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语言专家

合集下载

郭德刚 损人语录

郭德刚 损人语录

郭德刚损人语录篇一:郭德刚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相声演员,他的相声作品广受欢迎,其中也有许多经典的损人语录。

以下是一些例子:1. 别人骂我,我不回骂,因为我素质高。

但如果是我骂别人,别人不回骂,那说明别人素质高。

2. 好多演员唱歌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在酒吧里泡妞儿呢。

3. 别人唱歌要钱,你唱歌要命。

4. 你长得像个包子,只不过包子有肉,你没有。

5. 别人睡觉是失眠,你睡觉是睡过觉了。

6. 你长得真是鬼斧神工啊!7. 像你这种人,地球上已经拒收你了,你还是去火星吧。

8.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帅?你自己的长得什么样,心里没数吗?9. 哎呀,妈呀,我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10. 别看你长得帅,但你其实是个废物。

这些损人语录不仅幽默风趣,而且也展现了郭德刚高超的相声技巧和语言能力。

篇二:郭德刚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相声演员,他的相声作品广受欢迎。

以下是他的一些损人语录:1. 有些天津的观众朋友们说了:过了就是艺术家。

你唐朝的夜壶也是搁尿啊!2. 有些演员表演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是名震全球的大将。

其实,你就是隔壁小区捅娄子的王小二。

3. 别人唱歌要钱,你唱歌要命。

4. 古时候的盔甲,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穿,白天出门的时候可以穿,战场上的时候可以穿,碰到皇上的时候可以穿。

现在你穿上给我看看。

5. 老太太喝醋,够酸的。

闺女儿要嫁人,够辣的。

6. 什么明星啊,全是狗仔。

7. 别人写字用毛笔,你写字用大刀片。

8. 有的孩子,岁数不够,智商来凑。

9. 你长得像个包子,就别怪狗跟着。

10. 猪涨价了,我值钱了。

拓展:1. 郭德刚的作品往往以幽默、讽刺和挖苦为主题,他经常讽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人物,让人们在欢笑中反思。

2. 郭德刚的相声作品经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让人们更加重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郭德刚的相声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海外华人圈得到广泛传播,他的相声风格和表演方式也受到了不少外国人的喜爱。

对于相声的三大流派进行笑料分类比较研究所见。

对于相声的三大流派进行笑料分类比较研究所见。

(14-01-08海口)用笑料分类方法剖析相声流派——侯、马、常三派相声比较刘季昌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相近似的某些艺术家所形成的统一体。

它是在社会各种矛盾斗争中产生的,是在艺术论争和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中的产物。

流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比较突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手段;2专家学者和业内同行的认同;3有相当广泛的支持者、效仿者和观众群(粉丝)。

构成艺术流派的形式很多,戏曲界,音乐界,美术界,文学界等,都有很多颇有影响的流派。

比如京剧界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书法界有欧柳颜赵四大家,电影界、文学界有三大流派,相声界有没有呢?有。

人们公认侯(宝林)马(三立)常,为对口相声中的三大流派。

侯马两派的流派特点,已经有不少比较系统的论述,论述常派艺术特色的文章比较少。

特别是将这三个流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论述的文章更是少见。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将这三派相声进行系统比较。

将这三个不同流派的艺术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和“比较”。

不仅对这三派相声的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对于相声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推动。

为了清晰和直观三个流派的比较,先将侯派(宝林)和马派(三立)进行VS比较。

然后再将常派与侯、马两派进行VS。

侯派(宝林)VS马派(三立)“比较”从几个方面进行。

1代表人物2代表性曲目3文体风格4语言特点5表演特点6笑料分类剖析7讽刺对象与捧逗关系8喜剧美学倾向9业内影响与观众群一代表人物侯派侯宝林马派马三立二代表性曲目侯派曲目5篇《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婚姻与迷信》《关公战秦琼》《改行》马派曲目5篇《开粥厂》《相面》《黄鹤楼》《晚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三文体风格侯派多以论述体见长,清新儒雅,多以俨然学者出现,先提出论题,然后展开论述,在论述中旁征博引,结构笑料。

如:《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婚姻与迷信》《阴阳五行》《一贯害人道》《普通话与方言》《讲帝号》等。

