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产动物育种学模拟试题
水产生物育种学试卷A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专业班级一、名词解释(2'×8)1、hybridization2、gynogenesis3、selective breeding4、nuclear transplantation5、杂种优势6、多倍体育种7、杂种不育8、遗传性别二、填空(0.5'×50)1、杂交育种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依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远近的不同,可分为和,依据育种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和。
2、生物因子与引种的关系主要有、、、。
3、远缘杂交不相容性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4、选择在育种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创造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5、育成杂交的步骤包括:、、、和。
6、研究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
7、遗传性质上完全不同的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造成生殖隔离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三种:、、。
8、多倍体的鉴定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直接方法包括和,间接方法包括、、和。
9、动物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有两个途径:第一是,第二是。
10、促使远缘杂交可孕的常用方法:、、。
11、生产转基因动物的主要技术包括、、。
12、核移植包括四个过程:、、、。
13、常用的细胞融合方法包括、、。
14、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有、、。
三、判断(1'×10)(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雌核发育二倍体时,由于是抑制了有丝分裂,不存在基因重组,因而在所有的基因位点都是纯合体。
2、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的个体其性状是由供体核的遗传物质和受体的细胞质共同决定的。
3、利用性激素处理诱导性反转这条途径对虾蟹类是不起作用的。
4、多倍体的诱导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可以用抑制雄性配子减数分裂的方法来实现。
5、细胞松弛素B可以诱导雌核发育,是因为该物质可以破坏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质分裂,阻止极体的释放。
6、在选择育种中,所选择的经济性状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完整word版)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育种: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动植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2.品种: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资料,是由同一祖先通过人工选育而来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
3.育成品种:指通过有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高产或某些特殊品质(如观赏、抗、抗寒)的品种。
4.地方品种:指在自然条件下,在某地生存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种。
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综合体。
5.选育品种:指那些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
6.品系:指来源于共同祖先或一个亲本对,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一群个体.7.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8.家系:一般指由一对系祖繁育而来的群体。
9.近亲交配系(近交系):通过近亲交配或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10.原种:指取自定名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11.良种:通常指生长较快、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且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
12.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指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动植物类型)。
13.种质: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即亲代通过性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
14.人工种质资源:指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如杂交、诱变等,产生的育成品系或品种及各种突变体、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15.育种中间材料:是指具有某些缺点而未被育成品种的杂种后代、诱变育成的突变体等。
16.育种原始材料:指在选育新品种时最初采用的那些材料.17.引种:指将外地(国)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而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2021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育种学(精选试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育种学1、育种2、育成品种3、地方品种4、选育品种5、品系6、地方品系7、家系8、近亲交配系(近交系)9、原种10、良种11、种质12、人工种质资源13、育种中间材料14、育种原始材料15、移植16、提纯17、近交衰退18、近交系数19、经济杂交20、育成杂交21、亲本选配22、同质选配23、异质交配24、杂交不孕25、杂交不育26、雌核发育27、性别控制28、性转变29、细胞核移植30、转基因31、转基因动物32、DNA重组技术33、目的基因34、外源基因35、基因文库36、cDNA37、基因探针38、遗传标记39、分子标记40、简述水产动物的育种特点41、简述水产动物育种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42、简述品种的特点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43、简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44、简述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特殊性45、简述引种的条件、意义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6、简述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47、简述回交育种的优缺点48、A、B两亲本无亲缘关系,按下面的系谱计算J和H的亲缘系数及K的近交系数。
