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文旨在对经济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演变,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等因素。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政策的效果和稳定性、金融市场的波动等方面。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关注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市场竞争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和个体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减贫问题,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发展、城市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和创新动力,关注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造经济增长。
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等重要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本文将就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作综述。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认为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只能通过辐射效应获得一部分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首次揭示了地区经济差异的产生机制,但也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
二、新地理经济学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认为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地理环境、地区间的交通和通信成本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地理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差异方面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三、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认为,相同或相关的产业在一些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这种聚集效应主要通过资源的共享、技术的提升以及规模经济的实现来实现。
产业集聚理论在解释为何一些地区发展得更快以及如何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四、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现代化进程不均衡所导致的。
现代化进程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与发展。
现代化理论对于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供了一种便利的分析框架。
五、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认为,孤立的经济小部门在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发展取决于地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这种理论对于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动力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六、区域竞争力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取决于其在全球竞争中所占的位置和能力。
具有优势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
区域竞争力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方法,以提高地区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各有侧重,但都为解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作者XX大学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
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
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
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一、前言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
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
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
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
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
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
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长期以来,物质资本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物质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史上诸国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不论是滨海还是内陆,都出现了一些极为成功的致富案例,然而时过境迁,它们的经验很难照搬到全球化、一体化日盛的现代世界。
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在持续深化。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关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验研究亦日益深入。
本章首先简单回顾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过程,再以其为起点,对与中国经济增长经验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为后续进行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作必要的理论准备。
2.1 理论基础2.1.1 古典经济增长研究在这一时期,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等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与新古典经济理论不同,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以亚当·斯密为旗手的古典经济理论更为关注的问题,而前者则以资源配置为核心议题。
李嘉图、马尔萨斯对经济增长同样有着重要的思想贡献,我们今天所研究的现代增长理论中,时常可以发现他们当年的思想光辉。
亚当·斯密写于1776年的《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在这部巨著里,斯密将增长论和劳动论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斯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取决于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积累可以扩大资本存量,这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数量,更快的经济增长因而可能实现。
与此同时,劳动分工也在不断深化,由此将进一步引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财富的创造最终要靠劳动,因分工而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比例,这两者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规模化的分工,需要积累起一定的资本作为基础。
换言之,资本积累决定了劳动分工能否发生及其所能达到的细密程度,而分工则又能决定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根据这个思路进行分析,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是厥功至伟的关键因素。
亚当·斯密断言,要想增加国民财富,其终极途径离不开两条:一是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要增加;二是劳动者的生产率要提高。
资本分类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

资源 丰裕度越高 的国家 , 经济增长反而越缓慢. 从拉美 、 非洲 到中国的 山西等都存在 着“ 资 源诅 咒” 的影子. 然而, 从英 国
古典经济学 的先驱者 Wi l l i a n P e t t y 提 出“ 土地是财富之母 ,
劳动是财 富之父 ”著名论断到马尔萨斯和李嘉 图等经济 学 家对 自然 资源抱有 近乎 崇拜 之心 ,无 不透露着 自然 资本 对
负相关性 . 他们认 为落后的制度 、 人力资本 的排挤都 构成 了
资源诅咒 的原因. 2 . 2 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
经济学 的鼻祖——亚当 ・ 斯 密在《 国民财 富的性 质和原
因的研究》 中指 出财 富的增长要么是通过分工 提高劳动生 产力 , 要 么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 的人数. 不管是哪条途径 , 都
第2 9卷 第 7期 ( 上)
