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多中心发生
西医综合(消化系统疾病)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西医综合(消化系统疾病)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1.下列哪项对诊断慢性肥厚性胃炎最有意义A.黏膜固有层细胞浸润显著B.腺体与腺体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C.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异型生长,表面有绒毛状突起D.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超过黏膜肌层正确答案:D解析:慢性肥厚性胃炎病变常发生于胃底及胃体,黏膜层增厚,皱壁肥大加深变宽形似脑回。
镜下,黏膜表面黏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增多。
腺体增生肥大变长有时穿过黏膜肌层。
黏膜固有层内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疾病2.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具特征的病理变化是A.黏膜变薄、腺体减少B.假幽门腺化生C.肠上皮化生D.腺体异型增生正确答案:A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具有特征的病理变化是黏膜变薄、腺体减少,而胃酸减少等改变亦可出现在其它病变如胃癌时。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疾病3.胃消化性溃疡病变部位最常见于A.胃大弯及胃底B.胃前壁C.胃后壁D.胃小弯近幽门处正确答案:D解析: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愈近幽门愈多见,胃窦部尤为多见。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疾病4.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穿孔B.出血C.幽门狭窄D.癌变正确答案:B解析: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少量出血,便潜血阳性;大量出血,患者可有呕血和柏油样便。
大出血时患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其他并发症为: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疾病5.与阑尾炎发病无关的因素是A.细菌感染B.阑尾平滑肌痉挛C.阑尾腔阻塞D.纤维多的饮食正确答案:D解析: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是主要因素。
通常在阑尾腔内能找到大肠杆菌、肠球菌及链球菌等,但必须在阑尾黏膜发生损害后,这些细菌才能侵入引起阑尾炎。
阑尾腔可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种刺激引起阑尾挛缩,致使阑尾壁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黏膜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引起阑尾炎。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疾病6.病毒性肝炎病变中,属于渗出病变的是A.汇管区淋巴细胞增多B.肝细胞嗜酸性变C.肝细胞溶解坏死D.Kupffer细胞肥大、增多正确答案:A解析:病毒性肝炎病变中,属于渗出病变的是汇管区淋巴细胞增多。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高的国家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高的国家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介绍食道肿瘤说,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肿瘤,在消化系统类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胃肿瘤。
专家提醒,开展食道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研究,可使食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0%。
亚洲男性成位食道肿瘤的高发人群有关资料显示,相比于美国和欧洲的国家,亚洲人的食道肿瘤发病率较高。
其中,我国食道肿瘤的发病率目前居世界第一位,发患者数占发病总数的60%,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河南省林州以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而闻名,发病率高达100-300人/10万。
食道肿瘤也我国食道肿瘤的发病率目前居世界第一位,发患者数占发病总数的60%,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是香港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约有500名发患者群,且大部分患者是男性。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贻误时机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介绍,食管癌早期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常规的体检也没有把食道部位的病变监测包括在内,因此大多数食道肿瘤患者在食道肿瘤已经出现转移或颈部淋巴腺肿大时才去医院就诊,此时,已经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在食管癌初期,患者仅仅会感到咽喉部有异物感、轻度哽咽感,好像有东西贴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
这些轻微的不适感,往往使患者误认为是食管擦伤或吃饼干等硬食品时未喝水造成的。
待肿瘤渐渐长大之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进食时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等症状,并在吞水或咽食时感觉胸骨疼痛,其后他们只可进食流质的食物,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吐血等状况。
食道肿瘤预防可从饮食习惯入手作为典型的生活方式肿瘤,食管癌患者在饮食习惯上具有很多共性。
有关报道显示,家庭成员多人患食管癌、夫妻同患食道肿瘤的例子不在少数。
医生提醒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卫食道健康。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提醒,少吃腌制和霉变食物,如酸菜、泡菜以及腌制、熏制食品等。
这些食物含有致肿瘤物质亚硝胺以及霉菌毒素,可能引起消化道肿瘤;吃饭宜细细咀嚼,少进食过热、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食道;不抽烟,少喝酒。
食管癌的好发部位是哪里?

食管癌的好发部位是哪里?
