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信息公开报告

合集下载

厦门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厦门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毕业生就业率............................................................................................................................... 7 (一)就业率............................................................................................................................... 7 (二)就业结构........................................................................................................................... 7
二、市场需求分析及用人单位调查................................................................ 22 (一)校园招聘情况................................................................................................................ 22 (二)线上发布招聘信息情况................................................................................................ 25 (三)市场需求分析................................................................................................................ 25 (四)用人单位调查................................................................................................................ 2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国内外权威刊物上著名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 5 篇,获批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
金青年基金项目。具体情况见表 3、表 4。
表 2 专业教师结构分布表
教师总数(人)
15
其中:属本专业专职:13 (人) 其他:2(人)
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合理、凸显应用型特色,建立完善的知识素养和通识教 育平台,合理设置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必修和选修课程,突出未来职业能力要求, 强调金融能力培养,适当加大统计知识运用,增加金融问题分析的比重。建立完 备的创新素养和业务能力培育平台,包括实践实训、课堂实验、科学研究等,强 化专业方向必备能力训练,强化使用统计数据和软件获取结论的能力,保障人才 培养的质量。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国民经 济统计、经济计量学、随机过程、经济数据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 序列分析、经济计量学、SAS 统计分析、商业银行管理统计、数理金融学、抽样 调查、非参数统计学、六西格玛管理、社会统计与社会调查方法、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主要课程结构如图 1。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7—2018 学年)
专业名称: 经济统计学
专业代码: (020102)
专业负责人: 杨廷干 (签字)
教学院长:
车荣强 (签字)
学院院长:
杨廷干 (签字)
学院名称:统计与数学学院(盖章)
二〇一八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基本概况.................................................... 1 (一)专业概况...................................................... 1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 二、专业师资与教学条件.............................................. 2 (一)师资现状与发展................................................ 2 (二)教学条件与投入................................................ 9 (三)教学激励计划................................................. 11 三、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 12 (一)课程与教材建设............................................... 12 (二)实验实践教学................................................. 12 (三)教学改革..................................................... 13 四、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15 (一)教学质量体系建设............................................. 15 (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 15 (三)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 16 五、专业教学质量与效果............................................. 16 (一)学风建设情况及效果........................................... 16 (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 17 (三)学生学习成绩................................................. 18 六、特色发展与案例................................................. 19 七、问题与对策..................................................... 20 (一)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模式尚需完善................................. 20 (二)专业国际化办学的特色需进一步彰显............................. 21 (三)对策......................................................... 21

厦门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方案(2017版)

厦门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方案(2017版)

厦门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方案(2017版)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的主渠道。

为了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要求各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

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

同时要求各高校要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201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又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明确规定,“形势与政策”课程归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管理。

对此,《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闽委教思[2017]13号)也进行了相关规定。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工委的文件要求,经过一年的试点和探索,我们对我校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提出如下开课方案。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强化科研支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式、研究式和实践式学习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框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为主,其他活动形式为辅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实行问题导向的专题化教学模式。

根据每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课程教学要点,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教学专题。

专题化教学重在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讲解,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生动的教学案例,深入回答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开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一、专业现有基础1.本专业开设历史,全国和本省开设本专业的同类院校情况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始建于2000年8月,2003年开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

本专业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办学规模取得一定的进展,学生数量有一定的增长,近几年开始接受国外留学生。

南师旅游管理专业专接本面向全校所有学生,专业辐射不断增强。

始终秉承“立德尚能”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4年以来,由于旅游教育规模的超常规发展,旅游人才趋于饱和,旅游人才就业遇到了瓶颈制约,加上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和省内外生源总体数量的减少,致使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面临很大的困难。

2.专业现有专任师资及其结构(职称、职业资格、年龄结构等)情况,师生比情况,兼职教师数(1)专任教师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

硕士及以上学历3人;双师型教师4人;英语资格导游1名,中级导游2名,其中一名英语中级导游;旅游经济师1名;专任教师的生师比(含南师接本班学生)为:95:4(约19.2:1)。