49、图示简述三元杂交和四元杂交50、简述级进(引入)育成杂交模式51、简述鱼类人工性别控制的原因与意义52、简述三系配套技术生产全雄鱼的步骤和问题53、简述细胞核移植与细胞融合的异同54、图示简述鲤鲫移核鱼生产步骤55、简述转基因育种和传统育种的区别56、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57、影响选择育种的因素有哪些?58、作图说明鱼类三倍体和四倍体的诱导过程?59、分析和举例说明为什么多倍体的育性往往很低?60、分析和举例说明为什么雌核发育子代的生活力往往很低?61、育种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62、选择育种的作用有哪些?63、转基因鱼的研制和开发中还存在哪些问题?64、性别控制在生产中有何意义?并举例说明65、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有哪些措施?66、阐述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特点67、在进行鱼类人工雌核发育诱导时,有哪些必须的步骤?各有哪些方法及特点?68、阐述选择育种的原则有哪些?69、诱导人工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有哪些异同?70、谈谈你对转基因鱼的认识71、阐述与鱼类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及其特性?72、建鲤73、轮回杂交74、现代育种是以遗传学为基础,利用生物可遗传变异来研究生物品种的形成。
(完整word版)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试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题一、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5分)1、育种:2、遗传力:3、地方品种:4、纯系:5、地方品系:6、杂种优势:7、驯化:8、选择育种:二、填空题(20个,每空1分,共20分)1、现代育种是以_______为基础,利用生物可遗传变异来研究生物品种的形成。
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是选择学说和纯系学说,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的_____和_____,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和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2、品种按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品系在遗传学上一般指自交或近交繁殖若干代后所获得的某些遗传性状相当一致的后代。
3、种群在没有迁移、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条件下,保持遗传平衡,_______和_______可世代相传而不发生变化。
4、生物多样性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部分组成。
生物遗传多样性表现为形态多样性、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氨基酸)多态性、核苷酸多态性和DNA多态性。
5、选择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式,鱼类育种性状的选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发育性能和综合性状。
6、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精子染色体遗传物质失活的关键在于既要破坏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使之失去遗传活性,又要使遗传失活精子仍能进入卵细胞,且携带的细胞分裂器仍能起作用,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
三、判断(10个,每个1分)1、“江西三红”是指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
()2、AFP指抗冻蛋白基因。
()3、黄鳝最初为雄性,当性成熟后发生性逆转,转变为雌性。
( )4、异域银鲫的培育是采用荷包红鲤作为父本。
()5、雌核发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孤雌生殖方式。
( )6、太平洋牡蛎为天然三倍体。
( )7、湘云鲫是日本白鲫♀×同源四倍体鲫鲤♂交配产生的。
(完整word版)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水产养殖专业《水产饵料生物学》试题标准答案(考试时间 100分钟成绩 100分)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2分)1.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圆形色淡,成熟时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2.副淀粉:是裸藻门藻类特有的同化产物,遇碘不变色,其形状、数目和在细胞中的位置常是分类的依据。
3.龙骨点: 是硅藻门管壳缝目管壳缝通向细胞内的横向小管在龙骨突上的体现,呈点状称为龙骨点。
4.蛋白核:是许多藻类(绿藻、裸藻、隐藻)细胞中的一种结构,通常其中心部分是蛋白质体,周围一般有淀粉鞘。
蛋白核常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5.段殖体:是丝状蓝类两个异形胞或凹面体之间的一段藻丝,具繁殖能力。
6.甲片式:表示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片数目和排列的式子,如多甲藻的甲片式为4-3—7/5—2.7.小盾片:水生昆虫两翅基部之间中胸背板特化,呈三角形,称为小盾片,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之一。
8.壳腺:是枝角类的一种排泄器官,与保持体内渗透压稳定有关.9.鞭毛藻类:具有鞭毛的藻类统称为鞭毛藻类,如金藻、甲藻、隐藻、裸藻和绿藻门团藻目的种类.10.后腹部:枝角类的腹部自尾刚毛着生的小节突起到尾爪之间的部分称为后腹部。
后腹部是躯体最后一个体节变成的,其形状多种多样,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
