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问题中三种典型物理模型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连接体模型

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连接体模型

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连接体模型连接体模型1.连接体的分类根据两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不同,常见的连接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绳(杆)连接: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在一起;(3)接触连接:两个物体通过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连接体的运动特点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特别提醒(1)“轻”——质量和重力均不计。

(2)在任何情况下,绳中张力的大小相等,绳、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大小也相等。

3.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①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②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

【典例1】如图所示,有材料相同的P、Q两物块通过轻绳相连,并在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轻绳与拉力F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

当拉力F一定时,Q受到绳的拉力( )A.与斜面倾角θ有关B.与动摩擦因数有关C.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仅与两物块质量有关【答案】 D方法提炼受力分析绳、杆求加速度:整体法讨论计算―→―→加速度―→连接体求绳、杆作用力:隔相关问题离法【典例2】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F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 F1=m+2m2m1gm+2m1m1gm+4m2m1g B. F1= C. F1=D. F1=m+m1+m2m+m1+m2m+m1+m2m+4m1m2g m+m1+m2【答案】 C【解析】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的质量较大,整体法可得加速度a=m2-m1g,m1+m2隔离物体A,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2m1m2g, m1+m2将m=0代入四个选项,可得选项C是正确,故选C。

动力学中几个常见物理模型分析

动力学中几个常见物理模型分析

龙源期刊网 动力学中几个常见物理模型分析作者:沈赟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年第01期物理问题依赖于一定的物理模型,中学阶段涉及的物理模型众多,其中动力学中典型模型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这些模型背景下的物理问题,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本文选择斜面模型、等时圆模型等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斜面模型物理中的斜面,通常不是题目的主体,而只是一个载体,即处于斜面上的物体通常才是真正的主体,斜面既可能光滑,也可以粗糙;既可能固定,也可以运动.二、等时圆模型1.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2.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3.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解析:本题考查等时圆知识,亦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析,意在考查考生灵活选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由题可知A、B、C、D恰好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且C为最低点,由等时圆知识可知三小球在杆上运行时间相等,A对.三、水平传送带模型总之,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往往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经常感到问题复杂,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通过采用模型方法来实施教学,能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简化其次要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景,揭示物理过程,达到疏通思维渠道,使物理问题由难变易、由繁变简的效果.物理过程的处理和物理模型的建立,都离不开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物理模型设计思想及建模过程的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对复杂物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正确运用科学抽象思维的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专题三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个物理模型”共45页

专题三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个物理模型”共45页

专题三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 个物理模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6.1 动力学三大基本模型(课件)-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共53张PPT)

6.1 动力学三大基本模型(课件)-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共53张PPT)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
考点一、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
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物体的速度与传送 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
考点一、传送带模型
(典例应用1)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以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m= 0.5 kg的物体从离传送带很近的a点轻轻地放上去,设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μ=0.1,a、b间的距离L=2.5 m,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g取10 m/s2)
传送带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 t2=xv2=2 s。
因此共需时间 t=t1+t2=3 s。
【答案】:3s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
考点一、传送带模型
方法拓展:若上题中a、b间距离L只有0.4 m,则物体从左到右的时间为多少?
【解析】: 因为 0.4 m<0.5 m,则可知物体到达右端时速度还小于传送带的速度,所以物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
考点一、传送带模型
【答案】:(1)1m/s2 (2) 2 5
【解析】:对工件受力分析: mg g
对工件进行运动分析:假设工件从静止释放到与传送带共速共需要经历的时间为 t
速度关系: v at...(1) 代入得 2=at t=2s
l
位移关系:
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a g sin g cos 。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
考点一、传送带模型
(典例应用4)如图所示,一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以v=13.6 m/s的速率做匀速运动, 其有效输送距离AB=29.8 m,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37°.将一小物体轻放在A点, 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物体由A到B所需的时间.(g取10 m/s)

动力学中常考的“三个物理模型” (1) 共26页22页PPT

动力学中常考的“三个物理模型” (1) 共26页22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的“三个物理模型” (1)
共26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热点专题系列(三)—— 动力学中三种典型物理模型共56页

热点专题系列(三)—— 动力学中三种典型物理模型共56页
热点专题系列(三)—— 动力学中三种 典型物理模型
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2.3动力学中常考的物理模型(2课时)2016

