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第九章 畜牧场规划设计

第九章 畜牧场规划设计

26
• 2 .兔笼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兔笼是由笼体及附属设 备组成。笼体由笼门、笼壁、笼底板和 承粪板组成。
27
• ( 1 )笼门应安装于笼前,要求启闭方便, 能防兽害、防啃咬。可用竹片、打眼铁 皮、镀锌冷拔钢丝等制成。一般以右侧 安转轴,向右侧开门为宜。为提高工效, 草架、食槽、饮水器等均可挂在笼门上, 以增加笼内实用面积,减少开门次数。
6
• 5 .交通 大型兔场建成投产后,物流量比较 大,如草料等物资的运进,兔产品和粪 肥的运出等,对外联系也比一般兔场多, 若交通不便则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困难, 甚至会增加兔场的开支。因此工厂化养 兔要求一定要交通方便。
7
• 6 .环境 兔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居民区、交通、电力和其他 养殖场等。家兔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有害气体及排泄物会对 大气和地下水产生污染,因此兔场不宜建在人烟密集的繁 华地带,而应选择相对隔离的偏僻地方,有天然屏障(如 河塘、山坡等)作隔离则更好。大型兔场应建在居民区之 外500 米以上,处于居民区的下风头,地势低于居民区。 但应避开生活污水的排放口,远离造成污染的环境,如化 工厂、屠宰场、制革厂、造纸厂、牲口市场等,并处于它 们的平行风向或上风头.兔子胆小怕惊,因此兔场应远离 噪源,如铁路、石场、打靶场等释放噪声,特别是爆破声 的场所。集约化兔场对电力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应靠近 输电线路,同时应自备电源。但为了防疫,应距主要道路 300 米以上(如设隔离墙或有天然屏障,距离可缩短一 些),距一般道路100 米以上。
8
二、工厂化养兔场的总体布局

鲍大型兔场建筑物布局的要求是: 兔场布局应从人和兔的保健角度出发, 建立最佳的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 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建筑物,特别是在 地势和风向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 大型兔场应是一个完善的建筑群。按其 功能和特点不同,可分为生产区、管理 区、兽医隔离区和生活福利区等。

第七章--畜牧场规划

第七章--畜牧场规划
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全球的共识,是针对传统农业和 现代农业在资源、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弊端提出的。 世界各国结合本国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如:
“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
业”、“立体农业”、“节水生态农业”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14000系
列环境管理标准》,是以降低产品废品率、减少
技术规范》中将其定义为:
“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 华结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 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 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 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
1.类型 (1)农区农牧生态系统工程
种养结合,相互促进。
合计存栏
全年产商品猪
1026
1612
2124
3432
3191
5148
4263
6916
5322
8632
6380
10348
20万只综合蛋鸡场的鸡群组成
项目 商品代 雏鸡 育成鸡 成年鸡 父母代 雏鸡和育成鸡 成年鸡 母鸡 入舍数量 (只) 264479 238692 222222 3950 98 95 90 90 90 公鸡 395 90 90 320 3112 312 母鸡 公鸡
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涵盖了资金、能源、技 术三个方面。需根据生产工艺提出的饲养规模、 饲养方式、饲养管理定额、环境参数等,对相关
的工程设施和设备加以仔细推敲,以确保工程技
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要点
1、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2、节约能源 3、动物需求 4、人-机工程
5、清洁生产

