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认识静电
高中物理 1.1 认识静电课件 粤教版选修31

②A 与 C 接触分开,再让 A 与 B 接触分开,然后 B 与 C 接触 分开; ③A 与 B 接触分开,再让 B 与 C 接触分开,然后 A 与 B 接触 分开; ④A 与 B 接触分开,再让 A 与 C 接触分开,然后 B 与 C 接触 分开.
如图 1-1-4 所示,A、B 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 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 C 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1-1-4
A.把 C 移近导体 A 时,A、B 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 C 移近导体 A 时,先把 A、B 分开,然后移去 C,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若先把 C 移走,再把 A、B 分开,A、B 上的金属箔片仍 张开 D.若先把 A、B 分开,再把 C 移走,然后重新让 A、B 接触, A 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 B 上的金属箔片已闭合
基础自测
1.关于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物体内部有电荷,有的物体内部没有电荷,所以有带 电的物体,也有不带电的物体 B.物体不带电是因为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和负电荷数目相等 C.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D.我们可以通过某一种方法创造电荷 答案:BC
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 a,a 的表面镀 有铝膜;在 a 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 b,开始时,a、b 都不带 电,如图 1-1-2 所示.现使 a、b 分别带正、负电,则( )
静电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

静电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静电的基本概念静电是指在物体之间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其中一个物体带有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有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积聚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在物体上保持一段时间,直到被其他物体的接触或放电等方式消除。
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子的转移、电子云的摩擦、电子的吸引和斥力等。
二、静电的性质静电的性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荷的性质和静电场的性质。
1. 电荷的性质: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存在斥力,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斥力,异种电荷之间存在引力。
2. 静电场的性质:静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场,它具有磁场一样的性质。
静电场是一个矢量场,具有方向和大小。
静电场中的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静电场力的大小与电荷的大小和电场的强度成正比。
三、静电的应用静电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包括:1. 静电银行机静电银行机是利用静电原理制造的设备,能够将卷装的材料展开并切割成所需长度。
静电银行机通过将高压静电产生器与工作物体接触,使其带上相同的电荷,使得工作物体间产生相互斥力,达到展开卷装材料并切割的目的。
2. 静电吸尘器静电吸尘器利用静电原理来吸附灰尘。
它通过使吸尘器的吸尘布带电,使灰尘带上相反的电荷,从而实现灰尘的吸附。
3.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表面涂装技术。
它利用静电力使漆液沉积在被涂物体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提高了喷涂效率和涂层质量。
4. 静电粉末喷涂静电粉末喷涂是一种新型的喷涂技术,它利用静电力将粉末涂料沉积在被喷涂物体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和耐腐蚀性。
四、静电的防范静电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静电放电,构成一定的危险。
因此,在一些场合需要做好防范工作,预防静电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静电防范措施:1. 排除静电:使用导电性良好的物品,如防静电地板、导电橡胶板等,将静电导到地面上释放。
高二物理关于静电的知识点

高二物理关于静电的知识点静电是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高二物理中关于静电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静电的产生与传递1. 静电的产生方式静电主要通过摩擦、接触和感应三种方式产生。
摩擦产生静电是指当两种物质由于摩擦而发生电荷转移,其中一个物体获得正电荷,另一个物体获得负电荷。
接触传递静电是指当带有电荷的物体接触到另一个物体时,电荷会传递给该物体。
感应产生静电是指当带电物体附近存在另一个物体时,带电物体会诱导对方产生相反电荷。
2. 静电的传递方式静电可以通过导体和非导体传递。
导体是指能够自由传导电荷的物质,如金属。
当导体与带电物体接触时,导体上的电荷会迅速分布并最终达到平衡。
非导体是指电荷不能自由传导的物质,如塑料、橡胶等。
在非导体中,静电只能通过接触和感应方式传递。
二、静电的测量与性质1. 静电的测量单位——库仑物体带有的电荷量可以通过库仑来表示,其符号为C。
库仑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电荷单位,1库仑等于1安培(A)的电流在1秒(s)内所带的电量。
2. 静电的性质静电有三个基本性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电场和电势能、电荷守恒定律。
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而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之间会相互排斥。
电场和电势能:带有电荷的物体周围会形成电场,该电荷在电场中会具有电势能。
电荷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会改变,只能通过传递和转移方式存在。
三、静电的应用1.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技术利用电荷的排斥性质,将带有静电的颗粒喷涂到物体表面上。
静电使颗粒在喷涂过程中更加均匀地覆盖物体,并可以提高附着力和涂层的质量。
2. 静电除尘静电除尘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和电场排斥的原理,将粉尘颗粒吸附在带有静电的表面上,从而达到过滤和清除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物质的目的。
3. 静电防护静电防护主要应用于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在医院手术室、电子厂等场所,通过合理的静电导电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对设备的损坏和人身安全的威胁。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静电现象。
静电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分布不均导致的电荷积累现象。
本文将从静电的起因、表现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静电的起因静电的起因是由于物体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所致。
在物质之间,分子和原子都带有电荷。
当物体处于接触或摩擦状态下,分子和原子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荷,另一个物体获得电荷。
这种电荷的失去和获得导致物体上出现电荷的积累,形成静电现象。
二、静电的表现1. 静电的积累:当两个物体分离时,其中一个物体会带有正电荷,另一个带有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积累是静电产生的基础。
2. 静电的放电:当积累的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将通过放电来恢复电荷平衡。
静电放电可以以明火放电和静电火花的形式存在。
明火放电是指电荷之间的能量释放成可见的明火;而静电火花则是电荷大到足以形成能见度很低的电弧,通常会伴随着可听见的噼啪声。
三、静电的应用1. 静电干扰:静电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在印刷业中,纸张和打印机滚筒之间的静电会导致纸张吸附在滚筒上,造成印刷品脏污或者卡纸现象。
为了减少这种干扰,可以采取吹风除静电、喷雾除静电等方法。
2.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常用的喷涂技术。
通过静电作用,涂料颗粒在喷涂过程中带电,能够更好地附着在物体表面。
静电喷涂不仅提高了喷涂效果,还节省了喷涂剂的使用量。
3. 静电除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物体表面可能会吸附灰尘和污染物。
