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传略之同治帝载淳
【清朝皇帝的故事】同治皇帝的故事

同治皇帝的故事同治帝的癖好《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同治皇帝有两个癖好,一是贪玩,二是好奢侈。
同治喜欢两种游戏:一是踢球,一是用脚踏住强弓硬弩,然后使劲拉弓弦使之张开。
同治还特别喜欢演戏,有一次他演《打灶》,恭亲王奕忻的儿子载澄扮演小叔,一个妃子演李二嫂,同治则身穿黑袍演灶君。
他最喜欢玩的是让小太监横卧板凳之上,他用手按住小太监的肚子,要下面的小太监旋转如飞,好些小太监都受不了。
同治生活奢侈。
有一次,小太监拿着同治御笔批的字条到内务府要五百两银子买零嘴吃。
管内务府的荣禄到宫门口奏请说:"宫里需要的食物管理部门都已经供奉了,没有必要再买,即便要买,也不用这么多银子呀。
"同治听后,大发脾气。
同治帝的逗趣童年小载淳常听人说:没有学问的人"胸无点墨",有学问的人肚子里墨水多。
他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某天心血来潮,一口气把书案上砚台里的墨汁全部喝到了肚子里。
太监走进来,看见小皇帝满嘴黑糊糊的,吓了一大跳,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小载淳笑着说:"这回朕可有学问了!"小太监还是不明白,小载淳指着空空的砚台说:"现在朕的肚子里墨水可多啦!"小太监吓坏了,自知失职,忙向太后禀报,传来太医,这时小皇帝才感觉恶心,开始作呕,样子很难受,直到连喝了五天药后,恶心的症状才逐渐消除。
小载淳第一次溜出宫那天,真是大开眼界,一切都那么新鲜。
他看见一群小孩围在一辆摊车前,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碗,小贩正从车里舀一勺东西放在小碗里,孩子们就拿着小勺"呼呼"地把东西吃个精光。
小载淳看傻了眼,口水流了好多。
他走过去问:"这是什么东西?"小贩说:"小少爷,这个叫冰冻果子干儿,酸甜冰凉,可好吃了,尝尝?"小载淳从没听人叫过他"小少爷",觉得很有趣儿,便爽快地接过碗大吃起来。
一口下肚沁人心脾,好痛快!正吃得津津有味,几个正火烧火燎找他的太监看到了他,赶忙跑了过来。
爱新觉罗·载淳

登基
咸丩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一日, 咸丩帝病危,召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 垣、郑亲王竢华、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 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代写珠谕,立 载淳为皁太子,幵命上述大臣赞襄政务, 第二天咸丩帝去丐,6岁癿载淳卲位,拟 定年叴“祺祥”,载淳嫡母钮祜禄氏呾生 母右赫那拉氏幵尊为皁太后。 • 咸丩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奕訢发劢北京 政变,捕杀肃顺、竢华呾载垣,斥革关他 亐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叴为同治。 同治帝在位13年,前12年是在两宫太后垂 帘癿情冴下虚坐龙椅癿傀儡皁帝,最后只 从清代皁帝“脉案档簿”丨看徉一清二楚, 《万岁爷迚药底簿》丨详细记弽了自同治 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徉病至同年十 二月初亐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癿脉案、 病情呾用药情冴,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 死亍天花。 • 这是详实可靠癿。1979年丨国第一历 叱档案馆、丨医研究院呾北京医院癿有兰 与家敃授,对同治皁帝癿病情发展及用药 情冴迚行了与门癿研认,大家癿结论仍讣 为同治皁帝死亍天花是无疑癿。 •
• 由亍众多大臣反对,同治帝终亍亍八月一日下令 停巟。
崩逝
•
短命皁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亐日(1875年1月12日), 同治帝病逝,终年19岁,关导命是清朝十二帝丨 最短癿。同治帝癿死因有丌同说泋:一、梅毒说。 这是民间说泋。同治帝喜欢皁后阿鲁特氏。而慈 禧太后要同治帝多接近慧妃。同治帝丌高共,帯 独处乾清宫。苦闷癿他,由王庆祺寻淫,不载澄 微行,在宫外寺花问柳,引起怅病。慈禧太后诨 作天花来治,最后病死,这种说泋证据丌足。 • 二、天花说。这是官斱说泋。根据相兰叱料, 旪人笔记记载,多数叱学家讣同同治帝死亍天花。
•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廹始,在咸丩 朝获状元,同治朝担仸詹事府史丨允癿翁 同龢受命敃皁帝读书。
第二章★同治帝载淳(5)

同治帝载淳(5)阎崇年连载:正说清朝十二帝同治皇帝在辛酉政变后,内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外有议政王奕主政,从而开始了同治新政。
同治新政同治朝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在国际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
同治之前的道光、咸丰,之后的光绪、宣统,都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
这就给同治朝实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
在奕集团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开始走向开放、进步。
(一)设立总理衙门。
全称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一般称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咸丰十年(1861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批准成立。
它的实际职能是总揽新政的中央政府机构,是面对世界局势、完全创新的机构。
它不仅掌管清廷与各国间的外交事务,而且包括对外贸易、海关税务、边疆防务、海军建设、新式工矿业,以及建新式学校、兴修铁路、矿务等,实际上它相当于清廷的内阁兼外交部。
这是二千年来第一个专门处理外事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由亲王一人总领,实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从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等中指派充任。
下设独立公所,计有英、法、俄、美和海防五股等机构。
其中,俄国股,兼理俄、日两国外交事务;英国股,兼理奥地利交涉事务;美国股,掌办对美、德、秘鲁、意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时、丹麦、葡萄牙各国交涉事务;法国股,兼理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各国交涉事务;后设海防股,掌管南北洋海防等。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主旨是办理同西方关系事务,创办近代化事业,它的出现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标志。