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上。
食管癌的发生主要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理、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食物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疼痛等。
从解剖上看,食管主要分段为颈段、胸段及腹段,颈段发生癌变的机率较少,通常将腹段归在胸下段内,也较少发生癌变。
胸段发生的癌变较高,胸段又分为以下三段:
1、胸上段: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为食管的第一个生理狭窄处,通俗一点说就是食管和咽的交界处,约20%的食管癌发生在这个位置。
2、胸中段:从解剖上来讲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上一半,为食管第二个生理狭窄处,此部位癌变最高,因为我们食入的东西易存留此处,比较容易受到残留食物的刺激,有资料表明,约50%的食管癌发生在此部位。
3、胸下段:从解剖上来讲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度的下一半,为食管第三个生理狭窄处,30%的食管癌发生于此处。
胸中段的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见,主要为鳞癌,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其实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目前我国已大力开展防癌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知癌防癌,以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食管癌有关的名词解释

食管癌有关的名词解释食管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发生在人体食道部位。
它起源于食道内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并会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
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很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1. 食管食管是连接喉部和胃的一条长管,位于胸部和腹部之间。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喉部顺利送达胃部,同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呼吸道感染。
食管由多层组织构成,包括黏膜、肌层和外膜。
2. 癌症癌症是由于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失控导致的一类疾病。
正常细胞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长和分裂,但癌细胞却失去了这种规律性,无限制地增殖,形成肿瘤。
3. 食管癌的分类食管癌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前者起源于食管黏膜表皮细胞,通常发生在食管的上半段。
而后者则起源于食管黏膜下腺体细胞,通常发生在食管的下半段。
4. 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食管癌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慢性胃食管反流等。
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大量地饮酒和吸烟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饮食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高盐、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患有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人也容易患上食管癌。
5. 食管癌的症状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胸口疼痛、胃灼热感、体重减轻等症状。
食管癌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
当食管癌晚期扩散至其他组织和器官时,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黄疸等症状。
6. 食管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预防食管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保持体重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早期筛查也是预防食管癌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食管镜等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到食管癌的早期病变,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7. 食管癌的治疗方法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瘤体、放射疗法、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食管癌的多中心发生

讨
论
• 100例手术切除标本,癌旁互不相连的底 层细胞癌变或原位癌者占94%; • 25例早期鳞癌的连续组织切块检查中,存 在有互不相连的癌灶;
讨
论
• 国外报道1315例食管癌中多发原位癌 者126例占9.5%,以口腔癌最多,胃癌 次之,两者占多发癌的53.2%。
• 上述资料证明:食管癌的发生可能 是多点性来源。
内镜所见
内镜诊断: 食管癌术后复发
病理诊断(BL79501): (食管距门齿24-26cm处黏膜)鳞状细胞癌。
病例介绍
• 既往健康。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 肺CT示:胸腔胃 • 全腹超声未见异常
病例介绍
• 临床诊断: 食管癌术后复发 • 后续治疗:NP方案(长春瑞滨联合顺
铂)化疗、食管复发癌灶放疗、于术后
狭窄部位置入食管支架等
讨
论
• 该患者术后50天即发现在手术部位上方 5-7cm处又一食管癌灶。 • 说明:食管癌的发生是多中心性的。
讨
论
• 恶性肿瘤,往往从多个相邻的瘤变小灶 起源。 • 癌变由致癌因子作用最强处或最敏感的 细胞群首先发源。 • 癌旁癌灶距主癌较远可发展形成“双原 发癌”或“多原发癌”。
讨
论
• 近年来对癌旁组织进行研究,揭示出:主癌系 边缘及邻近组织或较远部位的组织在肉眼难以
察觉下的不同程度的病变。
• 从这些发现中,证实了食管癌发生的多灶性起
源。
食管癌的起源
• 食管上皮的组织增生与间变 • 强烈的致癌因子反复作用于不典型增生 的食管上皮 • 免疫功能低下 • 肿瘤家族史
讨
论
• 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 是其内源性病因,而同一脏器接受相同 的外源性强烈致癌因素的刺激是同一脏 器发生多个组织类型相同肿并不一定是手术切除不 彻底;
食管癌高发区上消化道癌整体高发对病因及预防的启示

z
hu
a n
g 0 5 0 0 1 1 C h in
,
a
t
s u
p p o r t :N a t u
e c
l S
F
o u n
d a t io
in
c e
(2 0 0 5 0 0 7 9 7
in
t No r he
n o n
)
rn
O bj
e s o
t iv
e :
To
d e te fo
c
t
u
p
pe r
te a
,
结论 :太 行 山 南 部 食 管癌 高发
,
区存在环 境 致 癌 因素
,
在 该 地 域 寻 找 能 标 定 个 体 风 险 或 早 期 事件 的 生 物 学指 标 是
国 外人
一
个今 后 应 致 力 研 究 的 方 向 但 通
过 先 期 改 良饮 水 等 病 因 预 防 措 施 也 许 有 助 于 更 快 地 把 超 额 的 发 病 率 降低 到
o
to
o
e s o w a
pha g
r
.