畜牧场规划设计—畜牧场址选择

畜牧场规划设计—畜牧场址选择

便于取用。 4、土壤:砂土,透气透水性好、但导热性强;黏土, 与砂土相反。最理想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的砂壤土,
元素、矿物质含量合适(地方病)。
二、社会条件
1、居民点关系:下风向,地势低于居民点,卫生间 距>500米。 2、运输条件:便利,距一、二级公路不少于500米,
修建专用道路与主要公路相联。 3、供电条件:可靠电力供应,备用电源。 4、饲料供应:就近,特别是青饲料应尽量由当地供
应。 5、其他:产品就近销售、废弃物就地处理利用。不
选在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 总之,路通、水通、电通、饲料通、销售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一 场址选择
畜牧场是从事动物生产的主要场所,在学习场址选 择之前,我们先对畜牧场认识一下。
1、畜牧场的类型: ● 按封闭程度分: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 ● 按经营目标分:商品场(生产畜产品)
繁殖场(饲养种畜,提供祖代、父母代) 种畜场(选优→原种场,扩优→扩繁场)
2、良好的畜牧场环境应具备条件: ● 畜舍小气候便于控制 ● 养殖场防疫便于执行 ● 畜牧场生产便于组织 场址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经 济效益,是畜牧场能否长期生存下去的最关键问题 之一,因此要全面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 选择一个合理科学的场址。
一、自然条件
1、地势: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高燥、平坦、有 缓坡( 1%~3%较为理想)、排水好。 2、地形:指场地形状、大小和地面设施情况。开阔、 有足够的面积、整齐,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过多。 3、水源:畜禽饮水、饲料调剂、畜舍和用具的洗涤、 畜体的洗刷等,都需使用大量的水,而水质好坏直接 影响畜禽健康和畜产品质量。水量充足、水质良好、

畜牧场规划与设置简

畜牧场规划与设置简
➢ (六)畜禽生产建筑物的形式和结 构必须突出因地制宜的特点
➢ (七)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
四、畜牧场的类型
➢(一)按畜牧场封闭程度分 ➢开放式畜牧场 ➢封闭式畜牧场 ➢半封闭畜牧场
➢ (二)按经营方式分 ➢ 商品性畜牧场 ➢ 种畜繁殖场 ➢ (三)按专业化分 ➢ 专业化畜牧场主要以场内饲养的畜
➢ 技术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所提出的 要求,对管道、线路、设备造型以及其 他技术问题提出设计方案。
➢ 施工图设计——则是将上述各方面的设 计方案,全部转化为图纸。也就是用施 工图的语言,将全部设计方案准确地表 达出来,以便于施工人员遵守和实施。
➢ 施工图文件包括三个方面:
➢ ①建筑施工图,包括房舍的平面图、 剖面图、立面图、门窗彪、装修做 法、施工说明等;
➢ 管理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外 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 进入生产区。对此应通过规划布 局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证。
地势
04.02.2024
28
(二)生产区
➢ 生产区是畜牧场的核心。因此,对生产 区的规划、布局应给予全面、细致的考 虑。
➢ 随着畜牧生产逐步向集约化发展,畜牧 业经营也逐步由综合经营向单一性经营 和专门化生产发展,即由过去一个畜牧 场兼营几种家畜转变为经营一种家畜, 甚至只养一个阶段的家畜。
三、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畜牧场在设计前必须科学准确 地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 (二)畜牧场建设的资金必须落实而 且建设项目需一次性完成
➢ (三)坚持专业设计,最大限度杜绝 非行业设计,以确保畜牧场设计合理 性。
➢ (四)把创造畜牧生产适宜环境作 为设计的重要内容
➢ (五)设计要尽可能采用工厂化生 产工艺
(1)根据日照确定畜舍间距

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畜禽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养殖场规划与设计的核心要点,包括场地选择、建筑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场地选择畜牧业养殖场的场地选择是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

应选择远离城市、交通便利的场地,并考虑到土地的肥沃程度、水资源的供应情况、空气流通情况等因素。

建议应避开重工业区、水源保护区等对畜禽生长有不良影响的区域。

二、建筑布局1. 养殖舍建设养殖场应设置牲畜、家禽分别的养殖舍,并将其合理划分为多个区域,以便充分利用场地空间,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建议使用砖、混凝土等坚固材料以确保舍内动物的安全,并注意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合理布局。

2. 饲料储存室和运输设施养殖场应设立专门的饲料储存室,以确保饲料质量和储存安全。

同时,合理规划运输设施,方便饲料运输到各个养殖舍。

3. 废弃物处理设施养殖场应设立废弃物处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物收集和处理设备等。

这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将一部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供给农田使用。

三、生态环境保护1. 水资源保护畜牧业养殖场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因此应设置合适的污水处理系统。

建议养殖场建设人工湿地,用于净化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以减少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

2. 气体排放控制养殖场要合理规划通风设施,确保养殖舍内的空气流通,并控制气体排放。

可以采用生物气体过滤器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气体污染对环境和附近居民的影响。

3. 噪声控制养殖场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特别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此,建议合理规划养殖舍的位置,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可安装噪音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和控制。

