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模式的汉江流域洪水预报系统
洪水预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谢谢观看
2、实证研究:通过实际应用和测试,对洪水预报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洪水预报系统在不同领域、 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情况,为系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内容
一、引言
洪水预报技术是防洪减灾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具有 重要作用。我国是洪水灾害频发的国家,深入研究洪水预报技术,提高预报精 度和时效性,是当前水利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次演示将回顾我国洪水预报 技术的研究历程,
1、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洪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预报精度和效率。
2、跨学科的融合。将洪水预报技术与地球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 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3、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提高洪水数值模型的计算速度 和精度,为实时洪水预报提供支持。
近年来,我国在洪水预报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不断升级。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实 现洪水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数值模型研究与应用取得突破。我国自主研发了多种洪水数值模型,如洪 水演进模型、水动力学模型等,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和优化。
洪水预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关键技术介绍
引言
洪水预报系统是防范和减轻洪水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洪水预报方法往往存在准确度不足、实时性差等 问题,因此研究洪水预报系统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洪水 预报系统关键技术
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洪水预警系统的建立与优化研究

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洪水预警系统的建立与优化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对于洪水预警系统的建立与优化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水利工程专业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致力于提高洪水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本文将介绍洪水预警系统的建立与优化的研究内容,从数据采集、模型建立、算法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洪水预警系统的准确性依赖于准确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现代水利工程中,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等水域,能够实时监测水位、雨量等指标。
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并经过预处理、质量检验等环节,最终形成可用的数据集。
数据采集环节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二、模型建立与验证洪水预警系统需要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以预测洪水的发生、范围和水位等参数。
模型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水文气象因素等多个因素,并对历史洪水事件进行分析。
水利工程专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建立洪水模型,并进行验证和修正。
模型验证环节需要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对,精确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应用于实际洪水预警系统中。
三、算法优化与预警策略洪水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测算法,它直接影响着预警的准确性和响应时间。
水利工程专业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算法的优缺点,探索寻找适用于洪水预警的最佳算法。
常见的算法包括基于统计学的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等。
优化算法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水平,同时也需要制定合理的预警策略,确保人们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洪水预警信息。
四、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实际应用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因素。
水利工程专业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确保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还需要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多种渠道的信息传递,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给相关人员。
