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刘杰兵【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我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其流行病学情况,总结防治对策。
方法对我地区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140例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我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140例手足口病中,2010年发生23例,2011年29例,2012年41例,2013年47例;2010年重症病例4例、死亡0例,2011年重症2例、死亡1例,2012年重症2例、死亡2例,2013年重症2例、死亡1例;高发月份为4~6月。
患病人数中以5岁以下为主,男多于女。
结论我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以4~6月为主,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性发病率较高,且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治手足口病的发生。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2页(P2675-2676)【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防治【作者】刘杰兵【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5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以儿童和婴幼儿多发,患者症状轻微,且有一定的自限性,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的斑丘疹、口腔斑丘疹、发热等,但是病情严重的患儿也会出现有无菌性脑炎、心肌炎、脊髓炎等情况,甚至会导致死亡[1,2]。
为了更好地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防控,本次实验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地区14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我地区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140例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
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个案调查表,且有准确完整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信息。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标准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3]。
1.2 方法对14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年龄构成比、性别构成比,并对每年的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病高峰期。
简述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

简述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口腔、鼻腔、肛门等黏膜和
受损皮肤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流行在儿童群体中,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这种疾病
常常在夏秋季节爆发流行,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健康威胁,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
手足口病在我国已经流行多年,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
统计数据,2018年1-10月,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数为161.87万例,其中重症病例
1.63万例,死亡病例102例。
由此可见,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勤通风。
儿童在外玩耍后回家应及时清洗口腔、手部,更换衣物。
2.饮食卫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儿童饮食要注意口腔卫生,避
免产生细菌交叉感染。
3.采取措施消灭传染源。
对于手足口病患者、病原体带菌者和疑似病例,应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病毒。
同时,对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商场等要做好消毒防范工作。
4.加强幼儿园和学校的防控工作。
保持幼儿园、学校的环境卫生,加强师生的健康宣
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总之,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
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卫生水平,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确保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培训讲座
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知识讲座 和培训,提高大众对手足口病的
认知和防控意识。
个案报道
报道典型病例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以及防控经验和教训,引导公
众科学防控手足口病。
04
手足口病防控的挑战 和展望
面临的挑战
01
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
手足口病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导致病毒株不断演变,给防控工作带
加快手足口病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通过 特异性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有 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提高诊断和监测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提 高医务人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同时, 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 各国共同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 果,共同应对挑战。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 、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 死亡。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 查可确诊。
0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
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流行 趋势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场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收集病例的基本信 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 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患有手足口病, 应立即就医,尽早得到诊 断和治疗。
遵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和护理,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直至痊愈。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和变 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神 志不清、呼吸困难等严重 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措施
宣传教育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最近,某地区出现了一起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疫情进行调查,并详细阐述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症状、防控措施以及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一、疫情原因:1.1 病原体: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1.2 季节因素:手足口病疫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这是因为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繁殖。
1.3 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差、不洗手、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因素也是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之一。
二、传播途径:2.1 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者的口水、粪便等。
2.2 环境传播: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间接传播,感染者接触这些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易被感染。
2.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手足口病后,通过胎盘感染、分娩过程或哺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三、症状:3.1 发热: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高热,一般持续2-3天。
3.2 口腔症状: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咽峡炎、口腔疼痛等症状。
3.3 皮疹:手足口病患者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疱疹等皮疹,可能伴有瘙痒和疼痛。
四、防控措施:4.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后、使用卫生间后、饭前饭后等时刻。
4.2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积水、蚊虫滋生等。
4.3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五、对公众健康的影响:5.1 社会影响: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的关闭、人员流动的限制等。
5.2 经济影响:疫情的暴发可能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减少。
5.3 心理影响:疫情的暴发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因此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支持。
浅谈手足口病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浅谈手足口病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摘要】手足口病的流行,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为了提高对该病的防控能力,现就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主要预防控制措施及健康教育探讨如下。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播流行;预防;控制;健康教育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为5个月-8岁。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口腔、肛周、手足出现丘疱疹,无氧感或疼痛感,愈后没有痕迹,体温为37.6~40.8℃.合并心肌炎患者有1例,临床症状为心率快不规则、突然呼吸急促、有心肌酶学的特异性变化。
体温在38度以上;EV 71感染1例;合并脑膜炎1例,主要表现为恶心、烦躁不安、呕吐、肢体抖动、嗜睡等;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绝大部分效果好,余临床治愈出院。
2 预防和控制措施2.1 加强日常监测与报告加强手足口病的各项监测,开展疫情分析,掌握流行规律,开展EV71病毒流行病原的型别与变异监测,阐明病毒基因型、毒力、致病性的关系,预测手足口病流行趋势。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有手足口病病例,应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于24h内进行网络直报。
发生流行或爆发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2.2 控制措施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本病扩散、传播的有效措施。
疾控机构接到辖区手足口病流行和爆发疫情时,应立刻派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
