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7社会心理学(二)201410

合集下载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自学考试 浙江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 试题

自学考试 浙江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 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㊁写在答题纸上㊂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㊁姓名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㊂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 提出来的㊂A.麦独孤B .G ㊃奥尔波特C .费斯汀格 D.F ㊃奥尔波特2.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是从 开始的㊂A.海德B .琼斯C .戴维斯 D.凯利3. 是有关我们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内容和结构的认识㊂A.自我B .自我认知C .自尊 D.自我概念4. 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态度㊂A.自尊B .自我概念C .自我 D.自我认知5. 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㊂A.尊重B .人际吸引C .合作 D.助人行为6.有关吸引的认知理论,主要就是 的对称理论㊂A.海德B .纽科姆C .伯恩 D.扎琼克7. 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㊂A.合作行为B .利他行为C .助人行为 D.互惠行为)页3共(页1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8.挫折 侵犯性理论描述的两种减少侵犯的方式是 和发泄法㊂A.控制情绪法B .宣泄情绪法C .转移注意力 D.转移侵犯性动机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是学习而来的,这种学习有两种机制,一是强化,二是A.模仿B .联想C .负强化 D.条件反射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体现的是个人内部冲突的哪种形式?A.接近 接近型B .避免 避免型接近避免型双重接近避免型 二㊁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㊁少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1.社会心理学中所指的 社会情境 包括三类: 这也就是奥尔波特所指的三类社会情境㊂A.真实的情境B .虚假的情景C .想象的情境D.暗含的情境E .构造的情境12.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发生包含三种普遍的机制,即A.联想B .记忆C .工具性条件反射D.模仿E .操作性条件反射13.态度的一般特性包括A.社会性B .具体性C .综合性D.协调性E .稳定性1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的观点,通常人们减少失调的方法有A.改变认知B .改变动机C .改变态度D.改变重要性E .增加认知15.我们的自我知识常来源于A.社会化B .他人的反馈C .自我知觉D.标签激起E .文化)页3共(页2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三㊁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6.态度社会知觉18.自我障碍19.行为传染四㊁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0.沟通者的哪些因素会对沟通对象的态度改变产生影响?21.简述个人内部冲突的形式㊂22.简述群体的形成过程㊂23.简述环境保护的行为干预法㊂五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㊂25.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㊂)页3共(页3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

全国2019年4月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9年4月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㊁写在答题纸上㊂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㊁姓名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不包括A.社会认知B.个体社会化C.社会意识D.社会态度2.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㊂A.观察B.实验C.思辨D.归纳3.团体从表面一致的压力阻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使得团体不能对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和分析的现象是A.群体压力B.小群体意识C.群体决策D.群体影响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 监狱”实验属于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在 条件下人们会使用威胁㊂A.体力不支B.智力低下C.丢了面子D.冲突不明显6.社会心理学成熟期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是A.社会认知趋向B.人际关系趋向C.群体决策趋向D.社会态度趋向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页(共4页)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遵从行为越多B.如果情境很明确,判断事物的客观标准很清晰,那么遵从行为会增加C.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越容易产生遵从行为D.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遵从性呈线性关系8.态度的成分不包括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社会评价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9.群体最满意的沟通网络方式是A.链式B.轮式C.圆周式D.Y式10.人们把自己身体周围的物理空间,视为自身的一部分,这个区域称为A.个人领域B.个人空间C.心理空间D.秘密领地11.光环效应是一种 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㊂A.社会适应B.信息干扰C.先入为主D.以偏概全12.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A.加权平均模式B.平均模式C.加法模式D.中心模式13.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表现出与团体其他成员行为一致的现象㊂A.服从B.遵从C.胁从D.听从14. 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㊂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观察者15.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诱因的强度B.回避动机C.趋向动机D.达到平衡状态16. 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 探测器”㊂A.自我暴露程度B.情感卷入程度C.好恶评价D.亲密行为二㊁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㊁少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7.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等阶段㊂A.哲学思辨阶段B.经验描述阶段C.实证分析阶段D.观点阐述阶段E.调查发现阶段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2页(共4页)18.档案法的优点是A.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预小B.有统计资料可查C.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D.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E.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预大19.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A.联想B.强化C.暗示D.模仿E.社会化20.角色扮演过程包含 等要素㊂A.角色期待B.角色冲突C.角色领悟D.角色实践E.角色模仿21.自我知识的来源有 等㊂A.社会比较B.社会认同C.社会化D.他人反馈E.自我知觉22.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E.晕轮效应23.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的信息具有A.规律性B.特异性C.共同性D.一致性E.期待性24.挫折 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关系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强度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E.人在受挫折后,不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3页(共4页)。