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专业在洪水预警系统的研究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

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第一章:引言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洪水是一种天灾,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及时准确地预测和预警洪水发生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洪水模拟系统洪水模拟是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模拟洪水的生成、发展和传播过程。
洪水模拟系统通常包括输入模块、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
输入模块用于获取洪水模拟所需的地理、气象、水文等数据,计算模块通过数学模型对洪水进行计算和模拟,输出模块将模拟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呈现。
洪水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洪水的危险程度,为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提供数据依据。
第三章:洪水预警系统洪水预警系统是基于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对洪水的实时监视和数据分析,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洪水预警系统通常由监测站、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和预警发布系统组成。
监测站负责实时采集洪水相关数据,数据传输系统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预警信息,预警发布系统将预警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第四章: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的应用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可以用于水库调度,通过模拟水库容积变化和洪水泄流过程,预测洪水峰值到达时间和水位,从而合理安排水库蓄水和泄洪计划。
其次,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管理,通过模拟雨水径流过程和城市排水系统工作情况,预测城市内涝风险区域,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此外,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也可以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土壤侵蚀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在水利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质量和数据更新的问题是制约洪水模拟与预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如何获取准确、实时、连续的监测数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气象观测雨量资料的实时洪水预报模型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气象观测雨量资料的实时洪水预报模型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暴雨、洪水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早预警并及时进行洪水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洪水预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减灾手段,已逐渐成为洪水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基于气象观测雨量资料的实时洪水预报模型成为了洪水预报的主要手段。
二、研究意义基于气象观测雨量资料的实时洪水预报模型可以利用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洪水发生前、期、后的预报,可以提供给应急管理机构和公众最新、及时、准确的洪水信息,为洪水灾害的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三、研究内容1.研究当前国内外气象与水文监测及实时洪水预报模型的研究成果。
2.了解目前大气水文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掌握基于雨量观测数据的洪水预报原理和算法。
3.探讨气象雨量和水文监测资料的协同作用,提高洪水预报的准确度和实时性。
4.通过构建基于气象观测雨量资料的实时洪水预报模型,实现对预报洪水的时空特性进行研究。
5.运用实际资料验证预报模型,比较不同算法的预报能力和优缺点。
四、研究方法1.收集所需的气象观测雨量资料和水文监测资料,建立资料库。
2.运用统计方法对气象观测资料和水文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检验和预处理。
3.根据统计程序分析降雨分量的概率分布特性,建立洪水预报模型。
4.根据模型实时计算,对洪水进行预报预警。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构建基于气象观测雨量资料的实时洪水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实践应用,验证预报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可以为我国实现洪水预报信息的快速、便利、准确提供技术支持,有益于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汉江流域(陕南段)水文气象服务系统介绍

1036
干 旱 气 象
37卷
报、预警于一体的水文气象服务统建设奠定了基 础。安康市气象局根据“监测 -预报 -预警”的业 务模式,建立全天候运行的水文气象服务体系,为汉 江流域(陕 南 段 )未 来 水 文 气 象 发 展 模 式 和 业 务 外 延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1.2 系统结构与数据流程
