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那你告诉同学们,草原什么样?2、提供草原生态素材: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草原生态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
师PPT(草原植皮、动物等图片)二、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1、看了美丽的草原以后,你有什么感受?2、草原上都有些什么动植物?(师:板书:草原上有:草、兔子、鹰、马、羊……)3、草原上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你能画出几条食物链吗?(生: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几条食物链)4、画完以后同小组同学交流,谁愿意把你画的食物链展示给全班同学。
(投影展示)5、现在我们以“草兔鹰”为例,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填写报告单)(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6、推测:如果上面任何一种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7、刚才我们假想了草原上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这说明了什么呢?(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反馈汇报)8、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草原上的动植物会无缘无故地减少吗?9、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这些动植物的减少,进而导致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后作出分析)三、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1、草原上出现的种种情形,都是人类的行为破坏的结果,这些行为会使草原出现什么情况?2、了解沙尘暴是什么?3、了解沙尘暴有什么危害?4、阅读教材上宁夏藤格里沙漠有关情况的介绍。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维护生态平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八课内容。
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草原上的生态平衡,教学活动首先从研究草原上的鹰、兔、草的食物关系开始的,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沙尘暴,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干扰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不良影响。
【设计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导入课题,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和谐美,激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草原的生态系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对甘愿环境进行假想的分析和推理沙尘暴现象及其成因是由于人们的过度行为造成的。
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对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最后安排学生尝写一写提出合理化建议。
培养学环保的责任感,即把学生带入科学学习的大课堂又把语文的写作融入其中。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引导学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去做。
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推理认识沙尘暴的成因。
4、通过分析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关系和沙尘暴成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通过小组长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的团队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生态平衡》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导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2、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3.知道生态平衡破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4.知道一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
5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
重难点:通过大量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懂得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态瓶、收集到的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了解生态农业、蓝色农业等生态工程。
导入:请学生观察生态瓶,启发提问:你观察到生态瓶里有什么生物?不给小鱼喂食,小鱼能活吗?为什么?(能活,水草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供小鱼呼吸的氧气,小鱼产生供水草生长的二氧化碳。
小鱼的粪便又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
小鱼的生长离不开水草、水、阳光、空气。
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瓶自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板书生态系统。
欣赏图片:森林里的生物和空气、阳光、水等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草原上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同样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师:看了图片你有何感受?(大自然美丽又和谐)生态系统内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板书课题:生态平衡。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后你了解到什么?(大自然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如果人为的破坏大自然长期形成的食物链中的某一环节,会发生什么现象?出示老鹰、兔子和草的食物关系图片,学生思考并讨论回答。
接着出示课本中的文字。
(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事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学生读两遍。
师: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下面我们根据课下预习的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探究一的问题。
做好在班内展示的准备。
屏幕出示交流的要求。
达标检测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8 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1)

4)让学生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一下沙尘暴带来的恶果。
教学活动4
保护环境的建议:
1)谈话:人类的破坏力,太可怕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呢?你们能提出一些具体方法吗?
2)小组列举环保建议。
3)小组间相互评议,选择可行方案。
教学活动5
总结:
我们生活的地Biblioteka 只有一个,只有地球才是我们的家。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三、知识与技能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鹰、兔、草、荒凉的沙漠的活动图片,有关环保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出示一个学生的照片。
2)激趣:这是谁?你觉得十年后,他会怎么样?
3)学生积极猜想。
4)出示鹰、兔、草、荒凉的沙漠的活动图片。
5)设疑:这里有一片生机勃勃的草原,你猜一下,十年后,它会怎样呢?
6)学生再猜想。
7)设疑:如果会变成沙漠,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8)学生分析。
2.揭示内容: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活动2
鹰、兔、草
1)谈话:在草原上,有什么食物关系影响着草原的发展的呢?
2)学生找出草→兔→鹰的食物链。
3)讨论:这条食物链中,什么少了,会导致草原变成沙漠呢?
4)学生分析。
5)激趣:你们能演一个一分钟的小品,说明草原是怎样变成了沙漠的吗?
