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设计之肝性黄疸
黄疸的名词解释动物

黄疸的名词解释动物黄疸,也被称为黄胆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仅在人类中存在,也在动物世界中广泛发生。
黄疸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皮肤与眼白部分呈现出明显的黄色,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
本文将从动物角度来探讨黄疸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黄疸是一种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症,胆红素是由人体和动物体内红细胞代谢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
当红细胞老化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体内产生大量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就会导致黄疸。
在动物身上,除了猫、狗、牛、猪等家畜动物,黄疸也可见于许多野生动物中。
例如,一些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也可能患有黄疸。
黄疸的主要病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肝脏是人体和动物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负责排泄胆红素等废物。
如果肝脏功能受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
此外,胆管梗阻、溶血性贫血、某些遗传性因素等也可以引起黄疸。
除了皮肤和眼白出现明显的黄色之外,黄疸还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
在动物身上,病情严重的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乏食、消瘦、腹部膨大等症状。
如果动物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行走不稳、瘫痪甚至死亡。
针对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首先,需要确定造成黄疸的具体原因,如是否是肝脏疾病、胆管梗阻等。
然后,可以通过给予动物相应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等方式来缓解黄疸的症状。
预防黄疸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在饲养动物时,主人应该提供合理的饮食,加强对动物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症。
同时,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感染、疫苗接种等方面的预防工作也非常重要,这些都可以降低患上黄疸等疾病的风险。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在人类中有发生,而且在动物中也存在。
它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与肝脏功能异常、胆管梗阻、溶血性贫血等因素有关。
黄疸的症状也较为明显,包括皮肤和眼白部分呈现黄色,以及其他表现如乏食、消瘦等。
黄疸(动物病理学课件)

二、实质性黄疸(肝性黄疸) 1.原因
中毒(磷、汞)或肝炎等传染病、某些败血症和维生素E 缺乏等引起肝细胞损坏。
2.机理 肝细胞损坏,其对胆红素的摄取、酯化和排泄都受到影
响。此时机体胆红素生成量正常,肝细胞的处理能力下降, 不能把非酯型胆红素全部转化为酯型胆红素,血中非酯型胆 红素的潴留。同时已经被酯化胆红素,从损坏的毛细胆管又 渗漏到血窦,血中酯型胆红素也增多,导致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 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 的皮肤、巩膜、黏膜、大部分组织和内脏 器官黄染的病理过程。
谢谢观看!!
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胆红素的来源
胆红素在 血循环中的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 摄取、结合和排泄
胆红素的 肠肝循环
体内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衰老红细胞破坏后产生 的,约占80%~85%。衰老红细胞可被单核细胞吞 噬,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其中珠蛋白分解为氨 基酸,被重新利用,而血红素则在细胞内质网的血 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胆绿素。进入胞液 中的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作用下,生成胆红素。
结合
脱氢
氧化
氧化
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
胆红素升高
原因:
生成过多 摄取、结合和排泄受损 胆红素从损伤的肝细胞或胆管流出
判断:
非结合胆红素还是结合胆红素升高 肝功能检查是否有异常
谢谢观看!!
黄疸的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 病理变化
1.溶血 性黄疸
2.实质 性黄疸
3.阻塞 性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1.原因
胆管、肿块压迫胆道,导致肠肝循环障碍,引起的黄疸。 2.机理 由于肝外胆管梗阻,肠肝循环障碍,胀满的胆汁逆流入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十三章--黄--疸

第二节 黄疸的类型与发病机制
• 黄疸的分类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和 梗阻性黄疸,这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类
•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胆红素生成过多性、滞留性和返流 性黄疸
• 按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则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 性黄疸