随之,设立驻外使领馆。
(二)出洋考察。
西方国家两次破门而入,清朝才被迫开门而出。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走向中国。
汉、唐盛世时,中国没有人走出过亚洲,法显和玄奘“取经”的“西天”,是印度而不是欧洲。
同治帝相关历史介绍

同治帝相关历史介绍同治帝相关历史介绍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自顺治帝以来的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因此史称同治帝。
载淳于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
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
在位13年(1861-1874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追赠谥号为“穆宗”。
那么,有关“同治”这一年号是怎么来的呢?又有什么含义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同治帝相关历史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咸丰11年(1861)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咸丰帝老师杜受田之子)、太仆寺少卿焦佑瀛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协助处理国事。
不久,刚刚年过30的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年仅五岁的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
“祺祥”,就是吉祥的意思,讨个彩头,是肃顺定的。
可是,“祺祥”这个年号尚没有正式使用,清廷内部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夺权斗争,这个斗争的结局又影响了小皇帝载淳的一生。
原来在咸丰帝生前,肃顺等人很受信任,权力极大,这使得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十分嫉妒和痛恨。
载淳继位后,肃顺等人以“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义掌握大权、执掌朝政,钮钴禄氏和叶赫那拉氏被尊奉为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
因钮钴禄氏和那拉氏在热河时分别居住在东宫、西宫,因此也分别称为东太后、西太后。
西太后明白,要想同肃顺等人争夺大权,就必须先征得东太后钮钴禄氏的同意和支持,于是便向东太后提出执政的事。
而东太后性格温和,胆小怕事,对权力也没西太后那样的兴趣,所以,对西太后的提议起初没有应允。
西太后就像东太后诉说肃顺等人的种种专横之事,以引起东太后对肃顺等人的不满,东太后被说动了心,建议和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商量一下。
同治皇帝简介

同治皇帝简介同治,清代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861年至1875年。
同治年间,阶级矛盾激化,发生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等多次农民起义。
经济上,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也通常代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公元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出生之后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悯郡王),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
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联合东宫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之际,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达,采纳恭亲王建议,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废除八名顾命大臣所拟定的年号“祺祥”,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
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死因之争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
爱新觉罗载淳

人物生平
1
冲龄即位
2
幼年天子
3
内忧外患
4
亲时期
5
英年崩逝
主词条:庚申之变、顾命八大臣、辛酉政变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 ),载淳生于储秀宫。
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的一个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委托海关道员丁日昌买下设立在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工厂,把上海、苏州两个 洋炮局搬至上海,成立了大型军事工业制造局。
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主张在该厂制造轮船,又在上海海关拨出两成关税,为造船经费之用。
主词条: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下谕命曾国藩、左宗棠保住衢州并且进而解徽州之围。命 曾国藩调兵遣将保卫上海不受太平军的侵扰。调蒋益澧部赴左宗棠军。 不久太平军进逼上海,薛焕上书英、法 各国将派兵协同清军围剿太平军,同治帝嘉奖了他。 捻军侵扰沭阳,载淳下谕僧格林沁要南北兼顾进行驻防, 清军克复莘县。不久李世忠的军队攻克了江浦、浦口。 鲍超被提升为浙江提督,冯子材被提升为广西提督。二 月,奉慈禧皇太后的懿旨,载淳在弘德殿入学读书,祁寯藻、翁心存等人授读。 三月,编纂的关于帝王政治和 前朝垂帘听政的书籍完成,命名为《治平宝鉴》。 六月,京师同文馆设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培养翻 译人才以利于开展洋务运动。闰八月,庆端军克复缙云,多隆阿军克复了荆紫关。各地军队也势如破竹,鄂军克 复了竹山、竹谿、黔军克复了天柱、邛水、太平军逃窜到了老河口。
历史趣谈:清穆宗载淳一生活在母亲掌控下的傀儡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穆宗载淳一生活在母亲掌控下的傀儡皇帝
导语:载淳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个皇帝,他生于1856年4月27日,死于1875年1月12日,穆宗是他的庙号。
清穆宗载淳是清朝建立以来的第十个皇帝,在清...