引 言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一级支流,由西向东流 经陕西汉中市辖的勉县、汉中、城固、洋县,安康市辖 的石泉、汉阴、紫阳、安康、旬阳、白河县,并于白河县 流入湖北省境内。汉江是陕西径流量最丰富的河 流,在陕西境内全长 709km,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 间,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承担着“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调水源头的重责。流域雨量充沛,年均降水 量为 750~1200mm,但降水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其中 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 。 [1-3]
汉江流域(陕 南 段 )水 文 气 象 服 务 系 统 提 供 基 础 数 据功能支撑。
搭建汉江流 域 (陕 南 段 )水 文 气 象 服 务 系 统 的 可视化平台。显示包含汉中、安康和商洛三个地级 市的行政区域,包括行政区域界限、地名、交通、区域 内河流流域信息、水利部门河流流域地理信息等数 据要素。同时利用综合图层导航,将各行业 GIS数 据(包括地理信息地图、国土、气象、交通、人口等各 种共享信息 )进 行 数 据 和 图 形 的 叠 加,采 用 透 明 处 理操作方法对有关共享信息的详细数据资料进行可 视化显示,从而实现“一张图”数据整合(图 2)。
汉江流域(陕南段)水文 气象服务系统介绍
王 雨 斐1,占 世 林2,李 静 睿2,徐 戈2,王 毅3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2.陕西省安康市气象局, 陕西 安康 725000;3.陕西省气象局观测网络处,陕西 西安 710000)
汉江上游地区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气象模型耦合应用试验

收 稿 日期 :0 80 —5 20 —61 作者简介 : 杨文发 , 长江水利委 员会 水文局水 文气象预报处副总工程师 , 男, 高级工程师 , 学硕士 理
维普资讯
2o o8年 8月
水 利 水 电 快 报 E WRHI
第 2 9卷第 8期
库容约37 m ) 因此 , .亿 3 , 上述水库调度无疑加大 了 该 地区 的洪 水 预报 难 度 , 同时 也说 明探 讨 用 于 该 地 区更有效 的洪水预报模型很有必要 。 用 于本次 试验研 究 的数据 主要 有 以下 3 : 类
()覆 盖 汉 江 上 游 试 验 区 域 的数 字 高 程 模 型 1 ( M)土地 利用 、 DE 、 土壤 类型 数据 等 ;
杨 文发
( 长江水 利 委员会水 文局 , 湖北 武 汉 40 1 ) 300
摘 要 : 江发 源 于陕 西 省 秦岭 南麓 , 其 上 游 地 区 , 地 性 的 洪 灾或 旱 灾 较 易频 繁 发 生 。为 改 进 洪 水 汉 在 局 预 报 精 度 , 建 了用 于汉 江 上 游地 区 的基 于 大尺 度 分 布 式 水 文 模 型 和 气 象模 型耦 合 的 洪水 预 报 系统 , 于 构 并 20 0 7年 6 ~8月在 该 流 域 的 出 口控 制站 白 河站 进 行 了流 量 模 拟 试 验 。 其 间 , 用 L H 水 文模 型 ( m ×5 利 SM 5k k 水 平 网 格 ) 别 基 于地 面 气 象观 测 资 料 和 MM5模 型 ( 内层 水 平 空 间尺 度 9k ×9k 的预 报 产 品 对 m 分 最 m m) 白河 站 进 行 流 量 模 拟试 验 ; 同时 , 利 用 MM5的 2 见期 信 息 进 行 逐 日流 量作 业 预 报 试 验 。初 步 结 果 也 4h预
某洪水气象预报系统设计及实现研究

某洪水气象预报系统设计及实现研究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其发生,气象预报可起到极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某洪水气象预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研究。
一、需求分析为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需要建立一个洪水气象预报系统,能够对未来洪水灾害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和预警。
通过预测和预警,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和蔓延,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
二、系统设计1. 数据源洪水的发生和蔓延涉及多种因素,如降雨量、水位、风速、气压等。
因此,需要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等多种数据源获得相关数据,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
2. 数据处理为了更好地获得连续准确的预测结果,需要将多个数据源进行融合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算法,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比较。
3. 模型选择根据前期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模型选择,以达到最好的预测结果。
通常,常用的模型包括FloodR、HBV、HEC-HMS、SWMM 等。
4. 预测和预警通过选定的模型,对全国各地的洪水灾害情况进行预测和预警。
预测结果将会包括降雨量、水位、洪水范围和灾害程度等信息。
5. 可视化与应用在预测和预警完成后,需要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并将结果提供给相关的单位和个人使用。
同时,在开发洪水气象预测系统时,需要考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工具,以便用户能够充分了解相关预测信息。
三、系统实现1. 基础技术系统实现需要使用相关的技术,包括Python、Matlab、Java、R 等。
为加快系统的开发和降低开发难度,可以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开发平台,如Google Cloud Platform、Azure等。
2. 算法开发与优化选定算法后,需要进行相关的算法开发与优化。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算法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模型建立根据前期的数据处理结果及算法开发与优化结果,进行模型的建立。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参数和算法,以获得更好的预测结果。
