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学案 新人教版 (I)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情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意义。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习内容“元素”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课题的内容,主要包括元素的概念、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

学习本节课之前,教材已经介绍了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学生熟悉的物质,并给出了对应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和“化学符号”。

,通过水的电解及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了对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证实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元素用于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符号是元素的符号化表示,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是后续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对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现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时装元素”、“音乐元素”等等,所以学生对于“元素”并不陌生。

在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经验中接触到食品、饮品和药品的标签等等,都使学生对元素一词和元素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等知识。

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元素和化学上使用的元素含义是否相同?对此类问题,学生还是比较模糊的。

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元素概念,从化学视角认识元素,并使元素符号化,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过程方法通过分子模型的拆分和原子的的重新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

通过对元素名片信息的探究,认识元素的名称和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情感态度通过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统一起来科学思维: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科学探究: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元素》章节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衔接了前面的原子结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丰富的实例展示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引入,使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性质,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进入《元素》章节学习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概念,对化学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元素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难以将元素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此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程,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基石——元素。

元素,这个听起来既神秘又基础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构成了万物的基础。

想象一下,从浩瀚的宇宙星辰到微小的生命细胞,从坚硬的金属到柔软的织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它们有哪些特性?又是如何被发现和分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元素的神秘面纱吧!一、引入新课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知识。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元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元素”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与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

2.教材内容的有序性分析(1)“元素”概念在教材中的逻辑顺序新版教科书的逻辑顺序为“分子和原子→原子构成→离子→元素”,与旧版相比,教材将离子与元素的位置对调,在学习了离子之后再学“元素”,更有利于“元素”概念的完整构建。

(2)学生对“元素”概念的认知阶段与目标在“元素”概念出现前,教材已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如绪言和本课题的引言部分,让学生对“元素”概念由“模糊感知”发展为“产生表象”后才提出“元素”真正的概念,让学生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元素,但是只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对于元素的准确定义还没有接触过。

另外学生对原子结构也有初步了解,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由于微观世界的抽象性,学生可能掌握得不是很好。

2.学生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类比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另外,学生已经学习原子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备“同位素”的知识储备,可能比较难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三、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学习联系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作用、意义;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展示图片】生活中的物质【讲解】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什么吗?其实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元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元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练习题、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元素知识,如氢、氧、碳等元素的符号及简单性质。
2.提问:元素是什么?元素有什么特点?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形式?
3.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元素符号》。强调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二)讲授新知
(2)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求:
1.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4.作业布置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度调整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4.2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4.2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doc

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课题分析: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元素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标题认识化学元素中,该主题旨在通过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的学习,拉近学生学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②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④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⑤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的学习过程;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会逐步地增强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②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材料教材,教辅,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元素》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写法:采用拉丁文一大二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读法:3.元素符号的涵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记忆: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周期:(电子层数)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纵行共成一族)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4.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课时1 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呈现: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实践:安排简单的实验,观察一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

- 拓展:通过讲解物质分离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

- 归纳:总结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强化学生的记忆。

- 练:布置相应的练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时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做到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过程:-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呈现: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等。

- 实践:讲解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 拓展:通过讲解实验室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归纳: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

- 练:布置相关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 (依此类推,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编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元素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元素》考点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元素》考点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2 元素考点一、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元素符号(考点三)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结构:7个周期16个族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3、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教学反思: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核电荷数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即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初步了解科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
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正确书写。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
实用文档
1.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及联系。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
1.根据元素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6的原子,与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7的原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2)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原子、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6的原子和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6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小结: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阅读教材P
73~P
74
,了解元素在地壳及生物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3.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微 小结: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宏观( )
物质 元素
微 分子 微观( ) 原子
练习一: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微观具
有相同

观 (
1.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3.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探究活动二:
阅读教材P
75~P
76
,归纳出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及表示的意义
练习二:
1.请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O ;2H ;nMg
2.阅读教材P
76
资料。

练习三:
给下列元素分类
硅、磷、氢、氮、镁、钠、碘、钙、金、汞、氯
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探究活动三:
观察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2)每周期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实用文档
(3)每一周期都以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
小结: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四、当堂检测
1.X、Y、Z三种原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
A. 同一种原子
B. 同一种元素
C. 不同种元素
D. 不同类原子
2.某蔬菜种植专业户,不慎用污水浇灌了蔬菜,蔬菜上市销售时检测出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3.据《生活报》报道,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

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
(CH
2Cl
2
)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和氯气组成的
B. 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 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一个氯分子组成的
实用文档
D. 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氯原子组成的
4.不久前日本科学家成功用硅原子排列出世界上最小的元素符号——Si。

在元素周期表
A. 元素符号为“Si”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序数为“14”
D.
5.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碳元素,钠元素,3个锰原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贫血患者需补充的元素
N35392 8A40 詀38071 94B7 钷35115 892B 褫20911 51AF 冯24037 5DE5 工36816 8FD0 运*421720 54D8 哘35561 8AE9 諩 23952 5D90 嶐{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