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1.基本概念介绍1.1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也称为医源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感染上的疾病或并发症。
它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1.2 感染率感染率是指感染在特定时间段、特定地点或特定人群中发生的频率。
常用的计算单位是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的人数,表示为千分之。
2.医院感染计算公式2.1 感染率计算医院感染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感染率 = (感染例数 / 观察总例数) 1000其中,感染例数为指定时间段内感染的人数,观察总例数为相应时间段内的住院患者总数。
2.2 感染密度计算感染密度是指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的病例数。
感染密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感染密度 = (感染病例数 / 住院患者总数) 1000其中,感染病例数为指定时间段内感染的人数,住院患者总数为相应时间段内的住院患者总数。
2.3 经济负担计算医院感染可能给患者及医院带来经济负担。
经济负担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经济负担 = 感染病例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其中,感染病例数为指定时间段内感染的人数,平均住院时间为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为感染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
3.附件请参考附件中的表格和图表,以获得更详细的计算示例和实际数据。
4.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办法:指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的法规。
2.感染例数:指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医院感染的人数。
3.观察总例数:指特定时间段内观察的住院患者总数。
4.住院患者总数:指特定时间段内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总数。
5.平均住院时间:指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6.平均医疗费用:指感染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包括药品费、检查费、诊疗费等。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感染病例数与特定科室住院人数之比
01
02
03
04
感染病例数
特定科室感染病例的数量。
特定科室住院人数
特定科室所有住院患者的数量 。
计算公式
感染病例数 / 特定科室住院人 数 × 100%
意义
反映特定科室的感染情况,指 导医院对特定科室加强感染控
制管理。
感染病例数与特定疾病住院人数之比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感染率计算公式 • 抗菌药物使用率计算公式 • 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 微生物学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01
感染率计算公式
感染病例数与总住院人数之比
感染病例数
医院感染病例的数量, 包括各个部位的感染。
总住院人数
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数 量院人 数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整体感染情况 ,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水
平。
感染部位与总住院人数之比
01
02
03
04
感染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道等。
总住院人数:同上。
计算公式:特定感染部位病例 数 / 总住院人数 × 100%
意义:反映特定部位的感染情 况,指导临床医生针对特定部
感染病例数
特定疾病感染病例的数量。
计算公式
感染病例数 / 特定疾病住院人 数 × 100%
特定疾病住院人数
特定疾病所有住院患者的数量 。
意义
反映特定疾病的感染情况,指 导临床医生针对特定疾病加强
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通过对不同科室、不同医院之间的医院感染平均住院日进行 比较,可以评估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以及医院感染管 理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医院 感染平均住院日,分析其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分析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均可影响医院感染平均住院日。 例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医院 感染的风险较高,从而延长住院时间。
医院因素
医院的类型、规模、管理水平以及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因素也会 影响医院感染平均住院日。例如,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相比,由于收治患者的 病种不同,其医院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日也会有所不同。
04
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比
定义与计算公式
定义
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比是指医院感染中,某一特定病原体所占的比例。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将不同病原体在医 院感染中的比例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哪种病原体在医院感染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 。
药率。
03
医疗操作
部分医疗操作如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等过程中,可能会促进耐药菌
株的传播,导致医院感染耐药率的上升。
THANK YOU.
