进行民间采风活动,以及如何分析、整理所搜集到的民间文化资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间文化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进行民间采风活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析、整理所搜集到的民间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民间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关于民间文化的相关知识:教师讲解民间文化的概念、特点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民间文化知识。
3. 民间采风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采风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文化,搜集民间文化资料。
4. 分析、整理所搜集到的民间文化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所搜集到的民间文化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5. 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搜集到的民间文化资料,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民间文化的掌握程度。
2. 邀请民间文化传承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
3. 开展民间文化创意活动,如民间故事改编、民间艺术创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民间文化资料搜集、分析、整理等作业的质量。
3. 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民间采风活动、交流分享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①、“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示例②、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
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基本思路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我推荐悬挂中国结。
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
示例②、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
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
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要求角度不同)
问题①:①、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示例③、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二、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展开“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请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2)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
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①请作家到班上进行专题讲座;②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③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
三、“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
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活动一: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
(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
我的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
活动二: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四、班里组织了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到民间去采风,关注平常我们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民间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我承担的任务是收民歌、讲故事、谈习俗。
我的学习成果是:
【收民歌】民间有很多优美的民歌,我收集到的最著名的两首民歌是(写出歌名):
《《茉莉花》《乌苏里船歌》》《》
【讲故事】民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收集到的一个故事是(写出梗概):
【谈习俗】民间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了解到的一种习俗是(概述内容):
【答案】凡是民歌均可讲故事谈习俗:略。
五、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1)、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长途直播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莱手机专卖店) 应改为
(2).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
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和两位英雄有关。
(请填写人名) 林冲、鲁达(智深);
(3)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
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
看法:理由:
六、生活是一部教科书。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答案】(1)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酌情给分。
示例: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的自我的大潮中不应该丢失,或者超过自己的节日,我们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们也应该接受,包容性的文化,这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七、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中秋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重阳节(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屈原投江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
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看法: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
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
(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宣传标语:彰显民族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