浅析郭德纲的语言特色

浅析郭德纲的语言特色
在此基础上派生建树出后五章在第一章中著述者从思想底蕴文学观念艺术特质三个方面对白先勇的个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人具备怎样的思想底蕴文学观念艺术特质必反映到他的小说创作中而小说创作又是作者个体特征的具体体现和深化后五章正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多层面多方位的解读
文 艺评 论
浅析 郭德纲 的语 言特色
(4)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 ,我 是 郭 德 教 。郭德 纲 与 时俱 进 的本 领 由此可 见 一斑 。
(1 1 )这 老 太太这 精 气神 儿 ,这 气势啊 ,准 能活 到 死 。 ( 郭 德纲 《 大上 寿 》 ) 从 对 比 中,我 们 不难 看 出 ,郭 德纲 十 分善 于 打通 传 统 ,古 为 今用 , 以既有 的方 法 打造 新 时代 的 “ 袱 ” 。传 统是 郭 氏相 声 的 包 源泉 ;而海 纳 百川 ,吐 故纳 新则 是 其精 髓所 在 郭 氏相 声不 是对 传统 的 简单 复 制与 粘 贴 ,而 是到 处 弥漫 着欢 快 自由的 现代 精 神 。 时政 要 闻 ,社 会风 尚,家 长里 短 , 郭德 纲事 事 关心 。 “ 六 ” 、 神 “ 流 感 ” 、 “ 级 女生 ” 、 “ 禽 超 奥运 ”这些 流行 语 频 繁地 出 入于 他的 “ 包袱 ”和 “ 现挂 ”当 中 ,就 像是 旧瓶 中的新 酒 , 霓虹灯 映 照下 的北 京城 墙 ,别有 一 番韵 味 ,如 : ( 2)郭 晶晶 太厉 害 了,那 三米跳 的 ,还有 那捧 哏 的吴敏 霞 1 也 不错 !” ( 郭德 纲 《 你得 锻 炼 》 ) 郭德 纲 复兴 传 统 ,还在 于 他 善于 在老 段 子 的框 架 内重 新 “ 装 修 ”语 言材 料 ,给 “ 袱 ” 安装 “ 包 当代 版 ”的笑 料 。 比如 , 郭德 纲 的新作 《 西征 梦 》其 实 就是 传 统相 声 《 白狼 》的翻 版 。 旧的 打 说 法 是 “ 梦 见 到 了袁 大 总 统 ” ,郭 德 纲 将 其 改 成 了 “ 见 布 做 会

相声演员有哪些人

相声演员有哪些人

相声演员有哪些人相声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以幽默风趣的对话和顽皮的骗术为特征。

相声演员是相声艺术的表演者,他们以巧妙的语言技巧和表演技巧赢得观众的喜爱和掌声。

在中国,相声演员的数量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相声演员。

1. 侯耀文:侯耀文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被誉为“侯相声”。

他擅长表演夸张幽默的小人物形象,以机智幽默的对话和出色的模仿技巧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表演作品《卖拐》、《卖布狗》等都成为了相声界的经典之作。

2. 刘宝瑞:刘宝瑞是中国相声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相声界的大哥大”。

他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别具一格的表演方式征服了观众。

他的相声作品《春晚搞笑配乐》、《铜裆衣》等都堪称经典,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3. 姜昆:姜昆是中国相声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擅长以生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和幽默诙谐的对话展现出小人物生活的独特魅力。

他的相声作品《唐伯虎点秋香》、《瞎子打鼓》等都成为了经典之作。

4. 刘宝山:刘宝山是中国相声界的重要人物,以其标志性的曲艺发声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技巧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他的相声作品《卖血》、《老爸嫁女》等在相声界广为传颂。

5. 郭德纲:郭德纲是中国当代相声界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相声界的怪才”。

他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时尚口语成为相声界的风云人物。

他不仅擅长相声表演,也在相声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

他的相声作品《刘姥姥进大观园》、《夜店》等都备受观众喜爱。

6. 单田芳:单田芳是中国相声界的传奇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说书人”。

他以其独特的讲述方式和咏唱艺术融入相声表演中,创造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他的相声作品《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享有盛誉。

7. 刘全利:刘全利是中国相声界的资深演员,以其潇洒大方的表演风格和机智幽默的对话技巧成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他的相声作品《我不是李小龙》、《买杯茶》等都备受观众喜爱。

