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组织的建与社会治理创新

农村社会组织的建与社会治理创新

农村社会组织的建与社会治理创新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组织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农村社会组织的概念、建设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概念与分类农村社会组织是指在农村地区以自愿组成、非营利性为目的的社会群体组织,包括农民合作社、村民委员会、农村妇女组织、青年组织、乡村文化与体育促进会等。

这些组织通过协调和整合农村资源,促进社会发展和民主自治。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建与发展1. 法律制度建设为了保障农村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农村社会组织促进法》,规定了农村社会组织的登记、运行、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政府支持与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支持与投入,提供财政资金、场地设施和培训等资源,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

3. 社会化运作机制农村社会组织应当注重社会化运作,鼓励吸纳农民、村民积极参与,让他们成为组织的主体力量,实现农村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和民主自治。

三、农村社会治理创新1. 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应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以村民自治、社会组织协调和政府主导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

2. 创新治理方式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创新方式途径,结合农村社会组织的特点,发展互联网、社区广播等新媒体平台,提升组织的信息传播和服务能力。

3. 强化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鼓励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通过选派群众性自治组织代表参与社会治理决策,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民主化与规范化。

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路径1. 建立健全组织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的法规制度,明确其组织形式、管理和运作机制,保障其合法权益。

2. 推动组织互联互通推动农村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互联互通,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 加强组织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乡村振兴的农村社会组织与村民自治体制创新

乡村振兴的农村社会组织与村民自治体制创新

乡村振兴的农村社会组织与村民自治体制创新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中,农村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体制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中农村社会组织与村民自治体制创新的作用和方法。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村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农民参与农村规划和决策,促进他们的主体地位。

例如,农民合作社可以通过代表农民的利益,参与农田整治、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决策,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其次,农村社会组织能够提供丰富的服务和资源,满足农民的需求。

例如,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农村合作银行可以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

再次,农村社会组织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农村文化。

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在村庄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农村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底蕴,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村民自治体制创新的意义村民自治体制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

村民自治体制创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村民自治体制创新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传统的村民自治体制往往过于僵化,农民的参与度不高。

而通过创新村民自治体制,鼓励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乡村的发展。

其次,村民自治体制创新有助于发挥乡村资源的优势。

村民自治体制创新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村庄的土地、水资源等,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村庄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业,利用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吸引游客,从而增加村民收入。

再次,村民自治体制创新有助于强化社会治理能力。

传统的村级组织往往只能完成一些常规工作,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难以作出决策。

而村民自治体制创新可以引入志愿者、专业人士等多种资源,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因此,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文章首先对农村社会组织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明确了其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接着,分析了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功能,包括推动农村社会民主化进程、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等。

本文还深入分析了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组织发展不平衡、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认为,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三方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农民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格局。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和作用发挥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二、农村社会组织概述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由农民自发组织、参与,或者由政府引导、扶持的各种形式的组织。

这些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社会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区组织、农民文化团体等。

这些组织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具有鲜明的草根性和地方性特点。

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农民可以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参与决策过程,监督政府行为。

“农村社会工作与组织建设”笔谈——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农村社会工作与组织建设”笔谈——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和政府扶助政策 的双重作用下 ,使村级 医疗更便 民、乡镇卫生 院更利 民 ,县 医院更能解 困。


词 :农村社会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 ;职业化 ;社会管理 ;模式创新 ;新型合作 医疗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0 32 1)60 0 .9 0 92 1(0 0 .0 1 1 0
第 1 卷第 6期 2
21年 l 01 2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 a o n nA r utrl nv r t S c l c n e) or lf n Hu a gi l a U iesy(o i i cs c u i aS e
、 1 2 NO6 , . . 0 1 De . 0 l c 2 1
c u ty ies il r a iain ly daf n a na oei h n a e n f ua o it, d an w a a e n o r s o a g nz t spa e u d me tl l ntema g me t rlsce a e m n g me t n d c o o r or y n来自中图分类号 :C 1 96
Pe a k n s ca r nd iso g n z to on t uc i n i o t y i e nt l o o il wo k a t r a i a i n c s r to n c un r sd
Ed t ra o me t i il m o c n :W e i v td tr e e p rs t ei e a e t e is e o o i l r n t o g ia i n c n t ci n i n i e x et o d l r t u fs c a e h b h s wo k a d i r a z t o sr t n s n o u o

