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修改版).docx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时核 实 第 一 时 间 内快 速 开 展 流行 病 学 调 查 和疫 点 消 毒处 理 , 并对 已经 患 病 的儿 童要求 在 家 隔离 治 疗 至
痊愈 , 同时加 强追踪 性 调查 , 查找 并控 制 传 染 源 , 断 切
广大群众 的身心健康 , 特别是给儿童的生命 安全带来
了严 重威 胁 【 。20 l 09年 4月 2 I 8日平 川 区水 泉镇 陡城 村 发 生 了一 起 手 足 口病 暴 发 疫 情 , 情 发 生 后 , 即 疫 立 组 织人 员 进行 现场 流行 病学 调查 和控制 。掌握 发 病情 况, 分析 确 定 引起 发病 原 因 , 采取 了相应 措 施 , 效 并 有 控 制了疫 隋发展旨 现将疫 隋调查处理 隋况分析报告如下 。
霉素 , 易于掌握 , 、 安全 疗效可靠 , 合在各级 医院推广 。 适
参考文献
[ ] 金汉珍 , 1 黄德珉 , 官西吉, 用新生儿学 [ 。 实 MI 第三 版. 京 : 民 北 人
卫生 出版社, 0 4 1 . 2 0 :9
我 国早产儿发生率约为 5 1 ¨,早产儿胎龄 %~ 0 越小 , 其吸吮力越差 , 甚至无吞咽反射 , 其贲门括约肌 松 弛 , 内容 量小 , 胃 胃动 力 差 , 而易 发 生呕 吐 、 胀 、 腹 胃 潴 留、 ’ 等喂养不耐受 的表现。由本文 中可看出: 非营养
毒 引起 的传 染 病 , 播 途径 复杂 , 防控 制 比较 困难 , 传 预 只有开 展群 众 性 的健 康 教育 , 群众 掌 握手 足 口病 防 使
治 知 识 , 成 勤 洗 手 、 熟 食 、 开 水 、 开 窗 、 洗 养 吃 喝 勤 勤 衣 、 晒被 、 随地 吐痰 的 良好 卫生 习惯 , 能 有效 预 常 不 才 防手足 口病 的发生 。
托幼机构一起聚集性手足口病例的调查处置报告

托幼机构一起聚集性手足口病例的调查处置报告一、发现疫情:xx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工作人员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20xx年4月23日16时xx人民医院报告一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与20xx年4月24日11时xx医院报告的一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均系xx第二幼儿园中(1)班学生,根椐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的通知有关要求,已符合聚集性病例定义。
二、核实及调查疫情:患儿xx、男、xx岁;患儿xx、男,xx岁,此两名患儿均因病缺课,接受治疗。
至调查当日,患儿xx在xx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患儿xx居家治疗。
市疾控中心于20xx年4月xx日下午3点20分指派由流行病、消杀、检验等专业人员会同学校卫生科科长组成的调查组前往xx第二幼儿园针对此两病例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患儿xx、男、出生日期20xx年9月30日;患儿xx、男,出生日期20xx年5月xx 日;均系xx第二幼儿园中(1)班学。
患儿xx4月21日起因病一直未来上课,患儿xx4月xx日起因病一直未来上课,至调查当日,该班及该园其它班级学生均未发现有发热,手足口疱疹等相关症状。
三、基本情况:xx第二幼儿园位于xx市政府东约1公里处,卫生环境xx,全园教职工32人,14个班级,其中小班6个,中班5个,大班1个,学生总数305人,病例所在班级26人。
四、就诊经过:调查组经电话询问患儿家长得知,患儿xx于20xx 年4月19日出现发热、手足口疱疹,当日就诊于xx人民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具体用药不详。
经查看xx人民医院患儿病历,患儿xx (37.5度),手足口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
具体用药:双黄连、炎琥宁、头孢等药物,治疗方式:静脉输液。
患儿xx于20xx年4月23日因手足口疱疹经xx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居家治疗。
五、密切接触者情况:经调查,共计2位密切接触者,分别是xx,男,4岁;xx,男,4岁。
至调查当日,均未发现有发热,手足口疱疹等相关症状。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在婴幼儿、幼儿园及托幼机构中易发生暴发,给幼儿的生活、健康和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需制定完善的手足口病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
二、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和通风,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2.加强对幼儿的个人卫生教育,提倡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注意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严禁食用过期食品。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庭的卫生宣传工作。
5.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患病儿童。
三、疫情监测1.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温监测。
2.如果出现幼儿出现高热、咳嗽、喉咙痛、溃疡等症状,应及时隔离并记录病情。
3.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四、疫情报告1.幼儿园发现幼儿出现类似手足口病症状时,应立即向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后续工作。
2.卫生部门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疫情。
五、隔离处理1.将疑似手足口病病例进行隔离,单独安排住宿,并及时通知家长。
2.对于已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要严格进行隔离,禁止其参加集体活动。
3.对患病宝宝所接触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六、家长沟通1.幼儿园应及时通知家长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2.告知家长有不适的幼儿要及时就医,确保及时治疗。
七、卫生教育1.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定期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活动,提醒幼儿园师生和家长注意个人卫生。
八、消毒措施1.做好教室、餐厅等场所的定期消毒工作,消除病毒传播源。
2.加强对玩具、床上用品和餐具的消毒管理,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
3.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九、复课管理1.由卫生部门确定复课时间,幼儿园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在幼儿园复课后,加强对幼儿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措施。
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流行病学特征、控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今后的防治工作积累经验。
方法采用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对该幼儿园患病儿童、儿童家长及老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病原学方面,采集10例患病儿童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检测法进行检测[1]。
结果 2022年9月10日-9月26日共报告15例病例,涉及4个班,罹患率为4.41%;4个班分别确诊1、10、2、2例,罹患率分别为2.50%、27.03%、6.67%、5.13%。
患儿年龄介于3~6岁之间,主要集中在3~4岁,报告13例,占比86.67%。
男9例、女6例,罹患率分别为5.06%、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9月21—23日为发病高峰,报告12例,占比80.00%。
10例病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中有1例EV71型+EV-U通用型阳性,1例样本为通用肠道病毒阴性,其余8例除EV71型和CA16型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
结论幼托机构易出现手足口病暴发,应加强传染病防控,防止跨班级的传播链形成。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暴发疫情;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多发于<5岁儿童的常见传染病。