对手足口病患者的隔离治疗期为7~10d,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监测体温、口、足、手及皮肤处皮疹,及时发现病人与感染者。
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病毒药膏涂抹患处,消炎止疼及对症治疗。
简述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

简述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幼儿。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胃肠道症状以及手脚口周围的皮疹。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流行,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在中国,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儿童感染。
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发季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通常发生在春夏季节,尤其是5月至7月和9月至11月期间。
这与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更容易传播有关。
2.大范围传播:手足口病在儿童之间非常容易传播,尤其是在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中的儿童机构中。
家庭成员之间也容易相互传播病毒。
3.亚型变异: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近年来,一些新的亚型和变异病毒也在流行,增加了手足口病的疾病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儿童和成人应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分泌物、粪便或其他疑似被感染物体之后。
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非常重要。
2.病例报告和隔离: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后,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患者应尽量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儿童之间的接触。
3.加强环境消毒:手足口病病毒在环境表面上可以存活几天,因此加强环境的消毒非常重要。
特别是公共场所、托儿所、幼儿园等地方应定期进行消毒。
4.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5.疫苗接种: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手足口病,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部分亚型的手足口病。
疫苗接种应在儿童很小的时候进行。
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及时报告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强化环境消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时接种疫苗。
只有从个人、家庭和社区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疾病暴发背景介绍近期,某幼儿园发生了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易感性。
在该幼儿园,多名幼儿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给幼儿园的正常运行和幼儿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此次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首先,对发病幼儿进行了详细的个案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日期、临床表现等信息。
其次,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了解了幼儿园的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消毒措施等。
同时,还对幼儿园的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疾病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发病幼儿的个案调查和幼儿园的环境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果:病例分布特点:发病幼儿主要集中在小班和中班,年龄较小,免疫力相对较弱。
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发病时间和传播速度:病例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显示出手足口病的高度传染性。
多数幼儿在发病前有与患病幼儿的接触史,提示了疾病在幼儿间的快速传播。
临床表现:发病幼儿均出现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部分幼儿还伴有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
幼儿园卫生状况:调查发现,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整体良好,但部分区域存在通风不畅、清洁不到位的问题。
此外,幼儿园的消毒措施有待加强,特别是在高发季节。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此次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与幼儿园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消毒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同时,幼儿间的密切接触也是疾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四、病毒传播路径分析通过对发病幼儿的接触史和幼儿园环境的调查,我们初步分析了病毒的传播路径。
首先,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指的是患儿与健康幼儿之间的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间接接触则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等。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可编辑版】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论文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防控措施【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方法:对1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细致观察治疗、流调分析及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
结果:本组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防控措施得当,属地范围内无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
结论:手足口病是数种肠道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染的消化道传染病,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特征。
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其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所收到的预期效果是非常优良的。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 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儿,男8例,女?9例,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3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
控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防控措施【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方法:对1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细致观察治疗、流调分析及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
结果:本组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防控措施得当,属地范围内无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
结论:手足口病是数种肠道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染的消化道传染病,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特征。
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其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所收到的预期效果是非常优良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 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
【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儿,男8例,女?9例,年龄最小(22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3岁。
发病1-4天入院,发烧者4例,手、足、口均出现皮疹者17例,臀部皮疹者7例。
1.2临床特征患儿多为突然发病,约1/4患儿出现发热,常以手足口皮疹为首诊,先是呈现玫瑰红斑疹或斑丘疹,一天后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部,主要见于手指、足趾掌面,指甲周围及足
趾边缘,臀部皮疹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
疱疹呈卵圆形,单房性直径多在2-5mm,未见有破溃,无继发感染,2-4天皮疹含微混浆液吸收干燥,脱痂不留疤痕。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口腔疱疹破溃出现浅溃疡,底部呈灰黄色,周围有红晕,多在口腔两颊粘膜、舌边、软腭。
病程在5-7天,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心肌炎。
病理反射体征均未引出。
生理体征正常。
1.3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疗法、隔离治疗护理。
通常用喜炎平或病毒唑或炎琥宁或阿昔洛韦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水溶性维生素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个别患儿给予大青叶合剂5ml,Bid口服或抗病毒口服液5ml,Bid口服,一般疗程5-7天。
给予患儿二级护理。
治疗护理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
1.4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4.1病原学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有coxA16病毒、71型(Ev71)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
可在人体肠壁细胞内增值,通过淋巴系统入血,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
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1.4.2传播与流行环节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
传播途径: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
2防控措施
2.1应急措施①儿科接诊到患儿,随即报告我们医院防疫站,接到疫情尽快核实病情,并立即到病房现场进行个案调查,进行流调分析,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和手足口病个案调查报告网络直报。
②监督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各项检查,血标本,病毒分离标本采集、各项治疗护理等相关消毒隔离措施及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
③对患儿所在托幼机构直接指导消毒防控方法,与患儿直接接触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患儿密切接触者进行密切观。
2.2平常防控措施
2.2.1对医院监督检测门诊日志病例登记,采集疑似病例标本,药物效果、临床分型、诊断治疗等。
检查医院的预诊分诊专病诊室的布局,各项传染病制度的落实。
2.2对我港属范围内的3所学校和3所托幼机构监督检查定期检查其晨检记录,消毒登记,病例登记报告等。
对主管学校卫生老师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防护措施培训,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送医院进行处置。
2.3利用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手足口病宣传教育,做好个人卫生如:利用日照港集团公司电视台组织专题讲座、访谈,黑板报、宣传单等使广大民众对手足口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大众对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