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半夜心慌怎么回事

合集下载

老年人夜间“憋醒”是不是哮喘的症状

老年人夜间“憋醒”是不是哮喘的症状

老年人夜间“憋醒”是不是哮喘的症状
有些老年人睡到半夜突然“憋醒”,感到从未有过的心慌、气短、胸闷和咳嗽,憋得受不了,仿佛大祸临头,不得不坐起来或站起来,在房间内走动,严重者可以象哮喘发作一样。

这就很容易让人误解这是哮喘的症状。

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其实,这种发作的心悸、气短、胸闷和咳嗽的现象,就是医学上所谓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时较常见的症状,这种情况同样可以发生在中青年心脏病患者。

在左心衰的早期,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可伴有咳嗽、咳泡沫样痰、咯血,大多可自行缓解。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若伴有阵咳、咳泡沫痰和哮喘者,称为心原性哮喘,重者甚至可发展急性肺水肿,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速、咳嗽、咳泡沫痰、伴烦躁不安、濒死感、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

如不及时抢救,可急转直下,死亡率甚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由于肺瘀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

呼吸困难夜间发作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平卧时静脉血回流至肺部增多引起急性肺瘀血,膈肌上升限制了肺部的活动,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多种心脏病可导致左心衰,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

由于心脏具有强
大的代偿能力,在这些疾病的早期并不出现心衰的表现,但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迟早会发生心衰。

然而也有部分患者,既往没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自认为身体“健康”,而出现夜间憋醒的症状时易被忽略。

这类患者潜在的危险性更大。

老年人心衰的表现

老年人心衰的表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典型表现主要有九大类。

(1) 咳嗽、气喘,类似气管炎。

患者以间断性或阵发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咳白色泡沬状痰,夜间卧床休息时或清晨起床时比较明显,坐位与站立时有所减轻,心率偏快,容易误诊为气管炎或哮喘,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果。

(2) 全身乏力。

患者不明原因地出现全身乏力、气短、精神不振等症状,稍微活动或劳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3) 夜间常出现胸闷,尤其是后半夜最容易发生。

患者表现为睡眠中被憋醒,需要垫高枕头或者坐起来才能缓解,胸闷时间比较短,因此容易误诊为心绞痛发作。

(4 ) 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恶心、呕吐。

严重者还会出现腹痛、腹泻,容易误诊为消化道疾患。

(5) 夜尿增多。

患者没有肾功能不全的病史,也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但出现了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较平时增多的现象,白天尿量没有出现异常,但下午偶有踝关节水肿。

(6) 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

比如,不明原因的心情烦躁、焦虑或有恐惧感,失眠,思维较以前迟缓,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好转或加重交替出现,容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

(7) 右心力衰竭时,颈部血管明显充盈,下肢或全身浮肿。

(8) 脉搏快或不规则,患者感觉心慌,脉搏每分钟在80次以上,稍微活动就会超过100次,并且有强弱不同的交替脉,或是间歇脉。

(9) 胸透或CT发现有胸腔积液。

当老年心脏病患者出现以上几类症状时,要提高警惕,考虑心力衰竭的发生,及早就诊治疗。

晚上睡觉心慌是怎么回事

晚上睡觉心慌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晚上睡觉心慌是怎么回事
导语:心慌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一般的正常的心慌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多的影响,但是如果心慌比较严重就可能是心脏疾病所导致的,比
心慌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一般的正常的心慌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多的影响,但是如果心慌比较严重就可能是心脏疾病所导致的,比如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比较高的冠心病或者心脏病,但是想要是心慌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我们就要了解晚上睡觉心慌是怎么回事。

晚上睡觉心慌是怎么回事
引发心慌的原因有很多,部分患者是由于其他疾病的引发,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都会引发心慌。

当然有的患者是由于自身的情绪所致,忧郁、过度悲伤等容易引起心慌。

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心慌不定。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出现心慌的时候要区别处理。

年轻人或中年人,没有什么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发脾气、易饿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显,怕热,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症状均是基础代谢增高所致。

如果心慌的同时伴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严重时浮肿可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气,并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胀痛,且有食欲不振,这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