潜伏期多为2~10天,病例多有发热、手足口臀出疹、咳嗽等症状,部分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
幼托机构中幼儿相对集中,一旦出现病例,极易传播、暴发[2-3]。
2022年9月23日上午09时31分,景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浏览、审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报病例和动态监测时发现: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城子完小幼儿园一周内(2022年9月20日-26日)网报发病达到15例,发现疑似事件信息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上报市卫生健康局,并组织出动应急队伍进行现场核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工作。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处置流调报告模板(责任医院用)

蓓蕾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调查情况我单位于6月 2 日接到蓓蕾幼儿园保健老师杨晓露电话报告该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我单位立即派出流调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核实和调查处理。
具体情况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蓓蕾幼儿园位于东绣路2号,共设有8个班,247名学生,42名教职工,1名专职保健老师,无住校儿童。
疫情报告人或校长姓名:李亚兰,联系电话:84255079二、发病情况及分布特征3月28日到4月2日,共报告2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豆豆班2例。
目前,2例均在家隔离治疗。
见下表另现场未发现可疑病例。
三、现场调查情况发病班级均位于1楼,发病班级豆豆班与可爱乖乖和勇敢宝贝班相邻,无寝室相邻,各教室与午休室均有窗户自然通风。
现场对发病班级(豆豆班)及邻近班级(可爱乖乖班、勇敢宝贝班)在园的55名儿童进行检诊,暂未发现疑似发病儿童。
现场未查见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我单位对调查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以下防治建议:(一)全面落实晨检、午查和因病缺课追踪调查工作,安排专人每天对各班级在园儿童逐一进行仔细检诊,对缺课儿童及时追踪调查,保健老师及时汇总全园晨检和因病缺课追踪调查情况,及时发现并隔离发病儿童,并督促家长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详细、准确做好相关记录。
(二)建议豆豆班自4月2日起暂停课10天;停课期间安排专人做好停课班级幼儿追踪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同时做好相关记录,若发现重症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
(三)隔离治疗患儿:所有患儿均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持正规医院的病情证明,并由责任医疗单位执业医师检诊核实后方可返园。
(四)做好教室、午休室、厕所等区域的消毒工作,并对桌椅、门把手、玩具、餐饮具、寝具等分别进行擦拭、浸泡、煮沸或日晒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增添毛巾悬挂设施,分开挂晒,避免交叉感染。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向儿童家长和老师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六)按照“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建议对密切接触者使用手足口病毒抗体等生物消毒制品,消除手和鼻咽部的病毒携带,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与流行,减少发病。
手足口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中,尤其在春夏季节。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师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
3. 加强校园消毒和隔离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4. 及时有效处置手足口病疫情,确保校园正常秩序。
三、预案组织1. 成立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疫情监测组、宣传教育组、消毒隔离组、救治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小组。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各班级班主任每日对学生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学校。
(2)学校医务室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3)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学校应立即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宣传教育(1)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消毒隔离(1)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教室、宿舍、卫生间等。
(2)隔离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3)加强校园环境清洁,每日进行消毒。
4. 救治与护理(1)学校医务室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救治,指导家长及时就医。
(2)学校配合卫生部门,确保确诊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5. 后勤保障(1)储备足够的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确保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疑似病例:班主任报告学校,学校医务室进行初步诊断。
2. 确诊病例:上报上级卫生部门,学校启动应急预案。
3. 消毒隔离: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进行消毒,隔离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4. 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5. 救治与护理:配合卫生部门,确保确诊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6. 后期评估:总结应急处置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2024年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三篇)

2024年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____年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做好对____年手足口病的应急工作,制定本预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应急预案目标1. 构建健全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2.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切断病毒传播链;3. 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5. 加强医疗机构和社区防控能力建设,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应急工作;2. 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协调和组织实施各项工作;3. 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4. 工作组: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5. 物资保障组:负责统筹物资采购和储备保障工作。
四、应急预案内容1. 疫情监测与预警(1)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制度;(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例来源和传播途径;(3)加强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4)组织定期疫情分析会议,及时研究分析疫情形势,做出相应调整。