2 0 1 3年 7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经济增长 的重要性. 那么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 到底是起促进 作用还是 阻碍作用 呢?很 多学者 就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 起 的作用做了相关研 究. A u t y ( 1 9 9 3 ) 首次提 出资 源诅咒 假说 , 随后 A u t y和 G e l b ( 2 0 0 0 )  ̄ 解 释到 因为在 自然 资源丰富 的国家 , 人们通 常通过
2 相 关 文 献 回顾
段最小二乘法 ) ,分析美国 1 9 7 0 年到 2 0 0 0年的实际 G D P和 自然资本 , 发现 自然资本 , 尤其是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时存在 促进作用的 , 这与 “ 自然诅咒” 是相悖 的. 但是 B r u n n s c h w e i l e r 对于这个 结果 并未作出理论 分析 ,单 凭数据和模型计算 出 的结果很难令人信服. 国内学者徐康 宁和邵军( 2 0 0 6 )  ̄ 选取 1 9 7 0年到 2 0 0 0年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渠道拓展等。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与措施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 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3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素
质、增强农村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04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产业协同发展
该地区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
收。
创新驱动
研究范围
本文将涵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0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的 集体所有,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 动兴起,农业生产实行集中管理 ,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熊彼特 的技术 创新理论 的意义在 于 :
指 出创 新 或 技 术 进 步 是 经 济体 系 的 内生 变
增 长 理 论 。 经 济 增长 理 论 经 济 学 家认 为 , 新
经f  ̄ 长不是外部力量 变化 的结果 ,而是 Y ̄ f 经济体 系内部理论变化 的结果 ,特别是 内
生 的技 术 进 步 的 结 果 。他 们 论 证 了内 生 的 技术 进 步 是 经 济 保 持增 长 的决 定 因素 。 新 经济 增 长 理 论 将 知 识 、技 术 进 步 和 专 业 化
每 种 要 素 投入 的边 际报 酬 则 递 减 , 以及 每 种 要 素 有 着 某 种 正 向切 平 滑 的 替代 效 应 、 该 模 型 证 明 ,经济 增 长 不 仅 取 决 于 资 本 增 值 率 、劳 动增 长率 以及 收 入 增 长 率 ,而 且 还 取 决于 技 术 进 步 。 索 罗模 型 的 突 出表 现 在 于 ,它 区 分 了 由要 素数 量 增 加而 产 生 的增 长 效 应 和 由 技
政 治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 。
关 技 进 于 术 步 与 济 长 系 文 综 经 增 关 的 献 述
■ 陈 聪 韩仪湘 ( 、新疆 财经大学经济 学院 2 1 、新 疆财经大学
新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2 世 纪8 年代 , 0 O 以罗默 和卢卡斯等人
为代 表 的经 济 学 家 提 出 了新 的理 论 解 释 经 济 的增 长 ,即 新 经 济增 长 理 论 ,又 称 内 生
术进 步 作 为 研 究 的 重 要 内 容 ,不 同 时
期 产 生 了不 同 的技 术 进 步 理 论 。 本 文
新 古 典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经济市场1引言500年至1500年,经济的年增长只有0.1%,在1000年的漫长岁月中,产出只增长了3倍,而18世纪的英国却取得了10倍于过去的增长率。
这一现象第一次让人兴奋不已,古典经济学家们首先探讨了经济增长问题,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是由斯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为主要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核心工作,他们是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杰出前驱,斯密强调劳动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李嘉图则强调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马尔萨斯则强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但他们的研究视野都被局限在识别影响增长的因素和说明决定经济增长过程的机制上。
哈罗德1939年发表的《关于动态理论的一篇论文》和1948年出版的《走向动态经济学》,提出了经济学界的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使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从定性走向了定量,1946-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发表了二篇有关经济增长的论文。
哈罗德和多马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既是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又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起点,从而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开始将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作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2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的开始1870年以后,经济学主流关注的重点从供给转向了需求,经济增长的研究已远离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视野,哈罗德-多马则开创了主流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标志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复兴。
现代经济学的增长模型是建立在Harrod(1939)和Domar (1946)的基础上,按照Harrod-Domar模型,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的最主要因素有两个:决定全社会投资水平的储蓄率和反映生产效率的资本-产出比率。
由于假设前提的局限,在他们的模型中,资本和劳动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很难实现,即经济长期均衡增长呈现出“刀刃”特征。
但Harrod-Domar模型标志了经济学界运用数理经济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开始,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革命:他对资本积累和劳动就业的研究,对以后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将资本和劳动作为经济增长所必须依赖的两大要素,显然具有直接的影响。
这一模型既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也是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起点,同时,它也是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进程的出发点。
Harrod-Domar模型强调物质资本的增长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意义。
这是以后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率的起点,模型中四个外生的参数:资本-产出比、储蓄率、技术进步的速度和人口增长率,以后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将这四个外生变量内生化而进行的。
3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准索罗在Harrod-Domar模型的基础上新引进了三个假设:(1)总量生产函数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样具有新古典性质;(2)劳动和资本这二种生产要素在任何时刻都处于供求均衡状态;(3)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在此基础上索罗于1956年发表的论文《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成了近半个世纪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研究的基准点:(1)自索罗模型开始,新古典生产函数就成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标准的总量生产函数;(2)在索罗模型的影响下,整个经济时刻都处于动态一般均衡状态成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通则;(3)索罗模型将给定人们掌握的技术下的劳动生产率内生化,于是在其模型中引入了那个著名的代表技术水平的变量A;(4)索罗模型还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确立了一个思想传统:它使经济增长理论变成了完全从供给方面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源;(5)在索罗模型的影响下,主流经济增长模型都以自己的长期增长稳态来解释形成“卡尔多稳态”的原因。
罗索模型通过假设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解决了Harrod-Domar模型中的“刀刃”问题,但它却不能解决没有外生给定技术进步时产生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此外模型中的储蓄率也不是通过个人动态最优化行为内生决定的,更为紧要是的它能解决经济增长中的许多问题却不能解决经济增长本身!索罗模型的缺陷激发了经济学家们构造经济增长数学模型的冲动。
