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案
道德与法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2.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引导学生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责任,以及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树立责任意识。
2. 使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明白责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责任的内涵。
2. 利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3. 采用情景模拟、反思日志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他人的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责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3. 理解对他人的责任,学会关爱他人。
难点:1. 责任的内涵和边界。
2. 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承担责任。
3. 如何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承担责任的过程,提高责任意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4.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承担责任。
5. 反思日志法: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在承担责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情景模拟场景。
3. 制定小组合作任务清单,明确各小组的责任。
4. 准备反思日志模板,供学生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引入新课。
2.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责任,讨论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承担责任的过程。
4. 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承担各自的责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第一章:理解责任1.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责任。
1.2 责任的概念:解释责任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事的要求。
1.3 责任的来源:探讨责任的来源,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1.4 责任的体现:举例说明责任在不同场景下的体现。
第二章:我对自己的负责2.1 自我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2.2 自我管理: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情绪和行为,做到自我约束。
2.3 自我成长:引导学生积极追求个人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4 自我反思:培养学生养成反思自己行为的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第三章:我对他人的负责3.1 尊重他人: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是负责任的表现,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3.2 关爱他人:教授学生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困难。
3.3 合作与分享: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
3.4 冲突解决:教授学生如何妥善解决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做到以和为贵。
第四章:我对社会的负责4.1 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明白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4.2 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4.3 社会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4 传承文化: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第五章:责任与我5.2 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承担责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5.4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提升责任承担能力的行动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第六章:家庭中的责任6.1 家庭角色的责任:让学生了解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如父母、子女等。
6.2 亲子关系:探讨亲子关系中的责任,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照顾。
6.3 兄弟姐妹间的责任:引导学生明白兄弟姐妹之间应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
初三政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通用7篇)

初三政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初三政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政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篇1授课过程导入新课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
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
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2、提问:(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思考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2.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懂得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3. 引导学生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责任,以及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责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学生如何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责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参与实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责任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责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责任行为,讨论责任对他们和他人的影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履行这些责任。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责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责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3.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责任行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嘉宾讲座:邀请有关社会责任的专家或实践者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责任。
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社区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责任的重要性。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案公开课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我对谁负责1.1 个人责任讨论个人生活中的责任,如家庭、学习、工作等。
分享个人如何平衡和履行这些责任的经验。
1.2 社会责任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如对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等。
分享个人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故事。
第二章:谁对我负责2.1 家庭责任讨论家庭成员对个人的责任,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分享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互支持和承担责任的经历。
2.2 社会责任探讨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如政府、学校、企业等。
分析社会对个人责任的具体体现和影响。
第三章:责任与权利3.1 个人权利与责任的关系讨论个人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平衡,如言论自由、隐私权等。
分析个人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
3.2 社会责任与权利探讨社会对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分析社会如何保障个人权利并促使个人履行责任。
第四章:责任与成长4.1 个人责任与成长讨论个人责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自律、独立思考等。
分享个人如何通过承担责任实现自我成长的经验。
4.2 社会责任与成长探讨社会对个人成长的责任,如教育、就业支持等。
分析社会如何通过提供资源和支持促进个人成长。
第五章:责任与改变5.1 个人责任与改变讨论个人责任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如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等。
分享个人如何通过承担责任引发积极改变的故事。
5.2 社会责任与改变探讨社会对个人改变的责任,如提供平等机会、解决社会问题等。
分析社会如何通过履行责任促进positive change.第六章:责任与法律6.1 法律对个人的责任讨论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如刑法、民法等。
分析个人如何遵守法律并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
6.2 法律对社会的责任探讨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平的维护,如宪法、环境保护法等。
分析社会如何通过法律来实现对个人的责任。
第七章:责任与道德7.1 道德对个人的责任讨论道德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如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教案第一课第一课时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doc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木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
