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作业表单(2)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1)

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
5.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它们如何定义?
6.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7.它们使用什么符号表示?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
题型一集合的含义
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①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
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
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
④2018年第23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A.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解题技巧:(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2)方程x3=x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3)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
解题技巧(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个步骤)
1.求出集合的元素;
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3.用花括号括起来。
题型五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被3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
(2)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点的集合;
【答案】a=0
【解析】由a∈A可知,
当a=1时,此时a2=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a≠1.
当a=a2时,a=0或1(舍去).综上可知,a=0.
解题技巧:(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3个步骤)
作业表单3 (2)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从备课角度进行系统评价: 1.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大纲目标要求,内容适中不多也不少,说 明教师把握教材到位。 2.备课能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师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学习难度适中。 3.教学设计中教师能从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出发,教 育理念新颖、符合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4.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目标明确到位,符合大纲要求。 5.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 6.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到位、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组织形式注 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 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 法的教育,同时能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的一些基础知识。 7.板书设计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形式体现课时知识结构和教学重 点、难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精品教案”作业表单

名言导入
谁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
的飞跃,他在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一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就是杨利伟——第
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
而辉煌的历程。
文本解读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00年1月9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
明确:标题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
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
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
专业成熟期教师:对一份教案从备课角度进行系统评价。
作业内容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三维目标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有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中国到底如何让自己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
备教案-作业表单.doc

备教案一一作业表单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执教时间2014年9月3日上午第2节课程Unit 1 Wise men in history执教教师陈仲华学科英语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初一、初二的学习,对工具书和蛛网图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蛛网的介绍和用法,提高学习的自学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有利于开展本单元的听、说、读、写任务。
2.学生在初一、初二平时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接触过了有关反意疑问句的用法以及四种不同类型的句型设计要点或思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通过预习完成可以自己学会的部分,课堂学习完成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复习及归纳总结完善单元的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理解学习策略,培养阅读微技能。
如:扫读,获取文章大意;推断,深层理解;猜测生词大意等。
3.做好课堂笔记,扎实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 up1. Ask a few 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QI: Do you want to become a wise man?what characters do he/she have ?Give an example.Q2: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wise man,, what would you do?(write down some words Ss have mentioned on the Bb)2: Cartoon talkLet the Ss look at a cartoon picture on page 1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tep 2 Leading in1.Ask Ss questions on A on page2.2.A sk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Al Page 2) and finish exercise on page 2 . Then chect the answers.3.a sk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2 and 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partner.Step 3: Pre-reading1)Ask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title of the story on page 2. Then finish exercise B on page 2.2)T each som new words by showing pictures.3)G et ss to finish Cl on page 4 and check the answers.4)G et ss to try using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finish C2 on page 5)Step 4:While-reading1 .First readingGet ss to read fast to complete: DI on page 52.Second readingAsk Ss to read the blog carefully again and find the facts (D2 on page 5. then Check the answers.(Ask Ss to practice in pairs)Step 5 Post readingGroup work:Ask Ss to talk in groups and then share their opinions in class. (Get ss to finish exercise D3)?Discuss with your classmates.Step 6: Language pointskey points:at first/To begin with/Firstlybe happy with(拓展:be satisfied with/be pleased with )对....满意begin to doubt that (拓展:ifs no doubt that)fill with(拓展:be filled with/be full of)run over(拓展:run out of)go straight to (拓展:go down to)less than(more than)be certain that (拓展:be sure that/)sent....to prison(put ...into prison)Step7: ConsolidationDo some related exercise of words and translations.Step 8 HomeworkGo over what you've learned today.板书设计Unit 1 Wise men in historyQI: Do you want to become a wise man?whatcharacters do he/she have ?Give an example.Q2: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wise man,, whatwould you do?at first/To begin with/Firstlybe happy with(拓展:be satisfied with/be pleasedwith )对....满意begin to doubt that (拓展:it's no doubt that)fill with(拓展:be filled with/be full of)run over(拓展:run out of)go straight to (拓展:go down to)less than(more than)be certain that (拓展:be sure that/)sent ....to prison(put ...into prison)作业或预习1.Go over what you've learned today.2.Finish off Book B Reading.自我评价1.能指导学生在模拟交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通过预习完成可以自己学会的部分,课堂学习完成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归纳总结完善学习。
“精品教案”作业表单

从“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方丈”。
这是“梦游”(引导学生全体作答)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
请一位学生作答: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①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
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答案:“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姥山的入口。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
作业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也是能力薄弱环节,教学中应从诗歌鉴赏的基础入手;学生在此前已掌握了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的一些常识,如“意象”“意境”也进行了解,本节课就是要学以致用。
4第四模块作业表单二(修改)