四、总结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需要兼顾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确保畜禽健康和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场地选择应远离城市、保证交通便利;建筑布局要科学合理,兼顾动物的生活条件;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废弃物处理和气体排放,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是确保养殖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在设计养殖场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动物福利、产能效益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就畜牧业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用地规划1. 综合分析评估在选择用地时,应综合分析评估土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周边环境,例如是否有水源供应、交通便捷程度等。

2.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根据畜牧业养殖场的具体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主要包括畜舍、饲料储藏区、饮水设施、处理设施和行政办公区等。

同时,还需设立合理的道路路径和防护设施,确保养殖场内外的安全。

二、畜舍设计1. 动物数量与面积的匹配在畜舍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数量合理确定畜舍的面积。

养殖动物的数量与动物的活动空间密切相关,应保证动物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休息。

2. 温度控制与通风根据不同动物的生理特点,设计合适的温度控制与通风系统。

这将确保畜舍内的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对养殖动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3. 环境卫生管理合理配置畜舍的饮水和排泄设施,以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管理。

养殖动物的排泄物需安全处理,防止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三、饲料与水源1. 饲料储存与供应合理规划饲料储藏区,确保养殖场有足够的饲料供应。

同时,饲料储存区的位置应方便取用,避免饲料变质。

2. 饮水设施养殖动物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

设计合适的饮水设施,并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可靠性,以满足动物的需求。

四、疾病防控与兽医服务1. 预防疫病系统设计预防疫病系统,确保养殖场的动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疫病措施。

包括疫苗接种、定期体检等。

2. 兽医服务设施规划合理的兽医服务设施,确保兽医能够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和健康管理。

同时,也需要制定健康检疫标准,防止病害传播。

五、环保设施设计1. 污水处理系统合理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将养殖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防止对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对养殖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四章 畜牧场规划设计

第四章 畜牧场规划设计
根据日照确定畜舍间距时,应使南排畜舍在冬季不遮 挡北排畜舍日照,一般可按一年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 日计算,而且应保证冬至日上午9点至下午15点这6个小时 内使畜舍南墙满日照,这就要求间距不小于南排畜舍的阴 影长度。 经计算,南向畜舍当南排舍高(一般以檐高计)为H时 要满足北排畜舍的上述日照要求,在北纬40°地区(北京) 畜舍间距约需2.5H,北纬47°地区(齐齐哈尔)则需3.7H。 可见,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间距保持檐高的3~4倍时, 可满足冬至日9~15时南向畜舍的南墙满日照。
第四章 畜牧场规划设计
分娩栏
单体栏
保育栏
一个良好的牧场环境需具备下列条件: 1、保证畜牧场的场区有良好的小气侯条件及水、土条件, 有利于畜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 2、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 3、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人员的 工作效率。 要达到以上条件,则应从牧场场址选择、场区设计、 场区卫生设施等方面来着手。
第一节 场址选择
一、牧场场址选择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当地的自然条件 如气候、地形、地势、水源、土质等。 2、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如居民点的配置、交通、供电、饲料、产品市场等。 3、周围环境是否受到污染 周围是否有化工厂、农药厂、畜产品加工厂排放出来的有害物质等。
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时,应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 主风向布置各种建筑物。 地势与主风向相一致时较易设置,但若二者正好相 反时,则可利用与主风向垂直的对角线上两“安全角”来安 置防疫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例如,主风为西北风而地势南高北低时,则场地的 西南角和东北角均为安全角。
(三)建筑物的朝向
此外,由于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其车棚、车库应设在管理区。同理,待出售的畜产品其仓库及其他杂品库均也应设在管理区

畜牧业中的养殖场规划和设计原则

畜牧业中的养殖场规划和设计原则

畜牧业中的养殖场规划和设计原则畜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对于养殖场的规划和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合理、科学的养殖场规划和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益,保障其健康生长,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消耗资源。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中养殖场规划和设计的原则,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规划阶段在养殖场的规划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畜禽种类、需求量、市场前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以下是畜牧养殖场规划的原则:1. 合理布局:根据实际需求和生产要求,合理布局养殖场的各个功能区域。

例如,将畜禽圈舍与饲料储存区相对密集布置,减少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2. 分区管理:将养殖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不同的畜禽种类、生长阶段或功能进行管理。

区域间要设立有效的隔离设施,预防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3. 充分利用土地: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并保持合理的农田面积。

