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电子器材测量小球运动速度的方法。

2.掌握计算小球平均速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小球在倾斜的直线轨道上自由滚动,这时候小球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为$g\\sin\\alpha$,小球自由滚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s = \\frac12g\\sin\\alpha t^2 $$其中s表示小球滑行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alpha$ 表示倾斜角度,t表示滑行时间。

因为小球自由滚动,所以小球在滑行时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也就是速度是恒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小球的平均速度:$$ v = \\frac st = \\frac{g\\sin\\alpha}{2}t $$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球滑行的时间和滑行距离,借助电子器材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球•计时器•测距器实验步骤:1.将直线轨道朝向实验台的边缘斜靠,这样小球滚动到轨道的末端,可以顺利转移到地面。

2.将小球置于轨道的顶端,试图让小球从最靠近地面的位置开始滚动,这样可以降低失误率。

3.启动计时器,并且用测距器测出小球从轨道开始滑行到底部的距离s。

4.记录小球滑行的时间t。

5.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v。

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我们选取了三组数据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对应的小球滑行时间和滑行距离。

t(s) s(m)0.53 0.250.78 0.450.96 0.60利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小球的平均速度:v(m/s)0.230910.286150.29814取平均值,得到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0.27173\\text{m/s}$,误差约为$5.81\\%$。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利用电子器材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技巧,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球在直线轨道中滑行的速度受到斜面的倾斜度、小球重量和滑行距离的影响,需要进行反复测量和计算,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加速度计和计时器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一、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加速度计和计时器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探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并验证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近似常数的理论。

二、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知,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时,其加速度为恒定值。

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加速度计测量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1. 自由下落装置:用于固定实验物体,保证物体自由下落;2.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3. 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

四、实验步骤:1. 将自由下落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加速度计安装在自由下落装置上。

确保加速度计与地面垂直。

2. 选择一个实验物体,如一个铁球,放置在自由下落装置上,并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3. 按下计时器的开始按钮,同时释放实验物体,使其开始自由下落。

4. 当实验物体触地时,立即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时间t。

5. 重复实验3-4步骤多次,得到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每次实验的自由下落时间t,并计算平均值。

2.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s=1/2at^2,根据测得的t和求得的平均加速度a,计算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s。

3. 绘制加速度与自由下落距离的图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近似为一个恒定值。

通过绘制加速度与自由下落距离的图像,可以发现,加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这表明,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可以用恒定加速度的简单模型来描述,并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

七、实验误差与改进:1.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实验物体质量的不同以及空气阻力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择相同质量的实验物体、改变自由下落高度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2. 另外,实验中也需要注意加速度计和计时器的精确度。

可以选择精准的仪器,并进行仪器校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并验证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 %23—456 {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人)21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2)测出弹簧的原长。

(3)、在弹簧下挂钩码,依次增加钩码的个数。

(4)记录各次所挂钩码的重量和所对应的弹簧的长度。

实验数据处理:1、,2、依次算出弹簧下挂不同钩码时,所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及拉力填入下表:1 2 3 4 5 6?弹簧长度L/cm弹簧伸长量△x/cm 。

拉力F/N ]!2、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轴,弹簧的弹力F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做出F-Δx图像。

实验结论:在________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认为弹簧________和________成正比。

误差分析:1.实验过程中,注意拉力不要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弹簧长度时,不要用手拉弹簧,在弹簧自然竖直状态去测量。

3.、4.为了减小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4.实验误差主要是读数过程中的误差。

实验名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人 1 2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________个;橡皮筋;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1、2个),细芯铅笔.实验原理:如果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2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与只用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所产生的效果相同(橡皮筋在相同方向上伸长相同的长度),那么,F/就是F1和F2的合力。

物理实验报告样本

物理实验报告样本

物理实验报告样本实验项目:测量重力加速度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仅受重力作用而纯粹受加速度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 = F / m其中,a 是加速度,F 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物体所受的合力即为重力,可以表示为:F = m * g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一个光滑竖直的导轨、一个探测器、一个计算机连接线以及一个计时器。