常感到心慌,并伴心痛、头晕、夜间失眠、多梦、健忘等,如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尚正常时,则可能为神经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出现心悸时,可深呼吸后屏气1—2秒,然后慢慢呼出,使心跳减慢。

刺激喉部,产生作呕反应,亦可减慢心率。

有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情绪控制和心理暗示是不起作用的,心慌还是频频发生。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年人头晕心慌怎么办?【养老医疗健康知识】

老年人头晕心慌怎么办?【养老医疗健康知识】

老年人头晕心慌怎么办?
文章导读
\n 除了还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婴儿,最为瘦弱的群体便是那些住着拐杖老年人了。

他们的体质日渐下降,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弱,有的老年人年纪一大,还没有干个什么事
就会头晕目眩,甚至还有心慌气短的症状,那么,面对此种症状,应该如何去做,接下来,让我们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01
饮食调理:龙眼红枣汤,这个汤非常容易做,龙眼和红枣都去核,让后放到锅里煲汤半个小时就可以,可以缓解心悸心慌等症状,建议可以每个星期两次,特别是女性患者,
并伴有失眠、贫血症状的患者更是建议,同时,建议饮食不要少进食高脂肪食物,不要
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咸菜或者腌制品,清淡为主戒烟戒酒,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可以加重心悸的症状。

引起心慌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心慌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心慌的原因是什么
在生活中引起心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情绪焦虑,比如我们遇到很多烦恼的事情没有解决就会造成心慌,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休息好也是会引起心慌的。

对于心慌的发病原因是比较多的,我们建议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这样对于你们预防心慌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建议了解下文的内容。

引起心慌的原因也是诸多的,现在不能准确断定是具体的那
个原因,我来说一下,您对照一下看自己有哪方面的症状. 首先
休息不好.会使人困倦,没精神甚至出现心慌,头晕,恶心,胸闷气短,食欲不振,智力和记忆力的严重下降等.再者您是否有长期喝
酒和吸烟的习惯,也会使心跳加快,让人感到心慌。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常见的是心动过速,其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

如果老年人心率过快,易引起心绞痛发作;对于一般人,时间长了可引起心功能减退。

肌炎:常在感
冒或者腹泻后两周左右出现心慌(为心肌炎的重要表现之一),这是病毒或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病变。

惊吓、恐惧、情绪激动:机体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可
出现心慌。

缺氧:体内缺氧,如身处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低,或患慢性肺部疾病,心脏会出现代偿性反应,引起心跳加速。

血容量不足:由于各种原因,如失水、失血、休克,必须要针对原发病采取有效的治疗。

另外,补充体液、输血、提高血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急救措施。

当大家看了上文介绍的心慌的发病原因,你们就会知道心慌这种症状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心跳加速以及心肌炎还有情绪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心慌这种症状,我们建议患者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散散心,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即可。

老人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怎么办

老人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人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怎么办
导语: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曾经遇到过心慌气短的症状,特别是天气寒冷的冬季以及天气炎热的夏季,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不长的心慌
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曾经遇到过心慌气短的症状,特别是天气寒冷的冬季以及天气炎热的夏季,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不长的心慌气短忍忍就过去了,但是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来说,心慌气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而且很容易发生危险。

那么,头晕心慌心慌气短怎么治?
如果是体魄比较健壮的朋友,那么一般情况不太会出现心慌气短的现象,只有在运动强度过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心慌气短,这时候不用担心,只要休息一阵,然后适当减少运动强度,等身体再度适应该强度之后就没事了。

有些朋友比较容易紧张,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遇到突发的紧急事情时也很可能出现心慌气短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尽快平复心里的紧张,最好先找东西发泄,比如打沙包之类,把紧张都发泄出来,然后建议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做一下修身养心的一些锻炼,比如瑜伽,听一些平复心境的轻音乐,眼中的建议咨询心理医生。

还有一些就是因为本身体质弱,容易引起心慌气短,本人见过最多的就是贫血以及低血糖的的朋友,比较容易出现心慌气短,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心脏本身不好,也容易出现心慌气短,这个必须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然后在平时适当地增加一点强度不大的运动锻炼。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取穴内关、间使、心俞、膻中、神门,巨阙、三阴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胸闷气短心脏疼是怎么回事

