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

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国在古代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让我们走进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来探究一番吧!美天工神工不朽是人工,开物造物传世乃人物。
字体赏美文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赢。
示例: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
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就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
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
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孙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句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ɡ)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 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读jīnɡ。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解析版)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志愿者小明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
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A.泽被天下的农业B.灿若星辰的文坛C.四通八达的交通D.光耀千古的科技【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创作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科技,D 项正确;材料中只有《齐民要术》与农业有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文学作品,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交通方面,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明朝中晚期科技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技术的总结,而且蕴含着某些带有近代意味的科学精神。
下列著作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农业科学巨著是()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答案】A【详解】由材料“明朝中晚期科技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技术的总结,而且蕴含着某些带有近代意味的科学精神”“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农业科学巨著”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部著作是《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
……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
”据此判断,该书是()A.《唐本草》B.《千金方》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答案】D【详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教师资格证 科技发明及代表——中国科技发明 试题解析

科技发明及代表——中国科技发明18.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计算机专家王选主持研制的一项技术发明,为中文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取代了铅字印刷技术。
该项技术发明是()(17下小)A.新型汉字输入法B.汉字激光照排系统C.新型中文打字机D.中文报纸编排系统【答案】B【解析】1979年,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带来了中文印刷业的革命。
选B。
1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交通、减灾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列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19下中)A.尚未正式进入民用市场B.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功能C.定位精度正在不断地提高D.已覆盖中国本土的全部区域【答案】A【解析】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进入民用市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A错误,选A。
19.下图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示意图,创新地动仪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是()。
(16上幼)A.祖冲之B.宋应星C.张衡D.蔡伦【解析】图片所示为地动仪,这是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
A祖冲之: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B宋应星: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
所著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张衡: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
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人誉为“木圣”。
高中语文 第8单元 8《天工开物》两则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8 《天工开物》两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秔. (jīnɡ) 粳.(jīnɡ) 稌.(tú) 婺.源(wù)夏潦.(lǎo) 刈.(yì) 汲.灌(jí) 砧.(zhēn)枵.(xiāo) 淬.(cuì)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名词,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锥传》 动词,约定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动词,至,及 (2)去⎩⎪⎨⎪⎧泥滓成枵而去.动词,去掉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 并序》 形容词,过去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 并序》复合词,走了以后,“来”,补充音节助词,无义念去去..,千里烟波《雨霖铃》 复合词,越来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3)名⎩⎪⎨⎪⎧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动词,命名,称名名.曰劳铁名词,名称,名字西门豹治邺,名.闻天下《西门豹治邺》 名词,名声,名望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4)方⎩⎪⎨⎪⎧ 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副词,才方.宅十余亩《归园田居》名词,四周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山中与裴秀才书》副词,正在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副词,当(5)数⎩⎪⎪⎨⎪⎪⎧ 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数词,几个天有常道,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 名词,规律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名词,定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计算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动词,列举罪状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副词,屡次(6)其⎩⎪⎪⎨⎪⎪⎧取其.芳气代词,它的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代词,那些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代词,其中的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助词,表推测语气路曼曼其.修远兮《离骚》 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中国则惟事.冶铸也(名词作动词,依靠)(2)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名词作状语,用斧子)(3)秧过期老.而长节(形容词作动词,变老)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煤炭居十七..古义:十分之七。
明朝科技著作简单介绍

明朝科技著作简单介绍李时珍《本草纲目》医药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对世界自然科学有着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宋应星《天工开物》科技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学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方以智《物理小识》物理百科全书一部全面记述万事万物道理的著作。
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程大位《算法统宗》数学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吴有性《瘟疫论》病理学开我国传染病学之先河,我国第一部传染病专著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地理地质学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茅元仪《武备志》军事学机械制造学大型军事类书,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记载了明朝时期发明的“神火飞鸦”、“火龙出水”等新式火器。
李之藻《浑盖通宪图说》天文学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李之藻《同文算指》数学介绍了西方的笔算数学。
《郑和航海图》航海学地理学该图在描绘亚非沿海各地形势,以及在认识海洋和掌握航海术等方面,在当时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
不仅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图籍,在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张燮《东西洋考》地理学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嘉靖后关于海外事迹重要典籍。
朱载堉《律吕精义》数学音律学中国音乐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数学理论。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A.杰出的水利工程B.华丽的皇宫建筑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建筑和水利工程建造水平的准确认识,题干中不仅有水利工程还有房屋建造,A、B、C的表述不全面,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均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和建筑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建筑技术2.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鬼怪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为创作题材的;《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西游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红楼梦》主要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3.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取材于鉴真东渡。
【答案】错误:鉴真东渡改正:玄奘西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取材。
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取材于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然后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时代文学家吴承恩以此题材,写成了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4.(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天工开物》古代科学

名片信息《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在国外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1]2内容介绍《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
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序: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
曲成而不遗。
岂人力也哉。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
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共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未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高中语文选修《〈天工开物〉两则》

第一段: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 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分别从粘性、功 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 说明。作者在分类说明时,非常注意细致的 区分。比如,同为粘者或不粘者,禾苗与稻 米都有不同的名称;同一稻种因为晚收可以 改变粘性,功用也随之不同;有代表性的稻 种,如长芒、短芒,都分别冠以著名产地的 称号。经过这样的介绍,让读者对稻的种类、 形态、功用在总体上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第二段
②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 (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 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翻译: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 (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 后。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 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
第三段:谈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
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 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 地势高低有关系。可见,农业是一门 最为务实的科学,要因时制宜,因地 制宜,不可一概而论。
④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 非粳类也。六日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 明时己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 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睛, 则汲灌与稻相终始。 翻译: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第二次 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六月割早稻, 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 秧同时播种。早稻秧一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 两月,任从烈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种 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
④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 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 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 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介绍
《天工开物》由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宋应星介绍
宋应星,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明朝著名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