2. 医疗救治(1)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2)完善病人的医疗救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3)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4)加强对重症患者的重症监护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3. 防控措施(1)加强社区和学校的防控工作,做好人员登记、体温监测和消毒工作;(2)对病例进行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切断传播链;(3)加强对病毒污染物的处置工作,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4)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5)加强对食品和水源的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4. 宣传教育(1)加强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2)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公众如何正确防控手足口病;(3)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儿童的个人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4)加强幼儿园和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2篇)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的流行一般以夏秋季为主,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因此学校成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地。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学校有必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二、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则目的:及时控制和阻断传染链,减少疫情蔓延,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原则:科学、有效、快速、因地制宜。
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早期预警和监测1.1 学校设立手足口病监测点,负责每日上报学生体温异常情况。
1.2 学校配备足够量的体温计,定期测量学生体温,对异常体温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1.3 学校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每日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登记,并及时掌握流行病学信息。
2. 传染病诊治2.1 学校设立疫情指挥小组,负责统筹疫情防控工作。
2.2 学校加强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3 学校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对发热学生进行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引导他们及时就医。
2.4 学校配备充足、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的诊治和隔离措施。
2.5 学校组织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杀,包括教室、食堂、宿舍等。
3. 疫情防控3.1 学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并保证学校通风良好。
3.2 学校鼓励师生勤洗手,提供充足的洗手液和洗手设施。
3.3 学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食堂食品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加工制作,避免交叉感染。
3.4 学校鼓励学生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
3.5 学校加强场所消毒,包括公共区域、教室、宿舍等。
4. 暂停课程和活动4.1 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停课并采取隔离措施。
4.2 学校暂停各类集体活动,包括运动会、校外活动等,以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
4.3 学校鼓励线上教学,保障师生的学习进度。
5. 信息发布和宣传5.1 学校及时向学生家长发布防控措施和疫情信息,引导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本次疫情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疫情处置工作,根据卫生部和省有关文件与技术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处置目的1.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2.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3.阐明本次流行 / 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4.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二、调查处置程序(一)核实诊断首先了解诊断是否明确,是否可靠。
若诊断明确、可靠,则可明确疫情性质;否则需要进行初步调查来核实,与参与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就诊的病人情况,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并询问其发病经过、诊治过程、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应开展调查疫情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下列手足口病疫情情况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⑴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⑵住院病例。
⑶聚集性病例(学校与幼托机构一周内出现 2 例及以上病例)。
⑷全县的首发病例。
2.调查内容和方法⑴个案调查病人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流行病学史(活动情况、饮食饮水卫生情况、病前类似病人接触史等)、密切接触者。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手足口病发病及疫源地环境情况,病例发病前发病前 7 天内活动范围及暴露史与接触史:接触时间、接触方式、接触频率、接触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
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然没有列入,但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也应详细询问和描述,尽可能收集一切对阐明流行有关的材料,特别要注意详细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
调查结束后将流调报告和《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各传一份至市中心传防所。
⑵聚集性病例调查①背景资料通过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医院相关资料,了解疫情发生学校或托幼机构周边近期有无手足口病发病,学校或托幼机构等发病单位、家庭人员情况、年龄性别、流动人口数、卫生设施、居住条件。
②病例搜索采用查看门诊日志和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主动搜索手足口病病例。
在搜索病例时可以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尽量不漏掉病例。