6)学生小组准备。
7)小组演绎,分析评论。
8)小结。
教学活动3
沙漠与沙尘暴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

教案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3.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4. 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三、教学重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四、教学难点:1.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2. 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五、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分组活动材料3. 相关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2. 学生分享对生态平衡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生态平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有什么特点?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3. 教师展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平衡?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
四、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总结材料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保护生态平衡的理念?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关系的认识。
3. 学生对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的了解。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群落的意义,解释并推断破坏生态平衡的可能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2.应用已学知识分析、推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相关视频、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如果生态瓶中的环境受到人为破坏,瓶中的生物到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也是一样,是需要我们人类来加以好好维护的。
今天老师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来维护生态平衡,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出示课题)(二)草原上的生态平衡(鹰、兔、草)1.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在哪儿见过?2.那你告诉同学们,草原什么样?【预设】草原很美。
羊群,马,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部分不要!直接以图片引入。
3.(出示草原生态图片)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草原生态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
4.看了这些美丽的草原图片以后,有什么感受?草原上都有些什么动植物?【预设】1、植物有各种各样的草、树木。
2、动物有牛、马、兔子、鹰、羊等等。
5.同学们说了很多的动植物,老师给它罗列了一下,(出示草原上动植物的集锦图)第一张图片上的植物是?第二张的动物是?(介绍图片上的动植物名称)6.草原上有这么多动植物,你能说出几条食物链?【预设】1、草兔鹰2、草羊狼3、草昆虫小鸟鹰……(板书)7.这些条条的食物链交错着也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
而一个个食物网也就组成了我们的生态系统。
(红色句子有问题,应该是一个个食物网和非生物环境一起组成了我们的生态系统。
)8.我们来看看其中一条食物链,(出示草兔鹰的食物链)假如食物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发生什么情况?(1)比如鹰少了,会发生什么情况?【预设】如果鹰少了,兔就会因为没有天敌而快速增加,而草就会减少。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8课时第19-20页。
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教科书首先强调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会失去平衡。
接着,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来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鹰、兔、草——草原的生态平衡第二部分: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生态系统失衡从“花丛”到“生态瓶”,再到“沙尘暴”,从小生态到模拟生态拓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层层递进。
2学生分析:到这课为止,学生已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概念,认识人类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学难点]增强爱护身边动植物和环境的情感,有环保意识。
二、教具准备:1. 图片:鹰、兔、草原2. 文字资料:沙尘暴、发菜、鹰隼3. 课件:PPT三、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先学后教1.复习:生态瓶中如果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瓶里生物的生存会受到影响。
2.提问:如果是大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会不会受到影响呢?3.以“蝉、螳螂、黄雀”为例,让学生讨论,如果环境破坏,对这三种生物有什么影响?(小组活动)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啦,那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三种动物的食物链是怎样的`呢?如果环境遭到破坏的话,那么这三中生物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4.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这个生态系统就不和谐(失去平衡)。
5.教师总结:生物群落与生态失衡概念【设计意图】通过温故——回顾上一课《改变生态瓶》得出的结论: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喝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研究是视角由模拟的生态系统(生态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doc

维护生态平衡授课教师:王欣艳【科学探究】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关系和沙尘暴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关系和沙尘暴成因,知道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
【科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教学准备】有关草原和沙尘暴的图片、影视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出示天平、挑担、婴儿学走路、体育运动平衡木图片,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点?(都需要保持平衡)生活中,平衡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
那么生态系统需不需要保持平衡呢?一旦失衡,又会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讨有关生态平衡的问题。
板书课题:“生态平衡”。
(二)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自然用它那神奇的手,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幅美好和谐的画卷。
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
出示多媒体:学生观赏草原。
看到这草原,你有何感受?——生交流2、在这样美丽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学生举例。
(出示草--兔--雄鹰图)绿草、野兔、老鹰他们之间有联系吗?3、看到这条食物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1)设想一下,如果鹰少了会怎样?(2)兔子少了会怎样?(3)绿草少了会怎样?(4)这都是为什么呢?4、刚才,我们假想了草原上许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后果。
那么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草原上鹰、兔、草的减少?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和绿草在减少吗?是谁使得他们的数量在减少?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或草的减少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播放视频——完成填空——教师小结——板书“维护”(三)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1、探究沙尘暴成因。
人类无视自然法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播放“沙尘暴”录像。
(1)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2)是人类的哪些干扰引发了草原的生态失去平衡?(3)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4)这些行为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2、资料补充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
林凯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19-20,第一单元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本单元是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课为本单元最后一课,此前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是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同时通过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认识的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物与环境之间联系与影响、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失衡及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
