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

第6课《老山界》课后拓展作业一、基础积累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汽车在老山界风景区的路上快速行驶,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B.为弘扬红军的奉献精神,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她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最近,老山界风景区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瑶.民(yáo)呜咽.(yè)军阀.(fá)缴.租(jiāo)B.督.促(dū)欺侮.(wǔ)攀.谈(pān)矗.立(chù)C.盛.饭(c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咀嚼.(jiáo)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g)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薄暮,湖上笼罩着一抹轻烟,______。

这一大幅天造地设的山水画,是人间任何名画家也难以描绘出来的。

A.山容隐约,似绝代佳人,身披雾縠当风而立,曼美极了。

三五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似远实近,似定实动。

B.山容隐约,似绝代佳人,身披雾縠当风而立,曼美极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课时同步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鸣咽.(yè)蜷.曲(juǎn)道谦.(qiàn)B.惊惶.(huáng)澎.湃(péng)咀嚼.(jué)C.悬崖.(yá)闪铄.(shuò)篱.笆(lí)D.欺诲.(wǔ)点缀.(zhuì)酣.睡(hān)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细细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

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

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

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品味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B.品赏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C.品赏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D.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让世界更加意识到中国方案的重要。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 老山界》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 老山界》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下《6 老山界》同步训练【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仿照画虚线的句子,再写两句。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董卿主持的《故事里的中国》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妈妈晒的被子,不仅有阳光的味道,也有母爱的味道,我一躺下就酣然入梦....了。

D.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奔腾在中华大地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课内阅读】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6课 老山界(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6课  老山界(解析版)

6.老山界/陆定一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瑶.民(yáo)歇.脚(xī)军阀.(fá)缴.租(jiǎo)B.苛.捐(kē)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C.盛.饭(s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咀嚼.(jué)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g)2、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崖)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肌)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身)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冽)3、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不准”态度严厉,来不得半点含糊,充分表现红军的严明纪律。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鼓”含有战胜自身某些弱点,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4、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B.快速奔跑,勇敢抢断,巧妙传接,如此高超的球技,实在叫人眼花缭乱,扼腕叹息....。

C.虽然正是初夏,各厂商对饮料消费市场早已虎视眈眈....。

D.参加招聘的人太多,他本不抱希望,接到录用通知时,他高兴得泪如泉涌....。

5.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D)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6、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被禁止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6 课《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6 课《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瑶民(yáo)歇脚(xī)军阀(fá)缴租(jiǎo)B.苛捐(kē)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C.盛饭(s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咀嚼(jué)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A.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离笆都是枯竹编成的。

B.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俏壁上,马爬不上去。

C.像春蚕在嘴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D.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3.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攀谈:拉扯、闲谈。

这里指主动设法与人交谈。

B.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罕见的景象。

C.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骨碌:滚动。

这里是滚下去的意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C.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登。

5.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6.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A.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

B.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 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 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点zhuì()矗.()立péng pài()()蜷.()曲呜咽.()酣.()然入梦落.()得很远盛.饭()jiǎo()公粮pān()谈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至于未来,是永远不可捉摸....的,而通向未来的路只有勤奋。

B.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标本堪称无价的世界奇观..。

C.逛了一天,一回到家,他就倒在卧室的床上,不久就酣然入梦....了。

D.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抑扬顿挫....的风景。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其实很简单,点燃、唤醒、鼓舞、激励,把这几个字做好了,就达到了90%以上。

(“点燃”与“唤醒”互换位置)B.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删去“通过”或“让”)C.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

(在“融合”前加“并且”)D.“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让”前加“是为了”)4.阅读下面的语段,请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

(不超过25个字)孙悟空拜师学艺时,对菩提祖师自我介绍说:“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没什么本领的孙悟空的确没脾气,学艺时笑容可掬,勤勤恳恳做长工,和大家打成一片。

可学成武艺,便大不相同,回到花果山听到猴子猴孙诉苦被妖王占了洞府,立即大怒,现出山大王本色。

在取经路上更是脾气暴躁,唐僧有了紧箍咒才能牵制住他。

【课内精读】阅读第6课老山界,回答问题。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22~30段的内容。

6.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老山界》作为回忆长征的散文名篇,要体会清晰的叙述中生动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对于qiào bì的刻画和战士们hān rán rùmèng_ 的场景描摹,要读出昂扬的革命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是一个人品德和能力养成的三个来源。

B.党和政府深入实际,考察研究,决定免去农民的诸多苛捐杂税....。

从而合理地减轻农民的负担。

C.舞蹈《只此青绿》中青绿色彩的服饰、妖娆曼妙的身姿以及如峰峦耸峙的发髻,让人不可捉摸....。

D.对于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父母们要引起重视,及时督促..孩子们改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作者陆定一,江苏无锡人,作家、无产阶级革命家。

B.《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文中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

老山界的情况,体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老山界”是“越城岭”的土名,文题用土名,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D.红军长征由1934年10月开始,经历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

于1935年10月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作业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考点:内容理解与分析)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自然像一首歌,多姿多彩,让我们学会品鉴,学会联想,学会jǔ jué①_,学会欣赏。

品鉴每一缕风,微风浮动与狂风暴雨自是不同的境界,吹拂过花丛草地,呼啸过悬崖qiào bì②;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即使天又刮风又下雨,也要潇洒而坦然;倾听生活的平凡和伟大,壮阔或怒吼是大海的交响乐,清脆或wū yè③_则是小溪的歌曲;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人世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致,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尽职尽责,督促大家戴好口罩,注意防护。