l
c a n c e r
:
d d is
e a o
c u s s e s
、 、
~
80%
。
纯 山 区的涉
,
县 以 贲 门 和 非 贲 门 的 胃腺 癌 多见
以
3 占 上 消 化 道 癌 6 0 % 以 上 ;而 山 区 丘 陵 平 原 各 1 / 的 磁 县
。
以
食 管 鳞 癌 多见 占 7 0 %
亚 硝 胺 可通过
上消化道多原发癌3例报告

上消化道多原发癌3例报告几年来,遇到多原发癌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59岁。
吞咽时胸骨后疼痛月余。
既往有上腹疼痛史。
检查:一般情况较差,心肺正常,剑下压痛,肝脾及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x线示食管上段平t3左侧壁有结节状充盈缺损,长约1cm,管壁扩张度受限,黏膜皱襞破坏中断;平t8以下食管右后壁有6cm的管壁僵硬,黏膜破坏中断,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管壁扩张受限;食管下端平t12盈缺损,长约2cm。
3处病灶之间均有正常食管相隔。
x线诊断:食管多发癌。
胃镜检查:进镜20cm,5~6点处有1cm×5cm的黏膜内隆凸,呈结节状,表面糜烂,易出血;进镜30~38cm,7~8点处有纵形的长条状黏膜内隆凸,似菜花状,表面糜烂,易出血;进镜41cm处有0.7cm×1cm的黏膜内隆凸,边界清楚,贲门正常,3处病灶之间均有正常食管相间隔。
活检病理报告:3处均为鳞状上例2:患者,男,67岁。
3年前因直肠癌行根治术,术后食欲可,未见脓血便,近3个月来出现吞咽困难并逐渐加重。
检查:一般情况较差,心肺正常,肝脾及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可见刀口瘢痕。
x线检查食管下段及贲门部有10cm的狭窄区,黏膜皱襞破坏中断,管壁硬,有结节状充盈缺损,钡剂呈分流状入胃,胃底黏膜粗大不整齐,胃小弯缩短,蠕动减弱,排空慢。
x线诊断:胃底贲门癌侵犯食管末端。
胃镜检查:进镜32cm处见食管狭窄黏膜破坏中断。
活检病理报告:鳞状上皮癌。
例3:患者,男,68岁。
间歇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逐渐加重,来院就诊。
x线检查:食管中上段平t6处示不规则狭窄区,黏膜破坏,管壁僵硬扩张受限,范围约5cm;贲门上方后壁示2cm大的充盈缺损,局部黏膜破坏中断,管壁扩张受限。
x线诊断:多发食管癌。
胃镜取活检,病理证实2处均为鳞状上皮癌,两病灶之间均有正常食管间隔。
讨论多原发癌是指在同一个体,同一系统或同一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医学专题食管癌新资料

• 国内:哈萨克族最高(68.58/10万)
其中新疆托里县哈族为155.9/10万
其次蒙古族,维吾尔族和汉族
塔
吉克族最低:发病率为5.93/10万
(三)食管癌的病因
(1).化学病因:亚硝胺类如亚硝酸盐, 亚硝胺等 (2). 生物性病因:黄曲霉菌毒素等 (3).微量元素缺乏:钼、铁、锌等 (4).维生素类缺乏:Vit A、B2、C等 (5). 饮食习惯不良:烟、酒、热食热饮等 (6). 遗传易感因素
正常食道粘膜
食管癌(鳞癌、腺癌)
5. 扩散和转移
(1).直接扩散 (2).淋巴转移(主要):食管旁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锁骨上、颈部淋巴
结
(3).血行转移:发生晚,常见部位是肝脏、
肺脏、骨骼、肾上腺等。
贲门、食管淋巴结示意图
