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静态与动态
英汉翻译动静态比较以背影为例

Stativeness and Dynamicit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A case study of zhang Peizhi's English version of Figure.Generally speaking,a stative language,like English,in order to stress concepts or states ,must rely heavily on nouns and nominal expressions,Such as nouns, prepositions, adjectives, etc.whereas a dynamic language ,like Chinese,which emphasizes motions or actions,would find more expressions in verbs and verbal patterns.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figure and zhang Peizhi's English version of Figure.1. Nomi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static languageEnglish, especially written language, is highly static and has its own unique pre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parts of speech. Nouns are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written language. If you us e a verb in a Chinese sentence, use a noun in English1.1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汉英对比动态与静态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动态与静态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在众多的差异之中,动态与静态显得尤为明显。
因汉语表达中多用动词,而英语表达中则多用名词,故汉语多呈现为动态,英语则多呈现为静态。
汉语中一个句子中的动词可以多于一个并在使用时不用受时态和形式的约束,而英语中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动词且动词在使用时要受到严格的时态语态规则的束缚,汉语中动词词组可以充当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而英语中动词只能作谓语,为使句式结构多样化,英语表达中多用动词名词化。
下面我就以上所提到的汉英语言间的词性使用上的差异结合例子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繁,英语中多使用名词。
例如:赶车,吃饭,打麻将,洗衣服,聊天,看微博,发表说说,说书,听戏,看电影,等词经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而在英语表达中使用这些词时必须添加其他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英语表达同样意思时会使用catching bus, having meals, playing Majiang, washing clothes, chatting等名词化了的词。
2.汉语中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多个动词,而英语中想要在句子中使用多个动词则需要依靠各种从句。
例如:(1)我说你脑袋瓜子好使就是好使。
(2)我拿了一本《简爱》给他看。
(3)他想办法摆脱困境。
(4)What I need to do now is waiting.(5) You are as smart as what your father has told me.(6) The boy who is studying at the corner was ranking the last in our class, but now after hardworking he has become a top student.(7)来的来,去的去。
Some are coming and others are going.(8)说是说了,没有结果,做是做了,没有成功3.在汉语表达中,陈述者可以省掉主语等其他成分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者也可以明白说者本意并且不会产生歧义。
英译汉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方法——以Pride and Prejudice 的汉语翻译为例

Ⅰ英汉语言特征英汉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其中一项重要特征就是英语的静态特点和汉语的动态特点。
1.1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据连淑能先生在《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所述:“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
”(连淑能2009:132)。
1.1.1名词化表达法名词化主要是指用名词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所表达的信息。
例如:The abuse of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in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e .例句中所使用的名词“violation ”代表的是“违背,违反”的动词含义。
1.1.2介词结构表达动词含义英语中常常用介词或介词结构取代动词,即以“静”代“动”。
例如: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本句中,介词“in pursuit of ”在句中传达着动词含义,作目的状语。
1.2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汉语中多用动词,汉语语篇的动态特点主要表现在动词连用方面。
例如:你去教室把他叫回来。
整句话中连续使用“去”、“叫”、“回来”三个动词,动态特征明显。
Ⅱ英译汉静态向动态的转换上面简单讨论了英语语篇的静态特点,汉语语篇的动态特点。
下面来重点探讨《傲慢与偏见》的翻译中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方法。
2.1名词转换成动词名词转换成动词是英译汉静态转换成动态最常见的方法,这一方法在Pride and Prejudice 中非常常见。
例如:(1)“Our daughters,”replied Mr.Bennet,“haven ’t much in way of praise or recommendation.”本句中的名词“praise ”和“recommendation ”通过转化成汉语动词“值得夸耀和推崇”,完成了从英语静态向汉语动态的转化。
英语翻译静态与动态

(2)有的动词或动词词组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 起修辞作用,译成英语时可以部分省略或全部 省略,这样更符合英语的修辞习惯,如下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If you don't see, you won't realize it.If you see, you will be shocked. The mere sight of it will be enough to shock you.
• (3)由于汉语动词没有屈折的形态变化,使用起来 非常方便,动词或动词形式在汉语句子中无处不 在,起到了很好的构句作用,但这些动词若是在英 译过程中省译的话,更符合英语的构句习惯。例 如: • 努力建立一个办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stablish a highly efficient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
静态与动态 (Static vs Dynamic)
1302班王灿
二、多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 汉语注重“动态”描写,总体修辞效果呈“动 态”, 一个句子中往往会涌现大量的动词,但 并不引起 动词的臃肿和混乱,因为动词没有屈折 的形态变 化,使用时不受形态上的限制,比较方便。 • 汉语动词可以作句子的不同成分,如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用 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作谓语,动词之间也不用任何 关联词语,这种结构分为连动式和兼语式,统称为 复杂的谓语结构。动词连用是现代汉语句法的一 个显著特点。
英汉互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策略

