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考试重点杨

秘书学考试重点杨
秘书学考试重点杨

秘书学考试重点

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的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中央文库——中央文库是建党早期保管中央各机关文件的地方。文件保管处原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后根据规定,存放文件的库房要和机关分离,单独用一栋房子,工作人员组成“家庭”以作掩护。这样,文件保管处就成为中央各机关文件的存放库,即档案库,习惯上成为中央文库。

东汉秘书监——东汉恒帝时设置,掌管图籍档案,品级不高,但能常接触皇帝,实际地位不低。是最早以秘书命名的官职。

丹书铁劵——西汉刘邦建立的文书,又称“铁契”,是皇帝将封赏勋臣宿将的记录刻于铁片上形成的文书,表示郑重,珍贵。

唐信访机构——匦使院

宋信访机构——鼓院、检院

中央最早秘书:“一大”秘书:毛泽东

中央最早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央最早文种:决议案、宣言、纲领、章程、通告、报告、组织法、指示信、会议记录

一、秘书工作的起源,秘书人员的产生。

1.产生需要的两个社会条件:(1)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2)文字

2.产生过程:(1)萌发于夏

a.国家的建立

b.公务文书出现:夏时有了公文“誓”、档案“图法”和保管档案的官员“终古”

(2) 形成于殷商

a.贞卜史官:解释“卜兆”(神意),刻写卜辞

b.祭祀史官:负责商王祭祀事务

c.作册史官: 负责制作册命(王命文书),保管册命,宣示主命并兼管策命诸侯大夫

d.记事史官:记录商王言行,王朝大事,保管典籍,观测天象,记录历法等

e.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f.贞卜、作册负责政务,祭祀与记事史官负责事务

g.商朝的史官已经分层次,存在初步分工,形成了一支秘书队伍;来源于贵族,为父死子继,兄终弟继,代代世袭。

二、西周太史寮的产生与主要官员

1.产生:(1)商末出现,是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其主官称为太史,下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主要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事宜。

(2)西周至秦朝趋于成熟

2.主要官员

(1)太史:

太史寮的长官,起草公文,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纂史书,制定历法,组织祭祀等。相当于朝廷秘书长。

(2)小史

太史的助手,记录贵族世袭家谱,确定贵族与天子间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贵族地位等级的依据。

(3)内史

也叫“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大内史”,拟制法规,考察官员政绩,向周王汇报国情、民意、政事,起草册立诸侯文书,辅助周王确定官员的等级俸禄。问:和太史比较,有何区别?

(4)外史

起草发布王畿之外的各诸侯国的公务文书。记录诸侯国公族家谱,收藏保管古代典籍,整理改进推行规范文字。

(5)御史

职位最低,职责:立于朝堂殿柱之下收受文书。“柱下使”。监管档案、典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私人秘书的作用意义

1.起源:卿大夫的家臣

2.战国时代私人秘书的发展:“士的兴起”

3.私人秘书的作用:担任国君的秘书,也为一些贵族私人所招纳。起到参谋、处理日常事务、起草文件、拟写书信、编纂书籍等辅助作用。

4.意义:①秘书工作社会化,使秘书工作服务对象增加。②幕僚制度先河

四.为什么说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1)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

(2)秦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也随之形成。同时,又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并初步试图用法令的手段使这些制度稳定下来,从而为封建社会的秘书制度奠定了基础;

(3)由于秦王朝的短命而亡,这些制度未在秦朝得到充分发展。继起的两汉王朝在巩固和统一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对秦朝的秘书工作增进变通,予以充实,使之逐步趋于稳定,并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稳定而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视作基本模式。

(4)因此,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五、两汉选拔秘书人员的方法与制度

1.察举、征召、辟除

(1)察举:皇帝诏命大臣,依照标准推荐人才进京,由皇帝提出各种政治问题,考其学识才能,凡对策(书面考试)、谢策(抽签考试)成绩合格即分等授官。(2)征召:皇帝慕其才名,礼聘文人名士为官

(3)辟除:三公九卿、刺史(州牧)、郡守等高级官员有权自行聘用僚属。

2.学校培养

(1)武帝时在中央设大学,以“厉贤才”,以五经为教材,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学员统一思想,传授历代兴亡得失知识及理政经验,学院称博士弟子。

(2)在地方各郡国兴办官学,仿照太学

(3)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授辞赋、书法等。

六.历代王命文书(下行文)

1.先秦时期(夏至战国)

(1)誓——帝王动员部下讨伐敌方的命令性文书,最早公文文书,夏。

(2)诰——帝王或执政大臣勉励属下的文书,商。

(3)命——帝王或执政大臣代表国家发布的命令性文书,商。

(4)策——帝王封赏及分布命令的文书,西周。

(5)典——记录首领典范的文书,夏以前。中央政府颁布制度、法规的文书,西周。

(6)训——帝王教导臣下的文辞。

(7)令——上古时帝王对臣下的言词,小于命。

(8)檄文——天子、各诸侯、卿大夫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敌方的文书,战国。

2、秦建立以后

制——是皇帝颁发重大制度的命令性文书;