同时,考虑到未来的扩张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4. 管理便捷性:在规划阶段考虑设施的便捷性,如道路、通风系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布置,以便提高管理效率。

二、设计阶段在养殖场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环境舒适度、设备与设施等。

以下是养殖场设计的原则:1. 建筑设计:根据不同畜禽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适的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

确保畜禽在圈舍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提供合适的遮阳和保温设施。

2. 环境舒适度:养殖场的环境对畜禽生产性能有直接影响。

设计时需考虑保持室内温湿度的稳定,合理控制光照和噪音,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和床料,确保畜禽的舒适度。

3. 卫生设施:设计养殖场时,需要合理布置和设置卫生设施,如沼气池、粪便处理设备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水源。

4. 设备与设施: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用合适的设备和设施,如饲料供给系统、水处理设备、疫苗接种设备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养殖管理养殖场的规划和设计只是开始,养殖管理是养殖场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变化。

如阴、晴、风、雨等。

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

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

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和不利作用有利作用:(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不利作用:(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7、热调节:物理调节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化学调节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高气温:(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低气温:(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

(3)最大忍受限度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1 )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和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作用是综合的。

气温、气湿和气流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4 )风冷指数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硫化物一一H2S甲基硫醇氮化物一一NH3 甲基胺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H2S H2S具有强烈的还原性,H2S随空气经肺泡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细胞中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破坏了这种酶的组成,因此,影响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缺氧。

CO高浓度CO直接与细胞中还原性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相结合,压制酶的活性,破坏细胞呼吸,造成CO中毒,组织严重缺氧。

14、家畜环境及分类物理因素:温热、光照、噪声、地形、畜舍、土壤等化学因素:空气、水、土壤的化学成分生物学因素:人和家畜以外的生物,饲料、有毒有害的植物、病原体等社会因素:家畜群体内的社会关系,畜群群体与人为管理15、畜牧场规划设计的内容畜牧场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初步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包括编制拟建工程的方案图纸、设计说明书和工程概算(含设备);施工图设计是将初步设计方案转化为施工图纸,并计算工程投资预算的过程。

内容:总平面、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等专业的设计工作。

畜牧场初步设计的依据主要是畜牧场的工艺设计,工艺设计是规定畜牧场生产的文字材料是建筑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依据,也是技产后用以指导畜牧场生产的纲领。

畜牧场工艺设计与畜舍设计是畜牧场规划设计的两个组成部分:工艺设计是畜舍设计的前提和基础,畜舍设计则是生产工艺设计的具体体现。

16、畜牧场规划设计的原则(1)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2)结合中国国情和当地条件(3)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与配套设备( 4)考虑I家畜生理、心理、行为习性、健康等的要求,体现福利养殖(5)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措施17、存在问题(1 )畜牧生产规模化程度低,规模化生产比重很小(2)牧场设计建设不合理畜牧场选址不当和总体布局不合理--畜牧场场区积水、通风不良,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

畜舍设计不合理--环境条件差,环境质量不良。

环境保护措施不健全--环境污染1、国家法律规定规模养殖场的选址要求:(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2、国家法律规定规模养殖场的布局要求:(1)场区周围建有围墙;(2)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3)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4 )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5 )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6)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3、国家法律规定规模养殖场的设施设备要求:(1)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2) 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3)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4)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5)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6)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4、畜禽场规划设计的原则:遵循人类生存和养殖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养殖业与整个大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模式。

5、畜禽规划设计的要素:养殖场生产特点、生产规模、饲养管理方式、生产集约化程度、地势、地形、土质、水源、交通、气候、居民点位置等外部环境。

6、地形要求:(1)地形整齐开阔、有足够的面积。

地形整齐,便于合理布局畜牧场建筑和各种设施,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开阔的地形对养殖场通风采光、施工运输和管理提供方便;足够的面积可为畜牧场的发展留有空间。

(2)土壤透气性好、透水性好的砂壤土。

畜牧场场地的土壤情况对畜禽影响很大。

透气、透水性好的土壤,一般持水力和毛细管作用较差,不潮湿,易干燥。

受污染后容易氧化分解而达到净化,场区空气卫生状况较好,,抗压能力较大,且不易冻结,建筑物不易受潮。

(3)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地方病和疫情情况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宜过分强调土壤种类和物理特性,应着重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注意地方病和疫情调查。