“精彩绽放”——精彩课堂或精彩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三角形(二)》的第一课时,是全等三角形的续篇。
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
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学习主题从课时教案走向单元整个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从教材内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之上,在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来,教学方式更为互动,展现了师生共同学习。
学习单元的课时框架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是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
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
思维导图)
是
3. 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
问题或任务?
能
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
解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是
5.与主题相关的资源是否丰富?是。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重点:探索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正确进行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公顷
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
第1课时认识公顷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
三、巩固提高
教材第36~37页的第5、6、8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37页第7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 平方千米(km)。
1平方千米= 000000平方米= 100公顷
一、导入:
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说说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用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用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0000
2. 尝试练习
教材第34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多少块这么大的正方形是1公顷。)三、课后作业
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2、3、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10000平方米
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市县名称作业要求作业内容“精品教案”作业表单网络班级姓名根据现代教学设计要素,按分层要求完成下一教学单元中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填写作业表单。
角色适合期教师:设计一份自己的教案;经验积累期教师:设计一份自己的教案,并说明设计教案的思路;专业成熟期教师:对一份教案从备课角度实行系统评价。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也是水平薄弱环节, 教学中应从诗歌鉴赏的基础入手;学生在此前已掌握了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的一些常识,如意象”意境”也实行了解,本节课就是要学以致用。
2.教学思路:(1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2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梦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3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熟背全诗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时隔10个世纪,在封建历史上的鼎盛时 期,继披香草散步汨罗江的浪漫主义待人屈原之后,又一位才高 气逸的浪漫主义诗人向我们款款而至。
他是谁呢?先别急着翻课 本,让我吟出他的诗句,我们来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 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今天我们一起要走近的就是写这首诗的作者 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 ”。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 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课(一)析题1、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能够了解多少? 总结:1 :内容:梦游天姥2 :形式:吟(回答出 吟”这个形式,学生会有难度,老师 作适当的提示)3 :内容:留别提示:在这里,我们又接触了一种古诗体, 吟”,那么 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我们已学了很多古诗体,如李白的《将进 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我们称这样的诗歌形式 为歌行体”,大小长短,错综阖辟,素无定体”。
那么 吟”是怎样 的一种诗体呢?学完之后,我们能够一起用自己的词汇去理解这 种古诗体。
现在就让我们把问题搁一边。
(二)熟悉诗篇一起读诗,品味诗人是否用了酣畅的笔墨来写 呢?是否在与人 留别”呢? 1、朗读诗歌:纠正字音,并给疑难字词作适当解释。
(注:利用身边的工具书,结合课文天姥: m U 瀛洲:y n g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剡溪:sh a n 在嵊县境内, 脚著谢公屐: 落,天黑。
殷岩泉:y 訂 水澹澹:d a n教学过程一、导入疑难字词已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的注释。
) zhu 0 穿。
雷声。
女口:殷殷其雷 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
云霓: n 1副虹,雨后天溪水名。
j 鞋子。
渌水:I U 清澈。
暝:mi ng 日栗深林:I 1通慄”訇然:h o ng 大李白,诗文梦游天姥”声。
青冥: mi ng 长远。
代传说中的一神鸟。
魂悸:j 1因害怕而心跳。
叹息。
2、 现在让我们一起找出相对应的内容。
① 从哪到哪儿诗篇是在记 梦游天姥”?明确:海客淡瀛洲 ....................... 失向来之烟霞” 读,找出这部分内容)② 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 留别”(给学生时间仔细找,答案在结尾处)明确:别君去兮何时还”(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3、 着重阅读 梦游天姥”这个部分。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 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 梦游”(引导学生全体作答)请一位学生找出 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请一位学生作答: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 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① 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 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云霓明灭连天横 1五岳:与别山作比2赤城:浙江省天台县北,山名3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北,与 天姥”相对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
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
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 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
那么诗篇起笔却没马上写天姥山,诗人先写鸾回车:lu a n 古恍惊起而长嗟: ji e(先自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么原因, 瀛洲”指什么?(给学生时间考虑。
)从 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
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 么对 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 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 方丈"。
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 迷茫,实在难以寻求。
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
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 有其山,云开雾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所以诗人希望 自己踏上此行。
齐读这个部分,这是诗人入梦之缘。
② 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
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答案: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
有诗云: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了天姥山的入口。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 山采过药。
至y 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 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 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 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 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
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 段,因而名声大振。
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据载,谢灵运游山时 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③ 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对应诗句。
(让学生寻找)答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 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看到)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 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
正在此时,忽然 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 个世界。
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诗文中寻找)明确: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
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东南山”到了剡溪,诗人已到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
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
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
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
诗人神游八极之表。
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叹之声。
一一梦已醒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
梦已尽而思无穷。
小结: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
(朗诵这个部分诗文。
)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
现实之中的诗人是如何状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后一部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学生讨论,能够结合已学诗词、已知的关于李白的知识,并教师提供的关于李白的诗赋及生平资料(见附稿二),鼓励学生回答。
1、提供资料:①李白诗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仗剑远游至江陵遇道士司马祯时作《行路难》(三首)天宝三年(744年)离开长安时作《将进酒》天宝十一载(752年),时诗人已五十二岁,自长安放还历九载时作②李白生平资料出生一一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第一次南北漫游长安――第二次南北漫游2、讨论结束,教师提问:(1 )根据提供的资料我们来推测此诗大约创作于李白的哪一段时期?参考答案:赐金还乡,东游梁宋、齐鲁,即将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之际。
为什么?参考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眼”从这个诗文中读出。
摧眉折腰”当指在长安生活这个时期得出的的体会(引导学生回答)(2)你们是如何理解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个切在你的心目中叠合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参考: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这里李白因一曲《乌栖曲》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的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不过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自由与率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个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充,对自由充满向往。
3、收拢对整首诗的理解,回答课开始时对诗题解析时留下的一个问题,吟”是怎样的一种古诗体?(提示学生:主要从形式上去思考这个问题,罗列出学生能从这首诗中获得的信息:)①字数不定,有四言、五言、七言、九言,随诗人情感起伏而变化。
四言处: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无石扇,訇然中开”,字字铿锵,词激意急。
七言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轻松畅快杂言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余韵袅袅。
②压韵自由,能够换韵这首诗时而两句一韵,如城"和倾”,时而四句一韵,如溪”啼”梯”鸡”等。
请学生再找出几处压韵的地方:如巅”、烟”、山”和颜”;摧”、开”和台”;下”和麻”;嗟”和霞”。
转韵达十二处之多。
③对仗无严格要求,此诗中出现的对仗处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这样的句法韵法适合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