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机械原理与设计
814机械设计基础和935机械设计基础

814机械设计基础和935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是从事机械制造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这其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包括机构学、设计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加工与装配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一讲解这些知识的相关内容。
机构学是机械设计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和机械传动的方式。
机器人、汽车、工业机械及工具等都属于机构的范畴。
在机构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到摩擦学、轴承、齿轮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正确的机械设计和实现精度至关重要。
设计制图是机械设计中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包括手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两种方式。
在绘图时,我们需要了解几何学知识、视图投影和图纸标注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学会绘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制图,如三维制图、展开图和剖面图等等。
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主要研究各种不同材料的性质和强度。
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制定机械的耐用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了解材料的弹性、塑性、疲劳及断裂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精确、高效的机械结构。
机械加工与装配是将机械零件制造出来的关键技能。
在机械加工中,我们需要学习新型机床和自动化控制等知识,掌握加工技法和加工质量的过程。
而在装配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合理分配零件的装配先后顺序,注意防止误差的产生。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实践操作。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才能真正学会各种机械制造技能。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机械制造和设计的实践中,并多加思考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制造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我们需要掌握机构学、设计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加工与装配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福州大学814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福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二、招生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基本内容一(机械原理部分):1. 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速度分析瞬心法;平面Ⅱ级机构运动分析矢量方程图解法或杆组法。
3.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机构力分析基本概念;构件惯性力确定之一般力学方法和质量代换法;移动副、转动副中摩擦力和总反力确定;考虑摩擦时机构受力分析。
4. 机构的效率和自锁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机械自锁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
5. 机械的平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分析和计算。
6.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等效构件、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等效质量、等效力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7. 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特点;平面四杆机构类型及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图解法。
8. 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基本概念;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图解法;画图求解凸轮机构基本参数;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
9. 齿轮机构直齿、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基本概念及相关尺寸、参数计算;渐开线齿廓齿轮切齿原理、根切现象、避免根切方法;变位齿轮基本概念及其计算;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基本概念。
10. 齿轮系轮系分类;各类轮系传动比及相关参数计算。
11. 其他常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其他常用机构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二(机械设计部分):1.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要求、设计准则。
2. 机械零件强度了解材料的疲劳特性,熟悉材料的疲劳曲线;了解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会分析、会绘制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掌握各种应力状态下,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接触强度计算方法。
3. 摩擦、磨损及润滑了解摩擦的几种状态以及磨损的几种形式;了解流体润滑原理。
914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914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考试时间:2.5小时。
特别提示:闭卷笔试、可携带计算器一、考试内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挠性传动、螺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主要参数、轴的设计、滑动轴承的设计、滚动轴承设计、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机械调速与平衡。
二、考试题型(分值,按100分计)1、选择、判断题(10-20分)2、填空题(10-20分)3、简答题(30-60分)4、证明题(10-20分)5、计算题(10-20分)《机械设计基础》复习提纲复习重点一、连杆机构1.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以及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变过程。
二、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优缺点及实用场合2.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3.凸轮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参数选择三、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1.各种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2.各种齿轮及蜗轮蜗杆各部分名称及几何尺寸计算3.各种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4.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5.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蜗轮蜗杆轴向力或螺旋线方向的判断6.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7.蜗杆传动比及传动效率四、挠性传动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运动分析及应力分析2.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参数的选择五、螺纹与螺旋传动1.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六、螺纹联接1.了解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七、键联接1.掌握键联接的类型、结构和特点与应用2.掌握键联接的类型和尺寸选择方法以及平键的强度计算方法。
八、轴1.掌握轴的类型及其应力性质2.掌握轴的强度计算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九、滑动轴承1.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2.了解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十、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型号及其特性,并正确选择轴承2.根据寿命计算公式确定滚动轴承的寿命或验算十一、联轴器1.了解常用联轴器、离合器的特点、选用。
【考研经验】上海大学914机械设计(二)经验

