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变形计》报名表(1.27)
关于湖南卫视《变形计》解读

从这一节 目的内在传播机制上来看 , 主要是能够解读
节 目主人公 的角 色 , 从 现实 的角 色 上 主要 是角 色 的 自我表 达的迷失 。 2 0 1 2 年, 《 变形计》 在限娱令 的号召下强势回归, 升级之后的 《 变形计 》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多。例如, 在网瘾 、 叛逆和暴力等方面 , 这些现代病是城市少年存在的 普遍问题 。这些主人公在懵懂少年时期人格的发展并没有 健全, 缺少关爱或者是被溺爱 , 在信任感 、 安全感和 自信心
一
一
题最 主要 的原 因就 是 二元 结 构体 制 , 农 村 的教 育水 平 和城 市相 比差距比较大 , 所以在教育的资源上就不平衡 , 这一矛 盾在 《 变形计 》当中就有体现, 在首期的 《 网变》当中就
已经 突出了这一选题 , 在第四季 中 《 父爱如山 》中以及第 五季 的 《 温暖之痛 》中都有这样的反映。而对家庭教育问 题的反映也比较突出, 这主要就是 由于代沟所造成的问题 , 与父母缺少沟通 , 长久之后就产生了隔膜, 青少年就容易采 用极端方式。不仅如此,《 变形计 》还对残障家庭 以及单 亲家庭等教育问题也有相应的表达。 对于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在 《 变形计 》 节 目中也有反映, 青少年在这一阶段还处在人格完善阶段 , 所 以还没有形成 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是非的明辨能力上还不是很强。 互联 网就 如 同一个 集 市 , 青 少年 的网瘾 问题 已经成 为 青少 年健康发展的枷锁 , 对于这一社会现状 , 节 目也进行了尝试 解决 , 很 多 的青 少年 在 网瘾症状 上都 有着 相应 的体现 。¨ 3 ( 二 )湖 南卫视 变形计 》 内在 传播 机制 分析
广电视角
关 于湖南卫视 《 变形计 》解读
变形计

第七季之《山路弯弯》李锦鉴,城市网瘾暴力少年,父亲的满脸无奈他视而不见,母亲的声泪哭诉他听而不闻,虚拟世界的暴力与刺激让现实生活的他变成“魔鬼”。
刚来到上镇小学的他,行为毫无收敛,不禁让人痛恨他的冷漠,但得知韦家爸爸疑似白血病后,这个叛逆的少年却为农村的爸爸放声大哭,“变形之旅”似乎出现了一点转机。
韦志忠和韦方芳,广西单亲兄妹,年迈的奶奶,父亲的病,家里的债,让年幼的三兄妹早早承担了家庭重任,从小缺失母爱的他们,却更懂谦让和分享,有着这个年纪孩子所没有的成熟与懂事,但这种懂事却让人看得心酸。
三兄妹为去城市的名额相互推让,哥哥甚至怒吼弟弟;进到城市,一双城里孩子眼中再普通不过的运动鞋,哥哥穿了一堂课立马想到送去给另一年纪的妹妹;城里妈妈给兄妹俩买衣服,小小的关心却让从小缺失母爱的兄妹俩痛哭淋涕,怪自己的到来给妈妈增添了麻烦。
众多网友在节目播出之后说道:现在的人们都被城市浮躁的太深,对比山里的孩子人们更应该惜福。
3.2 第六季《变形计》新一季将于2012年4月25日周三正式与大家见面!新一季题材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宽广。
第一期讲述的是来自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横漂族”群演少年杨嘉诚与来自鹿城三亚城市公子哥盛运煌的变形故事。
社会底层的孩子如何自处,横店群众演员何以生存,梦想与现实有多大差距?互换人生,触摸那份内心深处的感动!第六季之《勇敢的心》赵玉龙进入非洲家庭,挑战连连,留下伤心泪。
初到学校,受到热情欢迎,却引起其他孩子不满;云南溶洞探险,邓振东能否挑战自我?欧玛不愿干农活,场面一度失控。
学校放假,赵玉龙不愿回家,变形生活能否继续?第六季之《横漂生活》一个是来自鹿城三亚的叛逆少年,对明星抱有幻想;一个是横店影视基地中一位不起眼的跑龙套小孩,深知生活不易;一位家境殷实,父母已为其铺好未来;一位深处城市底层,一家人被横漂生活压得神情紧绷。
尽情期待本周三晚21点20湖南卫视《变形计》,触摸您内心深处的感动!3.3 第五季第五季之《真情回访》臭美易虎臣的发型还是最重要的吗?个性李耐阅还会对父母暴力相向吗?古惑龚韦华是否可以重回学校?不羁李鑫竟然当众表白......周三周四(3月28号、3月29号,4月19号)晚上9点20分《变形计》。
申请表【模板】