( 洛阳师范学 院 公共外 语教研部 , 河南 洛 阳 4 12 ) 7 0 2
摘 要 : 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是 由中西文化背景和中西方人士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这一语
言现 象主要体现在表意功能 、 句法 结构 和用词频率 的差异 等方 面 , 翻译 时 , 搞好英语 静态 与汉语动 态之间 的转 换
to i n.
Ke r y wo ds:e h iu ft nlt n;tt etn e c d n mi e d n y tc nq eo a sai sai e d n y;y a ctn e c r o v
英 、 两种 语 言的语 法功 能和 句法 结构 有许 多类 动词 。大 量原来 应该 用 动词 表 达 的概念 除 了用 非 谓 汉
s e y a c sc u e y t e d f r n u t r l a k r u d n a so i kn ewe n p o l n En l h s e k n e ms d n mi ,i a s d b h i e e t l a c go n sa d w y ft n i gb t e e p e i g i p a i g c u b h s c u t e n h n . h s p e o n n i man y r f c e n s n a o n r s a d C i a T i h n me o s i il e l td i y t e x,s ma t s a d wo d  ̄ q e e n E gi a g a e e ni n r c e u n yi n l h ln u g s
语是 动 态 的语 言 , 多 用 动词 的 习惯 ; 语 是 静 态 的 和分词 的地方 , 有 英 汉语 则 直接 由动词 来替 代 。由于 汉语 语 言 , 少用 ( 定 式 ) 有 限 动词 而用 其 他 手 段 表 示 动作 的动词 没有 时 、 、 、 和 人称 等 的形 态 变化 , 以 , 体 态 数 所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而且我认为英语多用名词会使语言显得更加正式和地道;而汉语呈动态的原因是它是分析性的,所以词类界限并不明显,但动词距离人的体验最近,又无需形态变化,故而最具优势。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兼论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