7、地势要求: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坡度在25%以下,背风向阳,北高南低,坐北朝南,偏东南12° - 15 °。

8、生物安全要求:(1)场址的选择必须符合人畜相处的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要求。

(2)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3)选择荒坡闲置地建场,避免人畜争地。

(4)场址周围有广袤的种植区域,可保证较大的粪污及建设配套的排污处理,使有机废弃物经过处理达标后循环利用。

(5)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人口密集区、水资源保护区、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及国家规定的禁养区建场。

(6)不宜在发生过疫病的旧场或附近疫情复杂的地方建场。

(7)场址的选择必须经过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畜牧主管部门审定批准。

9、三分离原则:净道污道分离:净道只供人、车、料、畜的通行,污道作为病畜和出粪的通道,防止互不交叉。

雨水污水分离:雨水让其进入蓄水池,不得流入污水处理池,否则,会加大处理成本和环境压力,污水要通过多级沉淀过滤或氧化处理,达到国家标准排放。

固态液态分离:液态粪污要通过沼气池处理,固态制作有机肥。

10、养猪场的功能分区:一般来讲,可将场区板块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养殖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三个区域相距30~50m养殖生产区:种繁区、保育区、生长育肥区、病猪隔离区。

对于万头猪场可选择建设S.E.W系统,即种繁场、保育场、生长育肥场。

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加工或库存建设面积。

生活区办公区:包括行政办公、畜牧兽医工作室、接待室、实验室、职工宿舍等,生活区位于生产区上风向,靠近主干道路。

11、养鸡场的功能分区大型养鸡场:种鸡场、孵化场、商品鸡场及养殖小区。

普通鸡场:种鸡、育雏、育成鸡、后备鸡培育、产蛋鸡。

12、各类鸡舍之间的距离。

祖代鸡舍之间距离为60~80米,父母代鸡舍之间为40~60米,商品代鸡舍之间为20~40 米。

13、鸡场内道路要求:清洁道走向为孵化室、育雏室、育成舍、成年鸡舍,各舍有入口连接清洁道;脏污道走向也为孵化室、育雏室、育成舍、成年鸡舍,各舍有入口连接脏污道;清洁道和脏污道不能交叉,以免污染。

14、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生猪养殖一沼气一牧草种植;生猪养殖一猪粪制沼-沼气发电-沼液肥田-沼液种树-树林养鸡;养猪一沼气一果树一育林一牧草;奶牛一沼气-有机肥-营养土一粮食-饲料-林菜果;发酵床结合野外散养草鸡;养猪-沼气-种植-饲料加工(发电);林-鸭-果“林中有鸭,鸭中有林,鸭粪还果”;发酵床养猪;养鸭-沼气-梨树种植-水产养殖-苗木-水稻种植;养猪-沼气-蔬菜、养猪-沼气-茶园、养猪-沼气-田藕、鱼塘。

15、养殖车间设计的原则:符合畜禽生理特性要求: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建筑学上的经济实用性;便于科学饲养管理。

16、养猪场建设项目,一般应根据猪场性质、建设内容的要求考虑。

所需建筑面积为:公猪〉母猪〉育成猪>育肥猪。

养猪场的饲养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种。

年产1万头以上,属大型猪场,占地面积约为6h怦以上,适于规模化养猪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小型指年产商品猪5千头以下的规模场,占地面积(不包括饲料厂)2~3h怦,适于乡村建设;年产5000~10000头,属于中型猪场,占地面积3~5h m2o17、养猪场的建筑形式:养猪车间建筑按屋顶形式分坡式、不等坡式和双坡式猪舍。

养猪建筑按猪栏排列分类分为单列式、双列式猪舍。

18、养殖设备母猪限位栏:单体妊娠车间内妊娠母猪所用的设备。

分娩栏:用于母猪分娩、保温和补料活动,并限制母猪起卧动作,降低母猪压死、踩死仔猪。

仔猪培育栏:用于断奶仔猪的培育,自动饮水,自由采食。

内环境调控:采暖;降温:冷却器降温;负压抽风+湿帘降温;滴水降温。

19、如何进行养殖车间的标准化设计?养殖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病畜禽隔离区要隔开,管理区布置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畜禽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