二、填空(20分,每空0 .5分)1.Rotifer的含义是轮虫__,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____具有纤毛环的头冠______ ,___具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________和____具有末_。
(轮虫;具有纤毛环的头冠;具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具有末端有焰茎球的原肾管.)2.藻类所共有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______和______胡萝卜素。
叶绿素b只存在于____门、轮藻门和______门藻类中。
a; β;裸藻;绿藻。
3.轮藻是多细胞体,有假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完整word版)水产动物育种学考试选择题(附有答案)(精)

水产动物育种学考试选择题(带有答案)选择题1、B是鱼类育种工作中最根本的方法。
A、选择育种B、杂交育种C、诱变育种D、转基因育种2、由一个系祖通过近亲繁殖发展的群体通常称为C.A、品系B、家系C、单系D、近交系3、具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专门用于某一配套杂交生产的品系称为C。
A、地方品系B、专门化品系C、配套系D、杂交系4、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称为D。
A、品种B、品系C、育种材料D、种质资源5、亲代通过性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称为 A 。
A、种质B、种质资源C、基因D、基因组6、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如杂交、诱变等,产生的育成品系或品种及各种突变体、基因标记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称为D。
A、育种材料B、育种中间材料C、种质资源D、人工种质资源7、动物遗传资源保护除了原位保存,也可以 B 保存。
A、原地B、易位C、异地D、冷冻8、目前引种的主要利用方法是A。
A、以新品种直接参与生产B、经遗传改良后参与生产C、作为育种材料D、改善生态环境9、下列A对本地自然条件有高度适应性。
A、本地品种B、外地品种C、育成品种D、引入种10、A是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A、选择B、诱变C、杂交D、转基因11、A是我国鱼类最经典的育种方法。
A、选择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转基因育种12、D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技术。
A、杂交育种B、多倍体育种C、细胞核移植D、转基因技术13、A是目前国内外动植物育种中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之一。
A、选择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转基因育种14、 B 育种技术可以产生新基因。
A、选择B、诱变C、杂交D、多倍体15、 D 育种技术可以打破种间生殖隔离。
A、选择B、雌核发育C、杂交D、转基因16、 D 育种技术育种时间最短。
A、选择B、杂交C、多倍体D、细胞核移植17、 B 育种技术可用于快速建立纯系.A、选择B、雌核发育C、杂交D、多倍体18、 D 育种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孕及其杂种不育。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A

水产动物育种学试卷A一、简答题(每题5分)1.种、品种和杂交种及其区别?种分类阶元,按照物种的血缘关系及其进化位置赋予的分类单位;品种是用育种技术选育的多代养殖对象,其后代具有亲代的典型特征,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稳定遗传,因此可以多代重复利用。
杂交种是两个或多个品系或品种的第一代,它是经过配组选育而成的只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由于后代的分离作用,只能利用杂种一代。
2.cDNA与基因组DNA及其区别?cDNA是通过mRNA反转录获得个体的基因文库,只具有蛋白质的编码部分,不具有启动子和信号终止部分;基因组DNA是由个体(生物)的全DNA获得的,包含生物中的全部遗传信息。
63.减分型和卵裂型雌核发育及其区别?减分型是指通过抑制减数分裂加倍染色体获得的雌核发育后代,卵裂型是指通过抑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加倍染色体获得的雌核发育后代。
前者因减分时染色体的交换而有一定程度的杂合度,后者不存在染色体交换,故是纯合体。
4.级进杂交、引入杂交及其区别?级进杂交是以地方品种为母本,理想后代与改良品种回交,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引入杂交是将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引F1,然后用引F1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
二、计算:(1)鲤鱼的品系A(二龄鱼的平均体重为1200±180g)与鲤鱼的品系B(二龄鱼的平均体重为1450±280g)杂交,杂种F1的平均体重为1235±206g;(2)鲤鱼的品系A(二龄鱼的平均体重为1000±180g)与鲤鱼的品系B(二龄鱼的平均体重为1150±280g)杂交,杂种F1的平均体重为1235±206g;请计算两个杂种的杂种优势率和杂种优势指数。
20答:1。
品系A的杂种优势率H= 1235-1325=-90;h=2H/1200+1450)=-180/2650*100%=--6.79%杂种优势指数=1235/1325*100%=93%2.品系B的杂种优势率H=1235-(1000+1150)/2=1235-1075=160; h=2*160/1000+1150)=14.22%;杂种优势指数=1235/1075*100%=114.88%三、某鱼雌雄异体,正常繁殖群体雌雄各半。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育种: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动植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2.品种: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资料,是由同一祖先通过人工选育而来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
3.育成品种:指通过有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高产或某些特殊品质(如观赏、抗、抗寒)的品种。
4.地方品种:指在自然条件下,在某地生存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种。
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综合体。
5.选育品种:指那些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
6.品系:指来源于共同祖先或一个亲本对,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一群个体。
