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教案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长水果”》学习目标: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

学生相互提示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诵课文,掌控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知道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水果”吗?(板书:长水果)吃了长水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示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赠送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摸索:“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水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爱好书。

)(2)指导朗诵相干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

知道“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知道。

4.作者为何说书是“我”的“长水果”?(书像长水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何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水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产生的事情,书就像“长水果”一样不老。

)四、积存语言,交换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换体会。

五年级小学劳动课教案20篇

五年级小学劳动课教案20篇

五年级小学劳动课教案20篇教案标题:五年级小学劳动课教案20篇教案1:主题:认识劳动的重要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了解到不同劳动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分类2. 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 不同劳动的特点和意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劳动的定义和分类,并列举一些劳动的例子。

3.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劳动的特点和意义。

4. 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劳动项目进行实践,并撰写一篇关于该劳动的报告。

5.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报告,并进行总结讨论。

6. 拓展: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采访一位从事特殊劳动的人,并写一篇采访报告。

教案2:主题:学习农田劳动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农田劳动的内容和技巧,并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内容:1. 农田劳动的内容和意义2. 农田劳动的技巧和方法3. 农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田劳动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农田劳动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农田劳动的内容和意义,并列举一些农田劳动的例子。

3. 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农田劳动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示范。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农田劳动实践,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5. 总结:学生总结归纳农田劳动的内容、技巧和意义,并进行分享。

6. 拓展: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当地农田劳动的现状,并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案3:主题:学习家务劳动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家务劳动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学会一些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1. 家务劳动的内容和重要性2. 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 分担家务劳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务劳动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7篇)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精选7篇)。

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篇1学习阶段:水平三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广播操的复习,并能做出示范。

积极参与跳长绳活动。

学习内容:跳长绳广播操学习步骤:一、小组活动,积极参与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提出分组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比赛展示。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复习二路纵队行进走。

3、全班分成三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8”字跳长绳和“1+1”跳长绳。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2分钟“8”字跳长绳。

5、分组展示“1+1”跳长绳。

组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二、合作学练,提高质量教师活动:1、讲述上节课广播操练习情况,提出本节课复习要求:对前三节广播操要做到精雕细凿,把每一节动作细细过关。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分组过关。

学生活动:1、了解本课复习的要求。

2、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不断改进动作质量,反复体会各节动作的重难点。

3、分两组(女生组、男生组)进行过关,男生过关时女生作评委,女生过关时男生做评委,不仅能积极参与评价,更要做到公正。

组织: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长绳三根小学五年级学校课程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深母爱。

教学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指名说板书:做故乡的蘑菇听故乡的声音斗笠感故乡的温暖闻故乡的芬芳戴故乡的明月二、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同座的为一组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开始!a 、读b 、指名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2、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有感情的⽤⾃⼰的语⾔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感受祖国⼭河的壮丽。

3、培养学⽣对⼤⾃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激发学⽣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的吗?你见过其他颜⾊的树林吗?激发学⽣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新课⽂《红树林》(板题,⽣齐读课题) ⼆、初读全⽂、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课⽂,把⽣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多读⼏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结。

三、学习课⽂,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想⼀想:作者是从哪⼏个⽅⾯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 1、学完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字新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课时 ⼀、总体把握: 1、熟读课⽂,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的句⼦。

2、结合课⽂,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个⽅⾯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的提纲。

三、听写⽣字⽣词,纠错 四、⼩练笔:描写⾃⼰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2.⼩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草不⽣”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五年级学生的优秀教案大全5篇

五年级学生的优秀教案大全5篇

五年级学生的优秀教案大全5篇五年级学生的优秀教案大全1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学习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教学难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学生指出罗布泊的所在地。

(大屏幕出示新疆地图)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可现在那里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出示幻灯片)仙湖为什么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今天,我们就走进罗布泊,听听她的诉说。

(大屏幕上出示课题)二简介作家作品:作者吴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报告文学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他的佳作,被评为2023年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三快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

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然后出示幻灯片,同时播放音乐)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五年级的教案(万能10篇)

五年级的教案(万能10篇)

五年级的教案(万能10篇)五年级的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1、谈话:讲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都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花?”生:有秋天开的菊花。

生:有牡丹。

生:我还知道中国十大名花排第一位的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师:梅花确实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2、根据以前的学习,还有你对梅花的了解,能说说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生:梅花只有冬天才开放,说明它非常坚强。

师:是啊,“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多么坚强的梅花。

生:梅花还特别纯洁,它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我是从《墨梅》这首诗中知道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过渡: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写梅花,有多少画家画梅花,又有多少歌曲唱梅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梅花有关的小故事。

点评:课前导入亲切自然,激发同学们想了解梅花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铺垫。

4、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5、谈话: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点评:“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了解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发现。

生:梅花有灵魂吗?生:梅花的灵魂是什么?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全班同学只有一个同学没有读完)师: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老师很欣赏你能够坚持着把课文读完。

点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在读的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

)师:看来把课文读正确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细心地盯准每一个字。

希望同学再细心一些好吗?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1、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了,现在你都想说些什么?生:我感受到了华侨老人非常想回家,回到祖国去。

生: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的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生: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

师: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被老华侨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第⼀篇】⼀.【教学⽬标】1、认知⽬标:①能够正确说出字母组合ou的发⾳, 并能够根据其发⾳规律拼单词。

A层学⽣:能通过例词⾃主地归纳出字母组合ou的发⾳,并能够根据发⾳规律拼读新单词。

B、C层学⽣:在A层学⽣归纳的基础上与⽼师的引导下理解字母组合ou的发⾳规律。

②掌握四会单词mouse, house, sound, countA B层学⽣:听到单词,能根据发⾳规律迅速准确书写四会单词。

C层学⽣:听到单词,能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根据发⾳规律书写四会单词。

2、能⼒⽬标:①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让不同层次学⽣的⾃主学习能⼒都得到锻炼。

②培养学⽣认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和⾃主探究能⼒。

3、情感和态度⽬标: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护不同层次学⽣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信⼼。

②培养学⽣对英语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学五年级的学⽣。

学⽣已经掌握了26个字母的名称⾳、21辅⾳字母的发⾳规则、5个元⾳字母长短⾳的发⾳规则以及⼀些常见元⾳字母组合的发⾳规则,⽐如er\ir\ur\ar\al\or\le\ee\ea\ow\oo\ai\ay。

学⽣有了扎实的字母语⾳基础,学⽣会运⽤⾃然拼读法拼读出简单的单词,是新版教材的受益者。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学习能⼒较强。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标和学⽣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重点:ou字母组合的发⾳规律,能听辨朗读,并拼写相关的单词 mouse、house、 sound、count难点:根据ou的发⾳规律,能够⽤⾃然拼读法尝试拼读不认识的单词,试着掌握阅读绘本故事的意思四.【教学过程】 ⼀、Warm up 1、师⽣问好,⾃由交谈 在没上课之前,我就会与学⽣进⾏朋友式的会话:Hi!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教师就这样⾯带微笑,边说边⾛下讲台与学⽣握⼿问候。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解下列方程。

_+2_=147 y-34=71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①公鸡_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②公鸡有_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

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

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

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

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窃读记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4、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二、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诵读句子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课文,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

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教学反思: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

3、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二、释题明意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

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

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六、神奇岛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

(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