第 1 頁,共 2 頁
附件一之一
▓申請表 教育部補助計畫項目經費
□核定表
申請單位:國立埔里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計畫名稱:XXXX
計畫期程: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計畫經費總額:
元,申請金額:
元,自籌款:
元
備註: 1、依行政院 99 年 3 月 4 日院授主忠字第*********號函頒對民間團體捐 補助方式:
XXXX 部:………………元,補助項目及金額:
經費項目
計畫經費明細
教育部核定計畫經費
(申請單位請勿填寫)
單價(元)
計畫主持 人
數量
總價(元)
說明
金額(元)
說明
人
事
費
小計
0
出席費
旅運費
業 印刷費 務 費
小計
雜 支
資訊設備
設
備
及
投
資
小計
合計
承辦 單位
會計 單位
0
機關長官 或負責人
教育部 承辦人
本部核定補助為 元
助之規定,為避免民間團體以同一事由或活動向多機關申請捐助,造 □全額補助 成重複情形,各機關訂定捐助規範時,應明定以同一事由或活動向多 □部分補助 機關提出申請捐助,應列明全部經費內容,及擬向各機關申請補助經 □酌予補助
【補助比率
費項目及金額。
2、補助案件除因特殊情況經本部同意外,以不補助人事費為原則;另內 餘款繳回方式:
附件一之一
▓申請表 教育部補助計畫項目經費
□核定表
申請單位:國立埔里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計畫名稱:XXXX
計畫期程: 年,申請金額:
元,自籌款:
跨越代沟:《变形计》揭示的社会问题

【作者简介】张祖群,男,湖北应城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主要从事影视旅游与文化产业(地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培养对象(TYETP2014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13ZDA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空间“新民间文学”研究》、河南省哲学社科项目《西方童话的中国接受现象研究》 成果之一。
跨越代沟:《变形计》揭示的社会问题张祖群以社会学中“代沟”理论为基础,回应中国情景下的城市内代沟、城乡代沟、东西区域代沟问题。
在梳理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阶段基础上,对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变形计》进行评价。
《变形计》对底层城市民众与乡村边缘人群报以人性关怀,以互换思维,凸显了影视节目的“人文主义”精神。
该节目意义在于通过节目互换与实地参与使得问题少年真正得以“矫正”,同时记录转型时期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中某些负面案例,让观众理解深刻变动中的中国。
未来影视媒体应该抛弃娱乐至死的观念,促进从私人话题向公众话题、类型话题的转型。
一、 中国情景下的代沟代沟(Generation Gap ),并不特指“代际冲突”,通常有两种译法[1]:既可翻译为“代际差异”,也可翻译为“代际隔阂”。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代际差异,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中国学者从西方学术体系中引进了“代沟”,借以描述中国语境之下的“代际冲突”关系。
中国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往往有不同的偏好,这与乡村社会代沟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当今社会,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进入乡村。
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人口流动,传媒与人口流动成为重构乡村现代性的两大动力。
[2]在这种学术语言中,“代沟”成为跨越东西方大众文化传播的一个工具。
[3]对应我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与变革,全面地认识、研究代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代沟是一种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文化现象,“孝”“中庸”在中国代际关系中具有正、负两面性,代沟与传统文化存在特殊的关联。
湖南卫视《变形计》的节目模式分析

湖南卫视《变形计》的节目模式分析
梁云鹏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5(0)1
【摘要】《变形计》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创新性角色互换节目,结合了“纪录片”与“真人秀”双重节目模式。
在24小时的真实记录中,制作人员有意识地编排内容、放大话题以引起观众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浅析《变形计》这档节目的纪实性和编导性,并对其社会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梁云鹏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真人秀电视节目制作方法探析——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J], 贺锋烨
2.浅论湖南卫视的节目《变形计》 [J], 张欧亚
3.体验与交流:真人秀节目的新看点——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J], 欧书健
4.电视真人秀节目\"体验式传播\"的构成要素分析\r——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J], 张茹
5.浅析交换类真人秀节目现状及发展对策——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J], 那日苏;王珈思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变形计少年何愁回访篇 精品

