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名著导读重点知识专项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名著阅读复习教案

名著阅读复习教案

名著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习的文学名著知识,提高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的热情。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2. 分析名著的主要情节、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

3. 讨论名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选取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回顾名著的基本信息、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

2. 难点:深入解读名著的艺术特色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2. 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名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要复习的名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3. 教师分析名著的主要情节、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4. 教师选取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解读和欣赏,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之美。

5. 学生分组讨论名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名著阅读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名著片段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对名著的印象。

2.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创设情境,如模拟名著中的场景、制作名著舞台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名著魅力。

4.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名著改编的电影、相关评论文章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思考深度等。

《名著阅读复习指导》教案

《名著阅读复习指导》教案

《名著阅读复习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名著考查题型,明确名著阅读复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答题方法。

2.能够根据文体特征对12 部必读名著进行梳理,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展示各地典型中考名著阅读题,归纳题型,了解近年语文中考名著阅读考查趋势,明确名著阅读要求。

2.根据文体特征梳理12 部必读名著的相关内容,提供有效阅读方法。

3.在真阅读基础上,结合近年广州市中考和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题,给予答题方法指导。

三、教学难点:1. 根据近年语文中考名著阅读题的考查趋势,掌握阅读名著的有效方法。

2. 结合近年中考名著阅读经典考题,给予答题方法指导。

四、教学学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二)展示教学目标(1 分钟)★我们接着看看2018 年广东省名著中考题【2018 年广东省中考】四、附加题(10 分)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

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

”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于人。

”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

”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

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

”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

”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

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

”何涛道:“押司尊便,小弟只在此专等。

”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

”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

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衙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稳便慢慢地离了县治。

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

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语文名著导读教案一、课程背景在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名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名著,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导读。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名著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2. 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核心内容;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发掘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进行导读。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一想他们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本书?2. 引入话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讨论喜欢一本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如情节吸引人、主题深刻等。

步骤二:了解背景1. 讲解《红楼梦》的背景:介绍《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贾府的荣辱兴衰和世态人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学生讨论和总结: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红楼梦》能够成为经典,有什么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

步骤三:了解作者1. 讲解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阅读曹雪芹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家庭背景。

步骤四:导读名著1.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红楼梦》的书籍封面、插图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阅读,例如前十回、后十回等。

3. 小组探讨:每个小组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全班的阅读热情。

步骤五:阅读策略引导1. 教师示范:以一个具体的段落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阅读策略来理解和分析文本。

2. 学生实践:学生自行选择一段文字,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解读。

可以和同伴一起讨论,加深理解。

步骤六:艺术魅力欣赏1.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欣赏名著改编的电影片段、舞台剧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涵。

(2)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视频短片,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 视频中可以展示鲁迅的照片、故居、作品手稿等,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配上解说词,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学生可能会回答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读过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著导读(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著导读(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著导读(一)》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一)》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名著的价值,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此外,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名著难以理解,阅读起来较为困难。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思考名著内容。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名著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名著的价值和阅读方法。

2.问题驱动法:提出一些与名著阅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名著阅读的方法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典型的名著阅读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一些与名著阅读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些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名著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思考名著的价值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的名著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名著阅读案例,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名著阅读实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名著阅读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与名著阅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名著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名著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实践。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故事背景;3.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名著中的文学特色和主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核心:让学生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3.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名著中的文学特色和主题。

三、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关键段落、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2.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分析名著的文学特色和主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灯光渐亮,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名著导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名著对于我们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展示(15分钟):教师展示几本著名的名著,并简要介绍它们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导读(25分钟):选择一本名著,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部分关键段落,并进行提问和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一次相遇,并结合文本向学生介绍两个人物的特点和关系。

4.讲授(20分钟):教师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分析名著的文学特色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

例如,可以讲解《傲慢与偏见》的社会背景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形象塑造。

5.合作学习(2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讨论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名著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主题,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小王子》中的一个对话,分析其中的寓意和主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展示一本名著的封面和简介。

五、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名著,在课后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三 文学常识 名著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三 文学常识 名著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著阅读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了解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本专题包含了多个名著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名著,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名著的语言难以理解,故事情节复杂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名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名著内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背景。

2.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4.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情节、人物等,深入理解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准备相关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2.学生准备:预习名著,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准备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名著的预习情况。

例如:“你们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红楼梦》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等。

名著阅读复习优秀教案

名著阅读复习优秀教案

名著阅读复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2.提高学生对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名著的基本内容、主题、精彩片段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名著阅读复习。

相信大家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阅读了许多名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回顾一下这些名著中的精彩内容。

2.名著回顾(1)请同学们依次分享自己所读过的名著,包括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和主题。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大家对名著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精彩片段分析(1)请同学们挑选一部自己最喜欢的名著,找出其中一个精彩片段,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该片段的内容。

(2)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3)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中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4.人物形象分析(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形象分析。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分析成果。

(3)教师对同学们的分析进行点评,引导大家关注名著中的人物性格、成长变化和典型意义。

5.合作探究A.名著中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B.名著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

(3)教师对同学们的探究进行点评,引导大家关注名著中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选择一部名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2.以“我心中的名著”为主题,进行一次演讲比赛,准备时间为一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在名著阅读方面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

2.同学们在分析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和人物形象时,能够关注到细节,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3.在合作探究环节,同学们能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上册名著导读重点知识专项复习教案
一.《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主旨是母爱,童真,自然。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她宣扬爱的哲学。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写的
《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二.《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产生于古希腊,作者是伊索
《狼和小羊》《猫和鸡》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赫刺克勒斯和财神》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狐狸和山羊》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乌龟和老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蚯蚓和狐狸》《鼹鼠》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
《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骆驼和宙斯》批评贪得无厌的
具体文段主要内容,寓意
《乌龟和老鹰》
乌龟要学飞翔,结果摔死了。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律。

《马和驴》
马不帮驴分担负担,结果自己要驮全部的货物和驴皮。

帮人就是帮自己,不帮别人,自己吃苦头。

《狐狸和狗》
狐狸假意爱抚羊羔,却遇到狗的警告。

揭露虚情假意总会被人揭穿。

《蚂蚁和蝉》
冬天,蝉向蚂蚁乞讨,遭到蚂蚁拒绝与嘲笑。

讽刺好逸恶劳,人应该勤奋,居安思危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造人,一只口袋装别人的恶行,挂在前面;一只口袋装自己,恶行挂在后面。

讽刺人们只看别人的恶行,对自己的却瞧不见
《驴和狼》
驴装瘸,踹掉了狼的牙齿
做自己该做的事,多管闲事吃苦头
《衔肉的狗》
衔肉的狗想得到影子里更大的肉,结果自己的肉也被冲走了贪婪反而让人失去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