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一、引言青岛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对于保护和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二、城市形象塑造1.自然与人文结合:青岛市位于山与海之间,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兼顾人文特色,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2.建筑风格统一: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和异质性,形成独特的青岛城市风貌。
三、交通规划1.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减少汽车使用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非机动车道建设:加强非机动车道建设,提供安全、便捷的骑行环境,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四、生态保护1.绿化覆盖率提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水域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水域利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打造宜人的水岸景观带,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五、文化传承1.历史建筑保护: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青岛市的独特文化记忆。
2.文化活动丰富:加强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
六、社区规划1.社区服务设施健全:合理规划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方便居民生活和工作。
2.社区公共空间完善:建设公园、广场、休闲步道等公共空间,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七、灾害防治1.抗震防灾建设:加强地震防灾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2.防汛排水系统:完善城市防汛排水系统,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八、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2.创新创业环境: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和企业落户,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九、居民生活品质1.优质住宅建设:鼓励建设高品质住宅,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2.社会福利保障: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原创实用版)目录1.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简介2.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与原则3.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4.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监管5.城市设计导则的意义与影响正文【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简介】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一份旨在规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文件,以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该导则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与原则】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是构建和谐、宜居、安全、绿色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城市设计导则遵循以下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生态优先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4.创新发展原则:鼓励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发展方向、目标和规模,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保障城市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
2.城市建筑:规定建筑的高度、密度、风格等,确保城市天际线、街道立面和公共空间等视觉效果优美。
3.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绿化、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
4.城市公共服务: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5.城市环境保护: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防治噪声污染等。
【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与监管】为确保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将加强监管,对违反导则要求的行为进行查处。
同时,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发展格局。
【城市设计导则的意义与影响】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
第五立面指垂直于地面的第五个方向,即城市的立面。
城市设计导则是指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规范。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是一份针对城市建设的设计原则和建议,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资源,增强城市品质和可持续性为目标。
该导则包含以下内容:
1.高度和比例:对城市建筑的高度和比例进行规范,以确保城市空间的和谐和宜人性。
2.立面设计:对城市建筑的立面设计进行规范,以确保城市形象的美观和多样性。
3.绿色建筑:建议城市建筑采用生态友好的绿色建筑设计,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4.公共空间:建议城市建设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5.文化传承:建议城市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以保留城市的历史和独特性。
6.可持续发展:建议城市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城市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
7.社会参与:建议城市建设注重社会参与,以增强城市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该导则旨在帮助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制定更有利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城市建设计划和设计方案。
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
划和设计,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美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体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城市设计导则

西安城市设计导则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历史。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城市形态和文脉,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西安市制定了《西安城市设计导则》。
该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城市形象和品质:强调城市形象和品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城市文脉相协调,保持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符合,注重环保、节能、安全和舒适。
三、建筑和公共空间设计:要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舒适、美观和实用性,符合城市形象和品质的要求。
四、交通规划和建设:要求交通规划和建设要科学合理,注重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优先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景观环境和绿化:要求景观环境和绿化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化带和公园,注重生态环保。
六、文化遗产和历史保护:要求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充分利用城市文脉和历史积淀,发展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七、城市管理和维护:要求城市管理和维护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城市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该导则的出台,标志着西安市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保
护和发扬城市文化和历史,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城市生活和旅游体验。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

宁波市城市设计导则一、导则背景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和沿海城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居住体验,宁波市制定了城市设计导则,以指导城市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二、城市设计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立绿色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
2.人本原则:城市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需求和福祉。
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休闲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3.文化特色原则:城市设计应保护和发扬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形象。
在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布局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4.灵活性原则:城市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注重城市各个功能区的互相衔接和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和机会。
三、城市设计内容1.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城市的功能区域。
明确城市的商业中心、居住区、工业区、保护区等各功能区的边界和布局,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建筑设计规范:制定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外观、高度、体量等要素。
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促进城市的低碳发展。
3.公共交通规划: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出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4.绿化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提供丰富多样的绿化设施和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5.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保护和利用好宁波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修复古建筑和历史街区,保留传统文化的风貌和特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城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

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
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旨在为杭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
和参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导则包括以下内容:
1. 城市发展战略:明确杭州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方向,以及城市规划的优先方向和重点。
2.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杭州市的城市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发展轴、城市节点等,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和设计。
3. 建筑设计:规划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色彩、材料等,以及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协调。
4. 交通设计:规划和设计杭州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桥梁、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以及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和整合。
5. 环境保护:重视杭州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化、水系、污染控制等环保措施。
6. 历史文化保护:保护杭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尊重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融入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
本导则旨在为杭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人文、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 1 -。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
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
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
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
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
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
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
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
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交通线路、绿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安排和组织,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指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方针和规范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基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导则设计的实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相一致。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城市规划提供了整体的战略指导,而城市设计则通过具体的设计方案实现这些规划目标。
2.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贯彻人本主义的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体验。
导则设计应该鼓励建设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社交、休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3.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导则设计应该促进社会公平、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避免城市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
4.强调创新和灵活性: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和设计手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和挑战。
导则设计应该灵活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设计标准和规范。
在城市设计的导则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城市空间结构:导则设计应该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功能分区、用地比例、街道布局等方面。
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达性,提供方便交通和便利的公共设施。
2.建筑设计原则:导则设计应该制定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建筑高度、密度、体量、材料等方面。
建筑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和历史风貌相协调,保持城市的人文特色和个性化。
3.交通与交通规划:导则设计应该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交通流动性和交通安全,优化交通资源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一、总体城市设计
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
3.总平面设计;
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
5.地下空间规划;
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
7.城市天际线控制;
8.路径与节点控制;
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
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
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
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
1、地块图则
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
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
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
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
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
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
城市空间。
考虑滨水界面、天际线、视线廊道、景观节点等内容;
规划步行系统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组织顺畅的休闲游线;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线两侧地区强调商务氛围的营造和步行街道尺度的宜人,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
凸显城市核心商务区形象,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
形成连续的开敞空间系统;注重建筑界面的设计,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领事馆周边地区应考虑领馆区安保需要,严格控制周边建筑高度,避免俯瞰领馆区。
控制周边地块开敞空间设置,减少外部人流停滞聚集的空间;保证领馆区的相对独立和周边道路的运行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