上海大学914机械设计(二)经验分享初试总分354分,其中914专业课131分,专业排名62,2020年成功上岸上大机电专硕。
我应该是属于最普通的那一类考生了,本科就读于浙江一所双非,大一大二高数基本就80分的水平,英语六级也是考了三次才过,19年上半年基本就没复习啥,真正确定要考上大机械的时间是九月份,整个考研过程中都有各种慌张,也没少在网上各种刷经验帖,但是看多了也就没那么慌,硬着头皮慢慢就挺下来了。
备考时间进度条:2019.03:开始准备初试,张宇朱伟刷起来。
2019.05:高数大概看了三章,基本就是听完网课做做课后题,英语继续记单词。
2019.06:这一个月做课设基本没学习。
2019.07:高数开始做1000题,到七月底大概是1000题前8讲的内容做了一遍,英语买了黄皮书,听唐迟的课每天两篇阅读。
2019.08:这个月回家玩了10天,回来学校深感罪恶,赶上机会刚好就搬到考研教室去了,算是步入正轨。
在考研教室发现别人汤家凤1800已经开始二刷,而我的数学才搞定18讲的一半,线代概率论都没开始嗯我告诉自己问题不大2019.09:快要开始报名了,考虑了一波最终还是选择了上大,这时候我的线代才刚开始看概率论完全没看,最终放弃了考学硕的想法考专硕,政治买了精讲精练但是听的是腿姐的网课。
专业课914我选择的是一个上大研究生学长开的淘宝店的资料,资料很全,一共有三大本,拿到书是9月13号,随便翻了翻发现知识也太多了,在交流群里问了一下发现别人八月就已经开始了,很慌,于是我在淘宝上写下了评论准备转手这些书,现在想想还好那晚上没人要我的资料,后面那三本书还是慢慢啃下来了哈哈哈。
2019.10:高数+线代完成了一轮复习,张宇真题大全解上册做完,英语开始做英二的阅读,914每天的时间大概4小时,这两个月我完成了教材和基础题的两轮复习。
2019.11:数学:真题大全解下册+各种模拟卷英语:真题阅读政治:继续听腿姐网课914:真题一刷,总结笔记2019.12:数学:李林模拟卷英语:背作文,新题型,翻译完型政治;肖八914:真题二刷End写下我的进度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复习计划认识,当然我整体节奏都比比较滞后,但是初试是只看考场分数的,可能有的同学觉得现在开始准备来不及,我想说后期发力也是完全能赶上的,我九月份才开始的专业课最后也考了131,很多同学现在已经开始的就更要有自信。
914机械原理与设计(专)

考试科目:914机械原理与设计(专)A. 机械原理部分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熟悉机械原理的基本思想,掌握机构学、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生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
二、主要复习内容:(一)绪论1)、明确机构、机器、机械的定义;2)、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二)机构的机构分析1)掌握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及运动链等概念2)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其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3)熟练掌握自由度计算中的特殊情况(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等);(三)机构的运动分析1)正确理解瞬心的概念,并能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2)熟练运用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3)了解用矢量图解法对简单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明确运动副中的摩擦;2)了解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五)机械效率和自锁1)了解机械的效率;2)了解机械的自锁。
(六)机械的平衡1)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2)了解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了解机械的运动方程式及其求解;2)重点掌握机械的运转及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原因及其调节方法;3)了解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八) 平面机构连杆机构1)熟练掌握常见曲柄存在条件,按K设计四杆机构;2)掌握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极位夹角、压力角、传动角、死点的概念;(九)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2)了解推杆常见的基本运动规律的性质、及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3)熟练掌握盘形凸轮机构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尺寸及其相互关系;4)掌握偏置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原理、方法;5)凸轮设计的注意事项。
(十)齿轮机构1)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渐开线、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齿轮加工”;2)熟练掌握直齿轮、斜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及作图分析;(十一)齿轮系及其设计1)熟练掌握复合轮系的分解与传动比计算;(十二)其它常用机构1)了解三种常用机构的基本概念、运动特性、应用场合;2)熟练掌握槽轮的设计与计算;B. 机械设计部分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上海大学914机械设计真题