• 按照血中增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非结合胆红素性黄 疸、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和混合胆红素性黄疸等
第二节 黄疸的类型与发病机制
引起血中结合型胆红素升高的机制是:
①肝细胞肿胀以及门管区炎细胞浸润,使肝毛细胆管受 压',加上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导致结合型胆红素 在肝细胞内堆集并发生逆向转运而入血。 ②胆汁中的结合型胆红素可经坏死肝细胞的“裂口”或 破裂的毛细胆管返流至淋巴液和血液。
第二节 黄疸的类型与发病机制
• 由于毛细胆管内胆红素浓度很高,故胆红素由肝细胞 内分泌入毛细胆管是一个较复杂的耗能过程。
第一节 概 述
图13-1 胆色素的正常代谢途径 注:UDPGA: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第一节 概 述
(四)胆红素在肠内的转化和肝肠循环
• 结合胆红素经胆道随胆汁排入肠内,被细菌还原为尿 (粪)胆素原。
1.肝内胆汁淤滞性黄疸
• 目前,主张将小叶间胆管以前的淤胆称为肝内胆汁淤 滞。
• 此型黄疸可见于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如四环素、氯 丙嗪异菸肼、碘胺等)的毒性引起的肝病以及原发性 胆汁性肝硬化和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
• 其病变特征为肝内有广泛性淤胆。
第二节 黄疸的类型与发病机制
2.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一)胆红素的来源
• 80%~85%的胆红素来自衰老的红细胞崩解 • 15%左右是由造血过程中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在骨髓中被破坏(骨
动物医学-病理生理学《肝胆病理生理》课件

主,禁用高蛋白,减少氨及胺类的来源
➢ 低血糖时,补充葡萄糖; ➢ 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第二节 黄 疸
(jaundice)
一、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中 胆红素含量增高,使皮肤、可视粘膜等被 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2.干扰脑内神经递质—神经介质成分改变
丙酮酸 NH×3↑
草酰乙酸
乙酰+辅酶A 胆碱
乙酰胆碱↓
× 琥珀酸
NH3↑
柠檬酸
γ-氨基丁酸↑
α-酮戊二酸
NADH +NH3↑
NAD
谷氨酸↓
+NH3↑ ATP
谷氨酰胺↑
3.干扰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
①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钠泵的活性,影响复极 后期膜的离子转运,使膜电位变化和兴奋。
若血胆红素浓度已超过正常范围,而 临床未表现出黄疸,称为隐性黄疸。
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胆红素在 17.1~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 黄疸,超过34.2μmol/L时出现黄疸。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一)胆红素的来源 (二)未结合胆红素形成(间接、非酯型) (三)结合胆红素的形成(直接、酯型) (四)胆红素在肠内转化和肝肠循环
第十三章
肝胆病理生理
本章内容
• 理解并掌握肝功能不全和黄疸 发生的原因及机制。
• 理解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对 机体的影响。
• 重点是肝功能不全发生的机制 及对机体的影响,肝性黄胆和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 的影响。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和分析某些病理生理过程,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对象实验选用健康的成年小鼠,体重约 20 25 克。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生理盐水致病因子(如某种化学物质)采血针、注射器抗凝剂检测试剂(如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2、实验仪器离心机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四、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若干只。
2、致病因子处理实验组小鼠通过特定方式给予致病因子,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标本采集在设定的时间点,对两组小鼠进行采血、组织取材等操作。
4、指标检测血液指标: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清,采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将采集的组织制作成切片,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血液生化指标实验组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肾功能指标也出现异常。
2、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组小鼠的肝脏出现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等病理改变;肾脏可见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六、结果分析1、血糖、血脂升高可能是由于致病因子影响了机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途径,导致代谢紊乱。
2、肝脏的病理改变可能与致病因子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3、肾脏的病变可能是由于致病因子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直接损害,或者是通过影响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产物的排泄而间接导致。
七、讨论1、本次实验结果与已知的相关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2、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如样本采集的操作误差、实验动物个体差异等。