社会心理学二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互动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计算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是指:A. 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B. 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解释C. 对环境因素的解释D. 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答案:A4.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比单独时差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比单独时好C.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D.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抑制作用答案:C5.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解释的是:A. 个体如何认识自己B. 个体如何认识他人C. 个体如何认识社会D. 个体如何认识群体答案:D6.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模仿C. 顺从、认同和模仿D. 服从、认同和模仿答案:A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习得主要通过:A. 直接经验B. 观察学习C. 模仿他人D. 社会强化答案:B8.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的是:A. 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B. 个体之间的权力关系C. 个体之间的利益交换D. 个体之间的合作共赢答案:C9. 社会促进理论认为,群体存在会:A. 增加个体的焦虑B. 减少个体的焦虑C. 提高个体的表现D. 降低个体的表现答案:C10.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的是:A. 个体如何理解社会现象B. 个体如何理解他人行为C. 个体如何理解自己行为D. 个体如何理解群体行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 归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认同理论D. 社会促进理论答案:ABCD3. 社会影响的来源可以是:A. 个人B. 群体C. 文化D. 媒体答案:ABCD4. 社会促进效应的表现包括: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模仿D. 社会学习答案:AB5.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认知过程包括:A. 信息编码B. 信息存储C. 信息检索D. 信息应用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促进效应的含义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试题

社会心理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可以从1924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该书的观点是: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人在场和他人行为。

这本书的作者是A.麦独孤 B.奥尔波特C.莫雷诺D.勒温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____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问题。

A.莫雷诺 B.瑟斯顿C.麦独孤D.奥尔波特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____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庭动力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 B.成年C.中年D.老年4.“群体动力学”,“群体中的心理气氛”等术语的创始人是A.维纳 B.莫雷纳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 页共6 页C.麦独孤D.勒温5.“在战斗中的我军战士真勇敢”,这表现出的是A.价值观 B.态度C.行为D.理性6.把沟通者观点不仅当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把它评定得比实际上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这种效应叫A.同化效应 B.对比效应C.接受幅度D.拒绝幅度7.在进行态度测量时,琼斯和西格尔(1971)为解决个体自我报告法被试不说真话的问题,应用了A.假路线技术法 B.生理记录法C.行为观察法D.量表法8.研究发现,由低可信性沟通者说服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这种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是A.睡眠者效应 B.对比效应C.新近效应D.折扣效应9.美国心理学家对芝加哥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以提供优惠券或消费券为特征的广告或推销活动,实际上是____了顾客对那种商品的依赖。

社会心理学考试(02047)

社会心理学考试(02047)

西师大本科自考社会心理学(02047)应考小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弥漫在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2.期待效应: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影响研究结果。

3.归因: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4.自我实现的预言(皮革马利翁效应):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这一现象叫做~5.亲和动机: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加入某个团体的需要。

态度: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6.凝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

7.去个性化:群体对个人会产生促进作用,使个人在群体中做出他单独时不敢做的事情来。

8.传播:是通过语言、姿态、表情等各种符号传递或交换知识、意见、情感、愿望等信息的社会行为,传播试图与他人分享信息、思想和态度,建立与他人的认同和共鸣。

9.谣言:是某些人或团体、组织、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的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法连锁性传播通路中所流传的信息。

简答题1.杨国枢从人与文化—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区分心理—行为取向的类型?杨国枢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使用社会取向的概念研究,并且用社会互动和性格特质两种观点论证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特点。

他从人与文化—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区分心理—行为取向的类型,提出四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

2.简要说明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传统。

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就存在心理学倾向和社会学倾向,属于心理学文脉的冯特,以个人心理为主线,研究个人的内在经验及行为的心理学文脉和思路;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以社会要因或人与人相互作用为主线,研究作为社会过程或群体心理基础的社会学文脉和思路。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浙江省2001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01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积累阶段指的是( )A.公元前4世纪~公元18世纪中叶B.公元前4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C.公元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D.公元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2.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 )A.个体社会化B.性欲说C.家庭的本质D.群体心理学3.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A.社会环境B.个人的特征C.最突出的态度D.情感性4.认知失调中的诱导服从研究是由( )作的。