变形计少年何愁回访篇篇一:观后课堂作业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变形计之少年何愁》是湖南卫视真人秀《变形记》中其中一期交换角色的体验,讲述城市公子易虎臣与农村纯朴少年吴宗宏在交换身份后,通过各自不同的现实经历,引发的种种矛盾,观看影片并回答以下问题:1、请你分别找出易虎臣与吴宗宏其中一个非理性的表现,并写出其理性的。
2、如果两个主人公同时寻求你的帮助,你当下的工作量只能接受一个案主,你会选择谁?为什么?你认为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你将问题按其紧急性排列。
3、根据优势视角理论,请你分析你的案主有什么资源()?4、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请你分析你的案主的问题受什么因素影响(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3、4题选做其中一题即刻)5、请根据个案工作的程序,写出你具体的介入过程。
篇二:变形记观后感七(五)班五篇优秀作文1观《变形记》有感七(5)杨惠美观看了《变形记》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有很深的感触。
使我最感动的上山村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学校吃不好,已经十四岁了却还像个十岁的孩子。
他们每天上学要走5个小时的山路,每天在学校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从家里背来米和菜,因为有些菜不能做,而洋瓜储存的时间长,所以他们每天自己带洋瓜,每天中午就自己做洋瓜吃,一个个都长不高,缺少大量营养他们的教室也很不好,教室破破烂烂的,一间教室只有十几个人,但却有两三个年级,虽然这么艰苦,可他们从来都不叫苦叫累,反而很用功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能学习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他们很珍惜。
他们一个星期只回一次家,在家他们就帮父母干活,采松脂,梨地种香蕉,喂牲畜做饭,样样再行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真的很惭愧,在家里过父母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是一位”小公主”过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服脏了妈妈洗,小房间乱了,妈妈整,连被子也是妈妈叠的,每天上学都是父母送我去的,在学校遇到小问题就找律师,从来都不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学校的伙食很好,有肉,土豆,火腿肠,可这些我也吃不惯,每天让爸爸送,爸爸送来的都是鱼肉、牛肉、鸡肉看了变形计之后,我决定不再做一个”小公主”,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衣服,不再让父母洗,我自己洗,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我最终成功了。
《变形计》的传播学解读

第33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12《变形计》的传播学解读刘芝庭(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100)摘 要: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的新栏目——《变形计》开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文章从传播学角度对其节目的传播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予以分析和评价,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期待它能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而且能为“真人秀”节目起到典范作用。
关键词:真人秀;变形计;传播学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9-0192-02《变形计》是湖南卫视成功借鉴欧美真人秀《交换配偶》、《交换妻子》等节目的创意和节目元素于2006年推出的新栏目,宣称“新生态纪录片”,制作理念是“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
”[1]现在它已成为一档万人钟爱的电视节目,每个周三、周四晚上都有大量的电视观众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这一档“换位思考,互相理解”的真人秀节目。
虽然创意来自国外,但是《变形计》节目并没有沿袭国内外近年来真人秀节目的套路,而是在节目的创意和节目元素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采用传播学的一些理论,从传播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对“变形计”进行一些分析:一 内容分析(一)参与方式《变形计》在报名方面无门槛限制,采取自愿报名。
从播出的节目来看,以往的参与者类型比较多,如网瘾少年和乡村孩子互换、城市“问题少年”和陕北农家孩童互换、北京重点小学教师与山村教师互换、厅级干部与村官互换、均有吸毒史的大城市老板和小城市摊贩互换等等。
但是从第四季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考虑到受众对青少年教育的关注度比较高,家长报名比较多的情况下,节目的主人公集中到了青少年方面上来。
《变形计》中计-4页文档资料

《变形计》中计第五季《变形计》会火,这个是我们早就知道或者说一开始就想要做到的。
作为湖南卫视,时隔数年后再次推出《变形计》,决策者本身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在“限娱”的风声下推出这样一档节目,就是要证明给大家看,湖南卫视并不只是搞娱乐节目,更不是只会搞娱乐节目。
我记得,在接到任务之初,主管的梁台在策划会上说,过去的《变形计》已经做出了很高的水平,你们再做,一定要有新意,有突破。
这个突破指的什么,当时我们并不是很明确,至少我还不是很清楚要在哪里去寻求突破,直到后来第五季《变形计》推出后,一期接一期地热播,反响极其强烈,好评如潮涌来,梁台说,你们把《变形计》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这才对“有突破”有了真切地理解,原来,只要用心去做,突破自然会来!很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朋友在谈到《变形计》的时候都会说,拍得太好了,太感人了,那小孩子真懂事,更多的人同时会说希望让自己的孩子也去体会一下。
在节目播出的时候,我注意到网上的很多评论,对城市孩子的前后表现尤其关注,无数的观众在为他们的变化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在提问我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是啊,一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不已的孩子,在离开他们之后,短短的十几天时间,为什么就会变得可爱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有意思,因为,这其中不仅有编导组的拳拳爱心,也有不为人知的计谋。
《变形计》选取的城市孩子,都具有“坏”孩子的典型症状,堪称“坏”孩子的标本:厌学、逃课、打架、反叛、讨厌甚至对抗老师、亲情冷漠、反感甚至仇视家长……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相信每个家长都有一本悔恨的经,而家长们的悔恨总是出现在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无能为力之时。
孩子为什么会变“坏”?有一千个理由,为什么会变“好”?我觉得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好”。
解剖《变形计》的这些标本对于理解《变形计》为什么能让“坏”孩子变“好”有着非常直观的意义。
《温暖之痛》是我亲手打造的,我一想到城市主人公龚韦华的变形心路以及我们编导组在其中施以的计谋就深有感触,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处心积虑”,结果又将会是如何?一、攻心计对所谓的问题孩子来说,一般陌生人的介入都会引起他的警惕,更不用说一个电视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