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资本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三一重工市值管理的案例分析

三一重工市值管理的案例分析

金融天地三一重工市值管理的案例分析魏 雪 宋 清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推进,中国股市步入了全流通时代。

自施光耀先生2005年首次提出市值管理的概念,市值管理理论就对上市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市值管理的分析,不仅仅对企业的管理者,更对股东、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以及监管层都具有深刻意义。

在全新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对股东和经营者来说如何进行市值管理成为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

本文基于市值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具体内容以及与价值管理的联系,并对三一重工市值管理行为从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市值管理;价值管理;并购重组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7-0287-03The Analysis on Sany Heavy Industry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CaseWei Xue Song Qi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 Abstract: As the nation is vigorously putting forward the non-tradable shares reform,China's stock market entered a full circulation times. Since Mr. Shi Guangya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5, the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theor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Analysis on the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have profound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business managers, but also for the shareholders, investors, stakeholders and regulators. In the new capital market environment, how to conduct on the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This article start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he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and value management. Make an assessment of analyze three parts of Sany Heavy Industry company’s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behaviors which are value creation, value management and value implementation,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Keywords: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Value Management;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一、引言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上市公司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案例一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三一重工

1案例一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是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家试点公司,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为其他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树立了样板。

一、三一重工股改方案内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10日召开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审议通过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公司总股本2.4亿股为基数,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总额为2100万股股票和4800万元现金对价、即每10股流通股将取得3.5股股票和8元现金对价后,原非流通股将获得“上市流通权”。

本次股改方案先于2004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实施。

[注:公司200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修改为:以2004年末总股本2.4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派2元(含税),原为10转5派1。

] 5月10日股改方案亮相,拟每10股送3股派8元现金。

5月25日公告,非流通股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10股增加0.5股,现金对价不变。

2005年6月17日正式实施股改方案,以前一交易日15日收盘价23.82元为准,当日自动除权价为17.05元。

表1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数据一览改革前市值比=(非流通股数量×每股净资产)/(流通股数量×公告前收盘价)根据三一集团提出的方案,按方案提出的前一个交易日4月29日的收盘价16.95元计,方案实施后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下降到11.96元,而三一重工2004年的每股收益为1.36元,即试点方案实施后,三一重工的静态市盈率下降到10倍以下,已与美国股市中同业跨国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接近。

据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介绍,三一集团提出“每10股划转3.5股返还8元”方案的初衷,是把发行之初高于国际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溢价部分返回给流通股东。

这一方案至少实现了两个目的,一方面三一集团通过划转股份和返还现金的方式,将近3亿元的超额溢价成本返回给投资者,获得了非流通股的流通权,而另一方面投资者不需要花费任何现金,并且未给市场带来过度扩容的负担。

三一重工偿债能力分析

三一重工偿债能力分析

三一重工偿债能力分析篇一《三一重工偿债能力的那些事儿——从订单风波看端倪》咱就说这个三一重工啊,那在工程机械行业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

我有个朋友老王,就在跟三一重工有点业务往来的公司上班。

有段时间,市场上突然传出各种关于订单的消息,就像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大石头,溅起了不小的水花。

老王跟我说起啊,之前公司和三一重工合作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订单也是稳稳当当的。

可突然有一阵,三一重工的订单好像出了点小状况。

具体咋回事呢?原来是市场大环境变了,好多工程项目都暂停或者放缓了进度,这直接导致三一重工接到的订单数量急剧下降。

就好比一条原本车水马龙的大街,突然没什么行人了,那店铺的生意肯定也受影响啊。

这订单一下降,问题就来了。

三一重工要维持日常的运营,那可是需要大把的资金啊。

工人的工资得发吧,原材料得买吧,各种设备的维护保养也不能少啊。

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每天的开销那是少不了的,可这赚钱的渠道突然变窄了,那压力自然就上来了。

从偿债能力的角度来看,订单减少意味着收入可能减少,那还钱的本事是不是也得打个问号呢?就好比你本来每个月赚五千,还房贷啥的都没问题,突然这个月只赚两千了,那还钱的时候心里就得犯嘀咕了。

不过呢,三一重工也不是吃素的。

人家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法的。

他们开始调整生产策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量把资金都用到刀刃上。

这就好比家里日子紧巴了,那就少吃点外卖,多自己做饭,能省一点是一点。

通过这一阵的调整啊,三一重工的偿债能力好像又慢慢稳住了。

就像一个生病的人,经过一番调理,又慢慢恢复了元气。

咱就盼着三一重工以后能顺顺当当的,毕竟在这行业里,它可是顶梁柱啊,要是倒了,那可影响不小。

篇二《三一重工偿债能力的韧性——从一次招标事件说起》有一次啊,我听说三一重工参与了一个大项目的招标。

这个项目那可是个香饽饽,好多企业都盯着呢。

我那个做工程的表弟小李就跟我详细唠了唠这里面的事儿。

当时招标现场那叫一个热闹啊,各家企业都带着自己的资料,信心满满地准备大显身手。

三一重工经济业务核算方法

三一重工经济业务核算方法

三一重工经济业务核算方法三一重工是中国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其经济业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指对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记录和报告的会计方法。