载淳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个皇帝,他生于1856年4月27日,死于1875年1月12日,穆宗是他的庙号。
清穆宗载淳是清朝建立以来的第十个皇帝,在清朝在北京定都了之后清穆宗载淳是第八位皇帝,他的年号是“同治”,所以清穆宗载淳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同治皇帝。
清穆宗载淳出生在北京紫禁城储秀宫,他的父亲是咸丰皇帝,他的母亲是慈禧,因为咸丰皇帝活着的儿子只有他一个,所以清穆宗载淳的登基之路十分的平坦。
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清穆宗载淳才六岁,因为那时他年纪太小,所以身边有母亲慈禧辅佐他。
由于慈禧是一个贪恋权力的人,所以她总是找些理由来拖延清穆宗载淳的亲政时间,比如她曾说清穆宗载淳“典学未成”,就这样,清穆宗载淳虽然登基的时间早,但是他亲政的时间比较晚,加上他去世的早,他有皇帝实权的时间很短。
虽然清穆宗载淳的权利都在慈禧那,但是他在在位期间也是有很多成就的,比如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不仅如此他还剿灭了西、东捻的作乱,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清穆宗载淳还兴办洋务新政,也就是“同治中兴”,不过清穆宗载淳的实权都在慈禧那,所以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清穆宗载淳其实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因为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成了皇帝,成了皇帝之后也没有皇帝的权利,这种情况发生在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是很不可思议的,但是它真实地发生在
生活常识分享。
穆宗同治皇帝载淳轶事大全(5)

穆宗同治皇帝载淳轶事大全(5)其二惠陵上仙,实系患痘,外传花柳毒者非也。
甲戌十二月初四日痘已结痂,宫中循旧例谢痘神娘娘,幡盖香花鼓乐,送诸大清门外。
是日太医院判李德立入请脉,已报大安,两宫且许以厚赏矣。
夜半忽急诏促入诊,踉跄至乾清宫,则见帝颜色大变,痘疮溃陷,其气甚恶,德立大惊,知事已不可为,而莫解其故。
未久即传帝崩矣。
嗣后始有泄其事者。
孝哲毅皇后为侍郎崇绮之女,明慧得帝心,而不见悦于姑慈禧太后,待之苛虐。
初四日,不知何事,复受谴责。
后省帝疾于乾清宫,泣诉冤苦。
帝宿宫之暖阁,屋深邃苦寒,中以幕隔之,慈禧侦后诣帝所,窃尾之。
宫监将入启,摇手令勿声,去履袜行,伏幕外听之,适闻后语。
帝慰之曰:“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
”慈禧大怒,揭幕入,牵后发以出,且行且痛窰之,传内廷备大杖。
帝惊恐且悲,坠于地,昏于地,昏晕移时始苏,痘遂变。
慈禧闻帝疾剧,始释后,而诬以房帏不谨,致圣躬骤危云。
德宗嗣祚,上徽号曰“嘉顺皇后”。
后悲郁不欲生,遂于次年二月二十日吞金以殉。
崇侍郎亦因此忤旨闲废者二十余年。
《清光绪帝外传》同治帝之轶事载淳,慈禧子,长大颇殊趣,好冶游及蹴鞠獗张诸戏。
清制,宫中内监有职业,服役外,如弄舟舁舆演剧等,悉内监为之。
载淳喜舞剧,尤喜掼交。
掼交须身体灵活,年稍长辄不能。
载淳亲教小内监为之。
初习用板凳,小内监横卧其上,而上以手按其腹,俾圜转如连环。
体稍僵,用手强按之,死者比比。
其精者掼交数十度,铮然有声而弗息。
一时风尚,自梨园供奉,讫行各省,无不喜演剧掼交,自载淳始也(今则其风已熄)。
与贝勒载澄尤善,二人皆好著黑衣,娼寮酒馆,暨摊肆之有女子者,遍游之。
其病实染毒疮,头发尽脱落(言因发疥疮致命者误)。
甲戌十二月初五夜,载淳死,召恭邸入内,时外间无知者。
王入,侍卫及内监随掩关,越十数重悉然。
至则见陈尸寝宫。
慈禧手秉烛谓恭邸曰:“大事至此,奈何?”旋手诏载? 《清宫琐闻》同治末挽某伶联同治末有某伶者,相传曾为上所幸,伶生于二月初旬而死三月中,或挽之云:“生在百花先,万紫千红齐俯首,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消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皇帝传略之同治帝载淳贾熟村同治帝载淳为清朝入关后第八代皇帝,是咸丰帝奕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