8. 马三立:马三立是中国相声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幽默诙谐的段子成为相声界的代表性人物。

相声台词爆笑《方言》

相声台词爆笑《方言》

相声台词爆笑《方言》导语: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的幽默艺术形式,以其幽默风趣的台词和精彩的表演方式,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

而在相声的创作中,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常常被相声演员们妙用,带来了更多的笑料和乐趣。

本文将带您领略相声台词中关于方言的一些爆笑片段。

一、《老北京方言》1. 小明:哥们儿,你听我说个段子,北京方言的。

小李:好啊,听听看。

小明:说话吧哈!你去不?小李:怎么?小明:为啥穿马甲!小李:哦,你这是说了半个,下面接“捞一把”,是不是?小明:哈哈哈,对对对,信得过!哎,你也出成语了!2. 小明:我给你啊,讲个段子,也是老北京的。

说两个人聊天,对方打电话给他说:“老李,我找你两天了!”李说:“哎,咋地了?”“大家都可以找到你,就我找不到!”李说:“我操,您告诉我下您在哪儿找我的啊?”小李:这个段子太经典了,好像以前听过。

小明:这是今儿给你带来的哈,觉得是不是有咱老大的风格?二、《走亲戚》1. 小明:我听说你昨天去走亲戚了?小李:恩,我去了。

小明:怎么?热情不高?小李:还行,就是给我起个外号,叫“北京塔”。

小明:为啥?小李:因为他们说我北京话都带塔音,就这么个外号。

2. 小明:我昨天也去走亲戚了,我表哥的老婆是广东人,特别会做菜。

她一上桌子,就说:“吃!吃!再吃点!”我一直觉得挺好笑的,所以我就说:“你广东话啊!”她特别生气地说:“不是广东话!是你听不懂!”我当时就雷了。

小李:哈哈,这个确实挺搞笑的。

三、《外地人》1. 小明:你在这个城市工作,有没有遇到过不会讲这个城市方言的人?小李:有啊,我有一次去菜市场买东西,跟一个外地人讲价。

他一直说不会讲方言,最后给了我一个价格,我一看,差好多。

小明:哈哈,他看你是外地人,想赚多点钱吧。

2. 小明:我听说你上周参加了一个方言比赛?小李:是的,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参加的。

小明:结果怎么样?小李:我得了个第三名。

小明:不错嘛,你是怎么说的?小李:我就说了一句,就得了第三名。

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解读

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解读

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解读马三立是中国相声界的一位著名的相声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单口相声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许多言语幽默,通过一些巧妙的语言搭配和诙谐的表达方式,让人忍俊不禁。

在他的相声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幽默的言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

马三立的相声作品中常常运用了夸张和夸大的手法,通过夸张表达来渲染气氛,引发观众的笑声。

比如在他的相声作品《三单元》中,当他讲述看守所里的狱警和犯人的关系时,他说:“我说他们一关狱警,整个看守所都是一团乱!”这里的夸张表达让人感到滑稽可笑,渲染了整个场景的荒诞和荒谬。

马三立相声作品中的言语幽默还经常运用了双关语和含蓄的幽默。

比如在他的相声作品《流动百货》中,他讲述了一个买包子的故事,他说:“包子不怕火,隔夜面不怕胀,一经切光可怜巴巴独泪横流。

本店所售包子,已经过检验,绝无虫蛀!”这里的双关语和含蓄的幽默让人不禁发笑。

马三立通过这种方式,将普通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马三立的相声作品中还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幽默言语,通过这些言语,他常常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

比如在他的相声作品《站台秀》中,他顽皮地说:“我讲得对不对?我看站台秀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这里的言语幽默既带有嘲讽,又富有警示意义。

马三立常常通过这样的言语幽默,用幽默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反映社会现实。

马三立的相声作品中还常常运用了对比和揭示矛盾的幽默技巧,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特点,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比如在他的相声作品《空调与农民工》中,他讽刺道:“这机器真好,谁在旁标准来按,别说农民工了,连太监都行!一弯腰五十年!”这里的对比和揭示矛盾的幽默,让人在笑声中不禁思考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既有夸张和夸大的手法,又有双关语和含蓄的幽默,还有富有哲理的幽默言语,以及对比和揭示矛盾的幽默技巧。