定义与计算公式
定义
医院感染耐药率是指医院感染中耐药菌株的数量与总菌株数量的比例。耐药 菌株是指对常规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菌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等。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耐药率 = 耐药菌株数量 / 总菌株数量 × 100%\n
分类与比较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感染人群等不同,医院感染耐药率可分为多种类别 。如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根据感染病 原体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计算公式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100%2、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100%3、医院感染患病率=(特定时间)存在的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100%4、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生特定部位感染的例数÷同期处于该部位医院感染危险的人数×100%5、漏报率=漏报新发感染人数÷新感染例次数6、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一时期内)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或=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7、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100%8、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0‰9、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10、调整感染发病率=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11、尿道插管使用率=尿道插管患者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2、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3、呼吸机使用率=使用呼吸机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4、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1000‰1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16、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炎人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17、物表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18、空气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m2)=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1000或50000N(平均菌落数)÷ A(平板面积)×T(暴露时间)19、手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30x2)(一只手的面积约为30 cm2)20、消毒液监测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x20(常数)21、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平均值×20。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100%2、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100%3、医院感染患病率=(特定时间)存在的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100%4、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生特定部位感染的例数÷同期处于该部位医院感染危险的人数×100%5、漏报率=漏报新发感染人数÷新感染例次数6、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一时期内)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或=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7、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100%8、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0‰9、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10、调整感染发病率=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11、尿道插管使用率=尿道插管患者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2、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3、呼吸机使用率=使用呼吸机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4、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1000‰1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16、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炎人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17、物表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18、空气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m2)=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1000或50000N(平均菌落数)÷ A(平板面积)×T(暴露时间)19、手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30x2)(一只手的面积约为30 cm2)20、消毒液监测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x20(常数)21、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平均值×20。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100%2、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100%3、医院感染患病率=(特定时间)存在的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100%4、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生特定部位感染的例数÷同期处于该部位医院感染危险的人数×100%5、漏报率=漏报新发感染人数÷新感染例次数6、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一时期内)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或=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7、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100%8、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0‰9、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10、调整感染发病率=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11、尿道插管使用率=尿道插管患者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2、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3、呼吸机使用率=使用呼吸机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4、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1000‰1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16、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炎人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17、物表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18、空气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m2)=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1000或50000N(平均菌落数)÷ A(平板面积)×T(暴露时间)19、手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30x2)(一只手的面积约为30 cm2)20、消毒液监测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x20(常数)21、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平均值×20。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在医院环境中,感染控制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了解和计算医院感染的相关指标和公式,有助于评估感染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一、感染率(Infection Rate)感染率是评估感染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通常由每个感染来源的发生次数除以相关患者人次数,并乘以一定的基数以得到每1000患者的感染率。
感染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感染率 = (感染来源的发生次数 / 患者人次数) ×基数其中,感染来源的发生次数可以是某一特定感染来源的感染病例数,如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或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例数;患者人次数可以是与该感染来源相关的患者总人数,如手术患者总人次或使用导尿管的患者总人次;基数是一个常数,用于将感染率调整至每1000患者的比率。
二、感染预期数(Expected Infection)感染预期数是指在预定时间段内,医院内感染的预期数量。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感染预期数 = 感染机会(Infection Opportunities)×感染发生率(Infection Rate)其中,感染机会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特定操作或程序中可能导致感染的机会总数;感染发生率则是在该操作或程序中感染发生的实际比率。
感染预期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与实际感染发生数进行比较,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感染密度(Infection Density)感染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感染发生的数量。
它通常以每1000患者天为单位进行计算。
感染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感染密度 = (感染数 / 患者天数) × 1000其中,感染数是指感染源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发生总次数;患者天数是指该时间段内患者的累计天数。
感染密度可以用来评估医院感染的趋势和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
四、感染比率(Infection Ratio)感染比率是指在某一特定操作或程序中感染发生的比率。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100%2、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100%3、医院感染患病率=(特定时间)存在的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100%4、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生特定部位感染的例数÷同期处于该部位医院感染危险的人数×100%5、漏报率=漏报新发感染人数÷新感染例次数6、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一时期内)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或=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7、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100%8、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0‰9、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10、调整感染发病率=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11、尿道插管使用率=尿道插管患者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2、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3、呼吸机使用率=使用呼吸机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14、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1000‰1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16、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炎人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17、物表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18、空气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m2)=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1000或50000N(平均菌落数)÷ A(平板面积)×T(暴露时间)19、手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30x2)(一只手的面积约为30 cm2)20、消毒液监测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x20(常数)21、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平均值×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相关计算公式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计算公式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
定时
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100%
2、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某
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100%
3、医院感染患病率=(特定时间)存在的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
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100%
4、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生特定部位感染的例数÷同期处于该
部位医院感染危险的人数×100%
5、漏报率=漏报新发感染人数÷新感染例次数
6、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同一时期内)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一
时期内)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
或=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
7、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
×100%
8、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患者总住院日数×
1000‰
9、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
值÷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
10、调整感染发病率=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
(分)
11、尿道插管使用率=尿道插管患者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
12、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
13、呼吸机使用率=使用呼吸机日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
14、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
÷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1000‰
1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
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
16、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炎人数÷患者使
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
17、物表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皿
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18、空气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m2)=采样器各平皿菌
落数之和(cfu)÷采样速率(L/min)采样时间(min)×1000
或50000N(平均菌落数)÷ A(平板面积)×T(暴露时间)
19、手消毒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
数÷采样面积(30x2)(一只手的面积约为30 cm2)
20、消毒液监测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
数x20(常数)
21、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算公式:细菌总数=平板上菌落数X采样液
稀释倍数÷采样面积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平均值×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