2.3动力学中常考的物理模型(2课时)2016

1.模型特征
物理中的斜面,通常不是题目的主体,而只是一个载 体,即处于斜面上的物体通常才是真正的主体,斜面 既可能光滑,也可以粗糙;既可能固定,也可以运动。
2.思维模板
模型1: 滑块再倾 角为θ、动摩擦因数 为μ的斜面上运动, 求其加速度a 特别说明: 斜面自锁现象:满足tanθ=μ的锐角通常称为摩擦 角。很显然,只要斜面倾角小于或等于摩擦角, 无论多重的物体都可以停在斜面上而不会下滑。 模型2:如图所示,小球置于倾角为 θ的光滑斜面M上。要使小球能与斜 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整体的水平加 速度如何?
解:过程一.物体放在传送带后, 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 匀加速运动
370
mgsin 370 mgcos370 ma 1
a1 g (sin 370 cos370 ) 10m / s 2
mg
v 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用的时间 t1 1s a1
②若 v 23m / s 工件由A到B,全程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端 的速度 vB 23m / s ③若 23m / s v 4m / s工件由A到B,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 度增加到传送带速度v时,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作匀速运动速度相 同,工件到达B端的速度vB=v. ④若4m/s>v>3m/s时,工件由A到B,先做匀减速运动,当速 度减小到传送带速度v时,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作匀速运动,工件 到达B端的速度vB=v。 ⑤若v≤3m/s时,工件由A到B,全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B端的 速度vB=3m/s.见第⑴⑵问求解.
例题2. 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的两轮间距L=8m,轮 半径r=0.2m,皮带呈水平方向,离地面高度H=0.8m, 一物体以初速度v0=10m/s从平台上冲上皮带,物体与 皮带间动摩擦因数μ=0.6,(g=10m/s2)求: (1)皮带静止时,物体平抛的水平位移多大? (2)若皮带逆时针转动,轮子角速度为72rad/s,物 体平抛的水平位移多大? (3)若皮带顺时针转动,轮子角速度为72rad/s,物 体平抛的水平位移多大?

专题09 动力学三大经典模型(解析版)

专题09   动力学三大经典模型(解析版)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9 动力学三大经典模型【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千变万化之“斜面模型” (1)类型一斜面中的“平衡类模型” (1)类型二斜面中的“动力学模型” (3)类型三斜面中的“连接体模型” (5)类型四斜面模型的衍生拓展模型---等时圆 (6)热点题型二“传送带”模型 (7)类型一水平传送带 (8)类型二倾斜传送带 (10)热点题型三“滑块—滑板”模型 (14)【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千变万化之“斜面模型”【题型要点】斜面模型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模型之一。

斜面模型的基本问题有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运动及受力问题。

通过斜面模型,借助斜面的几何特点,尤其是斜面的角度关系,可以对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运动规律以及功能关系等知识,整体法与隔离法、极值法、极限法等物理方法进行考查。

考生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

类型一斜面中的“平衡类模型”【例1】(2020·杨浦模拟)物体m恰能沿静止的斜面匀速下滑.现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m上,并且过m的重心,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增大B.物体仍能保持匀速下滑C.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答案】C【解析】BC.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重力分解,如图所示在不加F时,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可知解得加上压力F时,同理将F分解,则x轴上有y轴上有又则根据可得,故物体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仍然为零,故物体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A.根据可知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增大,A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D.根据可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D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题后总结】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上分解,在沿斜面方向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四动力学中三种典型物理模型
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动力学方法在三类典型模型问题中的应用,其中等时圆模型常在选择题中考查,而滑块—木板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常以计算题压轴题的形式命题.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审题能力、建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规范表达等物理学科素养,针对性的专题强化,通过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的分析,能帮助同学们迅速提高解题能力.
3.用到的相关知识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相对运动的有关知识.
1.两种模型(如图1)
2.等时性的证明
设某一条光滑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圆的直径为d,如图1所示.根据物体沿光滑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g sin α,位移为x=d sin α,所以运动时间为t0=2x
a=
2d sin α
g sin α=
2d
g.
即沿同一起点或终点的各条光滑弦运动具有等时性,运动时间与弦的倾角、长短无关.
例1如图2所示,PQ为圆的竖直直径,AQ、BQ、CQ为三个光滑斜面轨道,分别与圆
相交于A、B、C三点.现让三个小球(可以看作质点)分别沿着AQ、BQ、CQ轨道自端点
由静止滑到Q点,运动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和v3.则有:()
A.v2>v1>v3B.v1>v2>v3
C.v3>v1>v2D.v1>v3>v2
变式1如图3所示,竖直半圆环中有多条起始于A点的光滑轨道,其中AB通过环心O并保持竖直.一质点分别自A点沿各条轨道下滑,初速度均为零.那么,质点沿各轨道下滑的时间相比较()
A.无论沿图中哪条轨道下滑,所用的时间均相同
B.质点沿着与AB夹角越大的轨道下滑,时间越短
C.质点沿着轨道AB下滑,时间最短
D.轨道与AB夹角越小(AB除外),质点沿其下滑的时间越短
1

