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选修五化学4.2《糖类》ppt(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糖类课件(共25张PPT)

(3)果糖分子结构 果糖是一种多羟基酮,结构简式为:
[科学探究] 果糖是否也像葡萄糖一样具有还原性,请设
计实验探究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 A、设计银镜反应实验。 B、设计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
(4)果糖的化学性质 ①碱性条件果糖分子结构异构化。果糖分子具有酮羰基,但 在碱性条件下易转化为烯二醇中间体,它可异构化为醛式, 所以果糖也易被弱氧化剂氧化。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时43分21.11.913:43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时43分50秒13:43:509 November 2021
纤维素的用途(5个方面) (1). 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根据含N 量分为火棉( 含N量较高,用于制造无烟火药)、胶棉(含N量较低,用于制 赛璐珞和喷漆)
纤维素硝酸酯或纤维素三硝酸酯 (硝酸纤维) (2). 制造纤维素乙酸酯(醋酸纤维),不易着火,用于制胶片 。
醋酸纤维
(3). 制成黏胶纤维,制造玻璃纸 (NaOH、CS2处理后所得, 其中的长纤维称人造丝,短纤维称人造棉)
浴加热,观察有无银镜反应发生; 第二步:另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碘,观察是否有颜色变
化,如果无明显现象,则表明,水解已经完全。
2、多糖一般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那么淀粉、纤维素是否 为纯净物?为什么? 不是,都是混合物, 因为淀粉、纤维素是由(C6H10O5)n中不同n值的许多分子构 成的。
小结:一般高分子化合物都为混合物,都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选修4-2_糖类

解析: 常温下呈气态的含氧衍生物只有甲醛(HCHO), 联想到符合实验式CH2O的常见物质即可解答此题。
答 案 : (1)CH2O (2)HCHO CH3COOH HCOOCH3 CH2OH(CHOH)4CHO CH2OH(CHOH)3COCH2OH
1 . 下列 各 组 物 质 中 ,不 能 互称 为 同分 异 构体 的 是 ( ) A.蔗糖和麦芽糖 B.葡萄糖和果糖 C.甲酸甲酯和乙酸 D.纤维素和淀粉 解析: 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 C12H22O11 ;葡萄 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是 C6H12O6;甲酸甲酯和乙酸的 分子式都是 C2H4O2 ; 上述三 组物质分别互称为同分 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虽然都是 (C6H10O5)n, 但n值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解析: 由淀粉制醋酸的合成路线为:
水解 酵解 氧化 氧化 淀粉 ――→ 葡萄糖 ――→ 乙醇 ――→ 乙醛 ――→ 乙酸; 可用碘单质检验陈醋中是否含有淀粉。
答案:
H2SO4nC6H12O6 ①(C6H10O5)n+nH2O稀 ――→ 淀粉 葡萄糖
催化剂 ②C6H12O6 ――→ 2C2H5OH+2CO2↑ 葡萄糖 催化剂 ③2CH3CH2OH+O2 ――→ 2CH3CHO+2H2O △ 催化剂 ④2CH3CHO+O2 ――→ 2CH3COOH △ 加入碘水,含碳、氢、氧的有 机物, 在常温下A为气态,B、C为液态,D是白色晶 体。A、B均有强烈刺激性气味,C有香味,D 有甜味。它们具有相同的实验式,分别在氧气 中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室温下,其燃烧所消耗 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与燃烧所产生的气体物质的 量相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有机物的实验式是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C的结构简式是_____, 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或___________。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4.2糖类

AC
B、二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
同分异构体
C、它们均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 纤维素不能
蔗糖 麦芽糖
C12H22O11 (二糖)
淀粉
(C6H10O5)n (多糖)
合缩 水
纤维素
水解 缩合
C6H12O解6(单糖)发酵 C2H5OH+CO2
1.下列关于糖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 可能含有其他元素 B.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D.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
2.下列有机物既能在常温下溶于水,又能 发生银镜反应的是(C)
A.甲醇
B. 甲酸乙酯
C.葡萄糖
D.苯酚
2、纤维素
(1)存在:植物茎、叶和果皮 如棉花、亚麻、木材、稻草、麦秸等
(2)物理性质 白色、无味,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水解反应
(C6H10O5)n+nH2O 浓H2SO4 nC6H12O6
纤维素
葡萄糖
②酯化反应: 硝酸纤维、醋酸纤维
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 人体中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有通便 功能
5.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B.都是多糖,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分子式不同,所含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不相同 D.都能水解,且水解最终产物相同
6.能把乙醇、乙酸、甲酸、葡萄糖溶液用一种试剂区 别开,这种试剂是( C ) A.溴水 B.银氨溶液 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如大米、小麦、土豆等 (2)物质性质:
人教版_《糖类》_PPT