诏——是皇帝颁发一般性命令、训示、答复臣下上奏或皇帝即位、逝世时办告天下的文书;

制的规格高于诰,是重大的、有关全局的的命令,而诰是一般的、局部性的命令。策书——用于册封或罢免诸侯、三公大臣等的王命文书;

戒书——起初为皇帝训斥、教悔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地方军政长官的文书,后来对京外官员的诏谕也用戒书。

诏记——皇帝的手诏、诏令

3、唐朝

册——又称册书、册命、册文,是皇帝立皇后、太子、封王公,任命三品以上官员和授爵、词语财物的诏书。

制书——即前朝“制”、“诏”,因避讳改称制书。

慰劳制书——皇帝慰问、褒奖的文书。

发日敕——皇帝制命的专用文体。

论事敕书——皇帝慰谕公卿、诫约臣下时所用。

敕旨——批准臣下依据皇帝的旨意施行政务的文书。

敕牒——皇帝命令臣下对某事可依据旧典施行的文书。

4.、宋代

诰命——皇帝授予、迁改官职,封增命妇的文书。

御札——中书省代皇帝颁发的诰命、登封、郊祀、宗祀以及大号令的文体。敕——皇帝赐宴、戒励百官、晓谕军民的文书。

册书——立后妃,封亲王、太子、大长公主、拜三师、三公、三省长官时使用。制书——处理军国大事

敕书——任命少卿监以下官职使用

诏书——任命中大夫以上官员时使用。

七.两汉内外朝分离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内朝:亲信,决策权

外朝:丞相,承受指令

八.尚书台取代相府的意义、作用

1.西汉成帝时,为削弱相权,将尚书组成独立的官衙,称尚书台,其办公处设于皇宫内。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正式形成,开始将丞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来,使它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目的是维护皇权,保证君主独裁。

2.导致封建社会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反复建立、兴盛、削弱、解体又重新建立的周期性演变之中,致使秘书官员的职称处于不断变更,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九.唐朝三省制

1.中书省:负责拟定国家的军政命令,由它将政府各部门和地方官府呈上的奏章呈送皇帝,并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批答。下设官职:中书舍人、通事舍人、起居舍人。

2.门下省:各种文件的审议,如同意,交由尚书省相关部门执行,如不同意,行使封驳权。

3.尚书省:执行中书省转下的命令。

十、唐宋信访机构的比较

宋代的鼓,检两院与唐代的匦使院相比较,有如下不同:

(1)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分为两个各自独立,层次不同的部门,鼓院为初级部门,检院为高级部门。吏民须先投书初级部门,遭拒绝或不满其处理结果,可再投书高级部门,这就给上诉者多了一个申诉的机会,不致被一个部门所压制。(2)武则天鼓励吏民投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政敌;宋代设两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皇帝直接了解下情,这就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增加了它的作用。(3)唐代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宋代两院隶属门下省,门下省是皇帝的近侍组织,故就隶属关系而言,宋代两院更亲近于皇帝。

(4)宋代两院的工作已经有了规章,这些规章的制定,使处理上书的手续有了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

总之,宋代信访机构处理比唐代有明显的发展。

十一、辽金元时期在公文传递制度上的发展

1.急递铺制度:金代文书工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设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书的急递铺制度。这一制度大大提高了公文传递速度,为元以后各朝所沿用。

2.设立驿站,组成了以大都、小都为中心,遍及全国的公文传递网。

十二、元代秘书选拔

1.见习秘书吏员:(1)弃学少年(2)吏子弟(3)开除的官吏

2.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1)贴书、写发这类见习吏员;(2)民间直接选用

3.中央政府秘书吏员:(1)岁贡:每年由路总官府向中央官府推举儒士和路府官员(2)官任吏:七品以下职官中选任中央各官衙的秘书吏员(3)逐级提补

十三、元代文书工作制度

1.照刷、磨勘制度,检查是否有遗漏、失误等文本错误。

2.朱销文簿制度,督促及时处理公文。

3.翻译缮写制度,提高公文准确性。

4.公文署押制度

5.当面交卷制度,为防公文遗失

6.催办制度

7.周年交案制度

8.印章的制作、保管、使用制度,中央政府内设有铸印局和符宝局

9.公文传递制度

十四、为什么说明代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强化时期?