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①可能一直加速
②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①v0>v,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

②v0=v,一直匀速
③v0<v,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

情景3
①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②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
端.若v0>v,返回时速度为v,若v0<v,返
回时速度为v0
2.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①可能一直加速
②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①可能一直匀速
②可能一直加速
3.模型特点
传送带问题的实质是相对运动问题,这样的相对运动将直接影响摩擦力的方向.
4.解题关键
(1)理清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及摩擦力方向是解决传送带问题的关键.
(2)传送带问题还常常涉及临界问题,即物体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这时会出现摩擦力改变的临界状态,对这一临界状态进行分析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例2(多选)(2019·福建泉州市5月第二次质检)如图4,一足够长的倾斜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小滑块以某初速度沿传送带向下运动,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变式2(多选)(2019·陕西榆林市第三次测试)如图5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足够长,且始终以v1=2 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3 m/s的小墨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墨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墨块在传送带上运动5 s后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 A.小墨块未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小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0.2 m/s2
C.小墨块在传送带上的痕迹长度为4.5 m
D.小墨块在传送带上的痕迹长度为12.5 m
1.模型特点
“滑块—木板”模型类问题中,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模型类似,但这类问题比传送带类问题更复杂,因为木板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往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从速度、位移、时间等角度,寻找各运动过程之间的联系.
2.解题关键
(1)临界条件:使滑块不从木板的末端掉下来的临界条件是滑块到达木板末端时的速度与木板的速度恰好相同.
(2)问题实质:“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一样,本质上都是相对运动问题,要分别求出各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再求相对位移.
例3(2019·贵州毕节市适应性监测(三))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右端放置一小物块,如图6所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墙壁运动,当t=1 s时,木板以速度v1=4 m/s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第一次减速为零时恰好从木板上掉下.已知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t=0时刻木板的速度大小;
(2)木板的长度.
变式3(2019·江西宜春市模拟)如图7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1 kg、长度L=0.75 m的薄平板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4 m.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 =0.6 kg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度释放.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通过计算判断无初速度释放后薄平板是否立即开始运动,并求出滑块与薄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Δt.(sin 37°=0.6,cos 37°=0.8,g=10 m/s2)
1.如图1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
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圆周的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
个滑环A、B、C分别从a、b、c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用t1、t2、t3依次表示滑环A、B、C到
达d点所用的时间,则()
A.t1<t2<t3B.t1>t2>t3
C.t3>t1>t2D.t1=t2=t3
2.(2020·广东东莞市质检)如图2所示,AB和CD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
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和r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后
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滑到B和由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
与t2之比为()
A.2∶1 B.1∶1
C.3∶1 D.1∶3
3.(多选)(2019·湖北黄冈市模拟)机场使用的货物安检装置如图3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动,AB 为传送带水平部分且长度L =2 m ,现有一质量为m =1 kg 的背包(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的A 端,可从B 端沿斜面滑到地面.已知背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背包从A 运动到
B 所用的时间为2.1 s B .背包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为2.3 s
C .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为0.3 m
D .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为0.1 m
4.(多选)(2019·河南周口市上学期期末调研)如图4所示,质量M =2 kg 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 =1 kg 的物块静止在长木板的左端,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2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1 N B .物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 C .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D .拉力F 越大,长木板的加速度越大
5.(多选)(2019·江西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第一次联考)如图5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
4,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木板加速度a 大小可能是( ) A .0 B.2μg 3 C.μg
2
D.F 2m -μg
4
6.(多选)(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上学期期末)如图6甲所示,一滑块置于足够长的长木板左端,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2 kg ,现在滑块上施加一个F =0.5t (N)的变力作用,从t =0时刻开始计时,滑块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B .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 .图乙中t 2=24 s
D .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2 m/s 2
7.如图7甲所示,倾角为37°足够长的传送带以4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使小物块以2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冲上传送带,小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2,sin 37°=0.6,cos 37°=0.8,试求:
(1)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2)0~8 s内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划痕为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