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的适用

合集下载

判刑6个月可以争取缓刑吗

判刑6个月可以争取缓刑吗

一、判刑6个月可以争取缓刑吗
判刑6个月可以争取缓刑的,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缓刑应当遵守的规定
法律快车提醒您,缓刑应当遵守的规定为: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三、缓刑与假释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一样。

缓刑是刑罚裁量制度,假释是刑罚执行制度。

2.适用对象不一样。

缓刑适用于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

假释适用于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3.结果不一样。

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来的刑罚,缓刑期满,即当作没有执行刑罚,而假释是提前释放,有条件不执行原来的刑罚。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五篇范文》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五篇范文》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五篇范文》第一篇: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我国97《刑法》第72条至第77条的规定,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根据的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给予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被判缓刑的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再犯新罪或没有被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也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1、我国缓刑适用现状。

一、适用率偏低,没有广泛使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缓刑是刑法的“第三根支柱”,是“特殊的刑罚手段”,缓刑的适用在整个刑罚体系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虽然近年来英美等国家受犯罪情势、公众舆论等影响,监禁率和监禁人口有明显上升,但与我国相比,缓刑率仍远高于我国。

据联合国xx年的统计,美国有1,397,505人处于缓刑之中,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0万中有536.16处于缓刑监督之中,而同年,美国的监禁率仅为10万分之389;在加拿大,其监禁率为10万分之95,其缓刑率为10万分之217;苏格兰的监禁率为10万分之109,原创:://xiexiebang其缓刑率为10万之117.12;荷兰的监禁率为10万分之57,其缓刑率为10万分之79.14;日本的监禁率和缓刑率都很低,但是缓刑率也超过了监禁率,其监禁率为10万分之30,而其缓刑率高达10万分之47.17.同上述国家相比,我国的缓刑率低得多,xx年仅有14.86,全年才有9万名罪犯被判处缓刑,即使以平均三年的缓刑期计算,我国现在处于缓刑之下的总人口也只有27万,而我国目前的在押罪犯已经超过了141万。

近两、三年来,我国适用缓刑情况有所改善,但缓刑适用率仍远低于上述其他国家。

二、没有正确使用,社会观感不好。

缓刑适用因人因时而异,量刑标准不统一。

即使是性质相同的案件,有时候能适用,有时候不能适用;“严打”时期缓刑适用较少,非“严打”时期缓刑适用相对较多;有关系的人能适用,没有关系的人没法适用。

2020江西事业单位公基知识缓刑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2020江西事业单位公基知识缓刑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2020江西事业单位公基知识:缓刑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缓刑属于是刑法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在各地事业单位考试中都有所涉及,考试通常以小案例的形式出现,重点考察缓刑的适用条件以及法律后果,难度不大,今天就缓刑给大家做相应的讲解。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缓刑,属于刑罚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因此,对某一个犯罪分子适用缓刑以后,就可以把他“放出来”,并给他确定一个考验期,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在考验期内尊重相关规定,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便不再执行。

可见,缓刑一般适用于刑罚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分子。

具体而言,缓刑适用条件有三个。

第一,从适用对象来看,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第二,从实质条件来看,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第三,从禁止性条件来看,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此外,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缓刑的结果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的缓刑,是指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新罪、漏罪,没有违反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另外一种是失败的缓刑,是指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或者漏罪作出判决,数罪并罚。

接下来,我们结合相关典型例题一起破解这个考点吧!【典型例题】关于缓刑的说法,错误的是: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B.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C.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D.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答案】D。

开判缓刑的法律规定(3篇)

开判缓刑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缓刑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旨在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感化和改造,同时兼顾刑罚的严厉性和人道性。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本文将详细探讨开判缓刑的法律规定,包括缓刑的适用条件、程序、法律后果等内容。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1. 犯罪分子符合刑罚条件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适用缓刑:(1)犯罪较轻,可能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 犯罪分子不符合刑罚条件虽然犯罪分子不符合刑罚条件,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犯罪分子有特殊贡献、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表现良好等,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也可以适用缓刑。

三、缓刑的宣告程序1. 提起缓刑建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向审判委员会提出缓刑建议。

2. 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对人民法院提出的缓刑建议进行讨论,形成缓刑决定。

3. 宣告缓刑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缓刑,并向犯罪分子送达缓刑决定书。

四、缓刑的法律后果1. 缓刑考验期缓刑考验期从缓刑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一般为一年至三年。

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 缓刑考验期满缓刑考验期满,犯罪分子没有再犯罪的,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公安机关予以撤销缓刑登记。

3. 缓刑考验期间再犯罪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五、缓刑的特殊规定1. 暂缓执行对于符合缓刑条件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前决定暂缓执行,待案件审理结束后,根据案件审理结果决定是否适用缓刑。

缓刑人员怎么管理的

缓刑人员怎么管理的

缓刑人员怎么管理的缓刑人员怎么管理的一、缓刑的概念、特征及适用缓刑的情况缓刑,是对于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刑罚制度。

缓刑的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

如果遵守一定条件,一定期限以后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违反一定条件原判刑罚仍须执行。

