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揠苗助长优质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引言概述:揠苗助长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指强行促进事物的发展反而适得其反。

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应该耐心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自主学习。

下面将结合揠苗助长的原理,为大家介绍一份揠苗助长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2 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1.3 设计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二、教学内容2.1 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和难点。

2.2 教学重难点: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学:通过引入教学内容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2 教学展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3 教学总结:在教学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

4.2 评价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3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5.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3 教学心得:分享本节课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揠苗助长》说课稿1一、说教材《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

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教法学法1、自主识字法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境教学法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3、朗读感悟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揠苗助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这则寓言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寓意深刻。

它通过讲述一个农夫急于让禾苗长高,而将禾苗拔高,结果禾苗全都枯死的故事,揭示了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的道理。

这则寓言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寓言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第【1】篇〗《揠苗助长》是编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五册第四组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通过拔禾苗的方式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结构简明清晰,但寓意却深刻理智。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的读懂故事,如何从《揠苗助长》这个魔袋里取出比这个魔袋还大的东西,针对教材的要求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我预设的目标是:与学生不断的沟通,引导赴入寓言情境,自读、自悟、领悟寓言并从中受到教育,具体环节如下:一、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上课之处引导学生谈自己对课题的认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养成提出“问题”习惯,同时能有效掌握学生的视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阅读的教学“以读为本”。

学生在读时,我将做到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去思考,给出一定的`任务,让他去完成,给予一定的机会,让他去抓住。

例如:自渎过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后,落实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注意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感悟语境,从疑到悟,从悟到用,在思考后解开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三、角色体验,真情对话。

1、以演代讲,角色体验。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认定角色后,组织学生自导自演自评,展开对寓言情境的体验。

2、真情对话,学以至用。

创设帮农民伯伯的情境,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悟出本课的道理,并提出: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让学生能畅所与言,再现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的内划情感。

总之,激发并引导学生的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这节课的根本。

寓言是个怪物,当它走近孩子是,分明是个怪物,而当他转身走时,却会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当它走近我时,分明是一节课,当它走时,会变吗?依然是一节课——我是学生,敬请各位老师的指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揠苗助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揠苗助长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揠苗助长的故事背后的道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揠苗助长的原则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3. 活动材料:揠苗助长的故事、相关图片、小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揠苗助长。

2. 学习揠苗助长的含义(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揠苗助长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揠苗助长的含义。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揠苗助长会失败?它有什么寓意?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分析揠苗助长的道理(1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揠苗助长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揠苗助长的原则可以应用到学习中。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在学习中,我们是否也存在揠苗助长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揠苗助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4. 学习方法的分享(10分钟)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避免揠苗助长。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5. 小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场景,讨论如何运用揠苗助长的原则在该场景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揠苗助长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揠苗助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揠苗助长的原则,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揠苗助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意为过早干预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教育教学中,也有类似的道理。

本次说课将以揠苗助长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揠苗助长》这篇课文。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将了解到揠苗助长的故事,并深入思量其中的道理和启示。

2. 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引起学生对揠苗助长的兴趣。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植物的名称,然后引出揠苗助长的成语。

(2)呈现: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一遍,确保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揠苗助长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4)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揠苗助长的场景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设计角色和对话,展示出揠苗助长的教训和启示。

(5)展示和评价:每一个小组表演完毕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观摩和评价。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其他小组表演的看法和建议,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启示式教学、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通过启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积极参预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预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说教材《揠苗助长》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这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

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学习寓言《揠苗助长》。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三、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4、了解寓言,从寓言中体会道理。

说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说教学难点: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

说板书,提醒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勃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ù zé sng iā píèn bó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纳闷兴致勃勃寓言揠苗助长3.读通课文4.按课文内容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告诉我们。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出示: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师评价:你真了不起,老师不讲你也能自己解决。

明确:揠,“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

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出示: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故事大道理通词达意促阅读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为例
尊敬的张特、敬爱的师傅、亲爱的小伙伴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小小故事大道理通词达意促阅读》,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的《揠苗助长》为例。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板书”这四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材解读
解读教材时,我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一)关注单元;(二)关注文本;(三)关注学情。

首先,关注单元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每一篇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是继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并为三年级下册的寓言单元做好铺垫,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此外,在教学本单元时还应重视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其次,关注文本
《揠苗助长》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寓言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最后,关注学情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

结合我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识字、写字的教学依旧不能松懈。

其实,《揠苗助长》并非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寓言故事。

二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习过《坐井观天》,对何为寓言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加上前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的学习更是为今天的课做好了示范。

二、说识字与朗读并重的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以及我们班学生的学情特点,再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能认识“焦、筋、疲、喘、截”这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际理
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其中,目标1和2是本课重点,目标3为难点。

三、说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驱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实践。

结合3个任务,我设计了4个教学板块以达成刚刚设定的3个教学目标。

板块一:链接生活,引出故事
这一环节,我通过“阅读任务一”来达成教学目标2中的“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

我的“阅读任务一”设定为:链接生活,引出故事,用自己的话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具体分三个步骤完成:
(一)结合四幅图片向学生讲述从一棵秧苗长成成熟的稻子会经历哪些过程。

【设计意图】图片形象直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为后文的学习及寓意的理解打下基础。

(二)因势顺导,出示和秧苗有关的故事《揠苗助长》,并指导读准“揠”字的读音。

(三)把上一课时《亡羊补牢》学到的方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理解课题”迁移到本课的学习,再结合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点明——“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光是授之以鱼,更应是授之以渔。

经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那么我们就要提供机会让他们用一用,以巩固这种方法的习得。

板块二:扫清障碍,初知文本
这一环节,我通过“阅读任务二”来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的“阅读任务二”设定为:通过大声朗读,借助拼音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知故事大意。

具体也分三个步骤完成:
(一)认读生字新词
1.认读新词:焦急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转来转去
(注意“筋”是前鼻音,“喘”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转”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


2.识记生字:焦筋疲喘截(用上之前学过的加、减、换、编字谜等识字方法记一记)
3.思考:为什么揠苗?怎么揠苗?揠苗的结果是什么?(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出了如下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板块三:通词达意,领悟寓意
这一环节,我通过“阅读任务三”来达成教学目标3。

我的“阅读任务三”设定为:通词达意,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具体步骤如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聚焦“焦急”(通过4个小步骤完成)
1.让学生读完这一自然段后,从文中找出描写农夫揠苗前心情的词语——焦急(近义词换词法):着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