胸闷气短心脏疼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胸闷气短心脏疼是怎么回事
导语:在家里,有很多人都是很担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

老年人的身体常常会出现问题的,有很多人都关注到老年人有胸闷气短心脏疼的现象出现。

为了
在家里,有很多人都是很担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

老年人的身体常常会出现问题的,有很多人都关注到老年人有胸闷气短心脏疼的现象出现。

为了更好的处理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搞的。

那么胸闷气短心脏疼是怎么回事?在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步骤/方法:
1、如果是老年人发生了胸闷、气短、心慌、烦躁、有时疼痛的话,一般都是心脏病并发的症状的,有的病人症状比较轻的,只是会出现以上2-3种不适的表现的,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的。

2、如果是严重的心脏病,除了病人会出现以上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走路走路一小段就会觉得很累的样子,而且是那种平坦的马路,如果是上楼梯的话,一般都是上到二楼就累的走不动了。

3、胸闷、气短、心慌、烦躁、有时疼痛的正在发生的话,有时还会是呼吸系统的疾病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等疾病的明显的症状,如果是呼吸道疾病的话,发现以后,需要积极治疗的。

注意事项:
胸闷、气短、心慌、烦躁,外加有时疼痛的话,如果出现这种症状的话,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一定要及时的送病人去医院治疗的,否则如果是呼吸系统的疾病的话,很可能发生窒息,很危险的。

一旦发生了胸闷气短心脏疼的情况的话,我们就要好好的去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断。

要是能弄清楚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以后,我们就能比。

心慌是怎么回事

心慌是怎么回事

心慌是怎么回事心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单纯的心慌并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过度心慌就可能引发疾病。

单纯出现心慌,多见于心律失常。

而我们经常可以遇到心慌时,同时伴有其他的一些表现,而这些表现,则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大致了解。

造成心慌的主要原因1、心脏搏动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

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生理性者可见于健康人在强烈体力活动或精神过度紧张之时。

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所致心悸可由于:(1)心室肥大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由于左心室肥大、心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

脚气病(beriberi)性心脏病时,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发展快,心悸常明显而强烈。

(2)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其他病变贫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动加强而引起心悸。

2、心律失常(1)心动过速(2)心动过缓 (3)心律不齐3、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

患者除感心悸之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并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每因情绪激动而发作。

心慌可能伴随的症状1、胸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脏缺氧?病人就会出现胸闷,缺血严重时感到胸痛?其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如果缺血是暂时性的?胸痛程度通常较轻,且持续时间短最多持续20分钟即可消失。

如果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所致?胸痛程度剧烈且疼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多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胸口压榨样疼痛,疼痛往往会向左上臂或后背放射、休克等,须即刻就医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2、心律失常正常心跳每分钟在50~100次之间?若在50次以下或100次以上,或跳动不规律都叫做心律失常。

运动时心跳加快是正常现象,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多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半夜心慌怎么回事
*一、老人半夜心慌怎么回事
有些老年人睡到半夜突然“憋醒”,感到从未有过的心慌、气短、胸闷和咳嗽,憋得受不了,仿佛大祸临头,不得不坐起来或站起来,在房间内走动,严重者可以象哮喘发作一样。

但奇怪的是,他们做几次深呼吸,或坐到窗前呼吸新鲜空气,不用多大一会儿,便恢复如常,又可安然入睡了,而且这种熟睡中憋醒的情况可能
反复发生。

这种短暂的不适也许并不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也不曾想到去看医生,甚至有些病人即使到医院就诊,因为白天没有
明显症状和体征而被医生漏诊。

其实,这种发作的心悸、气短、胸闷和咳嗽的现象,就是医学上所谓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时较常见的症状,这种情况同样可以发生在中青年心脏病患者。

在左心衰的早期,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可伴有咳嗽、咳泡沫样痰、咯血,大多可自行缓解。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若伴有阵咳、咳泡沫痰和哮喘者,称为心原性哮喘,重者甚至可发展急性肺水肿,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速、咳嗽、咳泡沫痰、伴烦躁不安、濒死感、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

如不及时抢救,可急转直下,死亡率甚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由于肺瘀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