静电除尘技术利用电场的作用,将带有异性电荷的颗粒吸引到电极上,从而实现对物体表面的清洁。
4. 静电复印: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原理制作的一种影像设备。
在复印过程中,通过静电感光器件将原稿上的图像转化为电荷图像,然后通过静电作用将电荷图像转移到感光鼓上,最后通过粉末吸附和固化形成复印品。
四、静电现象的注意事项1. 静电存在的不可忽略性:静电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对静电现象加以重视和注意。
高二物理知识点静电场

高二物理知识点静电场静电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带电体周围所形成的电场。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静电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静电场的基本概念、产生与性质、静电力和电势能、电场强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静电场的基本概念静电场是由电荷所形成的,在空间中产生电场。
电荷是物质带有的一种基本性质,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相互吸引,同性电荷之间则相互排斥。
在静电场中,正电荷和负电荷会形成电场线,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
电场线用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二、静电场的产生与性质静电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电荷的存在。
当带电体上存在电荷时,周围空间中就会存在电场。
电场是一种物理量,它具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静电场的性质可以通过电场力和电势能来体现。
三、静电力和电势能静电力是静电场中的一种力,指的是带电体之间由于电荷作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静电力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有关,电荷之间距离越近,静电力越大;电荷之间的大小差异越大,静电力也越大。
电势能是指在静电场中带电体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电势能与电荷大小、电势差和位置三个因素相关。
电势差是指两个位置之间的电势差异,电荷从高电势位置移动到低电势位置时,具有减小的趋势。
四、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静电场中的一种物理量,用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在静电场中,带电体处于电场的作用下,会受到电场力的影响,而电场强度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力的强弱。
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和电荷之间的比例相关。
总结起来,高二物理中的静电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静电场的产生和性质、静电力和电势能、电场强度等几个方面。
通过学习静电场,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产生的各种现象。
静电场的知识对于理解电场力、电场能以及静电力作用、电势能变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学中的其他概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以,掌握并理解静电场的知识,对于高二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物理静电场知识点

高中物理静电场知识点引言:静电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静电场的基本知识,包括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等。
本文将介绍静电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静电荷和电荷性质:静电场是由静电荷引起的,因此我们首先应了解静电荷的性质。
静电荷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正电荷和负电荷。
它们是物质中基础粒子的属性,正电荷对应着缺少电子的物质,负电荷则相反。
静电场中电荷的相互作用:静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库仑定律来描述。
库仑定律指出,两个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带正电的体和一个带负电的体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将增加。
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作用力将减小。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场强度用来描述电场的强度大小和方向。
它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顿/库仑。
电场线是我们表示电场的一种方法,它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的有方向的线。
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的强弱,密集的电场线表示强电场,稀疏的电场线表示弱电场。
电势能和电势差:在静电场中,电势能定义为正电荷由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所具有的能量。
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单位正电荷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所变化的电势能。
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可以用来表示电势差的大小和正负。
静电场中的应用:静电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应用的基础。
例如,电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静电场。
电荷从一个点流向另一个点产生电流,从而使灯泡发光。
此外,许多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和手机屏幕,也使用了静电场的原理。
总结:静电场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了解静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理解电场强度、电势能和电势差的概念。
此外,静电场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其他概念和现象,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结束语:希望本文对静电场的基本知识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高中物理认识静电

第1节认识静电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了解多种形式的静电现象,知道物质的电结构.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会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起电现象.(难点)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一、静电现象、物质的电性1.静电现象(1)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称为“电化”或“带电”.(2)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而且摩擦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电荷.2.物质的结构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则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3.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它们分别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4.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二、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总的电荷是不改变的.1.思考判断(1)“顿牟掇芥”记载的是摩擦生电现象.(√)(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带电体靠近导体,导体感应起电,拿走带电体,导体仍然带电.(×)(4)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带电体的电荷飞到了导体上.(×)(5)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6)三种起电方式中,感应起电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7)各种起电现象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2.合作探究(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电子的得失.