其中,拉姆齐模型通过变分法解决了消费都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有效折中,解决了最优化的储蓄、生产和消费的时间路径,沿着这条思路的研究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卡斯和库普曼斯在1965年作出的贡献:他们将拉姆齐的消费都最优化理论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而使新古典模型达到了最完美的程度。
4将储蓄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考虑消费者的最优化决策行为,而是假设储蓄是产出的固定比例,并且是外生给定的,从而使这个模型缺乏微观经济基础。
于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将资本内生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将储蓄率内生化。
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第二步内生化不仅导致了拉齐姆-卡斯库普曼斯模型(无限斯界模型)的产生,而且也导致了戴蒙德的世代交替模型的诞生。
按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将储蓄内生化,首要条件是建立附有对时间的主观帖现率的新古典的效用函数,在个人效用函数最大化分析中,重要问题之一是决策的时间范围,即决策的个人是将未来无限长时间中的效用最大化,还是仅仅将自己有限的一生的时间内进行效用的最大化,以前一种时间假定为条件建立的经济模型被称为“无限期界模型”(Infinite Horizon M odel)以后一种时间假设为条件建立的模型被称为“世代交叠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 odel)。
拉姆齐以数学模型论证了最优消费行为下,一国储蓄所必须满足的条件(Ramsey,1928),但由于当时经济数学工具的限制,拉姆齐推导出的其实是每个时点上的最优储蓄,而没有依据基本的效用函数指出整个未来时期中最优消费和最优储蓄的动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佘时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摘要:在哈罗德-多马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的基础上,索罗将资本进行了内生化,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和戴蒙德则将储蓄进行了内生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此后沿着内生化方向,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内生化将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当前经济理论研究的主导方向,本文将对这一方向的发展作一个较为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内生增长经济研究趦趻2009年第8期科技经济市场态时间路径。
此后的30多年中都没有合适的一般化数学工具来求解最优跨期消费行为的动态最优化规划问题,所以拉姆齐的数学模型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被融合到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中。
当代为动态最优化得出一般解析解的数学分析方法是在汉密尔顿函数(Hamiltonia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优控制理论,这就是前苏联数学家庞特里来金(Pontryagin,1962)提出的最大值原理,庞特里来金理论出版三年后,卡斯和库普曼斯将最优化的消费得为分析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并分别发表论文,提出了分析最优跨期消费行为的动态最优化模型。
卡斯和库普曼斯的最优跨期消费模型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率内生化,它与索罗模型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如前所述这个增长模型以决策者在时间上无限性为前提,几乎在这一模型发表的同时,戴蒙德发表了他的将经济增长模型中将储蓄内生化的以消费决策者生命为时间界限的“世代交叠模型”。
“世代交叠模型”中的储蓄率也取决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整个经济的增长也是在市场均衡状态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代交叠模型”也是一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式将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率内生化,另一方面,“世代交叠模型”与无限期界模型有重大的差别:它以不同于无限期界模型的方式将储蓄率内生化,更为重大的差别是它得出的结论与无限期界模型有极大的差别:在“世代交叠模型”中,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储蓄行为不一定能达到社会最优的帕累托效率,而在无限期界模型中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储蓄决策就是达到帕累托效率的社会最优储蓄行为。
显然这种差别来源于两个模型对决策时间范围的不同假设。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最重要的贡献是在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中引入了动态最优化方法,该方法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标准分析工具,它以代表性家庭和代表性厂商的最优化行为为基础,使经济增长理论第一次拥有了坚实的微观分析基础。
综上所述,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它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如果说索罗模型在理论方面激发展新经济理论的产生,那么,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就是在研究方法上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基础发展创造了条件。
然而,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对储蓄内生化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在的不足: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率依赖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几乎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无限期界模型发表的同时,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也问世了,在“世代交叠模型”中,使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储蓄行为不一定能达到社会最优的帕累托效率,因为模型假设消费决策者仅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期限作为效用最大化的时间界限,另外,“世代交叠模型”中个人最优的分散均衡可能并不导致稳态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稳态可能不存在,也可能有多重的稳态增长,而且增长的稳态还可能是不稳定的或振荡性的。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建立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长期增长理论,但它假设技术变化为外生变量并放弃了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外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经济增长理论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因为增长理论事实上没有为增长提供一个理论基础,而是通过假设增长来解释增长,从政策的角度看,新经济增长理论假定增长是外生的,因此没有为经济增长政策提供任何余地。
5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经济增长理论以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走向停滞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将公认的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TFP)内生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分析技术和经济思想的创新,尤其是微观经济分析领域综合性的进展,给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观念和启示,经济增长理论因此开始走出困境。
新一代经济增长模型的最重要特征不在于其数学模型,而在于它们以其他领域中最新的理论进展或共识为基础,重新解释原来被假定为外生的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它们不断地内生化。
第一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仍然在新古典的完全竞争假设下考察经济增长,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等经济学家将自己的研究工作建立在阿罗等人的基础上,对资本规模报酬进行了重新审视。
第一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各种形式的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对力资本的收益、从资本投资中获得的外部收益和技术扩散有效地避免了资本积累的规模报酬递减,从而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当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放弃完全竞争假设转向分析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问题时便进入了第二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