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新分组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新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绳3. 坐标纸4. 直尺5. 白纸6. 铅笔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在力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若有两个共点的力F1和F2,它们合成的力F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即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F即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系上弹簧测力计。

2. 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3. 在细绳的另一端再系上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出相同的角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4. 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标记在坐标纸上,并画出两个力的方向。

5. 以F1和F2为邻边,在坐标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6. 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O。

7. 用直尺连接F1和O点,再连接F2和O点,画出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

8.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9.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P。

10. 用直尺连接F1和P点,再连接F2和P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1.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12.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Q。

13. 用直尺连接F1和Q点,再连接F2和Q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4. 将F1、F2的分解力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分别画成箭头,并标注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电子器材测量小球运动速度的方法。

2.掌握计算小球平均速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小球在倾斜的直线轨道上自由滚动,这时候小球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为$g\\sin\\alpha$,小球自由滚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s = \\frac12g\\sin\\alpha t^2 $$其中s表示小球滑行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alpha$ 表示倾斜角度,t表示滑行时间。

因为小球自由滚动,所以小球在滑行时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也就是速度是恒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小球的平均速度:$$ v = \\frac st = \\frac{g\\sin\\alpha}{2}t $$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球滑行的时间和滑行距离,借助电子器材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球•计时器•测距器实验步骤:1.将直线轨道朝向实验台的边缘斜靠,这样小球滚动到轨道的末端,可以顺利转移到地面。

2.将小球置于轨道的顶端,试图让小球从最靠近地面的位置开始滚动,这样可以降低失误率。

3.启动计时器,并且用测距器测出小球从轨道开始滑行到底部的距离s。

4.记录小球滑行的时间t。

5.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v。

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我们选取了三组数据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对应的小球滑行时间和滑行距离。

t(s) s(m)0.53 0.250.78 0.450.96 0.60利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小球的平均速度:v(m/s)0.230910.286150.29814取平均值,得到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0.27173\\text{m/s}$,误差约为$5.81\\%$。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利用电子器材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技巧,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球在直线轨道中滑行的速度受到斜面的倾斜度、小球重量和滑行距离的影响,需要进行反复测量和计算,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观察和验证物理定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所进行的一次高中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一定条件下的光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并探究光的折射与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即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 n1/n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光箱、光屏、光圈、直尺、半圆透镜、直角三棱镜等。

2. 将光箱放置在实验台上,调节光源位置和亮度,使光线通过光圈射向光屏上的小孔。

3. 在光屏上放置一个半圆透镜,调整其位置,使透镜中心与小孔重合。

4. 将直角三棱镜放置在透镜的一侧,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射向三棱镜上。

5. 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图像是由透镜和三棱镜折射形成的,通过调整三棱镜的位置,使图像清晰可见。

6.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是相等的。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学仪器设计、照明工程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量光的折射现象,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并探究了光的折射与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力学运动的周期实验
实验目的:1. 验证太阳系内天体运动的周期性;2. 比较摆的惯
性和重力的影响;3. 观察运动定律;4. 研究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根据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动能会在物体间交换而不
会消失,所以当把物体释放时,受其初速度以及重力影响,物体会一
直运动下去,直到其能量消耗殆尽,变为怠速或者受另外一个力使其
落入最低能状态。

实验过程:1. 准备仪器:悬挂式木杆、摇摆、支架等;2. 预先
校准好摆的角度和绳子的长度;3. 将摆放放到弦支架上,并将木挂杆
的一端放在中心,另一端放在摆的节点;4. 用尺量测出摆的节点到弦
支架的距离,并记录;5. 以手或小型电机启动摆,短时间内观察摆的
运动,记录物体的运动数据;6. 根据数据重复实验,并观察此运动是
否为周期运动。

实验结果:通过此实验,观察到了摆的周期性运动,当物体受到
惯性和重力双重影响下,运动呈现一定的律动,从而证明了天体运行
的周期性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总结:从此次实验中可以看出,物体受到惯性和重力影响时,运动会形成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


实验中也观察到,物体的运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的,因此也证明了
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篇二: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新干中学学生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注:一级指标:实验态度的评价20﹪,实验效果60﹪,完成实验报告情况10﹪,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10﹪.二级指标:1熟悉实原理,相互协作,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仪器。