(2)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冬天,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经过铺有地毯的走道来到房间门口,在伸手接触金属门把手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把你“猛击”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示】人在地毯上行走,由于脚与地毯的摩擦,时间久了人身上会带有因摩擦而产生的大量电荷,当人手与金属门把手接触的瞬间放电,会发出“啪”的声响,同时人会有触电的感觉.静电现象、物质的电性1.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个不同种类的物体相互摩擦,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获得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由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使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使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的原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且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负电荷.2.接触起电(1)方法:用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带电物体的净电荷的一部分就会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2)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发生接触时,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两个导体球分离后,各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恰好中和时,两导体球都不带电).3.感应起电(1)方法:用带电的物体靠近没有带电的物体,也能使没有带电的物体带电.例如,将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来没有带电的金属导体,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就会发生移动,从而在导体表面出现“感应电荷”.如果将带电的物体靠近绝缘体,绝缘体内部的电子虽然不会自由移动,但带电物体的作用会使绝缘体内部电子的方向发生改变,出现“极化”现象,使其带电.(2)规律:感应起电时,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同时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且靠近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感应出的电荷与带电体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即“近异远同”.【例1】(多选)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思路点拨: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不带电的导体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AC[带电棒靠近两导体球时,会在甲球感应出异种电荷,乙球聚集同种电荷.此时若先分开甲、乙,再拿走棒,甲带与带电棒电性相反的电荷,乙带与之相同的电荷;若先移走带电棒,甲、乙两球将呈电中性,再分开甲、乙两球,两球都不带电,故选项A对,选项B错.将带电棒与两球接触,带电棒上的电荷将转移到两球上,分开后两球带与带电棒同种性质的电荷,故选项C对.]三种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都是使电荷重新分布,电荷的总量均保持不变.1.关于电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任意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的过程C[使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荷重新分布,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如图所示,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M处将()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B[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导体中的负电荷被排斥到M处,所以选项B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AB[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因为接触带电,也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的异种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 错.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 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电荷守恒定律12.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3.“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在不同物体或物体不同部分间的转移.当一个物体得到电荷时,其他物体失去电荷;它所得到的电荷就是其他物体失去的电荷.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既没创生也没有消灭,系统总的电荷是不改变的.4.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这里所谓“孤立”系统,就是指与外界没有进行电荷交换的系统,但在系统内可能存在多个物体,在这些物体间电荷是可以转移的.【例2】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2)若A、B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思路点拨: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互相接触时,若带同种电荷,则电荷平分;若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后平分.[解析]设A、B原先所带电荷量均为q,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A后,电荷量平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q2,A带电荷量为q2,原不带电小球再与B接触,总电荷量平分,q2+q2=34q,原不带电小球与B 均带电荷量为34q,所以A、B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q2∶34q=2∶3.带异种电荷时,A带电荷量为q2,B带电荷量为q-q22=q4,即原不带电小球与B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所以A、B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2∶1.[答案](1)2∶3(2)2∶1电荷再分配原则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这种方式称为接触带电.两种带电的物体(完全相同)相互接触时,若是同种电荷则电荷量平分,若是异种电荷则电荷要先中和后平分.4.(多选)原来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AD[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5.(多选)一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CD[绝缘小球上电荷量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消失,故A、B错误,C正确.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故D正确.] 6.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将两小球接触后,小球A的带电荷量为()A.+3Q B.+2QC.+Q D.-QC[小球接触过程中电荷要先中和后平分,Q1′=Q2′=Q1+Q22=+3Q+(-Q)2=Q,选项C正确.]1.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导体B带的电荷量是()A.-q B.qC.2q D.4qC[导体接触过程中电荷要先中和后平分,Q1′=Q2′=Q1+Q22=+5q+(-q)2=2q,选项C正确.]2.把两张用软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它们会张开,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A.弹力B.摩擦力C.静电力D.磁场力C[由于摩擦起电——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于其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容易使其中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软纸摩擦塑料片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塑料片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分开.]3.