通过这些多样的幽默手法,马三立成功地创造了许多经典的相声作品,使其成为了当代相声界的佼佼者,也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思考。

四人群口相声剧本《语言专家》

四人群口相声剧本《语言专家》

四人群口相声剧本《语言专家》剧本简介《语言专家》是一出由四人合作表演的群口相声剧本。

剧本围绕着一个语言专家和其助手展开,通过幽默搞笑的对话和情节描绘了他们在探讨语言之美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趣事。

该剧本旨在展现语言的魅力,并通过相声的形式将观众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笑声世界。

人物介绍•张三:语言专家,50岁,幽默风趣,善于解读语言的内涵和特点。

•李四:张三的助手,年轻有活力,总是跟随张三一起研究语言。

•王五:一个喜爱言辞调侃的小丑角色,善于捧哏。

•杨六:情绪反应敏感的普通人物,会在关键时刻扮演傻瓜角色。

剧情梗概场景一:语言专家的办公室(张三和李四坐在办公室里)张三:李四,我最近在研究《论语》,发现其中的语言用法非常有意思。

李四:是吗?张教授您对《论语》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受到瞩目的。

(王五突然冲进办公室)王五:张教授,听说您研究《论语》,我来帮您解读一下。

张三:哦?你也懂《论语》?王五:我虽然不懂,但我学过一点杂七杂八的知识,说不定能帮上您。

李四:好了,王兄弟,你去歇着吧,我们继续研究。

王五:好吧,在一旁听着。

(偷偷地拿出一本《论语》偷瞄)场景二:语言专家的讲座现场(张三站在讲台上,李四在边上)张三: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论语》中的一个经典句子。

(杨六忽然冲进来)杨六:救命啊!有人在外面叫我丑!张三:请不要惊慌,我们正在开讲。

杨六:(兴奋地)我真的是个大傻瓜吗?张三:静一静,听我继续讲解。

场景三:语言专家的实验室(张三和李四站在实验室里)张三:李四,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

李四:什么现象?张三:你听,这个录音里有一个词是错误的,你能找出来吗?(录音播放,一段含有错误词的对话)李四:我听明白了。

张三:那就快告诉我!李四:错的地方在第二句,他说成了“四”而不是“世”。

张三:你真是太棒了,李四!场景四:语言专家的报告演讲会(张三站在讲台上)张三: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语言有无限的魅力。

杨六:我赞成,是语言让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冯巩相声语言幽默性分析

冯巩相声语言幽默性分析

冯巩相声语言幽默性分析冯巩作为中国相声界的一代巨匠,其相声作品不仅在中国境内广受欢迎,也深受海外观众的喜爱。

他的相声语言幽默性极高,为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对冯巩相声语言幽默性的分析,来探讨其语言幽默的表现形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首先,冯巩相声的语言幽默性主要表现在用词、语法和说话节奏上。

他的相声作品善于运用汉语语言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语言组合和反转,达到强烈的幽默效果。

例如,在其经典相声作品《唐僧取经》中,他用“打腔”、“抻字”的说话方式,将“头伏尸,尾川流不息”的诗句,变成了“头是一只鸭,尾巴在水里摆”,这种不合常理的联想和语言变幻,让观众捧腹大笑。

在另一部作品《做饭》中,他将做饭的过程用“洗澡”、“搓背”等一系列生动的动作来比喻,极大地丰富了词汇的表现力,使得语言具有了更强的意象性和趣味性。

其次,冯巩相声的语言幽默性还可以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解读。

他的相声作品不仅有幽默的表象,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相声作品《买狗》中,他用细腻的语言和巧妙的联想,将养狗与人际交往相联系,表达了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和疑虑。

在另一部作品《找工作》中,他借助生动的场景和对话,将找工作的艰难经历变成了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相声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引发,让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对生活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冯巩相声的语言幽默性源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良好的语言能力。

他凭借多年的刻苦训练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语言风格,充分发挥出语言的表现力和幽默感。

他的相声作品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情感的共鸣,既能让人发笑,又让人在心灵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

综上所述,冯巩相声作品的语言幽默性不仅是编造一个好笑的故事,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其幽默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意义,对于我们的文化理解和人生思考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通过对冯巩相声语言幽默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其作品,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专家(四人相声)
A: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