三一重工的财务会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准则:三一重工根据中国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会计记录:三一重工通过会计核算系统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包括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

3.资产负债表:三一重工编制资产负债表,反映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状况。

资产负债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

4.利润表:三一重工编制利润表,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成果。

利润表包括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要素。

5.现金流量表:三一重工编制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

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

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数据和信息的会计方法。

三一重工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核算:三一重工进行成本核算,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为价格制定、利润计算等提供依据。

2.预算管理:三一重工进行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对比,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实现预期目标。

3.绩效评价:三一重工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制定绩效指标、测量实际绩效和对比预算绩效来评估管理层和员工的绩效。

绩效评价可以激励员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4.报表分析:三一重工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报表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问题与机会,制定相应的措施。

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三一重工通过内外部审计、监督和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公司还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转换等工作,提高财务会计的国际化水平。

三一重工swot案例分析ppt

三一重工swot案例分析ppt

Name of presentation
• Your Text here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sed diam nonummy nibh euismod tincidunt ut laoreet dolore magna aliquam erat volutpat. Ut wisi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 tation ullamcorper suscipit lobortis nisl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 Duis autem vel eum iriure dolor in hendrerit in vulputate velit esse molestie consequat, vel illum dolore eu feugiat nulla facilisis at vero eros et accumsan et iusto odio dignissim qui blandit praesent luptatum zzril delenit augue duis dolore te feugait nulla facilisi.
优势、差异 的确定 服务 优势,差异 的选择 优势,差异 的沟通
与普迈进行 技术合作交流 继续加强与 世界各大高校 的合作 吸收普迈在 环境保护方面 的技术 为普迈提供 三一优势技术
人事整合
人事整合
具体内容 做好并购后企 业的人力资源规 划工作 人员选派问题 尽可能留住企 业需要的人才 注意问题 企业内人心 动荡不安 人事整合要 和文化整合 相联系 并购和整合 不是两个分 立的过程

就三一重工案例 分析大企的企业管理与规划

就三一重工案例 分析大企的企业管理与规划

就三一重工案例分析大企的企业管理与规划【企业简介】三一重工是一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亚洲品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员工人数4万左右,产品批量出口110多个国家与地区,2009年实现销售额300亿,2010达500亿,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三一重工正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面临挑战】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漫延,我国机械制造业正处于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开始直面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更为开放的国际市场,并已获得了持续六年的高速发展,也籍此逐步成为国际机械制造业的中心。

现在,诸多因素的出现都在预示着整个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即将迎来一个拐点,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再沿袭原有的传统思路。

为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是迫在眉睫。

在SAP系统、GSP系统等大行其道之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e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也开始进入机械制造业,为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标准化、集中化提供高效益、低成本的管理模式。

本文以拥有30多个海外子公司,在国内建有5大产业园,业务范围覆盖150余国家的国内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为例,阐述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在组织规划、流程设计、费用控制、制度优化、商旅管理、商务卡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他行业实施费用管控提供借鉴。

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三一重工正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三一虽已引进了如SAP系统、预算系统、GSP系统,但在财务管控这一块却仍保留着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工操作:在费用报销方面员工填写纸质报销单、在费用控制方面主要由年度预算及资金计划进行相关控制,整个报账流程给各层领导和财务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也降低了员工报账的满意度。

实现有效的“费用控制”关键在于事前对业务费用的审批和把控,因此希望通过费用系统的上线承担起原本不该由资金计划承担的“费用控制”功能,通过事前申请锁定预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前费用控制目的,具体系统业务内容如下:通过三一重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的引入,将公司财务管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制度化、信息化。

三一重工SPS生产方式图解及降本路径分析

三一重工SPS生产方式图解及降本路径分析

-23.0%
-0.4%
64.7%
45.6%
35.5%
毛利率
31.8%
26.2%
25.8%
24.8%
26.2%
30.1%
30.6%
32.7%
人均创收
134.2
131.4
132.7
145.0
169.2
270.9
321.1
410.1
yoy
37.0%
-2.1%
1.0%
9.3%
16.7%
60.1%
18.5%
27.7%
精细化管理思维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核心竞争要素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性价比,实现产品不断升级难能可贵(例如,恒立液压),但 面对一次性成本冲击的时候很难每次做到通过产品升级进行应对,成本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 要。集中采购、引入新供应商属于操作难度较小的应对策略,相对来说护城河不深;实现产 业链一体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策略(例如家电里的美的掌握了成本占比最高的压缩机环节也 是 在几轮原材料涨价教训中做出的应对策略),该模式需要面对生产链条拉长的经营风险; 另外一种是走精细管理道路,典型的例如丰田汽车、三一重工,制造业的环节较多,每一次 配合都有成本产生,如果能实现每个环节的完美配合将对降低成本有极大帮助。
1.6%
3.0%
3.7%
其他 合计
1.7% 100.0%
1.6% 100.0%
2.0% 100.0%
2015A 84.1% 9.1% 4.4% 2.4% 100.0%
2016A 83.0% 8.6% 5.8% 2.6% 100.0%
2017A 83.3% 7.9% 6.0% 2.8% 100.0%