上海大学914机械设计真题1、离心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当主轴达到一定转速时,能自动与从动轴接合或者能自动与从动轴分开。
2、平键联接的一个优点是轴与轮毂的对中性好。
3、采用滚动轴承轴向预紧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4、矩形花键只能采用齿形定心。
5、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齿根弯断,故应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6、在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中,常用“计算载荷”,它是大于名义载荷而接近实际工况下的载荷。
7、圆柱螺旋拉伸弹簀有两种:有初应力的和无初应力的。
有初应力的弹簧在拉力达到一定值时,弹簧才开始被拉长。
8、链条的节数宜采用5的倍数。
9、轴承寿命曲线表示轴承的寿命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
10、用安全系数设计轴时,为使轴安全工作,必须使轴的安全系数s 小于许用安全系数[S]。
11、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避免打滑。
12、蜗杆传动中,蜗轮法面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
13、任何粘度相同的两种润滑油都可以替代。
14、链传动中,当一根链的链节数为偶数时需采用过渡链节。
15、接触角越大,轴承承受径向载荷的能力越大。
17、花键联接通常用于要求轴与轮毂严格对中的场合。
18、零件表面越粗糙其疲劳强度越低。
19、在圆柱齿轮传动中,在材料及热处理方式、齿宽系数、齿数比、工作情况等为一定的条件下,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主要取决于小轮的齿数。
20、增大齿轮的模数,可以提高齿轮的接触强度。
21、当零件的尺寸由刚度条件决定时,为了提高零件的刚度,应选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
22、带速越高,离心应力越大,因此常将带传动布置在多级传动的低速级。
23、一个平键联接能传递的最大转矩为T,则安装-对平键能传递的转矩为1.5T。
24、滚动轴承类型代号只能用数字表示。
25、对于一个具体的滚动轴承,很难预知其确切的寿命。
809考研大纲-机械原理与设计

809考研大纲-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原理与设计》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纲(本大纲仅供考生复习参考)一、绪论1.本课程的任务、性质2.有关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运用公式计算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4.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5.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三、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2.铰链四杆机构的几个基本问题:急回运动、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特性、曲柄存在条件3.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四、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推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远休止角、近休止角、升程)3.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线的方法4.设计凸轮机构时应注意的问题(基圆半径、压力角、滚子半径)五、齿轮机构1.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2.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特性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3.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4.一对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轮蜗杆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当量齿数、标准渐开线齿廓所在位置、标准模数、标准压力角所在位置等5.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及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的概念,变位原理6.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7.圆锥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六、轮系1.轮系的分类和应用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3.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4.几种特殊的行星轮系传动七、其他常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八、回转件的平衡和调速1.回转件平衡的目的及静平衡和动平衡的计算2.平面机构平衡的概念3.机械运动速度波动和调节的目的和方法4.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5.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九、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步骤2.机械零件的体积强度和表面强度3.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4.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十、联接1.螺纹的主要参数和类型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3.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4.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5.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6.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7.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8.键联接的特点和类型,平键联接的选择原则和强度计算9.过盈联接十一、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1.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的方法2.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3.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4.齿轮的结构5.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6.蜗杆和蜗轮的材料和结构7.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8.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十二、带传动和链传动1.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2.带传动的几何关系计算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4.带的型号和尺寸5.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6.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7.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8.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9.滚子链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10.链和链轮的材料和结构11.滚子链的失效形式及其计算十三、轴1.轴的分类和材料2.轴的初步强度计算3.轴的结构设计4.轴的复合强度校验计算5.轴的刚度和振动稳定性计算十四、滑动轴承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和材料2.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3.常用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4.不完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5.动压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原理和压力分布方程十五、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构造、特点和代号2.滚动轴承的选择3.滚动轴承的载荷、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承载能力(寿命)计算4.滚动轴承组合的结构设计十六、联轴器和离合器1.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结构、标准和选用2.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十七、弹簧1.弹簧的功用、类型、应用和选择2.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主要几何尺寸及参数3.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主要参考教材:(以下参考书可任选,只要涵盖大纲内容即可)《机械原理》邹慧君、郭为忠主编(第三版)高教出版社2016 《机械设计及理论》李柱国、许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914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试卷总分150分(工程设计基础60分、设计手段及综合运用9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主要参考书目
工业设计基础、形态设计、产品设计方法、人机工程等
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专业类别:
□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专业
一、基本内容
1、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
2、成型技术、辅助设计等知识的基本了解;
3、空气动力、运动原理、产品绿色设计;
4、功能与原理设计;
5、课题分析、市场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4 机械原理与设计(专)《机械原理》(第 7 版)孙桓陈作模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6 年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机械设计》(第 8 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915 电子技术与控制工程(专)《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主编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916 机械设计(专)《机械设计》(第 9 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机械设计学习指导》傅燕鸣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年
《机械设计试题集》(第 2 版)傅燕鸣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傅燕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年
917 控制工程基础(专)《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18 电路(专)《电路》 ( 第 4 版 ) 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电路分析基础》(第 3 版)李瀚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19 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专)《自动控制原理》(第 5 版)胡寿松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精解与考研指导》徐薇莉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920 模拟与数字电路(专)《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