词, 汉语语法则重在名词。 【他不仅 多次 申明这 一观点 , ”2 而 且针对多数学者英语 以名词为重点 、 以动词为重点的看 汉语 法 ,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在《 中专辟 出“ 汉语语法 不以动词为
重点论” 一小节讨论这一问题 j 。 申小龙 比较 了上述 两人 的观点 , 认为之所 以 出现矛盾 , 是 因为二人谈论 的是汉语 的两种不 同的句子类 型 , 同济谈 林
---— —
1 40 ・— - - —
是指在语 法理论研 究层 面上 。而英 汉对 比时 所谈 的英语 的
名词优势与汉语的动词优势 都是指 两种 语言 文本 中使用 名
谓语 、 宾语 、 表语 、 补语 、 定于 和状语 , 形态不变 ; ) 2 汉语 动词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 —兼 译中 — 论翻 静态与动 转换 态的
张 坤 坤
( 山东 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济南 2 00 ) 5 10
摘
要: 英语和 汉语相 比较 而言, 英语名词使 用频率高 , 具有静态优 势 , 而汉语动词使 用频率高, 具有动态优 势。
通过英汉互译文本的对 比分析 , 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 的静 态优势及汉语 的动 态优 势, 而认识 到这一规律可以
率动词 占优势 ; 英语语法 以动词为重点 , 运用频率名词 ( 介 + 词) 占优势 。[粥‘ ” 】 蛳 综上所 述 , 我们认为 , 主张汉语重在名词 , 英语重在动词
现为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较早提出这种论
点的是林 同济 ,汉语的特点是动词优势 , “ 英语的特点可说 是
基础都是汉语 的全部句子 , 并不只是一部分句子 ”更重要 的 ;
态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多使用动词上。我们说“ 较多” 使用 ,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Stative 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
动词的动态感强,名词则较为凝滞,所以在汉语
中动词非常活跃,可以连用,也可以广泛代替名
词,或广泛代替形容词。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
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
述呈动态。
教学ppt
3
▪ 汉译英译文对比欣赏:
▪ 以下所引以《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的一个片段 为例,对照我国译坛巨匠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文(A Dream of Red Mansions)进行比较研究、统计 分析了汉译英中动词的处理情况。汉语原文中所 有的动词进行了编号,与它们对应的英译文则在 英译文本中给了相同的编号。该动词有下划线。 如果原文中的某一动词在英译时略去不译,则英 译文中没有相应的编号。
▪ His sister is a great liar. ▪ 2.他瞟了一眼钟。
▪ He cast a glance at the clock. ▪ 3.这所大学造就了他。
▪ The university was the making of him.
教学ppt
9
▪ (二)动词转换成介词
▪ 汉语介词贫乏,“汉语中的介词用得比较少,无论就 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的范围和变化来说,汉语介 词都不如英语介词那么活跃。”
教学ppt
2
▪ 一、英语是屈折语,汉语是非屈折语,相对而言, 英语语言形态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说,词的形态 (及形式)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优 势。英语动词形态变化繁复而稳定,这就使英语 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制约,而名词就没有这个问 题,因此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名词的优势导致 了介词的伴随优势。
教学ppt
7
▪ 下面从“动态”与“静态”这一修辞差异入手来 探讨汉译英中汉语动词(不包括判断动词和能愿 动词)的处理。
▪ 一、单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 “英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是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 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因为名词 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联结”(蒋坚松, 2002: 56)。
▪ 因此,在有些情况下,汉语动词并不是译成英语动 词,而是要遵循英语的这一修辞特点,进行必要的 词性转换,即动词向名词、介词等的转化,使译文 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律,因而更加地道、更显文采。
教学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 (一)动词转换成名词 ▪ 汉语中动词占优势,英语中名词占优势。一个主
要原因就是汉语中缺少像英语中的“-ing”词尾 和抽象名词的词缀那样的抽象化手段, ▪ 1.他妹妹老是说谎。
▪
教学ppt
4
▪ 汉语原文: ▪ 那柳湘莲原是1世家子弟,读2书不成3,父母早丧4,素性爽
侠,不拘5细事,酷6耍7枪弄8剑,赌博9吃10酒,以至眠11花 卧12柳,吹13笛弹14筝,无所不为15。因他年纪又轻,生 16得又美,不知17他身份的人,却误认作18优伶一类。 ▪ 英语译文:
▪ Now this Liu Xianglian was1 the son of a good family who had lost4 both parents early. No great scholar2 3 but frank chivalrous and unconventional 5 in his ways, he was a good spearman 7 and swordsman 8 addicted to 6 gambling 9 and drinking 10, fond of 6 the company of singsong girls11 12 and quite a musician13 14 himself . His youth and good looks 16 led many who did not know17 him to mistake him for18 an actor,
▪ 英语介词虽然是虚词,但却是组成英语句子和文 章的重要纽带之一,在英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据统计,在100句连贯性句子里就用了300个 介词。英语中的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并行不悖, 相辅相成”,统称为“名词优 势”(preponderance of noun),
▪ 1.我们上一个学堂。
▪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
教学ppt
5
▪ 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式动词 (Finite Verb),唯一例外形式是并列句动词 谓语;
▪ 而汉语中却存在着“连动式”和“兼语 式”,如
▪ “他到了火车站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
▪ 及紧缩句,如“我们下雨也去”,
▪ 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如“打得赢就 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
教学ppt
6
▪ 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 括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无处不在,不仅做谓语, 也可做主语,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 传统”,
▪ 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水狗”,
▪ 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
▪ 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 产”
▪ 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
▪ 3.他在用膳。
▪ He is at the table. 教学ppt
10
▪ (三)动词转换成副词
▪ 由于介词大多数都有与之同形的副词,这些副词 和介词同样活跃有用,也可以表达汉语中常用动 词来表达的概念,因此汉语动词也可转换成英语 中与介词同形的副词。
▪ 1.我明天早上动身。
▪ I am off tomorrow morning.
▪
▪
第十一 讲
▪
静态与动态
▪
▪
(Static vs Dynamic)
教学ppt
1
▪ I.教学目的和要求: ▪ 1.掌握动态化特征在汉语中的具体表现 ▪ 2.掌握静态化特征在英语中的具体表现 ▪ II.教学重点与难点: ▪ 1.汉语动词的翻译 ▪ 2.英语介词的翻译 ▪ III.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 ▪ IV.课时:2学时 ▪ V.课的类型:讲授课 ▪
▪ 2.桌布铺上了吗?
▪ Is the cloth on?
▪ 3.就经济力量而言,印度落后很远。
▪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ength India is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