农村工作的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创新实践

农村工作的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创新实践

农村工作的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创新实践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工作的稳步发展,社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农村工作中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实践。

一、专业化组织服务农村发展为了适应农村不断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专业化的组织开始涌现。

这些组织以提供各种农村发展相关服务为主,如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

这些组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引进,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组织与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一环。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教育的创新实践,为农村学校提供物质支持和教育资源。

一方面,社会组织捐赠图书、设备等物资,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开展农村学校的培训和援助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社会组织与农村医疗服务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一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医疗服务的创新。

他们通过提供基层医疗设备和药品,组织医生进行巡诊活动,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同时,社会组织还鼓励农民加入互助医疗组织,共同分担医疗费用,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社会组织与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是社会组织关注的重点。

社会组织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社会组织还推动农村文艺团体的成立和发展,培养农民的文艺爱好和才艺,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五、社会组织与农村环保农村环境保护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环保的创新实践。

他们组织开展农村绿化、水土保持等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社会组织还开展农村环保教育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社会组织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方向之一,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旅游的创新实践。

他们通过整合旅游资源,设计乡村旅游线路,提供旅游服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社会组织还加强对农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第七章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第七章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 A、政治组织,它是保证社会实现其整体的目标, 主要是指政府机构。
– B、经济组织,即进行生产的组织,这类组织的典 型是实业公司。
– C、整合组织,它涉及到调解冲突和达到社会的各 部分彼此良好的配合,如法院等。
– D、模式维持组织,这类组织是指那些具有“文 化”、“教育”功能的组织,如教会、学校。
(2)李守经《农村社会学》:农村组织是农村中为 了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 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 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 是一定的农村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活动形式。 这个定义显然受到王康的影响。
(3)朱启臻《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组织 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 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依据一定组织原则、 形式组成的,并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契约 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它是相对静 态的组织实体和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 是一种比农村初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 的社会组合形式。
的一种状态和过程”。前者是社会学常用的概念,
这是从社会组织构成要素的角度来下定义的。
(3)郑杭生《社会学概念新修》认为,社会组织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一切人类共 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 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不包括初级社会群体,是比初级社会群体更复杂、 更高级的社会组合方式。
B、强制型组织,主要依赖实际的或潜在的物质性 力量来强制成员服从。其成员是被迫加入组织的, 如监狱、军队、学校等。
பைடு நூலகம்C、功利型组织,主要依靠金钱刺激来获取服从。 人们加入这类组织是为了从组织那里受惠,如商业 公司。

农村管理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

农村管理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

农村管理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近年来,农村管理在不断变革中,新型社会组织的涌现成为农村发展的新亮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管理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

1. 农村发展的需求与社会组织创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对于农村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

传统的农业合作社逐渐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新型社会组织迅速崛起。

这些组织以社区为基础,与农民充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发展。

2. 农村管理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的形式新型社会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

一方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协助农民进行生产经营。

另一方面,以农民互助组织为代表,通过合作和联盟的方式,增加农民的谈判力,推动农村发展。

此外,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也为农村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3. 农村管理中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案例: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作为新型社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农村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某农村,一家合作社协助农民进行农产品销售,通过统一包装和渠道拓展,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销售价格。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4. 农村管理中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案例:农民互助组织的联合农民互助组织通过联合和合作,提高了农民的集体谈判能力,为农民争取更多的利益。

以某地农民互助组织为例,他们通过组织走访和联谊活动,成功获得了政府的农业投资支持和农产品价格补贴。

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农民的凝聚力,也为农村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

5. 农村管理中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案例:电商平台的应用农村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农村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消费者,不仅省去了中间环节,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某农村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将自家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6. 农村管理中的新型社会组织创新的优势新型社会组织的创新为农村管理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通过社区合作,能够充分利用集体资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其次,新型社会组织能够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谈判力,有效争取利益,推动农村发展。