A.巴克和弗斯汀格B.艾宾浩斯和卡尔斯密斯C.巴克和卡尔斯密斯D.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5.归因指的是( )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6.贝姆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B.归因理论C.控制源理论D.社会知觉理论7.人际吸引的认知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海德B.阿伦森C.纽科姆D.戴维斯8.侵犯行为是( )A.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意向B.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C.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动机D.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生命个体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9.利他行为是指( )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10.遵从是指( )A.由于群体在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B.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心理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C.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D.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卷
(课程代码02047)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于1908年,其中_______撰写的《社会心理学绪论》用本能的观点解释人类个体的行为。

A.冯特
B.詹姆斯
C.罗斯
D.麦独孤
2.人种志((ethnography )属于下列哪种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档案研究法
D.元分析法
3.一旦觉得小王比较可爱之后,往往就会对她的性格、能力等有一个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属于
A.正性偏差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蝴蝶效应
4. Heider认为事件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下列属于内因的是
A.外界压力
B.天气
C.噪音
D.情绪
5.维纳(Weiner)认为成败归因的三个重要维度是
A.稳定性、内外维度和一致性
B.稳定性、内外维度和可控性
C.稳定性、一贯性和可控性
D.可控性、一贯性和一致性
6.学习论的核心是
A.强化
B.联结
C.模仿
D.观察
7.引起愤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_______最常见的原因。

A.遭受挫折
B.受害者的不利归因
C.情绪激动
D.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
8.当人们有动机、有能力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时,他们更多地使用说服的
A.外周路径
B.交叉途径
C.中心途径
D.平行路径
9.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
B.U型关系
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
10.Sternberg的爱情三元理论认为,爱情的构成要素有激情、亲密和
A.理解
B.信任
C.承诺
D.忠诚
11.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

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
A.越少
B.迅速增加
C.越多
D.越难预测
12.研究发现,当人们一起拉绳子时的平均拉力要比一个人单独拉时的拉力要小,这种现象叫
A.去个体化
B.社会促进
C.社会懈怠
D.社会传染
13.Fiedler在整合了领导风格以及领导对情境的控制两个方面后认为,_______的领导在控制程度低或高时绩效最好。

A.关系取向
B.任务取向
C.目标取向
D.成就取向
14.Bums的特质理论把领导分为_______领导和改变型领导。

A.权威型
B.任务型
C.权变型
D.交易型
15.通过比较,在跨文化研究中_______得到的结果有效度最高。

A.排序法
B.行为场景法
C.评价法
D.态度量表法
16.在两种情况下判断乐山大佛的高度,一是你邻居家的小孩昨天刚过5岁生日,二是张三的父亲75岁了,结果发现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对乐山大佛高度的判断要比第一种情况高,这种社会认知法则是
A.便利法则
B.象征性法则
C.基础比例信息
D.锚定与调整法则
17.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叫做
A.正性偏差
B.负性效应
C.自我提升
D.自利偏差
18.从特质上讲,_______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社会与人格特征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文化
D.家庭
19.埃菲尔铁塔开始建造时,巴黎人非常愤怒,认为它很讨厌,可是今天它却变成,令人喜爱的纪念塔。

这是_______培养了人们对它的喜欢。

A.敏感性
B.互补性
C.熟悉性
D.相似性
20.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讨厌那些讨厌自己的人,这体现了人际吸引的
A.同理心
B.联结原则
C.强化原则
D.熟悉交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让他人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采用的自我表演策略有
A.自我抬高
B.显示
C.嫌虚
D.恳求
E.逢迎
22.行为遗传学常用_______等研究方法来区分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A.双生子研究
B.实验研究
C.家系研究
D.收养研究
E.代际研究
23.Levinger和Snoek根据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发展阶段把人们之间的关系分为
A.零接触
B.知晓
C.表面接触
D.深入接触
E.共同关系
24.下列现象属于社会促进的有
A.领导参观时,工人产量高
B.老师监督时,儿童写作业比平时认真
C.众人闯红灯
D.球迷因自己的球队输球而聚众滋事
E.工作量不变,增加工作人员时,工作时间保持不变
25.Trompenaars对文化定义的维度包括
A.普遍主义对特殊主义
B.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
C.成就与归属
D.特定文化与扩散文化
E.中性与感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偏见
27.习得无助
28.团体规范
29.社会影响
30.文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32.什么是从众?试分析影响从众的因素。

33.什么是图式?它可以分为哪儿种?
34.简述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

35.简述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12分,第37小题13分,共25分)
36.论述四种团体决策的方法。

37.请详细说明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