教师年富力强,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

专业缺乏年轻的具有较高层次学历的青年教师。

专业骨干教师杨绪光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旅游师资培训专家库”成员、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评委,多次参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业务》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工作,在旅游教育界和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专业生源数目下降,专业教师岗位变化很大,真正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目前只有两人,极大地限制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核心课程任课老师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1-1:核心课程任课老师基本情况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兼职(含兼课)教师7人,来自本科、高职院校及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的一线管理人员,来自旅欧企业的全部为经理,其中高级职称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5人;全部具有导游资格证书;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为4:7。

.华南师范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录前言 (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一)本科培养目标 (2)(二)本科专业设置 (2)(三)本科学生规模 (2)(四)本科生源质量 (3)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一)教师数量与结构 (3)(二)教师教学投入 (4)(三)教学经费投入 (5)(四)办学基本条件 (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6)(一)专业建设 (6)(二)课程建设 (7)(三)教材建设 (9)(四)教学改革 (10)(五)实践教学 (11)(六)创新创业教育 (13)四、专业培养能力 (15)(一)目标体系 (15)(二)优化课程结构 (15)(三)推进通识教育 (15)(四)深化大类改革 (16)(五)凝练专业特色 (16)五、质量保障体系 (21)(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1)(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1)(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22)六、学生学习效果 (24)(一)学习满意度 (24)(二)就业与深造 (25)(三)在校生成果 (26)(四)毕业生成就 (26)七、特色发展——卓越教师的“五维六性”培养改革 (26)(一)创构“五维”要素结构,导引培养路径改革 (26)(二)深化培养过程改革,促进“五维”要素达成 (27)八、问题与对策 (32)附件、支撑数据 (34)前言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

学校物理学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化学、数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厦门大学2018年部门决算.pdf

厦门大学2018年部门决算.pdf

厦门大学2018年部门决算2019年8月目录一、学校概况 (1)(一)学校基本情况 (1)(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5)二、2018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5)表1:高等学校收支决算总表 (6)表2:高等学校收入决算表 (8)表3:高等学校支出决算表 (10)表4: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12)三、决算报表说明 (14)(一)高等学校收支决算总表说明 (14)(二)高等学校收入决算表说明 (14)(三)高等学校支出决算表说明 (15)(四)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说明 (15)四、名词解释 (17)(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说明 (17)(二)收入科目说明 (18)(三)支出科目说明 (19)一、学校概况(一)学校基本情况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

学校现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

最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

最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

为全面总结2018年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制完成《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紧扣“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等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要求,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采用海量数据挖掘、多维案例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等方法,呈现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本科教育全面振兴。

2018年,教育部通过全面布局“四新”建设、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部署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颁布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在本科教育关键领域“谋突破、上水平”,打响新一轮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报告》认为,高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工作有序开展。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动高校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深化思政工作改革,建立完善立德树人育人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2018年,全国培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25家,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0项、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20个。

《报告》表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按照《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高校在教师聘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2018年,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8.21%,较2017年增长1.5个百分点;行业背景教师占比17.68%,较2017年增长5.8个百分点;辅导员队伍规模从2017年的58750人增加到2018年的65571人。

(完整版)K201709《管理会计》课程复习题

(完整版)K201709《管理会计》课程复习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管理会计》课程复习题一、选择题(1-30为单选题,31-37为多选题)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概念相对立而存在的是( C )。

A.现代会计 B.企业会计 C.管理会计D.管理会计学(对应财务学会计)2.在各类固定成本中,能够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其总额的是( B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培训费)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3.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等于( D )。

A.净利润 B.营业利润 C.销售毛利 D.贡献边际4.下列各项中,应作为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内容的是( A )。

A.责任成本 B.产品成本 C.直接成本 D.目标成本5.己知A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销售单价为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件,今年的固定成本总额为40 000元,预计明年将增加8 000元的酌量性固定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则明年该企业的为( D )。