3、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的思考,例如这些结果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启示。
八、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疾病模型,观察到了预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为深入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动物病理黄疸》课件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等可以观察 肝脏和胆道结构。
黄疸的治疗方法
1
病因治疗
治疗胆道梗阻、肝脏疾病等引起的黄疸。
2
症状缓解
使用药物、饮食控制等缓解黄疸症状。
3
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等。
黄疸的预防措施
1 良好的饮食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避免饮食不合理。
2 环境卫生
保持场所清洁,预防传 染病传播。
3 胆道梗阻
胆道结石、胆管炎等。
黄疸的分类
阻塞性黄疸
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如胆道结石。
肝功能异常黄疸
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如肝炎。
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溶解导致的黄疸,如溶血性贫血。
黄疸的症状和表现
1 黄病
皮肤和眼球发黄。
2 尿液变色
尿液呈暗黄色。
3 粪便颜色异常
粪便颜色变浅或呈黄色。
黄疸在不同种类动物中的发生情况
《动物病理黄疸》 PPT 课 件
动物病理黄疸课件,深入探讨黄疸的发病原因、分类、症状和治疗方法,以 及对动物生产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黄疸?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球等部位的黄色染色。
黄疸在动物中的发病原因
1 肝功能异常
2 溶血性贫血
肝脏疾病、肝素中毒等。
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胆红 素过多。
3 合理的养殖管理
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 理,减少压力和疾病发 生。
在家畜中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揭示病原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黄疸的控制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传染病与黄疸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黄 疸的常见传染病。
实验性黄疸PPT课件

TB CB C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肝功能
溶血性 增加 <15-20% 增加 正常
பைடு நூலகம்
肝细胞性 梗阻淤积性 增加 增加 增加 明显增加 >30-40% >50-60% + ++ 轻度增加 减少或消失 损伤 可损伤
三种黄疸的血、尿、便改变
比较项目 总 胆红素 结 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 素 尿色 尿胆红素 尿胆素原 粪便颜色 正常 <1mg/d L <0.2mg/ dL <0.8mg/ dL 正常 — 少量 正常 溶血性黄疸 >1mg/d L — ↑↑ 较深 — ↑ 深 肝细胞性黄疸 >1mg/dL ↑ ↑ 深 ++ 轻度增加 变浅或正常 阻塞性黄疸 >1mg/dL ↑↑ — 深 ++ ↓
三、胆红素正常代谢
四、黄疸的分类
按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混合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
盐酸苯肼
病因: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 溶血现象的疾病.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遗 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自免溶、 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 血、蚕豆病、蛇毒、阵发性睡眠性 血红蛋白尿引起的溶血
发病机制: 肝细胞的损伤使它对胆红素的处 理功能下降,因而血中非结合胆红素 增加.未损伤的肝细胞将非结合胆红 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部分经毛细胆 管从胆道排泄,其余经已损害或坏死 的肝细胞、胆管反流入血中;或因肝 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 以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 受阻而反流进入血循环,致血中结合 胆红素增加
中兽医结合实验室诊断治疗犬肝细胞性黄疸试验

2017年第2期(总第195期)生化指标结果参考值总蛋白67.4454~78验研究犬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使皮肤、黏膜、浆膜及实质器官萱染[1],临床特征表现为尿液浓茶样黄,眼黏膜和口腔黏膜黄染,靠近腹股沟部的腹下部皮肤发黄,严重时全身皮肤发黄。
在不同的病因,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疾病,其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2]。
本文就临床1例犬肝细胞性黄疸,利用血常规、生化、B 超等实验室检查手段,采用中兽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诊断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临床症状2016年10月18日,本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的宠物医院接诊一例黄疸为表征的病犬,该犬为雌性萨摩耶犬,两岁。
主诉就诊前3天发现该犬呕吐,食欲不佳,之后全身黄染。
该犬平时主要食物是主人的饭菜,食量偏大,未做过免疫,没有驱虫。
1.2临床检查1.2.1一般检查病犬体温:39.0℃,心跳:118次/min ,呼吸:36次/min 。
可视黏膜黄染严重,尿液浓茶样黄,眼黏膜和口腔黏膜黄染,精神状态无明显变化,体表淋巴结未发现异常肿大,皮肤有皮脂溢、脱毛、脱屑、色素沉着等皮肤病症状。