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十一年十月初九即帝位,时年六岁,由成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和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
年号同治。
同治十二年1873年载淳18岁亲政。
次年十二月初五卒,年19。
谥号“毅皇帝”,庙号“穆宗”。
小皇帝即位时的宫廷政变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五月入宫,赐号贵人。
四年晋升为懿嫔。
六年22岁生载淳于储秀官,母以子贵,分娩的当天就晋升为懿妃。
七年,再晋升为懿贵妃。
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直接威逼京师,载淳随其父母仓皇逃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十一年七月,奕泞在承德病危,召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吏部侍郎匡源、著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卿焦佑瀛等至榻前,宣布立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等八大臣赞襄政务。
同时规定以“御赏、”“同道堂”两颗印章为日后下达诏谕的符信,“御赏”章为印起,“同道堂”章为印讫。
将“御赏”章交皇后钮祜禄氏掌管,“同道堂”章由皇太子载淳掌管。
载淳年幼,实际上是由其生母叶赫那拉氏掌管。
奕詝的决策就是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及八大臣联合执政,而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的权力更大于八大臣,她们均拥有对一切军国大事的否决权。
她们只要不盖印章,一切诏谕就不算合法,概不能生效。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奕詝病死于避署山庄。
廿六日,新皇帝载淳建元年号奉旨用“祺祥”二字。
宫廷的权力之争迅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八月初一,皇弟恭亲王奕 从北京赶到承德,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立即召见,他们密谋发动政变,商定了计划,决心从赞襄政务王大臣手中夺取清朝统治大权。
次日,兵部侍郎胜保明知清廷已下达谕旨不准许各地统兵大臣赴热河吊丧,仍然奏请到热河去“哭奠”,甚至不待清廷批准,迳自率兵经冀州、河间、雄县一带兼程北上。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呈递奏折“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
此折递上后,初十日并未发下,说是叶赫那拉氏留阅。
次日,皇太后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抱着新皇帝载淳召见载垣、端华、肃顺等赞襄政务王大臣,会议董元醇“垂帘听政”的请求。
皇太后与八大臣发生了激烈的舌战。
八大臣方面“晓晓置辨,无人臣札”,咸丰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杜翰“尤肆言无忌”,“声震殿陛”。
叶赫那拉氏气得手战不已,载淳惊怖太甚,小便失禁,将皇太后的衣服都尿湿了。
叶赫那拉氏当时斗不过八大臣,不得不同意发出切责董元醇的上谕:“我朝圣圣相承,向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九月二十三日,按照清代礼制,载淳在避暑山庄丽正门外跪送咸丰奕詝的灵柩启程回京,然后即随皇太后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间道先行。
因为灵柩既大且重,行进十分迟缓;载淳等以快班轿夫兼程返京,所以提前四天抵达。
这就为叶赫那拉氏发动政变赢得了时间,准备了条件。
在叶赫那拉氏和奕的精心策划下,九月廿九日,载淳等回到京师,次日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祺祥政变”。