A.1000件 B.4000件 C.5000件 D.6000件6.某企业的变动成本率为60 %,安全边际率为30%,则其销售利润率为( A )。

A.12% B.18% C.28% D.42%7.在管理会计中,将决策分析区分为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 C )。

A.决策的重要程度 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C.规划时期的长短 D.决策解决的问题8.某产品按每件10元的价格出售时,可获得8 000元贡献边际,贡献边际率为20%,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0 000件;将价格调低为9元时,预计可实现销售9 000件。

则调价前后的利润无差别点业务量( B )。

A.9 000件 B.8 000件 C.6 000件 D.4000件9.某投资项目在建设期内投入全部原始投资,该项目的净现值率为25%,则该项目的获利指数为( B )。

A.0。

75 B.1。

25 C.4 D.2510.下列项目中,能够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缺点的是( B ).A.固定预算 B.弹性预算 C.滚动预算 D.零基预算11. 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据是(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信息公开报告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厦门大学现有98个本科专业,在招97个。

2018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撤销应用统计学专业(详见附件)。

现有本科生20093人(其中本科统招生和台港澳侨生19534人,留学生559人1),本研比约为1:1。

注:部分学院一、二年级未分专业,按预计人数统计。

1.该留学生数据未包含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

二、师资队伍情况1.人才工程学校以国家各类人才计划项目为重要契机,全力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

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学校人才工程数据如下:表1 人才工程2.师资结构学校广纳英才,优化选人育人模式,改革聘任聘用制度,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高超专业水平和卓越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2798人2,其中,教授、副教授186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8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93人,占78.38%;45岁以下教师1685人,占60.22%。

2.注:专任教师数据含辅导员。

图2、3、4同。

三、教学基本情况2017-2018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含主辅修专业)3963门,总课程7140门次。

开设各种实验课程1969门次,其中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654门次;实验项目开出率100%,项目数共计3345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2097个。

讲授本科课程的高层次人才占高层次人才总数的比例为78.82%;讲授本科课程的教授占在职教授总人数的比例为85.00%,教授给本科生授课门次数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21.60%。

全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5.78%,选修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2.70%。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1.教学条件建设学校共有思明、翔安、漳州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91万平方米,生均161.65平方米;马来西亚分校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学生宿舍面积69.57万平方米,生均19.04平方米。

教学行政用房88.17万平方米,生均24.12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实习场所23.33万平方米,生均6.38平方米。

思明、翔安校区现有公共教室192间,共有座位数16869个,其中智慧教室88间。

另有计算机机房15间、语音室4间、VR室1间、同声传译室2间、录播室2间、沙盘实训室1间。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7.13亿元,新增2.90亿元,生均5.06万元。

新建成2万平方米演武田径场投入使用,思明、翔安校区现有体育场馆数量102片(场/座),总面积共有27.47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8家附属医院。

学校不断提高图书馆现代化水平,实行集中式的一校多馆、总分馆管理体制。

思明校区图书馆面积约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5个;翔安校区图书馆面积7.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个。

图书馆印本馆藏共435.30万册,新增13.26万册,生均81.16册,生均年进书量2.47册;电子图书总量642.46万册。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2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9个。

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

校园无线网每天同时在线人数近2万人,接入终端达6万台,校园室内公共场所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

2.专业建设深化专业综合试点改革。

2017-2018学年,继续在化学、生物、数学(国家级项目)和海洋科学、物理学、人文、经济学、临床医学(校级项目)等8个专业(学科)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进“本研一体、科教协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在校生434人,2017年毕业162人,累计毕业生466人,其中410人升学或出国(境)深造,占88%。

累计发表或参与发表论文或作品153篇(其中EI、SCI、JCR论文共计101篇),获得专利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学业竞赛奖励207项。

2017年,获得教育部拔尖计划研究课题3项;2018年上半年,获教育部拔尖计划研究课题4项。

在法学专业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9个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临床医学专业推进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产学联合、校企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等3个专业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自评及专家入校考查工作。

在经济学、金融、统计学等12个专业实施国际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划,建立“本地留学”模式。