具体表征见图1-1,图1-2。
图1-1图1-21.2.2实验室检查1.2.2.1血常规检查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结果具体见表1。
表1血常规检查结果1.2.2.2生化检查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见表2。
表2生化检查结果中兽医结合实验室诊断治疗犬肝细胞性黄疸试验戴亮1,邱思锋2,吴德峰3*(1.福建省长泰县畜牧兽医局武安工作站,福建长泰363900;2.福建神农后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中图分类号:S858.2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17)02-0006-03检查项目结果参考范围白细胞数目17.1↑ 6.0~17.0淋巴细胞数目 1.20.8~5.1中间细胞数目 1.50.0~3.4中性粒细胞数目14.4↑ 4.0~10.6淋巴细胞百分比 6.8↓12.0~30.0中间细胞百分比9.0 3.0~15.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2↑60.0~77.0红细胞数目7.39 5.50~8.50血红蛋白183110~190红细胞压积51.339.0~56.0平均红细胞体积69.562.0~72.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4.720.0~25.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6300~380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13.511.0~15.5血小板数目270117~460平均血小板体积7.07.0~12.0血小板分布宽度15.8血小板压积0.189基金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项目(2014NZ01060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指数测定
〃原理
血清黄色的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有关。临床 检验规定0.01%重铬酸钾溶液的色度作为黄疸 指数1,将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肉眼观察其 黄色深度与0.01%重铬酸钾溶液相当时,血清 的稀释倍数即为该血清的黄疸指数。
黄疸指数测定
〃方法
取血清0.1ml臵于小试管内,所用试管应与标 准管口径及厚度一致,用1ml吸管吸取生理盐水 溶液稀释血清,当与某一标准管的颜色相同时 ,计量所用生理盐水毫升数,再按公式求出黄 疸指数单位: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细胞对血液内胆红 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三个相互衔接的过程,由肝脏对 胆色素的处理能力下降所引起的黄疸称为肝性黄疸( hepatic jaundice),此类黄疸的发生于肝功能障碍有关。
〃新生霉素能抑制BGT(胆红素葡萄糖醛基转移酶)活 性、阻碍酯化的进行,使肝细胞对胆红素转化障碍,导 致(肝性)黄疸。
取血清0.2ml放入小试管内,沿管壁加入新 配制的重氮试剂0.5ml,立即计时和进行观察 。若在30s-10min内试剂与血清交界处出现紫红 色环,为直接反应阳性;若经10min仍不显色 ,而加入95%酒精0.2ml后才显色者,则为间接 反应阳性。
胆红素定性一凡登白实验
〃重氮试剂配制
甲液:取对-氨苯磺酸1g,浓盐酸15ml,加蒸馏 水至1000ml。 乙液:取50%亚硝酸钠液(亚硝酸钠25g,加 蒸馏水至50ml时,臵冰箱中保存)0.5ml,再加 蒸馏水50ml,此液可用1周。 临用前,取甲液5ml,加乙液0.15ml混合,在3h 内有效。
实验动物
体重相仿的小白鼠2只
实验器材与药品
〃5ml注射器、试管、试管架、离心管 、离心机、移液管、一般手术器材
〃150mg新生霉素、生理盐水、重氮试 剂、95%酒精、各种浓度重铬酸钾溶 液标准管
实验方法
〃实验前处理及病理模型复制
〃实验检查
实验前处理及病理模型复制
(1)实验前两天给小鼠禁水
(2)实验前一天将0.1g新生霉素溶100ml 水中并将其加入实验组小鼠的饮水,对照组 小鼠回复正常饮水。 (3)实验前一天将50mg新生霉素溶于5ml 水中配成新生霉素溶液,给实验组小鼠注射 两次,每次1ml,剩余保存留用。对照组小 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原理
胆红素与重氮试剂作用发生重氮反应,形 成红色的重氮胆红素。因血浆中的结合胆红 素可以溶于水,与重氮试剂作用后呈现红色 ,称为直接反应阳性;游离胆红素因不能与 重氮试剂直接作用,故呈阴性反应,但加乙 醇后游离胆红素则能与重氮试剂作用,呈现 阳性反应,称为间接反应阳性。
胆红素定性一凡登白实验
〃方法
(4)给实验小鼠注射1ml新生霉素溶液, 造成肝细胞损伤。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 理盐水。
实验检查
(1)观察记录动物的一般状态和巩膜,口腔 黏膜,耳及皮肤的颜色。
(2)摘除眼球采血1-1.5ml,放入干燥离心管 内,凝血后离心(2000/分),分离血清,进 行胆红素定性和黄疸指数检查。
胆红素定性一凡登白实验
(4)黄疸指数
谢谢大家!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0
1 0
各管混合后,分别吸取和装入10只内径(不 超过1cm)与厚度相同的无色的小试管内,密封管 口,标明黄疸指数,备用。
实验结果预测
(1)实验组小鼠可能出现呼吸抑制,腹泻、 昏迷、体温下降、肌肉抽搐、僵直等症状, 排便颜色较淡或有恶臭。 (2)巩膜,口腔黏膜,耳及皮肤呈现黄色。 (3)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间接反应阳性
肝性黄疸
组员: 料 - 查资 - 制作 - 解说
5
5 6
6
实验目的
〃复制肝性黄疸病理模型
〃了解胆色素代谢的变化
〃观察黄疸的表现
实验原理
〃黄疸(jaundice):在正常的动物机体内,胆红素 的生成、结合和排泄三个主要环节上保持着动态平衡, 但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使胆红素在血清 中浓度升高,造成高胆红素血症,使机体的皮肤、粘膜 、巩膜、体液及实质器官发生黄染的病理过程。
所用生理盐水毫升数 + 0.1 黄疸指数= ×标准管单位 0.1
黄疸指数测定
〃 黄疸指数标准管制备
0.1%重铬酸钾溶液:精确称取重铬酸钾( A.R.)0.1g,臵于100ml容量瓶内,加蒸馏水约 90ml使其溶解,加浓硫酸0.1ml,再加蒸馏水至 100ml。取10ml试管10只,按下表操作:
黄疸指数 0.1%重铬酸钾 溶液(ml) 蒸馏水(ml)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