2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即时,结论正确。

3实验报告能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4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优、良、差)
篇三: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样本)
弥勒四中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月日。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数据,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即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g,则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表示为:h = 1/2gt²其中,h为物体下落的距离,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

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常数,约为9.8m/s²。

通过测量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2. 纸带3. 铁架台4. 重物(附细线)5. 导线、电源等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接通电源。

2. 将重物用细线挂在打点计时器下方,让重物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记录重物下落的时间t和对应的打点计数。

3.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选取合适的下落时间段,确定距离h的值。

4.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下落时间t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

根据图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开始下落的前几秒内,下落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这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相符。

(2)在图线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直线段,说明在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线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约为9.8m/s²,与理论值相符。

2.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m/s²,是一个恒定的常数。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和经典力学理论相符。

通过实验数据和图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避免空气阻力的影响。

高中物理小车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小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3. 探究影响小车加速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1. 小车一辆2. 斜面一个3. 打点计时器一台4. 电压表一台5. 导线若干6. 质量可调的砝码一套7. 量角器一个8. 米尺一把9. 记录本一个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调整斜面角度,使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

2.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底端,连接好电路。

3. 在小车上放置一个质量可调的砝码,确保小车质量不变。

4. 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5. 将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进行测量,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6. 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时间间隔和位移,计算出小车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加速度。

7. 改变斜面角度,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角度下小车的加速度。

8. 改变小车上的砝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质量下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1. 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成正比。

2. 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砝码质量成正比。

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在小车上施加的合外力为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小车质量成正比,因此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2. 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成正比,说明斜面角度越大,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实验结论:1.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了验证,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 斜面角度和砝码质量是影响小车加速度的主要因素。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斜面角度的准确性,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 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时间的单位,确保时间间隔的一致性。

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名叫“自由落体实验”。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酷,仿佛是在做一些惊险刺激的事情。

其实呢,咱们的实验就是想看看物体掉落的时候,速度是怎么变化的。

想象一下,你在高空中扔一个小球,球从手中滑落,哗啦啦,风在耳边呼啸,心里那个紧张,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呀!咱们得准备一下实验材料。

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几个小球、一个测量仪器,比如说秒表、尺子就行了。

为了增加一点“戏剧性”,我们可以用不同重量的小球,比如乒乓球和铁球。

这可是为了观察不同物体的表现,嘿嘿,咱们可得当心,别把自己的头也扔上去哦!安全第一嘛,咱可不想变成“实验室的笑话”。

找个适合的地方,比如学校的操场,那里人少,空间也大。

站在高处,咱们可以从一个台阶或者台子上把球扔下去。

要是你的朋友在旁边,那可真是个好机会,可以请他帮忙当“计时员”,有他在,咱就不用一个人干这份“苦差事”了。

好,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现在开始正式实验!把球举到头顶,准备好,1、2、3,放!瞬间,小球就像听到了召唤,飞速向下冲去。

秒表在旁边“嘀嗒嘀嗒”,朋友的眼睛一眨不眨,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

小球掉到地面,啪的一声,真是响亮得让人心里一颤。

然后,咱们就记录下这次的时间和高度。

咱们可以试试其他的小球,看看它们的表现。

每次实验后,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讨论数据。

铁球和乒乓球落地的时间差不多,真是让人惊讶。

是不是每个物体都受重力的影响呢?这就让咱们想到了伽利略的名言,重力可不分高低,大家都是“平等”的。

哇,这一刻,仿佛历史的回响就在耳边。

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大家都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

数据收集得差不多了,咱们要分析一下。

这时,谁突然提议:“要不咱们做个实验报告吧!”这提议一出,大家纷纷响应,像是“众志成城”,热情高涨。

这可不是简单的“抄抄写写”,而是要把咱们的发现和感受一一记录下来,简直像个小小科学家,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在写报告的时候,大家互相交流,脑洞大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 y V0 V0
A
B
C
D
实验分析
1.实验注意点:
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2.实验误差:
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验
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
练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

h (m)
x (m)
.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答: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

器材:
步骤:
手枪子弹速度V0= 。

教师
评语
记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