2. 将导轨竖直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并将探测器装置固定在导轨的一端。

3. 将探测器与计算机连接,并打开计时器软件。

4. 将一个小物体放置在导轨的顶端,使其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下。

5. 观察计时器记录的时间数据,记录物体自由落下所经过的时间t。

6. 测量导轨的长度 L。

7. 重复步骤4-6,每次改变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对应的时间和质量值。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重力加速度 g 可以表示为:g = 2L / t^2其中,L 是导轨的长度,t 是物体自由落下所经过的时间。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我们进行了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实验。

下表是我们记录的实验数据:物体质量 (kg) 时间 (s)0.1 0.450.2 0.630.3 0.780.4 0.910.5 1.03根据数据处理公式,我们计算出了相应的重力加速度数值:物体质量 (kg) 重力加速度 (m/s^2)0.1 9.860.2 9.830.3 9.790.4 9.750.5 9.7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重力加速度对物体质量的影响较小。

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相同条件下,其重力加速度数值几乎相同。

2. 实测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与已知的标准值(9.8 m/s^2)较为接近,说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电子天平测定物体质量
实验目的:
1.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2.了解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3.锻炼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
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电子测量仪器。

它采用功率放大器、振动传感器和微机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物体质量。

实验步骤:
1.将电子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水平仪。

开启电子天平电源,等待电子天平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将电子天平上的容器清洗干净,并将容器放在电子天平上;
3.将空容器的重量清零;
4.取出待测物体并放入容器中,记录下物体的重量;
5.将物体取出后,及时清理容器,关机,撤去物体。

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电子天平的测量精度高,能够达到0.0001克。

我们用电子天平测量了一些物体的质量,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实验结论:
电子天平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是测量物质质量的重要工具。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整个实验有力地锻炼了我们的操作技能。

唐官屯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4范文

唐官屯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4范文

唐官屯中学高一物理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姓名: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借助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导线、重物、铁架台、夹子、天平、毫米刻度尺三、实验原理:要证明上式是否成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研究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方案1:从起点开始计算方案2:从一般位置开始计算四、实验步骤:1、选择重物时,选轻一点的好还是重一点的好?为什么?我们要求重物作自由落体运动,而阻力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为了减少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采用密度较大的重物。

2、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在竖直方向,计时器要稳定在铁架台上,并将计时器伸出桌外。

3、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带来的实验误差;保证重物有足够的下落空间,以便在纸带上能够打出较多的点,有利于进行计算.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先通电源,再释放纸带5、释放纸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释放重物前,重物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以便能打出较多的点。

拉稳纸带的上端,确保重物由静止释放。

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实验①用天平测量重物的质量②按照课本所示装置安装打点计时器③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下端与重物相连④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纸带⑤及时切断电源,取下纸带,标上纸带号⑥更换纸带,重复以上步骤⑦整理器材,使器材复位五、实验处理:本实验要不要测量物体的质量?无需测量物体的质量如果实验要求计算势能和动能的具体数据,那就必须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六、实验数据分析:纸带上的第一个点为计时起点0 (起始点的速度应该为零,即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第一个点时纸带刚开始下落)。

对于实际获得的纸带,如何判定纸带上的第一个点就是纸带刚开始下落时打下的呢?x = gt2 = ×9.8×0.022m ≈2×10-3m = 2 mm可以回避起始点吗(即处理纸带时可以不用到起始点吗)?我们可以选取A、B两点,比较它们的机械能EA和EB。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I.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II.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a. 秤: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b.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c. 水槽:用于容纳水并进行水位的测量。

2. 实验方法:a.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秤测量所选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b. 测量物体的体积: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出物体的体积;c. 测量水的位移:将物体放入水槽中,测量水的位移量,并记录数据。

III. 实验过程1. 选择一个固体物体,使用秤称量其质量,记录数据为m。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并计算物体的体积(V = 长 ×宽 ×高)。

3. 准备一个水槽,将水槽内注满清水,并测量初始水位。

4. 将物体缓慢放入水槽中,观察水的位移,并测量末水位。

5. 计算水的位移量(V' = 末水位 - 初始水位)。

IV. 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m / V)。

2. 计算水的密度(ρ' = m' / V'),其中m'为水的质量(假设水的密度为常数)。

3. 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若两者相等,则验证了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V. 实验结果1. 假设所选物体的质量为50克,长、宽、高分别为5厘米、3厘米、2厘米,计算得到物体的体积为30立方厘米。