1.明朝封建君主专政不断加强,明太祖朱元璋取缔丞相一职,皇权进一步集中,需要皇帝亲自处理的政务数量也随之剧增,于是需要强化秘书工作,依靠专职秘书机构直接指挥国事。

2.明朝中央秘书机构数量众多,阵容强大,且已系列化。

3.中央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员的实际地位很高,在国家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4.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趋于完善。

5.秘书人员主要来自科举,文化水平高,整体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

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强化时期。

十五、清朝秘书机构新成员——军机处

军机处——雍正时,因用兵西北,往返军报频繁,军事文书骤增,清政府鉴于内阁人多事杂,易泄漏机密,且内阁位于太极门外,距内廷较远,不便于皇帝随时面授机宜。因此,于雍正七年在内廷设立军机房,处理紧急军务,以期“办事密速”。

军机处的职掌:(1)参与议政(2)拟写谕旨(3)办理奏折,开列赏单(4)备顾问,当参谋(5)参与审理大案(6)奏补文武官员

军机处特点:(1)被皇帝严格控制(2)职掌宽泛(3)人员精明强干(4)办事效率高(5)保密极严

内部结构包括:

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所有军机大臣均有皇帝亲自从内阁和各部院司院及督抚中选调,无任职期限,受命后仍保留原职,皇帝可随时免除,令其回原衙门供职。

军机章京——“小军机”,从内阁和各部院司员中选调。担任军机处日常工作。

满屋:军机处本身的一切事务性工作。办理在京及各省驻防旗营官员、西北两路军营官员的补放进单。拟制赏赐蒙古及藩王、喇嘛等朝贡的赏单。

汉屋:办理除少数民族区域外的大部分省的文武官员的补放进单,草拟赏赐王公大臣及外国朝贡使臣的上弹,皇帝随时交给的任务,军机处对外联系和档案。十六、近代秘书工作的先河——南京临时政府

新秘书机构的设置

1、秘书处

2、行政机关“九部三局”

法制局:起草、审定临时政府的各种法令、法规。

印铸局:印制文件

公报局:编纂、发行公报。

九部:陆军、海军、外交、司法、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

3、参议院秘书厅,最高立法机关

4、地方政府秘书机构

5、府县的秘书机构

十七、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总统府的秘书机构

1.秘书厅

2.政事堂:专职秘书机构是机要局

特点

1.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机关,均普遍设置有秘书机构或秘书人员;

2.秘书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趋向一致;

3.各机关大多只设一个机构负责全部秘书事务,只有少数机关才分置几个秘书机构,主要是将起辅助决策作用的高级参谋、顾问人员和负责机密或重要文书的高级文书工作人员;

4.秘书机构的职权范围明确;

5.秘书机构的级别名称比较混乱。

十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1.评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党政军各级机关都设立了秘书机构,中共中央的秘书机构从中央秘书处发展为中央办公厅,各级秘书机构区域健全,文书档案工作,保密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机构,工作制度和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工作奠定了基础。

2.中央秘书处的内部结构:

(1)文书科:抄写、油印、校对文件。

(2)机要科:电报收发、管理秘密电台、编制密码、培训机要人员。

(3)会计科:

(4)材料科:

(5)电讯科:负责摘抄各地来电的主要内容

(6)交通科:负责建立和管理秘密交通工作

(7)速记室:从事会议记录

(8)收发室:

3.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秘书机构

(1)边区政府的秘书机构(陕甘宁边区政府最早建立秘书机构)

A收发科b文书科c材料科d档案室e书报室f统计科

(2)边区党组织的秘书机构:秘书长领导、文书科、机要室、材料室、收发室、会计科、供给科等

(3)参议会的秘书机构(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由秘书长领导,下设:文书科、收发室、总务科、招待室等

4.解放区政府的秘书机构:

(1)秘书厅:秘书处、调查研究室、新闻发布室、行政处、人事处

(2)办公室:主席办公室、政府办公室、部委厅局办公室

十九、建党初期文书工作制度、文件制作、传递、传阅和保密制度

1文书工作制度

(1)1923年中共中央执委会制定了党内文件由委员长和秘书签发的签发制度。(2)中央机关设置了文件底稿簿,收发外呢件登记簿以及保管制度。

(3)建立了文件分发制度,规定了各种收到的文件全由秘书处分配。

(4)建立了文件传阅制度,规定党内文件全由秘书处分配。

2.文件传递制度

(1)秘密邮寄(2)秘密交通员(3)建立交通网(4)秘密电台

3.文件保密制度

(1)密写技术,运用密语、暗号(2)文件材料的伪装(3)文件传递中的保密4.文件制作的特点

(1)强调事实求是

(2)政治性和事务性文件分开

(3)白话文,“五四”的影响

(4)使用标点。

(5)运用代号、暗号

5.文件传阅制度

凡重要的文件,在上面附上一张传阅单。单子上面写明文件编号、内容简要,发出时间、送件人,还要罗列阅读人的姓名,让他们依次传阅,并在所附白纸上签注意见。

二十、建党初期秘书工作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秘书与领导的关系,秘书是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参谋助手。对秘书的具体要求是:提倡服从,反对盲从,事前请示,事后汇报,在被动中力争主动。

2.秘书人员要调查研究。

3.反对党八股,树立良好文风。拟写文件开门见山,语言简明,讲究时效,以成为党的文件的一大特点。

二十一、简述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途径

历代秘书人员发挥参谋作用主要有四种途径或作用:

1.提供信息。为统治者决策前提供依据和决策实施后提供反馈修正的参考意见。

2.校正公文。在公文拟制、传发过程中,发现有误,有责任指出、修正。

3.规劝进谏。就政事乃至统治者的个人言行进谏。

4.参与政务。高级秘书官有权参与军事大事谋划,直接参与决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