(多选)把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这两个金属小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A.两球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两球原来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两球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两球中原来只有一个带电BCD[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当两小球相互接触时,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会重新分布,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也可以使原来带电的物体的带电荷量发生变化,所以接触以后会使物体的带电情况发生多种变化.]4.在干燥的天气下,用干毛巾擦玻璃,刚抹干净,又沾上了灰尘;电视机的屏幕也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为什么?【解析】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做功,会使一个物体中一些原子的电子获得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去.在干燥的天气下,用干毛巾擦玻璃会使玻璃带正电,带电的物体容易吸引轻小的物体,故玻璃比较容易沾上灰尘.电视机中的电子枪不断发射的电子频繁地打在屏幕上,从而屏幕可以吸附轻小的灰尘.【答案】见解析。
高二物理认识静电;探究静电力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认识静电;探究静电力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 认识静电2. 探究静电力【要点扫描】第一节认识静电一、静电的产生1. 摩擦起电:摩擦使电荷发生移动,从而使两物体带上相异的电荷。
2.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 静电感应:导体由于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出现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4. 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1. 原子结构: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而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其中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因此不显电性。
2.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3. 起电的原因:物体失去电子则带正电,得到电子则带负电。
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得失。
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l. 静电的应用:激光打印机,静电喷雾、静电除尘、静电杀菌等2. 静电的防护:印刷厂里的空气要保持适当的湿度、油罐车车尾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等第二节:探究静电力一、静电力和点电荷1. 两带电体之间存在着静电力2. 点电荷: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之间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
与质点类似,这是一种理想模型二、库仑定律1.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 公式:库仑力(静电力)的大小221rQ Q k F =,其中229/100.9C m N k •⨯=。
方向: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定律的适用范围:真空中的点电荷三、静电力叠加原理对于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其中每一个点电荷所受的总的静电力等于其他点电荷分别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四、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 它们分别遵从库仑定律221r Q Q kF =与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mG F = 1. 相同点:(1)两种力都是平方反比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训练
2、有三个带有绝缘支架的相同金属小
球A、B、C ,其中A带有1C的电荷量, B、C不带电。现将A与B接触,然后再
将A与C接触。那么,最后A、B、C各带
有多少电荷量?
3、挂在绝缘细线下的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 而靠近或远离,如图甲、乙所示.则(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必须都带电
A
B
C
将A移开
使B、C再接触
二、电荷守恒 1、元电荷
-19 e=1.6×10 C
是电量的单位。带电体 的电量Q=ne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 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 一个部分。 电荷的总量不变。
分层训练
1、一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 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 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原因是潮湿的 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 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 C D)
长脚的铝罐
铝罐为什么会 跟着气球走?
可见,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一、静电的产生
实验二:
可见,电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导到另一个物体!
一、静电的产生
实验三:
可见,物体还可以通过感应带上电!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带上与A电性相同的电荷?
A
B
C
A接触B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B接触C
学习目标
1
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探究起电的方法及认识起电本质 知道元电荷及其单位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2 3 4
生活当中有哪些静电现象?
自学思考
1பைடு நூலகம்
电荷包括哪几种?怎样规定的?其相互 作用有什么规律? 通过哪些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归纳你 所掌握的这几种起电方式,物体带电的 电性有什么特点?
2
一、静电的产生
(
BCD )
变形: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A靠近一个绝缘柱 支撑的导体B时,由于静电感应,B的 两端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现保持A、 B的位置不变而将B的左端接地,则导 体B带何种电荷?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D、沿任意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E、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 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
DE )
5、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 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 电导体C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枕形导体B端时,A端金箔仍张开, 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枕形导体后,先后将手和C都移走, 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A
B
C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
A
B
C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
A B C
B与C接触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
A
B C
A接近B
B与C接触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
A B C
使B、C分离
实验与探究
如何使B、C上的电荷消失呢?
(
BCD )
4、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 C是 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 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 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