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贾桢、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等在奕 的“风示”之下,联名奏请皇太后亲操政权以振纲纪。
叶赫那拉氏立刻颁发谕旨一道,著王、大臣等妥议皇太后亲理大政并男简近支亲王辅政。
又颁一道上谕,正式宣布“载垣、端华、肃顺著即解任,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著退出军机处。
”接着,将载垣、端华、肃顺拿问治罪,任命恭亲王奕 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
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鸿胪寺少卿曹毓瑛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户部右侍郎文祥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朝廷要害部门的人事安排就绪,叶赫那拉氏把清王朝的最高统治权全部攫取到自己手里。
十月初六,载垣、端华、肃顺分别被处死。
原来准备改元使用的“祺祥”二字改为“同治”,十月初九,载淳即位于太和殿。
如果从努尔哈赤笋起,他是清朝的第10个皇帝;如果从清朝入关以后的顺治帝福临算起,他是清朝的第8个皇帝。
载淳尊称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或慈安皇太后,尊称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或慈禧皇太后。
两宫太后垂帘前的傀儡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六日,礼亲王世铎等会议奏准《垂帘章程》。
十一月初一,载淳与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同在养心殿开始“垂帘听政”,王爵以下大学士、六部九卿等官员在养心殿门外行跪拜礼。
从此,两宫皇太后日日召见军机大臣,对于内外臣工的奏章亦复一一加以批阅。
至于“垂帘听政”的具体细节,可举两例以见一斑。
第一个例子是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廿四日,翁同龢随其父翁心存入觐,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加以描述说:“黎明,侍大人入内,辰正,引见于养心殿。
两宫皇太后垂帘原注:用纱屏八扇,黄色,皇上在帘前御榻坐。
恭邸按:即恭亲王奕 立于左,醇邸按:即醇亲王奕譞立于右。
吏部堂官递绿头笺,恭邸接呈案上。
是日引见才二刻许即出。
”另一个例子是两江总督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入都觐见。
他在当天的日记中也曾详细地记载。
他写道:“入养心殿之东间,皇上向西坐,皇太后在后黄缦之内;慈安太后在南,慈禧太后在北。
余入门跪奏:…臣曾某恭请圣安。
‟旋免冠叩头奏称:。
臣曾某叩谢天恩,毕,起行数步,跪于垫上。
太后问:…汝在江南事都办完了?‟对:…办完了‟。
问:…勇都撤完了?‟对:…都撤完了‟。
问:…遣撤几多勇?‟对:…撤的二万人,留的尚有三万。
‟问:…何处人多?‟对:…安徽人多,湖南人也有些,不过数千;安徽人极多。
‟问:…撤得安静?‟对:…安静。
‟问:…你一路来可安静的?‟对:…路上很安静,先恐有游勇滋争,却倒平安无事。
‟问:…你出京多少年?‟对:…臣出京17年了。
‟……问:…你从前在京,直隶的事自然知道!‟对:…直隶的事臣也晓得些。
‟问:…直隶甚是空虚,你须好好练兵!‟对:…臣的才力怕办不好。
‟曾国藩对这次接见印象并不好,认为“两官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
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
”钮祜禄氏和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由于钮祜禄氏的作风“和易,少思虑,”“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或竟月不决一事,”实际上叶赫那拉氏独揽大权。
载淳虽然年幼无知,仍然必须每日临朝,召见文武官员,在皇帝宝座上正襟危坐。
他对王公大臣奏对的军国大事一概不懂,也就感到索然乏味,又不得不力加克制,以防稍微放肆随便,有失“人君”之仪度。
此外,每年正月初一日,还必须率王公大臣至慈宁官向慈安、慈禧两位太后行礼。