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牛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纶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才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使学牛明确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责任的含义;②知道责任的来源;③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④懂得每个人应该口己对自己负责;⑤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⑥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⑦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⑧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①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②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口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③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对口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②愿意为白己的行为负责;③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④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⑤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⑥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师町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
(2)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
2. 学生准备: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活动一:支付赔偿活动过程:第一步:同学们,我们來看课本上开头的故事:一个15岁的少年,在楼前空地上踢足球,把一家商店的玻璃撞碎了。
店主说,这块玻璃是特制的,你得赔。
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
爸爸问:“玻璃是你弄碎的吗?”孩子说:“是。
”爸爸说:“那么你应当赔偿。
”孩子沮丧地说:“我没有钱。
”爸爸说:“我替你付,但你将來参加工作以后必须还给我。
”笫二步:学生讨论这个少年应该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略做错了是应该对口己的行为负责,从上述故事中看,为孩子支付赔偿是父亲的责任,但也不能否认我们就没有任何责任,爸爸一反传统,要求孩子将來偿还垫付的赔偿,从中你们可以学会什么是责任。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课 第1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时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三维目标】学问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当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力量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整角色行为,担当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生疏,增加责任意识;情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担当责任的人心怀感谢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1、责任的含义 2、责任的来源 3、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意义。
难点:1、理解责任的含义 2、明确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预备:在上课前,了解同学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担当责任方面的状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同学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
★ 教学方法:同学的探究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情感谢励法;争辩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支配:2课时,每框1课时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授课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秦末汉初,有一个楚人名叫季布,最喜结交伴侣,其为人性情耿直,豪侠仗义,且又乐于助人,因季布言而有信,使其声名远扬。
当时民间有谚:“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人们就从这两句楚谚引申出“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比方说话算数,守信用。
1.你还知道其他有关承诺的成语或名句吗?2.想一想承诺意味着什么?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活动一小故事: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争辩:(1)这个少年应当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爸爸应当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打算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争辩,老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峻了一些,但是这对培育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挂念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道德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1.《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的意义和要求;2.比较“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和“只要我自己好,谁也别告诉我怎么做”的不同。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是什么意思,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Step 2: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的含义和要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并且指出只有履行这些责任,才能得到别人对我们的尊重和帮助。
Step 3: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教材或者网络进行信息查找,围绕“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Step 4:个人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自己有没有充分体现“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的理念?自己是否有些懒散或者对别人的帮助有所求而无所作为?在日常行为中是否有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发生?学生写下自己的反思。
Step 5: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建议一个共同的座右铭,包括“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小组成员讨论并确定座右铭内容,最后选出一个小组中最能代表组员意愿的座右铭。
Step 6:合班交流(10分钟)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陈述自己小组的座右铭,并解释座右铭的理念及内涵。
其他小组进行观点交流和互动,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的理解和感悟。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理念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㈠板书设计
责任的含义
我的角色我的责任责任的来源
人负有不同的责任
自己对自己负责
谁在对我负责负责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㈡教学过程
1、导入:《放学回家》
过程:
⑴提供材料(某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晚饭也没做好……对此,你该做些什么?)
⑵学生议论并回答
⑶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告诉这样的结果:那个中学生竟然背起妈妈来到了厨房。
意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
2、讨论:《什么是责任?》
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意图:帮助学生明确责任的两层含义。
应用:
学生在学校,应该①上课专心听讲②不抄袭作业③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④不用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 B )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
3、录象:《灾难中的新奥尔良》
过程:(1)观看一段影片,指导学生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⑶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意图:⑴使学生懂得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⑵帮助学生了解责任的来源。
应用:⑴完成教材P6练习;然后在全班交流
4、角色扮演:《我是谁?》
过程: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小纸片,在每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同桌”、“姐妹(兄弟)”。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
要求每个学生依次出示五张纸片,说出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的活动步骤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5、设身处地:《假如你是……》
过程:
⑴要求学生以小含为例,分析材料中其他人物的行为,如组长、老师、小含及其父母,探讨他们各自的责任、责任的来源等。
并思考:谁该为小含负责?
⑵分角色回答
⑶扩展思考:利用P11的案例,想想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意图:①帮助学生明确每个人首先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
②懂得自己负责的好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6、小组交流:《我第一次……》
过程:
(1)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列举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自己独自承担的责任,以及本该由自己承担却没有承担的责任。
(2)在全班探讨:有些责任本该由自己承担,现在却由他人替自己承担,这会产生哪些后果? 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明确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逃避责任,自己就无法真正长大。
7、《学会感恩》
过程:
(1)材料中列举了几项学生能够直接感受的、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由他人承担的责任,请学生再补充几例。
(2)将活动进一步拓展,请学生列举因他人尽到责任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文明的例子。
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许许多多的人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才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的生活,对这些人我们应心存感激,从而激发学生为他人尽责的责任感;感受职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初步树立职业责任意识,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打下良好基础。
㈢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