农村工作的社会组织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农村工作的社会组织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农村工作的社会组织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在农村工作中,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两个主题。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构建在农村,社会组织的构建对于解决农村问题和推动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农村合作社。

这些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产品营销问题。

其次,社会组织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社会互助和公益事业。

例如,村民组织自愿者团队,开展丰收帮扶活动,为贫困农户提供帮助。

此外,农村社会组织还可以组织培训班,提供技术和管理知识,帮助农民提高自身能力。

二、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农村社会治理是确保农村稳定有序发展的关键。

为此,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农村社会治理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建设。

其次,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

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可以代表农民利益,参与决策和管理事务。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自治能力。

三、农村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农村工作的进步。

一方面,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创新的支持。

社会治理创新可以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支持,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社会组织可以在居民参与、决策制定、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完善。

四、农村社会组织的优势和问题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问题。

首先,农村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需求,提供因地制宜的服务。

其次,农村社会组织可以整合资源,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农村社会组织也存在问题,如组织能力薄弱、专业水平不高等。

因此,农村社会组织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提高组织能力和专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 会组织。
• 自治的地域范围是村,即与农村居民生活联系紧密 的农村社区。 •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 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 则设立”。
• (四)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 1、乡村关系 • 乡村关系即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 间的关系。
• 1998年11月4日,九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 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标志着我国 农村村民自治走上法制化 轨道。 •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进行修订。
• (二)村民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能 •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 成,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 委员会成员。
• 第三,群团组织 • 群团组织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 龄、职业、性别等的人民群众自愿组织形成的 群众性组织,如共青团、工会、妇联、工商联 、科协、台联、青联、学会、联合会、基金会 、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 • 群团组织具有群众性、社会性、服务性、开放 性等特征,因而有人把这些组织归入民间组织 的范畴。
• 第四,村民自治组织 •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 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2015年,全国有58.1万个村民委员会 • 第五,经济组织 • 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主要有乡镇企业、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信用社等。
• 第六,宗族组织 • 农村基层宗族组织大多具有隐蔽性、非正式性 ,主要是文化实体,不再集政治、经济、文化 实体于一身。 • 第七,宗教组织 • 农村基层宗教组织中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 式组织。 • 农村宗族组织的功能具有双重性。
• 农村社会组织的定义
• (1)杨开道:农村的社会组织分为普通组织和特殊 组织。普通组织包括农村家庭、农村部落和农村社会 ;特殊组织包括阶级组织和事业组织。 • (2)李守经: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了完成特定 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 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 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的农村社 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活动形式。这个定义显然受 到王康的影响。
• 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 换届选举。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 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报酬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 村民委员会可以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 共卫生等委员会,它们是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的 群众性组织,只接受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 指导,但不是他们的派出机构。
• 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 (3)朱启臻:农村社会组织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为完 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依据一定 组织原则、形式组成的,并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契 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它是一种比农村初 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组合形式。 • (4)钟涨宝:(同李守经的定义)
•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 1、一定数量的相对固定的社会成员
• 政治职能: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向人民 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 社会职能: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 村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 护社会治安;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 • 经济职能:依法管理本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 其他财产,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 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 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 他合法权益。