十二月,还要到抚辰殿向蒙古王公赐宴。
都是一些使他不得不拘谨从事的礼仪。
因此,幼年的载淳认为作皇上是“当差”,并且当的不是美差而是苦差。
文理不通的纨袴公子载淳在作应景皇帝的同时,每天还要用半天时间读书。
咸丰帝对于载淳的教育原本十分重视,早在咸丰十年载淳五岁的时候,已经调河南学政李鸿藻来京,专教载淳读书。
李鸿藻随载淳至承德。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八,咸丰帝决定载淳于四月初七正式入学读书,特派翰林院编修李鸿藻为大阿哥师傅,礼部侍郎伊精阿为大阿哥谙达。
谙达专授满文,地位在师傅之下。
李鸿藻教授了一段时间之后,对载淳的评论是“姿性平常,亦不乐攻苦。
”有一次,李鸿藻督课甚严,载淳想要请假入内以避之,李不允许,载淳即将书本怒掷于地,表示抗议。
李为了维护师遭尊严,不稍让步,坚持要求他把书本拾起,相持好久之后,他才勉强将书拾起。
载淳随其母慈禧太后回京后,慈禧为了加强对爱子的教育,又于同治元年二月初二发出上谕:派礼部尚书前大学士祁离藻、管理工部事务前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藻均在弘德殿授皇帝读书,礼部尚书倭什珲部为总谙达,与礼部左侍郎伊精阿、兵部尚书爱仁均在弘德殿教习满文。
惠亲王绵愉在弘德殿常川照料,专司督责,其子奕详在弘德殿伴读。
恭亲王奕 总司稽查。
载淳日常作息时间及功课内容,已经奕 先期奏准:每日至书房,先拉弓,次习蒙古语,读满文书籍,然后读汉文书籍。
先系半功课,至八岁时改为整功课。
既有诵读,又有讨论。
三年后练习步射。
十岁后练习打枪。
自入学后,每隔五日,于下书房后即在宫中长街学习骑马,令是日教读满文书籍之御前大臣一人压马,大臣三、四人进行教习。
二月十二日,载淳入学。
先到圣人堂向至圣先师孔子行礼。
各位师傅均在上书房廊下北向站班。
然后,载淳到弘德殿坐上宝座,接受绵愉、奕诉及各位师傅、谙达、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的礼拜,再向每位师傅作揖还礼,即入室面向东坐,祁离藻面向西坐,展书授读。
其他师傅皆坐室内门旁,伴读奕详则坐西壁下。
这些师傅都是饱学之士,又各有所长,课渎时十分尽心。
倭仁呈进所辑古帝王事迹及古今臣工奏议二帙,名《启心金鉴》,陈列弘德殿中,供载淳随时翻阅;景其浚则呈递《历代君鉴》;李棠阶奏请讲解《御批通鉴辑览》及《大学衍义》。
祁离藻教书总喜欢引述许慎《说文解字》。
倭仁是著名理学大师,“言必称程朱”。
李鸿藻则调停于二者之间。
载淳罢读之后必谒见慈禧,慈禧往往要询问什么书什么句作什么解。
有一次,载淳答称倭仁所教之“太极图说、西铭之类艰深莫从获解,”慈禧即转告绵愉、奕 等,“于是,罢习性理书,日诵唯五经四书,《通鉴辑览》。
经皆宋、元人注;鉴则高宗御批也。
”同治三年之后,李鸿藻对载淳的学习成绩颇感满意,在日记中常常记载说:“功课甚顺”,“功课尤顺”,“功课尚顺”,“功课极顺”。
同治四年二月初四,慈禧又命翰林院检讨徐桐在弘德殿行走,教皇帝读书。
八月初五,慈禧命太常寺卿奕庆在弘德殿行走,教授满文。
十一月十一日,慈禧命詹事府右中允翁同铄在弘德殿行走,教皇帝读书。
当时朝野人士对幼帝的学业均抱有极其殷切的期望,也有片断的传闻记载:例如赵烈文在同治六年五月廿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是日闻竹庄言:今上聪慧而不喜读。
一日,与师傅执拗,师傅无可如何,涕下以谏,时御书适读至,…君子不器‟,上以手掩器下二口,招之曰:…师傅看此句何解?‟盖以为君子不哭也。
其敏如此。
又读…曰若稽古帝尧,曰若稽古帝舜,‟帝字皆读屁字。
”同治八年,李鸿藻面奏慈禧,谓“圣学宜勤,今年须学作论。
”慈禧也对李鸿藻说:“讲书不必太多,以能记为主‟。
皇帝应当服从师傅们的教导。
李鸿藻给载淳出了一道作文题,让他写一篇《任贤图治》。
他用了差不多一个钟头,才写出了如下几句:“治天下之道莫大于用人,然人不同,有君子焉,有小人焉,必辨其贤否,而后能择贤而用之,则天下治矣。
”字数不多,可以说只是一篇文章的写作提纲,但是思路还是很清楚的,李鸿藻等相当满意。
朱学勤写信给曾国藩,对幼帝的学业称道了几句,曾国藩也立即复信说:“圣学日益精进,不胜大幸!”同治十年,载淳已经16岁了,行将亲政,处理军国大事,但学习成绩却愈来愈差,使慈禧、李鸿藻、翁同龢等极为不安。
翁同龢在自己的日记中曾有详细的记述,摘要如下:该年正月初七,翁同龢对载淳极言光阴之宝贵,当求日进之方,载淳反应冷淡,“颔之而已。
”同月廿四日,载淳“读甚倦,仍如去年也。
”廿五日,“看折时精神极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