呼吸困难夜间发作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平卧
时静脉血回流至肺部增多引起急性肺瘀血,膈肌上升限制了肺部
的活动,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多种心脏病可导致左心衰,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

由于心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这些疾病的早期并不出现心衰的表现,但随着病情
的逐渐进展,迟早会发生心衰。

然而也有部分患者,既往没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自认为身体“健康”,而出现夜间憋醒的症状时易被忽略。

这类患者潜在的危险性更大。

由此可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脏病致左心衰的标志,且具有致命的危险性。

因此,
对夜间憋醒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二、老人怎样防治心脏疾病
1、按时服药
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不可以因为有一点好转的现象就开松懈,降低剂量或是停止服药。

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病情好转,应该到医院复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服药,不可擅自做主。

2、戒烟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

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
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

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
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
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适量的运动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跑步7分钟,不论快慢,就能降低心
脏病死亡风险。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长期坚持跑步可以增强体质,同时对于预防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动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

造成人体输血量的变化,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动脉血压的变化。

坚持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提高人体的心脏功能,打造一个健康有力的心脏。

但是,运动要适量,还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宜。

散步、慢跑和太极拳都是心脏病患者不错的运动选择。

4、饮食保健
忌食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药物,如辣椒、生姜、浓茶、咖啡
和苯丙胺等兴奋药等。

食盐摄入要适量,和饮料要缓慢,不可以一次大量进食,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

少食多餐,摄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补充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

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
失常。

多吃五色食物(西红柿、薏苡仁、黑芝麻、玉米、菠菜)
对心脏病人身体有好处,可以减轻病情和防止病情恶化等。

5、降低环境对患者的影响
噪音和污染等都可能会诱发心脏病,所以应该选择一些清净、
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选择绿化面积较大的住宅区。

同时,心脏病患者应该避免到拥挤的地方,尤其是在感冒流行的季节。

6、规律的生活习惯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不要大喜大悲,防止情绪波动太大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引发心脏病病情加重。

避免过度劳累,早睡早起。

另外,要注意体重的控制。

*三、老人怎样保护心脏
1、脚部锻炼,养护心脏
人在站立时,脚部的血液要从地面的位置返回到心脏。

靠什么力量返回去呢?一靠动脉的压力,二靠平时的运动。

在我们的足底有个“泵”,医学上把它叫做静脉泵。

行走时,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挤压将血液泵回心脏。

所以,老人经常走路,对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非常有益。

2、起床宜慢,平稳血压
有研究发现,清晨心脏病发作危险增加40%。

原因是,人体清醒时,体内就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血压随之升高,耗氧量也会增加。

一觉醒来,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血液浓度更大,流动更困难。

所有这些都会加大心脏负担。

清晨起床宜慢不宜快,一定要留足“缓冲时间”。

起床后要注意保暖,如果爱晨练,切记充分热身再运动,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如果正服用β阻断剂,最好在晚上上床前服用,这样清晨药效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3、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

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

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

专家指出,人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

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4、做手指操,养护心脏
所谓“十指连心”就是说人的十个手指与心的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经常活动手指,无疑会增强心脏功能。

同时由于每一根手指都有经络,经过四肢直接通到头面及脑的深部,所以运动手指时,就可刺激到大脑里不同的中枢。

透过各个经络,对大脑不同区域产生不同功能的运动效果。

5、饮食有常,保护血管
如果这顿饭有大鱼大肉,或者自己觉得吃得有点撑,那么饭
后就是心脏病人的高危时刻。

多项研究表明,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危险加大。

人们用餐后流向胃肠的血液增加,心脏得到的血流相对减少;若暴饮暴食或饮食过饱,流经心脏的血液会骤然减少,引发心肌缺血或诱发心脏病的发生和加重。

6、注意保暖,保养心脏
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12℃时,人身周围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大,血液流速减慢、血流受阻,血瘀机会增多,引发心脏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冬季减少户外活动,忌食生冷。

7、补钾排钠,保护血管
钾能够调节心律、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多数成人每天需补充4.7克。

钾在西红柿、土豆、香蕉、李子、葡萄干等中含量都很丰富,山芋和番茄酱中含钾量最高。

钾离子可促进钠离子排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防止胆固醇在动脉沉积,保护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