4. 评估和比较建立完毕的模型需要进行评估和比较。
长江流域气象-水文暴雨洪涝预警技术系统研究

21 0 2年第 1 第 l 4卷 0期
2 7
加热耦合 的重力波机制 等。同时, 发现 M S的移 C 动 快慢是 影 响局地 降水 累积 的一 个关 键 因子 , 提 并 出了解释 M S C 传播的几种物理机制, 如经典的“ 引
导 层 ” 念 ,MC 概 S的 “ 冷丘机 制 ” 传播 以及重 力 波 引 起 的 MC S不 连续 传 播 等 。另 外 ,这 些 野 外 加
[ 基金项 目]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 科研专项 ( Y 2 10 0 3 ; G HY 0 16 0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7 0 5 40 5 3 )
【 作者简介] 崔春光 (9 4 ) 男 , 16 一 , 湖北洪湖市人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暴雨数值 预报技术研究 ; m i ci @w i .o .a E— a : c l u g h r r c h cn
长江 流域气象 一水文暴 雨洪涝预警技术 系统研究
崔春光 ,赵 玉春 ,彭 涛 ,王 斌 ,李 俊 ,万 蓉
(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 省重点实验室 ,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武汉 4 07 ) 3 04
[ 摘要】 对长江流域暴雨洪涝预警研究和业务的 4个方 面,即暴雨 中尺度野外观测科学试验 、 暴雨 中尺度 系 统形成机理研究 、 暴雨数值模 式预报技术研 发以及水 文气象耦 合模 式发 展等进行 了回顾 , 分析 了制约长 江流 域暴雨预报 和洪涝灾 害预警 能力 和水平提 高 的主要 因素 ,提 出了亟 待解 决 的主要科 学技 术 问题及其 应对
强 台风 在湖 南 、 西 形 成 特 大暴 雨 ,造 成 成 百 上 千 江 人 的死 亡 , 济 损失 惨 重 ;00年 7月 ,长 江 汉 江 经 21 上游普 降暴雨 , 江 、 江 两 大 洪 峰 几 乎 同 步 到达 长 汉 湖北境 内 , 内 5大湖 泊 、 2 座 水库 水 位 全 线 突 境 115 破 汛 限水 位 , 0 400多条 山丘河 溪暴 发 山洪 , 7条 主 要 中小 河流 全线超 设 防 。另 外 ,由于该 流域 地 形地 貌 复杂 , 地 短 历 时强 降水 过 程 频 发 ,如 2 1 局 0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 #% 1)-2,)-. 3)*,- 4)*’$ #- 0’+’#&#"#.,()" 0#$’" 5 5 WXM 461/7I(3./G ,YZ+*W ?>/G ,WXM ?3/7G , G RZH* W>3I8.! ,RZH* Z>.( G ! "#$#% &%’ ($)*+$#*+’ *, -$#%+ .%/*0+1%/ $23 4’3+*5*6%+ 72892%%+928 "19%21%,-0:$2 ;29<%+/9#’ , -0:$2 C#$$A!,=:92$ ;! ! >0+%$0 *, 4’3+*?*8’ ,=:$28@9$28 -$#%+ .%/*0+1%/ =*AA9//9*2 ,-0:$2 C#$$G$,=:92$) 64*+&)(+:+00’<,3/7 ;’ ;61 (3J3;.;3’/2 ’9 ;61 1[32;3/7 9(’’, 9’<10.2; J1;6’,2 ./, ;61 06.<.0;1<32;302 ’9 ;61 Z./P3./7 F.23/,;61 QQ@ J1;1’<’(’730.( J’,1( ./, &NR ,32;<3\>;1, 68,<’(’730.( J’,1( ’9 ;61 \.23/ .<1 12;.\(3261,) 56<11 0’>](1, 9’<10.2;3/7 J’,1(2 .<1 3/;17<.;1, ./, ;61 .]](30.;3’/ 2’9;L.<1 282;1J 9’< 9(’’, 9’<10.2;3/7 32 ,1-1(’]1, 9’< ;61 Z./P3./7 F.23/) 561 J’,1(2 .<1 -1<3931, >23/7 ;61 ,.3(8 68,<’(’730.( ./, J1;1’<’(’730.( ,.;. 9<’J ;61 9(’’, ]1<3’, ’9 !$$@I!$$A ) =12>(;2 26’L ;6.; ;61 &NR ,32;<3\>;1, 68,<’(’730.( J’,1( 6.2 6376 23J>(.;3’/ ./, 9’<10.2; .00><.08) N; 0./ ]<’-3,1 ;106/30.( 2>]]’<; ./, ,10323’/ <191<1/012 9’< J1,3>JI ./, (’/7I;1<J 68,<’(’730 9’<10.2;3/7 ./, 3/;17<.;1, L.;1< <12’><012 J./.71J1/; 9’< ;61 Z./P3./7 F.23/) 7’/ 8#&$*:J1;1’<’(’730.( J’,1(;,32;<3\>;1, 68,<’(’730.( J’,1(;0’>](1, 9’<10.2;3/7;Z./P3./7 F.23/
郭生练G, 张 俊G , 郭 靖G , 陈桂亚!, 陈 华G
(G)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C#$$A!; 湖北 武汉 C#$$G$)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预报处,
摘要: 针对现行洪水预报方法的不足与汉江流域的特点, 建立了汉江流域 QQ@ 气象预报模式和 耦合集成 # 种预报模式并开发了基于气象模式的汉江流域洪水预报系统。 &NR 分布式水文模型, 应用 !$$@ S !$$A 年汛期日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所建 &NR 分布式水文模型具有较高的 模拟与预报精度。基于气象模式的汉江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可为汉江流域的中长期水文预报和水资 源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气象模式; 分布式水文模型; 耦合预报; 汉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 5&G!C; T##B U 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G$$% A%CA $# $$$G $@ ! ! !
第 !" 卷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大雨 (降雨量 *% . 5!4! ##) 准确率 6+4+ +4+ -4* 空报率 ,+4+ 0++4+ !64/ 漏报率 +4+ +4+ +4+ 中雨 (降雨量 0+ . *54! ##) 准确率 504* 5545 */4! 空报率 %*4! %04! -64* 漏报率 %4! 64, ,4!