B.他热心公益,募集的各种苛捐杂税,帮助许多孩子圆了求学梦。

C.清晨,太阳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新出生的树叶攀谈。

D.家,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让经历风浪的人酣然入梦的避风港。

二、阅读能力3.【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是:虎妞假装怀孕一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虎妞“下嫁”祥子→虎妞掏钱买车。

B.《骆驼祥子》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如泼辣狡诈的虎妞、温柔善良的小福子、善解人意的杨太太、宽容大度的曹太太等,她们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成为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祥子与车”是贯穿《骆驼祥子》整部作品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品重点写了祥子的“三起三落”,表现了这一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

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市民口语,通俗朴素,亲切自然,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2)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往往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重大选择,由此决定了他(她)们的命运。

请你以《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为例,对此进行阐释。

(二)课内精读阅读“满天都是星光”到文章末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咀嚼.(jué)篱笆.(bɑ)呜咽.(yiè)惊惶.(huáng)B.酣.然(hān)骨碌.(lu)澎.湃(péng)峭.壁(qiào)C.矗.立(chù)逾.越(yú)点缀.(zhuì)搀.扶(chān)D.攀.谈(pān)畏惧.(jù)疲倦.(juàn)捉.摸(zhuō)2.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3.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__(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4.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景观B.壮观C.奇观D.景象5.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B.快速奔跑,勇敢抢断,巧妙传接,如此高超的球技,实在叫人眼花缭乱....,扼腕叹息。

C.虽然正是初夏,各厂商对饮料消费市场早已虎视眈眈....。

D.参加招聘的人太多,他本不抱希望,接到录用通知时,他高兴得泪如泉涌....。

6.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___________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___________c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___________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___________7.班级开展以“我看长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展】请为这次综合实践设计两个活动,写出名称即可。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苑】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

材料:长征途中有那么多的人员伤亡,光湘江战役就牺牲了五万多名官兵,后来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还有大批战士倒下,但到最后还有这么多人。

这就说明在长征途中有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自觉地加入到红军当中来,也充分体现了广大老百姓对我们党与红军的信任与支持。

长征路上一共找了2800多位向导,如果没有他们,长征路会更艰苦更漫长,付出的牺牲也会更大。

正是“一切为了群众”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打破了蒋介石妄图让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妄想。

(3)【解词义】理解下列句中“长征”的含义。

在一些地方,公权力被各个单位、部门肢解瓜分,异化为彰显部门权力、谋取部门利益最大的工具,滋生出大量腐败现象。

譬如,一些跨国企业想在国内发展但却要盖百余公章就是该问题的鲜明体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审批如长征”窘境的出现呢?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半夜里,忽然醒来……抢了一碗就吃”,回答问题。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3.选文第一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觉来描写?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4.如何理解“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一句中“抢”的内在含义?5.学了本文之后,对照你自己,谈谈红军战士身上哪种人格精神最能吸引你、打动你。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后一根皮带①走进成都军区某红军团4连的荣誉室,一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照片里仅有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皮带背面烙有“长征记”3个字。

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今成都军区某红军团4连)战士周国才。

但就是这样一条皮带,真实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②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

7月初,红四方面军开始第3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

③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

红军战士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饥饿。

过草地前,尽管全军上下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由于这次行军比前两次路途远,时间长,粮食严重短缺。

刚进入草地时,每人每天还有3两青稞面,但不久部队就陷入断粮的绝境。

草地荒无人烟,行军途中又无处补给,剩下的路程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甚至从牛粪里捡食牛没有消化的粮粒,而有的战士则因误食毒菜、毒草不幸中毒身亡。

④然而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饥饿,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⑤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可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

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

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

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

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

”战友们都知道,周国才的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

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

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

”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⑥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

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

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2.第④段引用《牛皮腰带歌》,有何作用?3.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这吃剩的半截皮带被收藏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假如要你给这“最后一根皮带”写一段简介,你会怎么写?参考答案一、1.AA项中“呜咽”中的“咽”正确读音应为“yè”。

2.A.崖B.肌C.身D.冽3.(1)“不准”态度严厉,来不得半点含糊,充分表现红军的严明纪律。

(2)“鼓”含有战胜自身某些弱点,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4.CA.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B.壮观: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C.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D景象:指景色;情景。

根据句意,强调罕见,而且饱含赞叹之情,所以选C.5.C6.拟人|比喻|对比|比喻、拟人、排比7.(1)示例:“弘扬长征精神”演讲比赛老红军故事会(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指挥;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抗争到底;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信任与支持。

(3)比喻审批过程的漫长。

二、(一)1.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的所见所闻。

2.写出了险峻的山势。

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却能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3.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4.“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是为了说明红军战士吃饭速度快。

“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5.(示例):红军战士身上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督促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二)1.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红军战士身处险境,无物可吃,“吃牛皮腰带”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神态、语言描写。

生动地写出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处境,舍不得吃“皮带”,更令人心酸。

4.示例: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皮带,它是一根吃剩的半截皮带,是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忍饥挨饿保留下来的,皮带背面“长征记”3个字,真实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15.示例:早晨起来,一股带有成熟果实味的新鲜空气沁人心脾,是那样的爽适和舒畅。

向村中眺望,每家屋顶上炊烟袅袅,灰白色的烟气和晨雾融合在一起,飘飘荡荡,盘旋升腾,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放眼村外,庄稼黄灿灿、赤橙橙的,累累的果实挂满秋夜播种下的晶莹透亮的露珠,在霞光照耀下,珠光闪闪,果实更显得饱满丰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