7.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8.家系:一般指由一对系祖繁育而来的群体。
9.近亲交配系(近交系):通过近亲交配或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10.原种:指取自定名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11.良种:通常指生长较快、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且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
12.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指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动植物类型)。
13.种质: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即亲代通过性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
14.人工种质资源:指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如杂交、诱变等,产生的育成品系或品种及各种突变体、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15.育种中间材料:是指具有某些缺点而未被育成品种的杂种后代、诱变育成的突变体等。
16.育种原始材料:指在选育新品种时最初采用的那些材料。
17.引种:指将外地(国)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而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育种学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10分,5个x2分/个)1、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2、连锁不平衡: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称连锁)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
3、级进育成杂交:又称吸收杂交、改造杂交、渐渗杂交,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4、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效应5、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或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的事件。
二、判断题(10分,10个x1分/个)1.没有种质,物种不可能传代和进化,个体也不可能发育和生长。
(√)2.品种的引进只要对本地区有利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全面的生态学评估。
(√)3.遗传力越高,对微环境抵抗力就越强,选择准确度就越高。
(√)4.一个品种与一个自交系杂交,或用一个品种与一个单交种杂交,都称为顶交。
(×)5.在雌核发育中,精子进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
(√)6.雌雄同体可分为雌性先熟雌雄同体和雄性先熟雌雄同体两种类型。
(×)7.尼罗罗非鱼♀×鲫鱼♂得出的后代具有生活力,而且具有杂种优势。
(√)8.外地种质资源来自外地或由外国引入,来源广,特性丰富,适应性强。
(×)9.选择差越大,说明供选择性状的变异程度就越小。
(×)10.有些引进种则仅仅是扩大其分布区,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即为移植。
(×)三、选择题(10分,10个x1分/个)1.水产生物的变异程度较高,其贝类的杂合度约为 C 。
A、0.05B、0.10C、0.15D、0.352.引种的类型包括 A 。
A、移植与驯化B、移植与直接利用C、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D、驯化与间接利用3.下列不不属于掠食性鱼类的为 D 。
A、狗鱼B、乌鳢C、鳜D、鲫鱼4.引种材料类型不含有 D 。
A、受精卵B、苗种C、成体D、卵子5.对水产动物的遗传改良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称为 D 。
A、品种B、品系C、育种材料D、种质资源6.当需要改变原有品种的主要生产力方向时,应采用 B 。
A、育成杂交B、级进杂交C、引入杂交D、经济杂交7.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B、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C、第一极体排出时D、第二极体排出时8.由一个系祖通过近亲繁殖发展的群体通常称为 C 。
A、品系B、家系C、单系D、近交系9.现在普遍建议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体大小为50-500。
对于那些仅繁育一代或两至三代的繁育体系,为了使每代遗传异质性的减少率小于1%,其亲鱼群体的有效数量应不少于 A 尾。
A、50B、500C、100D、15010.某养殖场在对鱼的体重进行选择时,从池塘捕获的群体平均重500g,而被选择的个体平均重725g,被选择的个体经过相互交配后,所繁殖的后代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同样长的时间,子代平均体重为522.5g。
因此,选择反应为 B 。
A、202.5gB、22.5gC、297.5gD、225g四、填空题(10分,10格x1分/格)1 对于一个理想大小的种群来说,每代遗传异质性的减少(△H)与有效繁育群体大小(Ne)存在的关系为: △H=1/(2Ne)2 选择的实质就是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3 基因横跨种群障碍而慢慢扩散,造成一个大群体的基因频率逐渐改变,此过程称为基因流。
4 水产动物纯系的建立一般采用单性发育技术快速建立纯系。
5 某一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称为遗传力。
6 杂合体Aa连续自交3代后,群体中的杂合体频率为1/8 。
7 由一个系祖通过近亲繁殖发展的群体通常称为单系。
8 一般认为,具有0.2 以上的遗传力值的性状就有选择效果。
9 理论上回交 4 次后,其后代的经济性状将与轮回亲本极为相似。
10造成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原因是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五、简述题(20分,4个x5分/个)1 、简述水产动物育种的优势。
答:1、育种潜力大;2、遗传变异量大;3、选择强度大,优秀性状易推广;4、雌雄同体及性转促进了完全近交系的产生;5、体外受精、体外发育;6、种间杂交后代往往有生活力或可育。
2 、提高选择效应的途径有哪些?答:1、提高选择压力(P)或选择强度(i);2、增加基因的加性遗传方差;3、减少非遗传的变异性;4、缩短世代间隔。
3 、简要阐述三系配套技术。
答案:1、原系:指自然群体中未经转化的雌、雄鱼,即XX♀、XY♂。
2、转化系(XY♀):遗传型雄鱼用雌激素诱导性转化后的雌性化雄鱼,用XY♀表示。
3、雄性纯合系(YY♂):指性染色体为YY的雄性个体。