B:对!
A:我们祖国的语言奥妙无穷。

B:对!
A:在语言方面,我们俩好有一比。

B:怎么比?
A:一个是大学里的博士生,一个是小学一年级的留级生。

B:这是什么比喻呀!……好,好,好。

那我倒要向你请教请教。

A:(得意地)不用客气!
B:瞧他那臭美样好——
(C和D跑上台)
B:你们两个跑上来捣什么乱?
C:(新联方言)我们没有上来捣乱喃,是听那边那些人讲,直边有个语言专家。

D:(新联方言)还是个名气没魂得大的个博士呢!
CD:(新联方言)我们来向专家请教语言问题喃。

A:两位朋友,请讲普通话。

CD:普通话?
A:“写规范字,讲普通话”,学校那边的墙上就写着,两位朋友,没有看见?CD:(新联方言)乖乖!真的像个语言专家!
A:刚才两位小朋友使用的语言叫“方言”。

CD:果是的?
A:新联方言,是介于南通话与如东话的一种地方方言。

CD:好的,直回我们只讲普通话,不讲方言,果行?
A:这叫“彩色普通话”,又叫“狼山牌普通话”。

B:你们两个也真是的,净让语言专家看我们的笑话。

C:你是语言专家?
A:是的。

D:语言专家就是你?
A:没错!
C:好,听这个——
CD:(“哈尼语”音调)“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刚才科罗科罗尼响,不是北京时间,是话筒倒赖……”
A:说什么呀!
C:(哈尼语)“撒芝哈拉莫得西,哀海草瓦左。


A:这是哈尼族的哈尼语。

意思是“这是美丽的校园,我们在这里读书学习。

”CD:(新联方言)乖乖!真的像个语言专家!
B:嗨!又说方言了!
A:这样吧,我们进行一场“词语PK赛”,看一看谁用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巧妙有趣。

BCD:PK就PK,不怕你是语言专家!——耶!
A:好,听这个——金湖广场、文化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BCD:金南路、人民路,张灯结彩,五彩缤纷!
A:往东看是老阴山——
BCD:怎么样?
A:老阴山巍峨耸立,气势雄浑!
BC:往西看是老阳山——
A:怎么样?
BC:老阳山上有个牛屎坡……
A:怎么样?
D:牛屎坡……牛屎坡上牛屎多。

ABC:嗨!这都说什么呀!
A:再来。

我这人长得(得意地)——端庄秀气,亭亭玉立。

BCD:呸!一副孔雀样!
B:要这么说,我这人长得眉清目秀——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

C:废话,长得鼻子是眼睛,眼睛是鼻子的是——
ABD:怪物!
C:要这么说,我这人长得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唱歌唱得像——
ABD:癞蛤蟆!
C:什么癞蛤蟆,韩国的张娜拉!
ABD:嗨!
C:我这人身材苗条,舞姿优美,跳舞跳得像——
ABD:盲人摸象!
C:什么盲人摸象!是孔雀开屏!
ABD:没羞没臊!
A:走进新联小学,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绿草坪上四个大字:自强不息。

BCD:好!
B:老师们——孜孜不倦。

C:教室里——书声朗朗。

D:课堂上——鬼哭狼嚎。

ABC:嗨,这不像话!
A:老师说我的作文——井井有条。

B:老师说我的作文——构思巧妙。

C:老师说我的作文——是金不换。

AB:嗨,什么金不换,白看也不要!
D:老师说我的作文(作哭状)……
A:小朋友,今天是个好日子,好好的,你哭什么呀?
D:老师说我的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简直就是——
ABC:就是什么?
D:“现代甲骨文”!
ABC:嗨!
D:还说——语无伦次,牛头不对马嘴!
ABC:还有呢?
D:胡编乱造,逻辑混乱!
ABC:哦!
D:最可气的是——
ABC:最可气的是什么呀?
D:说我是“张飞的妹妹”!
ABC:“张飞的妹妹”是谁呀?
D:草上飞呀!
ABC:还有呢?
D:还说要送张飞的妹妹一份生日礼物。

ABC:送什么生日礼物?
D:罚抄《唐诗三百首》!
ABC:哦?那又是为什么呢/
D:为什么?——(方言)认不得,认不得……
ABC:(新联方言)认不得,认不得,你果认不得,你果认不得……(四人边说向观众挥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