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分析

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分析

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分析三一重工是一家著名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2012年,三一重工并购了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这一并购案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

本文将以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分析为主题,探讨并购的财务绩效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

并购财务绩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分析和现金流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包括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等方面,可以用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现金流分析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来评估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和未来发展潜力。

在偿债能力方面,三一重工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并购后有所下降,同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得到了改善。

这表明并购后三一重工的偿债能力有所提高。

在运营能力方面,并购后三一重工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有所提高,而应收账款周转率略有下降。

这表明并购为三一重工带来了更好的运营能力。

在获利能力方面,并购后三一重工的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均有所提高,而销售毛利率略有下降。

这表明并购为三一重工带来了更好的获利能力。

并购后,三一重工的现金流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均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表明企业具有较好的现金流管控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综合以上财务指标分析和现金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并购后,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均得到了改善,同时现金流情况也表现良好。

这表明并购为三一重工带来了诸多好处,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通过比较三一重工并购前后的偿债能力指标,可以发现资产负债率在并购后呈下降趋势,而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上升趋势。

这表明并购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了债务偿还能力。

并购后,三一重工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并购改善了企业的资产和存货管理能力,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需要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一、引言........................................................................................................................ 2 二、文献回顾................................................................................................................ 2 三、三一概况................................................................................................................ 4 1、三一简介 ............................................................................................................. 4 2、企业地位及竞争能力 ............................................................................................ 4 四、分析指标设计........................................................................................................ 5 五、指标结果分析........................................................................................................ 5 1、总体结果 ............................................................................................................. 5 2、资产负债率分析 ................................................................................................... 6 3、主营收入增长率分析 ............................................................................................ 6 4、公司资产规模 ...................................................................................................... 7 5、成长性 ................................................................................................................. 7 6、资产抵押价值 ...................................................................................................... 7 7、公司独特性 .......................................................................................................... 8 8、盈利能力 ............................................................................................................. 8 9、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 ............................................................................................ 9 10、流动比率............................................................................................................ 9 11、固定资产比例................................................................................................... 10 12、经营风险分析................................................................................................... 11 六、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件:................................................................................................................... 13 一、引言 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而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一个公司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一般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均是从狭义的资本结构人手,来分析不同的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自1958年MM理论的提出以来,对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资本结构的选择对企业融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直接决定企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各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从而影响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对企业控制的程度。基于MM理论的拓展,出现了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信号模型、代理成本模型等等,这些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扩展了MM理论,使资本结构理论更加与现实接近,从而使资本结构体系不断丰富,也为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这些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Taub(1975)利用1960——1969年期间89家公司的数据分析表明,企业的预期收益与利息差异、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规模、税率、具有偿债能力的时间长度和负债权益比共6个变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1。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以Harris 与 Raviv和Rajan 与 Zingales最为突出。Harris 与 Raviv(1991)表明,负债比率与固定资产比率、非债务税盾、投资发展机会、公司规模成正相关关系,与公司的变异性(风险性)、广告消费支出、破产的可能性和产品特殊性成负相关关系2。 吕长江、韩慧博(2001)运用沪深上市819家公司199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资本结构与企业的获利能力负相关,但同时得出资本结构与企业规模、成长性正相关的结论,另外还指出企业的负债率会与流动比率和固定资产比例成反方向变动3。郝丽萍、谭庆美(2001)运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100家公司作为样本,选用企业规模、获利能力、经营风险与总负债比例为指标,因素分析法和

1 Allan J. Taub. Determinants of the Firm's Capital Structur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5.57

(4):410-416 2 Milton Harris, Artur Raviv. 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I.1991.46(1): 297–355 3吕长江,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1,05:26-29 岭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三者与总负债比例成正相关,构成了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4。吴允锋、郗英(2004)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正相关,而与企业盈利能力、非负债税盾和托宾指数负相关,并受行业因素影响;证实了所有权结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杠杆5。胡国柳和黄景贵(2006)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企业规模、变异性、公司年龄等因素与企业的负债率正相关;非债务税盾、盈利能力与负债率负相关;另外,行业效应可能也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6。 苏坤,杨淑娥(2009)年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2-2006年共1441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资产抵押价值、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公司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7。张晓辉(2010)选取了A股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与仪表类公司共计187家企业2006——2007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股比例、成长性、投资额与债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产生内部资源能力与债务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但这些指标与长期负债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8。洪菲(2011)在其学位论文中对工程机械行业2007-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长期资本负债率、长期负债率与盈利能力微弱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Z指数与盈利能力微弱正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自然对数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9。陈强(2012)对2007年至2009年6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获利能力、公司资产规模和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的资本结构呈显著正相关,公司发展能力与资本结构呈显著负相关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