4、转化系(XY♀)与原系中的雄性(XY♂)交配,就可产生XY♂型,和YY♂型,通过测交可把两者分开,这样就可得到染色体为YY♂的雄性纯合系。
5、在生产中只要将雄性纯合系和原系交配就可得到全雄性的后代:XX♀(原系)×YY♂(雄性纯合系)→XY♂。
4 、简述脊椎动物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方式?答:脊椎动物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方式有:1、通过原始生殖细胞自身的变形虫运动而主动迁移;2、通过原始生殖细胞周围组织细胞的分化生长运动推动原始生殖细胞被动迁移;3、通过血液循环运动的被动迁移;4、化学动力迁移,即在将来形成生殖腺部位组织的诱导下,原生殖细胞被吸引过去。
六、问答题(30分,2个x15分/个)1 、常用的育成杂交方式有哪些?这些杂交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1、简单育成杂交:简单育成杂交又称增殖杂交,是根据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以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条件的限制,从客观上来确定育种目标,应用相应的两个或多个品种,使它们各参加杂交一次,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中的一种杂交育种方法。
可分成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和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
(1)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单杂交、单交):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是两个品种之间的杂交,大致相等地将双方的优良特性综合到杂种一代(称2F1),并结合定向选育而育成新的品种。
这种只涉及一次杂交和两个品种的交配也称为单杂交。
这种方法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养殖效益,或者原有的地方品种已不能满足当地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又不能从外地引人相应的品种来取代,于是以当地原有品种与一个符合育种目标的改良品种进行杂交。
(2)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复交):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是根据育种目标,使相应的3个或3个以上的不同品种各参与一次杂交,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一代(三品种的杂种一代称为3F1,四品种的杂种一代称为4F1),再结合定向选育、同质选配等技术获得综合多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级进育成杂交:级进育成杂交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3、引入育成杂交:引入育成杂交是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或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通过引入品种对原有地方品种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良而使用的杂交方式。
4、综合育成杂交:此法也是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和原有地方品种的品质等客观条件而确定的改造某一地方品种或品系而进行的育种活动。
综合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育成杂交方法,引人相应的改良品种对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改良,以获得改良品种一定的遗传性比率和具有一定生产水平的理想杂种,从中选育出新的品种。
2 、从生物入侵的途径、危害及全球效应着手,分析如何有效地防止生物入侵?答:1、人类的盲目引进:人们为了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会有意引进一些物种,其中的一些未经严格论证盲目引进的种类可能发展到无法控制、泛滥成灾的程度,成为敌害生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缺乏生态保护的意思,农牧渔业的引种成为生物人侵的“主要渠道”之一。
2、人类的无意携带: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交通的发达、人类交际的频繁以及国际贸易的繁荣,各种交通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无限制的流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建设开发、军队转移、快件服务、信函邮寄等也会无意夹带外来物种。
“搭便车漂洋过海(空)”;“压舱水”-泰晤士河“中华绒螯蟹”打洞。
3、生物入侵的危害:(1)物种水平上的影响,生物人侵者对被人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生物人侵已使数以千计的土著物种灭绝。
(2)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兆亿美元的价值。
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
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济上的影响,首先是潜在的经济损失,即农作物、家畜和渔业对象存活、疾病防治和产量的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
然后是入侵的直接损失,包括检疫、控制和根除等方面的花费。
第三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损失,因为有些人侵生物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因素或致病寄生虫的载体或携带者七、计算题(10分,1个x10分/个)1 在对鲤的体色基因选择时,红色鲤相对于青灰色为隐性,在一个100尾鲤的群体中,红色的鲤为81尾(基因型为aa),青灰色的鲤为19尾(基因型为AA和Aa)。
如果想要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红色鲤,但又由于一些不定因素对青灰色鲤只能部分淘汰,假设淘汰率为s=50%,即淘汰一半,则其选择后下一代的隐性基因频率为?解:1、隐性的基因型频率R=81÷100=0.81红色的基因频率q=R1/2=0.811/2=0.9显性基因频率p=1-q =1-0.9=0.119尾青灰色鲤中杂合子Aa的表现型有H=2pq=2×0.1×0.9=0.18,即18尾纯合子AA鲤D=p2=0.01,即1尾2、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为H’,R’H’=2pq /[1-s(1-q2)]R’=q2 /[1-s(1-q2)]3、其下一代隐形基因的频率为=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