• 农村社会组织的规范兼有传统的习俗习惯和现代的 管理规范
• 5、一定的物质设备
• 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技术设备、 场所、各种工具、道具等。
• (三)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
• 第一,从组织的目的和宗旨来看:发展农业生产 和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经营活动。 • 第二,从组织的成员来看:以农民为主体。 • 第三,从组织与初级社会群体的关系来看:农村 社会组织常常是在初级社会群体的基础上经过强 化与升华形成的,与初级社会群体合二为一。
• (一)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 • 第一,政治组织 • 政治组织是管理我国农村社会事务、行使国家 权力、执行国家政策的主要承担者。 • 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 •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政 社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各地组建了 乡镇人民政府。 • 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大、乡镇政 协、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
• 第四,从组织结构来看:同质性更强,形式和类 型相对较少,结构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 • 第五,从组织功能来看:农村社会组织具有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综合性强。 • 第六,从组织的发展环境来看:农村社会组织的 发展环境比较简单稳定。 • 第七,从组织的发展过程来看:农村社会组织在 组织变革和创新上较为缓慢。
• (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 • 第一,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的农村 基层社会组织体系,逐步向以业缘关系为基 础转化; • 第二,由行政指令干预的农村被组织状态转 变为自组织状态; • 第三,由正式组织向非正式组织转变; • 第四,由传统组织向现代组织转变。
三、村民自治组织
• 所谓“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居民通过村民 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 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 我服务。
• 第二,自治性。自治性是村民委员会的本质特 征。
• 自治性表现在: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由村民直接选 举产生,村里的重大事务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 讨论决策,对村级公共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对村集体 经济收支账目进行民主监督。 • 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自治,是在国家 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治。
• (三)村民自治组织的特征 • 第一,群众性。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 村民委员会既不是国家的政权组织,也不是乡镇政 府的派出机构,而是一种群众性组织。 • 自治的主体是全体村民,而不局限于某一阶层或某 一行业的成员,所有村民均享有自主管理本村公共 事务的民主权利。
• 小资料: • 目前乡镇政府内设站所,由乡镇财政发工资的有15个 ,被人们统称为“七站八所”。它们包括:农业技术 推广站、林业站、果树站、水利站、渔技站(在沿海 乡镇设立)、农业机械管理站、经管站、财政所、司 法所、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广播站、残联、农 村养老保险管理所、科委。 • 此外,上级政府部门在乡镇派出的工作机构,还有16 个,即派出所、法庭、土地所、工商所、税务所、粮 管所、食品站、公路站、交通管理站、农电站、供销 社、物资站、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局、蚕茧站、畜 牧兽医站。
• 社会组织的成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 组织成员可以自由流动
• 2、特定具体而明确的社会目标——灵魂
• 既表明一个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也是该组织成员行 为的指向。
• 3、制度化的组织结构——躯壳
• 包括权力体系、部门设置、人员安排等 • 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简单,非科层制
• 4、普遍化的行为规范——组织活动的准绳
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
• 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组织分类方法: • 一是美国的梅约等根据组织结构的严密程度, 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大类。
• 二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 能,将社会组织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整 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四类。
–A、政治组织,它是保证社会实现其整体的目标, 主要是指政府机构。 –B、经济组织,即进行生产的组织,这类组织的典 型是实业公司。 –C、整合组织,它涉及到调解冲突和达到社会的各 部分彼此良好的配合,如法院等。 –D、模式维持组织,这类组织是指那些具有“文化 ”、“教育”功能的组织,如教会、学校。
• 四是美籍德裔社会学家埃斯欧尼根据形成组织 的协作系统,将其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 织和规范性组织三类。
• A、规范型组织:其成员将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 标,它是人们基于个人兴趣与志愿参加的,并可以随 时退出,例如社交俱乐部、政党、职业协会、志愿者 协会等。 • B、强制型组织:主要依赖实际的或潜在的物质性力 量来强制成员服从。其成员是被迫加入组织的,如监 狱、军队、学校等。 • C、功利型组织:主要依靠金钱刺激来获取服从。人 们加入这类组织是为了从组织中受惠,如商业公司。
• 解决措施: • (1)加快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精简机 构,裁减人员; • (2)转变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强化政府的 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淡化政府的经济职能; • (3)发展农村民间组织,承接党政机构在改 革中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
• 第二,事业组织 • 事业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文化 、卫生、பைடு நூலகம்育、科技等事业,其经费来源为国家 、地方财政拨款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的国家、集 体或民间的组织。 • 农村基层事业组织包括:教育事业组织,如农村 中小学、教育站、农民技术学校等;文化事业组 织,如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电视中转站、电影 院等;科技事业组织,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种子站、土肥站、植保站、畜牧兽医站等;卫 生事业组织,如乡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站等;以 及体育事业组织。
• (3)郑杭生《社会学概念新修》认为,社会组织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一切人类共同 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狭 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 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不包括 初级社会群体,是比初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的 社会组合方式。 • (4)王思斌《社会学概论》认为社会组织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 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政府、 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 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 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