搜索病例可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同时加强已有的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③疫情分析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三大常规、血清学、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治疗进展等情况,同时对病例三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④聚集发病原因调查根据疫点范围内病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特点,把从现场获得的资料加以对比,综合分析聚集发病的影响因素和初步假设,制定针对性的调查方案,开展聚集发病原因调查。
(三)标本采集与检测1.采样对象聚集性发病一般对2-3 例病例进行诊断性采样;2.采样与检测要求⑴散发疫情、重症或死亡病例和住院病例采样原则上由医疗机构负责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机构采集样本原则上送属地疾控机构后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⑵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样本,由县疾控中心检验人员采样后送送市疾控中心检测;(四)疫情控制1.病人的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由乡镇、村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随访管理、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
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消退 24 小时为止。
若病人为学生或幼托儿童,建议在结束隔离治疗后再休息一周后返校。
2.疫点消毒处理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疫情发生地由镇、村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
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3.密切接触者的处置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包括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同班者、教职工、家庭成员等。
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一周,期间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
其中学校或托幼机构的学生的医学观察由其班主任负责,所在辖区的防保人员定期核查;散居婴幼儿医学观察由所在辖区的防保人员负责。
4.聚集发病的处置学龄前儿童大部分对EV71缺乏免疫力,一有感染源出现容易造成流行,感染EV71的学龄前儿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几率也相对更高。
因此,幼托机构若一周内同一班级出现 2 例及以上病例,则疫情波及班级应停课 1 周。
中小学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可综合当地疫情流行情况、环境卫生情况、防控的人力物力负担以及相应的社会成本等决定是否停课及停课时间长短。
三、调查处置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处置的组织及领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辖区内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 2 小时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调查处置报告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疫情,需要撰写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步报告是第一次到现场调查后的报告,它应包括进行调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下一步调查建议等。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疫情的进展,还需要向上级汇报疫情的发展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查处理中的问题等,即进程报告。
调查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及时详细写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
内容包括暴发流行的总体情况描述,引起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找出问题,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向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根本性的预防控制建议。
危重和死亡病例也必须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
所有调查处置报告含个案调查表现场工作结束后24 小时内上报市中心。
五、调查处置评估在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控制期间,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对疫情发展的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
疫情控制后,对疫情处置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质量、病原学查明情况、应急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等。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编号:调查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国家标准编码:省编码+市编码+县编码+病例序号)一、一般情况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阴/阳历)职业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或托幼机构)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市乡(镇、街办)村(居)号家庭电话:二、发病及就诊情况1、发病日期年月日2、初诊日期年月日;初诊单位(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初步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住院治疗(是/ 否),如住院,则:所住医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入院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年月日,出院诊断,病程天。
4、预后:痊愈/ 好转 / 未愈 / 死亡 / 其他;后遗症(有,;无)三、临床情况(一)临床症状如有请打“√”1、发热(有,℃ /无);2、皮疹(有,主要部位:/无)3、口腔炎:口腔粘膜上出现红色溃疡型疱疹是□否□4、呼吸系统:流涕□咳嗽□咽痛□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他:_______________神经系统:头痛□喷射状呕吐□精神异常□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有□无□(二)体征1、颈项强直:有□ 无□;巴氏症:有□无□;克氏症:有□ 无□;布氏症:有□ 无□2、腱反射:正常□亢进□减弱□;肌张力:正常□亢进□减弱□(三)辅助检查1、血象:有,无。
有则:WBC(× 104/L ),N(%), L(%)2、脑脊液:压力(Pa),外观(正常 / 异常),细胞记数(个),蛋白()糖含量()3、 X 线检查结果:有□,表现为,无□4、心肌酶谱:肌钙蛋白酶肌红蛋白酶(四)合并症及并发症合并症:有□,无□;并发症:有□,无□四、流行病学资料(一)患者接触史(填写病例发病 6 天前与手足口病、病脑、病毒心肌炎的接触史):无□;有□:填写下表病例与病例发病接触时间住院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备注患者姓名关系时间(起止)是否接触史备注: 1、与病例关系,指本调查病例发病前与相关患者的关系。
包括(填写)家人、亲戚、同班、同校、同村或其它等关系。
2、临床诊断填写:手足口病、病脑、病毒心肌炎、肺水肿等。
(二)病例密切接触者,患者发病前7 天以来,接触的人群情况患者密接与患者发病发病接触时间住院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的密姓名关系是否时间(起止)是否切接触者德情况备注: 1、接触患者的密切人员与患者关系,填写家人、亲戚、同班、同校、同村或其它等关系。
2、临床诊断填写:手足口病、病脑、病毒心肌炎、肺水肿等。
(三)发病 6 天前是否到过手足口病流行地(是,时间,地点/否/不详)。
(四)发病前 6 天前饮食(水)史:1、外出就餐:有□ ,时间,地点;无□;不详□;2、饮用生水或使用不洁水源清洗入口食物、洗碗、漱口等:水源类型,地点,频率,一直□,经常□,偶尔□,无□,不详□调查人 _______________调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