缓刑制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现已被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广泛采用。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暂缓执行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经济增长,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3年判决的各类刑事案件数比2000年增长了的68.9%,2015年比2003年增长了40.8%,判决人数也相应增长了68.9%、73.8%。

作为基层法院,在受理的各类刑事案件中盗窃(数额较大)、交通肇事、轻伤害以及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占到60%以上。

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量刑的人数占总判决人数的70.34%.相应的符合缓刑条件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判决的缓刑人数比2000年增长了8.1%,2015年比2003年增长了4.9%。

2000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判处缓刑的人数占总判决人数的34%,占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人数的48.9%,平均每年有80余名被告人被判处了缓刑。

二、缓刑人员管理中的缺陷我国现行缓刑的监管机关是公安机关,缓刑犯的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只是配合公安机关实施监管。

目前尚没有对考察的具体操作程序、方法作出统一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监督机关设置不合理,监管考察没有衡量标准,监管考察程序无章可循,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对缓刑犯的监管流于形式,甚至监管失控。

主要原因是: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任务繁重,警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管考察;监管考察工作在业务上与公安机关的业务并无实质联系,公安干警及缓刑犯的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的人员缺乏专业监管考察素质。

缓刑怎么执行 缓刑的适用有哪些条件

缓刑怎么执行 缓刑的适用有哪些条件

缓刑怎么执行缓刑的适用有哪些条件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对其严格管理监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在诉讼过程中,律师可以为被告人争取一下缓刑,一旦适用缓刑,对于被告人来讲也还是很有好处的。

而我国相关法律中对适用缓刑的条件也是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那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呢?而被判缓刑怎么执行才好?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缓刑的适用有哪些条件?缓刑是指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有条件地暂缓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并在一定期限内予以考验,并保留执行的可能性,以达到刑罚目的的一种执行制度。

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特殊执行方式。

缓刑的适用有严格的条件,只针对罪行较轻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或因判刑而致家人抚养、照顾发生严重困难,本人可能失学等的罪犯。

绝大多数国家判处缓刑的方式有:判处一定年限的自由刑,同时宣布若干年的暂缓执行期(1至5年),在规定的时期内不犯新罪,则原判的自由刑不再执行。

也有国家宣告的缓刑在自由刑执行完毕后还必须再执行缓刑,或者将缓刑作为一种刑罚由法院直接判处。

在我国,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据其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二、被判缓刑怎么执行缓刑的执行程序是:由法院宣告缓刑后交有关机关执行。

由于各国司法机关的体制和缓刑的内容不同,执行的机关也有区别。

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原审法院或其委托的其他法院负责缓刑的执行。

法院内设专门的执行法官或缓刑监督官,罪犯应定期与缓刑监督法官联系,报告情况,这一类占绝大多数。

另一类是由特设的保护观察机关执行,由原审法院指导。

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设有这样的机关。

此外,我国的缓刑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死刑缓刑是什么死刑缓刑条件是哪些死刑缓刑

死刑缓刑是什么死刑缓刑条件是哪些死刑缓刑

死刑缓刑是什么死刑缓刑条件是哪些死刑缓刑一、判死刑缓刑是什么意思一、判死刑缓刑是什么意思判死刑缓刑简称为死缓,属于死刑的一种。

死缓是对罪行足够死刑者,在判处死刑的同时给与2年的缓期。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较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较高人民法院备案。

多数国家都有将死刑减为徒刑的司法程序,但都需要在判决之后按照个案情况(例如因法庭推翻原判、或者狱中表现良好)决定。

死缓则是在量刑的时候就与立即执行的死刑区分开来。

我国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缓是我国独创的刑罚执行制度,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归属于死刑的执行制度。

一般来说,死刑者基本上没有立即执行的,大多数都给予了缓期执行。

二、死刑缓期适用于哪些人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即被判处死缓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罪行特别严重、应当判处死刑;不是须立即执行。

对于死刑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处缓期二年执行,法律没有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一般应具备以下情节:1、民愤不是极大的;2、犯罪分子投案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3、共同犯罪中有多名主犯,其中首要分子或者罪行较为严重的罪犯已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他主犯不具有较严重罪行的;4、犯罪分子智力发育不全,属于有限责任能力的;5、由于被害人的明显过错,引起罪犯一时激愤而杀人的;6、犯罪分子出于义愤而杀人的;7、其他特殊应当留有余地情形的。

三、对死缓犯如何处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针对犯罪分子的不同表现,作出不同的处理:1、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法律上缓刑就是不用坐牢吗?

法律上缓刑就是不用坐牢吗?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法律上缓刑就是不用坐牢吗?导读:法律上缓刑就是不用坐牢,因为判缓刑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在监狱服刑,但如果在缓刑期间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的,则必须立即收监,并对新的犯罪事实进行认定和判罚,执行数罪并罚的处理程序。

一、法律上缓刑就是不用坐牢吗?在法律上缓刑就等于不用坐牢,判缓刑,可以不在监狱服刑,但如缓刑期间违反法律规定,可收监执行。

缓刑有考验期,如期间遵守规定,无犯罪则期满视为刑罚执行完毕。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二、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

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

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

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