到这课为止,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从“生态瓶”推广“草原”,再到“沙尘暴”,使学生从小生态和模拟生态扩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
系统,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们加深了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鹰、兔、草的图片,有关沙尘暴、发菜、猎隼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欣赏大草原美景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谁来说说你去过最美的地方是哪?(学生自由答,如能答出大草原,则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则教师继续引导。
)大家想知道老师去过最美的地方吗?请看屏幕(播放大草原美景视频)。
(二)认识生态群落
师: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生活中许多动物和植物,你知道都有哪些吗?(学生自由答,教师将相应动物图片拖入课件中)。
大草原之所以那么美,也正是因为生活在此的每一种生物都和谐相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论有关生态平衡的问题。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像草原上的草、兔子、牛、羊等生物这样,在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屏幕出示)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齐读毕)
(二)鹰、兔、草
师:同学们,在这些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生物里,你能找出哪些食物链?(生答,师课件中板书,同时注意强调食物链通常是以植物为开始,以凶猛的
肉食动物为结束。
)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寻找,我们发现了一张草原生物群落食物网。
但如果这个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我们眼前的大草原,还会这么美吗?(生答不会)那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师:我们以“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种生物为例,设想一下: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组讨论一下。
(生充分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为了分析更清晰些,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进行探索。
假设在草原的某一个区域,只生活着草、兔和鹰三种生物,2个单位的鹰、5个单位的兔和8个单位的草就能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生物群落。
如果鹰少了,首先会发生什么现象(影响到谁)?(兔子天敌减少,兔子大量繁殖,兔子数量增加)
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影响到谁)?(草被兔子吃光,来不及生长)
反过来,草被吃光了,兔子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兔子没有食物会被饿死)
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剩下鹰会没有食物也会饿死)
最后草原上还剩下什么?(教师操作课间增减草、兔、鹰图片数量,最后课间剩下黄土、沙漠)草原上的生态还平衡吗?(不平衡)没错,草原生态将失去平衡。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如果鹰减少了,发随之带来的问题,并最终导致草原生态失衡。
那么如果兔子减少,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草减少,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用上桌面的小卡片,在小组内也进行两次模拟实验,并完成记录单。
学生模拟实验结束,各请一组学生展示汇报。
师小结: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草、兔、鹰无论哪一个减少了,最后都讲导致草原生态失衡。
那么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或是草的减少呢?(学生充分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因此我们要杜绝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三)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师:刚才我们对草原生态失衡进行了模拟实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生态失衡的现象已经出现。
(出示课本资料,学生阅读)
资料:我国的北方,有许多半干旱的草原地带,除了人类放牧的牛羊,还生活中肉食性的猎隼(sǔn)、狐狸和狼;杂食性的鼠;植食性的兔;还有蝗虫、蚱蜢等昆虫,以及我们喜爱的百灵鸟。
那里还生长着中药材甘草、远销国外的名贵特产发(fà)菜等,可是当地的生态平衡政治遭到破坏。
生阅读完资料后,教师展示猎隼、发菜、百灵鸟资料(着重介绍百灵鸟)。
扩展资料1:发菜是一种藻类,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
它大多生长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国的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均有生产,而宁夏最为著名。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采集发菜的现象十分猖獗,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2000年6月20日国家已将发菜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扩展资料2:猎隼(sǔn)又叫鹘(hú),是一种凶猛的鸟,上嘴钩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驯熟后可帮人捕猎。
猎隼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猎隼在中东一些国家是王宫贵族的宠物,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境外一只经过驯化、体型高大的猎隼价格很高,因
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猎杀、猎捕和走私猎隼的情况非常严重。
猎隼的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引发鼠害泛滥,给当地牧民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
猎隼现在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扩展资料3:水葫芦俗称水浮莲、凤眼兰,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杂草,通常自由漂浮水面。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30年代作为生猪饲料引入我国。
实际上,水葫芦营养价值极低,并不能起到肥壮猪只的作用,倒是对水体有净化的作用。
但是,由于水葫芦繁殖快,易在生长区内形成优势物种,导致其它水生植物的减少甚至消灭,并且会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
当水葫芦大量繁殖时,就会堵塞河道,阻碍排灌,影响水体流动、航运和城市景观等。
专家介绍,水葫芦在原产地有自己的天敌,因此繁殖不会太快。
而我国在引进此物种时,没有考虑到食物链平衡这一点,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现在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
扩展资料4:百灵鸟也叫蒙古百灵,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的草原上。
它不仅能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而且活泼灵巧,非常招人喜爱。
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其确定为区鸟,列为自治区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百灵鸟不仅叫声悦耳,而且肉质鲜美,被当地人称为“一口香”。
这给百灵鸟带来了被猎杀的厄运。
一只百灵鸟能卖到100元左右。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内蒙古盗猎百灵鸟的活动愈来愈猖獗。
最多的时候,一年有近4万只百灵鸟被违法捕捉。
如此动人的小鸟,却在不断遭到不法之徒大规模的捕猎,“面临着绝迹的威胁”。
一年四季在草原上繁衍生息的百灵鸟,对草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灵鸟以草原上的蝗虫等害虫为食,一只百灵鸟一年能捉3万多只害虫,而百灵鸟又是狼、老鹰等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这些动物同时又是草原鼠害的天敌。
所以,百灵鸟被大量捕杀,必然会造成草原的生态失衡,最终加剧草原的退化。
师:结合资料,小组内说一说,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内蒙古当地生态失衡。
(学生组内充分讨论,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师: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过度捕杀、非法采集、过度放牧等,结合百灵鸟捕食蝗虫为例,向学生阐述4万只百灵鸟遭到捕杀后,每年会有40000×30000=1200000000 12亿只蝗虫没有了天敌……播放视频,截屏对比前后,加深学生感受。
)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最终结果是什么?
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由学生充分思考发言)
师小结: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是十分不易的,人类的很多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其中一个恶劣的结果就是导致沙尘暴的肆虐。
(播放沙尘暴视频)生态失衡后所带来的噩梦般的结果让我们更加明白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那么就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吧!下课。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维护生态平衡》模拟实验记录单
五()班第____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