目前在校生786人,累计毕业生818人,751人次赴境外交流,累计开设592门次全英文(双语)课程,累计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68篇,申请专利1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学业竞赛奖励285项。

2017年,新增生物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2个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现有6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0个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

3.课程建设2017年,新立项校级课程建设项目69项,3门课程入选省级2017年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

现有2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性课程、88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创新创业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逐步完善开放共享的精品课程体系。

推进本、研课程跨学科互通互选。

2017年,进一步完善本科生修读研究生课程机制,鼓励学业成绩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

2017-2018学年,共有1031门次研究生课程对本科生开放,占研究生课程总门次42.94%。

打造核心通识课程。

2017年,开设核心通识课程80门次,讲座297场;新立项了《大学历史与文化》《两岸国学与文化传承》等15门优质课程。

通识课程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采取讲座课程模式,汇集了学校优秀教师资源,并引进校外优秀教师资源及不同学科背景教师联合授课。

同时聘请了六名在不同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热心通识教育工作的教授担任通识教育中心专家小组,建立常态课程评价机制。

实施全部本科生课程上网工程。

推进近4000门本科课程全部上网,逐步引导教师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开展辅助教学活动,以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学习,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目前上线课程已达4839门,课程中心平台总访问量超过992万人次,上线师生达30312人。

构建“虚拟课堂+实体课堂”模式,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017年获批15门省级、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截止目前,已有21门课程面向全国开放共享,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总计开课43期,选课学生超过40万人次。

SPOC总计开设学期49个。

在已经建成的在线开放课程中遴选出11门代表本校特色的课程向福建省在线教育联盟成员高校进行课程应用共享,选修高校达21所,2324人次。

学校荣获2017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优秀组织奖。

4.教材建设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

2017年,学校修订了《厦门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厦门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确立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材编审队伍基本要求及相关程序,严格教材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了教材选用备案制度和抽查制度,优先资助、奖励“马工程”教材和规划教材建设。

学校专门成立了教材委员会,由校长、书记担任主任,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及专家等担任组员,携手共谋共抓教材建设。

此外,在“马工程”教材使用方面,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在相关课程中全面使用指定教材或参考教材,目前思政课均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马工程”相关课程也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

《新闻传播统计学基础》《西花东拾——中国学生遇见欧洲文化》《电气工程技术实训教程》获2017年福建省优秀特色教材。

5.教学改革成果学校共有10项教学成果获2017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推荐“博伊特勒书院——生命科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五个项目获国家级二等奖。

2018年上半年,9项成果获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

五、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六条措施的通知》为契机,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

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荣获2金1银2铜,成功取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权。

201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联合国内一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首批共有486所高校(其中985高校37所,211高校106所)和4家企业,学校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1.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

近几年,学校在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对标研究的基础上,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专业平均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5.78%。

学校形成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创竞赛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为抓手,课内课外相融合、校内校外相补充,多层次、立体化、开放性的“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新体系。

设立创新学分。

出台《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试行)》,设立创新学分,纳入培养方案,学生参加科创项目、学业竞赛、发表论文和发明创造等可申请创新学分。

2017年共认定1249条、2790学分,同比去年分别增长87.8%、81.6%。

2.本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及不同年级需求,构建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通过翻转课堂、慕课方式,由专业老师、企业导师和政工干部组成的师资队伍全程参与课程,2017年共开设5个班级,174名学生参加课程学习。

开设创业先锋班、信息技术创业实践班等特色班,为有创业意愿学生提供强化辅导。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优秀教师把科研前沿知识和技术应用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017年共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475门。

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继续强化“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平台”和“学业竞赛平台”两平台建设。

学校继续扩大科创训练平台影响,2017年共立项院级项目1393项、校级807项、省级项目62项、国家级项目230项;立项15项校长基金本科生项目,重点培育。

共有27个本科学院4807人次学生参加,其中参与科创项目的学生人数占当年本科新生数的比例达84%。

韩家淮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主动参与指导学生国创项目,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指导938项,占大创项目总数的67.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