2. 在实验中测得水的位移量为20立方厘米。

VI. 数据分析1. 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50克 / 30立方厘米≈ 1.67克/立方厘米。

2. 假设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计算得到水的质量为20克。

3. 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等,即ρ ≠ ρ',从而验证了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VII. 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误差可能来源于秤和游标卡尺的读数误差,以及水位测量的不精确等。

2.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更精确的仪器,如电子秤和测量仪器,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891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report template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09180212
实验日期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
I1I2(R1R2)I1R1I2R2
r,
I2I1I2I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
1
REr (3)
I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
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 伏阻法
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

U
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
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图3
E
U1
(R1r) (3)R1
U2
(R2r) (4)R2
E
联立(3)、(4)可得E
U1U2(R1R2)(U1U2)R1R2
r,
U2R1U1R2U2R1U1R2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U
(Rr),将其转化为R
1E11
(5)RrUr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4所示,此直线对应纵轴截距的
U
绝对值的倒数为电源的内阻r,该直线的斜率除以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电动势E。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3、伏安法
分别按如图5所示的内接法和如图6所示的外接法连接好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及电
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Ir
图5
图6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表的读数Ui和电流表的读数I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I1、U1和I2、U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U1+I1r (6)E=U2+I2r (7)联立(6)、(7)可得E
I2U1I1U2UU2
,r1
I2I1I2I1
②图像法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Ir,将其转化为
U=-rI+E (8)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U-I曲线,如图7所示,此直线纵轴截距的含义是电动势E,横轴截距的含义是短路电流I0 (注意纵坐标要从0开始),斜率的含义是内阻r,r
E
或用直线上任意两点求解斜率的绝对值。

I0
图7
I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但是,这毕竟离中学物理太远,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微观物质模型,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即用宏观手段来研究微观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十分有意义的。

油酸分子式为C17H33COOH。

是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分子。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17H33是不饱和烃具有憎水性。

另一部分是COOH 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

被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溶液会在水面上很快散开,其中酒精先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块纯油酸薄膜。

要做好油膜法测分子直径这个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个个主要问题。

一、粉的厚度
粉的厚度实验中痱子粉的作用是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痱子粉过厚,油膜不易扩散,使水面的痱子粉开裂,痱子粉太少,油膜边界不清。

因此如何将痱子粉
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是关键,在实验的过程中轻敲装有痱子粉的塑料瓶,在水盆里撒上均匀的、很薄的一层痱子粉,具体撒多薄的痱子粉才能成功要经过反复的试验。

二、点的滴法
实验时,拿到配好浓度的油酸溶液用注射器抽取一定的体积,然后一滴一滴地滴回瓶子中,训练准确、均匀地滴点,并记下滴完这部分油酸溶液的滴数。

接下来把一滴油酸溶液滴入撒好痱子粉的水面中央,因张力作用油酸立即向四面八方散开,在水中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薄膜油膜,边缘与痱子粉形成一个分界线。

首先,在滴的过程中手的力道要与之前数滴数时相同,另外油滴下落点不能离液面太近也不能太远,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

四、实验过程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流表按照安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

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

2、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压表按照伏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

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

3、选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按照伏安法,分别采用内接法和外接法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

闭合开关,滑动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1、用注射器吸取0.5ml 1:1000的油酸酒精溶液,随后一滴滴地滴回瓶中。

数出0.5ml约108滴左右。

每滴含油酸体积V为0.5ml/108 ×1/1000≈4.63×10-6ml
2、在塑料水盆中倒入适量的水,约为容器的1/3,水面完全稳定后均匀的撒上痱子粉。

3、等粉完全静止后开始滴油酸溶液。

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

过几分钟后油酸薄膜的形状趋于稳定。

4、把玻璃板盖在塑料盆上。

用彩笔把油酸薄膜的形状勾勒在玻璃板上。

5、以超过半格算一格,没超过半格舍去的方法,数出油酸薄膜所占的格数,根据每格面积为1cm2,进而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6、根据每一滴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
d=V/S,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实验数据记录:①安阻法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