! 汉江流域 $$" 气象预报模式
$$% 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国家大 气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中尺度气象模式, 被公认为 世界上较成熟的、 高水平的中尺度数值模式之一, 已 广泛应用于业务模式预报。 在实时应用中, 建立了 0 套 6 层嵌套的 $$% 气 象预报模式。该模式以汉江流域为中心, 中心经纬 度坐 标 为 00+4*!-7 8,6*4,%57 9。 第 0 层 格 距 为 格点数为 00+ & 0+*; 第 * 层格距为 *, "#, 格点 /0 "#, 数为 !0 & 05%; 第 6 层区域基本覆盖整个汉江流域, 格距为 ! "#, 格点数为 !0 & 0*0。该模式采用兰勃脱 投影, 预报时效为 ,* :, 输入场资料为中国 ;*06 和 地面高空实测资料。该模式的输出为未来 ,* : 的逐 小时气象信息 ( * # 处温度、 降水等) 。 * # 处湿度、
表
预见 期23 0 * 6 准确率 /04/ ,-4% ,/4! 空报率 +4+ +4+ +4+ 无雨 (降雨量小于 +40 ##) 漏报率 0/4* *64% *040 小雨 (降雨量 +40 . !4! ##) 准确率 -!40 -!46 -%4! 空报率 *,4! *046 *64, 漏报率 64+ !45 0+45
$%&’(# : )*= ++, - "., - /0
+112 : 3 3 445 - ++, - "., - /0
较高, 且对发生的大降水过程均有反应, 这反映出将 有一定 !!" 气象预报模式用于洪水预报的可能性, 的应用参考价值; 气象预报模式对中雨和大雨 !!" 的空报率较大, 且预报值一般比实测值大 # 个量级, 这说明 !!" 气象预报模式的预报精度还有待进一 步提高, 但从防洪安全角度看, 防汛期间预报偏大是 可以接受的。
丹江口水库以上区域 $$% 气象预报模式不同等级降雨预报精度
注: 故未进行统计。 %+ ## 以上的暴雨在已有资料期间仅发生 0 次,
图 * *++, 年 - . / 月丹江口水库以上区域面均雨量预报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6) !"# : *++!, *! +*% /6,/-66% !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 发源于秦岭南麓, 干流 经 陕 西、 湖 北 ! 省, 于 武 汉 市 汇 入 长 江, 全长 ! 余 , 流域面积 万 。汉江流域幅员广 G @A$ ^J G@V" ^J 阔, 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光、 热和水资源空间差异大, 是我国降水变率比较大、 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之一。汉江流域在我国的防洪和供水等方面具有十 分突出的地位, 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 基地之一,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 地。开展汉江流域洪水预报研究对保障汉江的防洪 安全、 兴利调度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具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汉江流域现行洪水预报方案是在长期的防洪兴 利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具有一定的预报精度, 但尚存 在以下不足: 经验性较强, 需要依赖预报人员的经 验, 推广受限; 未考虑预见期内的降雨等信息, 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洪水预报精度; 现行的预报均是以 “落地雨” 为预报基础, 预见期有限, 削弱了预报的及
! 汉江流域 $%&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具有很多集总式模型无法比拟 的优点, 是现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流方向。针对汉 江流域 的 特 性, 构 建 汉 江 流 域 $%& 分 布 式 水 文 模 [’] 型 。 !"# 模型数据处理 从多种途径收集建模所需的大量数据, 包括数 字高程模型 (()!) 资料、 水文气象信息、 土地利用和 土壤分布信息等。将不同来源和不同格式的数据资 料进行统一处理, 形成一整套构建汉江流域 $%& 模 型所需要的模型参数库和输入数据: ! 利用 ()! 资 料提取汉江流域的特征信息 (流域边界、 水系、 子流 域分区等) , 并构建覆盖整个汉江流域的 * +, - * +, 网格, 见图 .; "根据汉江流域的水文气象测站分布 , 利用距离平方反比法将站点的实测水文气 (图 .) 象数据插值到网格; #分别统计各网格的土地利用、 土壤信息, 建立汉江流域网格植被参数库和土壤参 数库, 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分布见图 /, 土壤分布见 图 "和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