颈部、锁骨上 气管旁 隆突下 肺门 肺下韧带 主动脉旁 食管旁 贲门 胃左血管旁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 的高发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
一.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一)食管癌高发区
国外:中亚一带, 非洲, 法国北部和中南美洲 如:伊朗黑海地区:男:165.5/10万 女:195.3/10万
国内:太行山区,秦岭地区,闽鄂交界区以及湖北、 山东、江苏、陕西、内蒙、甘肃、新疆等。
1. 梗噎感 2. 胸骨后烧灼感 3. 异物感 4. 可无症状
(二)进展期表现
1. 进行性吞咽困难(典型症状) 2. 呕吐 3. 胸背疼痛 4. 体重下降
(三)晚期表现
1. 侵犯穿孔:疼痛、呛咳、呕血 2. 神经受累:声音嘶哑 3. 恶病质:消瘦、贫血、低蛋白 4. 远处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肝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介绍
• 患者男性,49岁。 • 2008年2月25日于吉大一院行食管镜检查 后行食管癌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 术后病理:食管高分化鳞癌,癌组织侵及 全层,淋巴结转移2/2枚。
病例介绍
• 患者术后进食梗噎感缓解仅2周,随即再 次出现进食不畅。 • 于2008年4月15日来我院行上消化道镜检 查。
内镜所见
内镜诊断: 食管癌术后复发
病理诊断(BL79501): (食管距门齿24-26cm处黏膜)鳞状细胞癌。
病例介绍
• 既往健康。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 肺CT示:胸腔胃 • 全腹超声未见异常
病例介绍
• 临床诊断: 食管癌术后复发 • 后续治疗:NP方案(长春瑞滨联合顺
讨
论
• 100例手术切除标本,癌旁互不相连的底 层细胞癌变或原位癌者占94%; • 25例早期鳞癌的连续组织切块检查中,存 在有互不相连的癌灶;
讨
论
• 国外报道1315例食管癌中多发原位癌 者126例占9.5%,以口腔癌最多,胃癌 次之,两者占多发癌的53.2%。
• 上述资料证明:食管癌的发生可能 是多点性来后复发并不一定是手术切除不 彻底;
• 实际上,部分复发病例癌的发生属于多
灶性先后起源,术后逐渐形成新的原发 性癌,临床上视为“复发”,实则应称 之为再发性食管癌。
讨
论
• 近年来对癌旁组织进行研究,揭示出:主癌系 边缘及邻近组织或较远部位的组织在肉眼难以
察觉下的不同程度的病变。
• 从这些发现中,证实了食管癌发生的多灶性起
源。
食管癌的起源
• 食管上皮的组织增生与间变 • 强烈的致癌因子反复作用于不典型增生 的食管上皮 • 免疫功能低下 • 肿瘤家族史
讨
论
• 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 是其内源性病因,而同一脏器接受相同 的外源性强烈致癌因素的刺激是同一脏 器发生多个组织类型相同肿瘤的原因。
铂)化疗、食管复发癌灶放疗、于术后
狭窄部位置入食管支架等
讨
论
• 该患者术后50天即发现在手术部位上方 5-7cm处又一食管癌灶。 • 说明:食管癌的发生是多中心性的。
讨
论
• 恶性肿瘤,往往从多个相邻的瘤变小灶 起源。 • 癌变由致癌因子作用最强处或最敏感的 细胞群首先发源。 • 癌旁癌灶距主癌较远可发展形成“双原 发癌”或“多原发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