果糖:CH2OH(CHOH)3COCH2OH
(2) 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的反应式
C12H22O11 + H2O 蔗糖
H2SO4 △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人 教 版 _ 《糖 类》_ PPT(优 秀课件 )
人 教 版 _ 《糖 类》_ PPT(优 秀课件 )
没有形成银镜 (没有单质银析出) 有形成银镜 (有单质银析出)
有形成银镜 (有单质银析出)
▲实验现象的解释
C12H22O11 +银氨溶液 蔗糖
C12H22O11 +银氨溶液
麦芽糖
C12H22O11 + H2O 蔗糖
H2SO4 △
葡萄糖+银氨溶液
没有形成银镜
有形成银镜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C12H22O11 + H2O 麦 芽 糖
H2SO4 △
2C6H12O6 葡 萄 糖
(C 6H 10O 5)n+nH 2OH 2SO 4 nC 6H 12O 6
淀 粉
葡 萄 糖
(C 6 H 1 0 O 5 )n+n H 2 OH 2 S O 4 nC 6 H 1 2 O 6
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二、低聚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叫低聚糖 ------其中水解生成二分子单糖的叫二糖
如:
蔗糖、麦芽糖
1.组成和结构
蔗糖
麦芽糖
分子组成 分子结构 关系 物理性质
C12H22O11 不含醛基
C12H22O11 含醛基
互为同分异构体
白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2. .化学性质 ●蔗糖、麦芽糖---------水解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4.2糖类 (共21张PPT)

三、蔗糖和麦芽糖 1.存在、组成及用途
存在
常见物质
分子式
蔗糖 甜菜、甘蔗 红糖、白糖 C12H22O11
发芽的谷
麦芽糖
饴糖
粒和麦芽
C12H22O11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用途
甜味食 品 甜味食 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蔗糖为非还原性糖;麦芽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可 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等氧化剂发生反应。 (2)水解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蔗糖、麦芽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纤维素
������C6 H12 O6 。
葡萄糖
③酯化反应:纤维素中的葡萄糖单元含有醇羟基,可与硝酸、醋 酸发生酯化反应。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用途。 纤维素可用于纺织工业、造纸等,还可以用来制备硝酸纤维、醋 酸典例透析
一、糖类还原性的检验及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
合作探究
②水解反应: (C6H10O5)������ + ������H2O
淀粉
������C6 H12 O6 。
葡萄糖
③特征反应:淀粉遇碘溶液显蓝色,利用此反应可以鉴定淀粉的
存在。
(3)用途。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葡萄糖
转化为酒精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二节 糖类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能记住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 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高中化学 4.2《糖类》 新人教版选修5

ppt课件
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反应后的液体不再分层.
[例2] 下列关于皂化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油脂经皂化反应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
混合液
B.加入食盐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肥皂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
C.加入食盐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
ppt课件
②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ppt课件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做 皂化反应.工业上 常用来制取 肥皂 ; 高级脂肪酸钠(钾) 是肥皂的有效成 分.
ppt课件
(2)油脂的氢化 油酸甘油酯的氢化反应为
ppt课件
[先思考·再交流] 1.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吗?混合甘油酯是混合物吗? 分析:尽管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油脂不属于 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结构为
ppt课件
物质
油脂
脂肪
油
矿物油
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组成
含不饱和烃 多种烃(石油及其分馏产品)
含饱和烃基多
基多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液态
性质 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有的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
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鉴别 红色变浅(油层体积减小或分
无变化
层消失)
ppt课件
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尽相同:酯是由酸(有机酸或 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化合 物的总称.如甲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纤维等均 属于酯类.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类化合物.
ppt课件
[例1]
下列有关植物油和矿物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反应后的液体不再分层.
[例2] 下列关于皂化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油脂经皂化反应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
混合液
B.加入食盐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肥皂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
C.加入食盐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
ppt课件
②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ppt课件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做 皂化反应.工业上 常用来制取 肥皂 ; 高级脂肪酸钠(钾) 是肥皂的有效成 分.
ppt课件
(2)油脂的氢化 油酸甘油酯的氢化反应为
ppt课件
[先思考·再交流] 1.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吗?混合甘油酯是混合物吗? 分析:尽管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油脂不属于 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结构为
ppt课件
物质
油脂
脂肪
油
矿物油
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组成
含不饱和烃 多种烃(石油及其分馏产品)
含饱和烃基多
基多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液态
性质 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有的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
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鉴别 红色变浅(油层体积减小或分
无变化
层消失)
ppt课件
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尽相同:酯是由酸(有机酸或 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化合 物的总称.如甲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纤维等均 属于酯类.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类化合物.
ppt课件
[例1]
下列有关植物油和矿物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糖类ppt课件

糖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类概述 • 单糖和双糖 • 多糖和复合糖 • 糖类的生产和应用 • 糖类与健康 • 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01
糖类概述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糖类的定义
糖类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由碳 、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 合物。
糖类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不同,糖 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01
02
03
04
单糖的结构
单糖是由五个或六个碳原子组 成的分子,具有开链结构。
双糖的结构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
芽糖和乳糖。
多糖的结构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
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性质
糖类具有甜味、可溶于水、可 被人体吸收等特点。
纤维素
由D-葡萄糖通过β-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 分。
糖原
由D-葡萄糖通过α-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支链多糖 ,是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 物质。
复合糖的种类和结构
糖蛋白
由蛋白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的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甘露糖、 半乳糖、岩藻糖等。
糖脂
由脂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半乳糖、葡 萄糖等。
糖类与糖尿病的风险
高糖饮食与糖尿病
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可能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水平升高 ,最终导致糖尿病。
低糖饮食与糖尿病预防
通过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低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糖类与肥胖症的风险
contents
目录
• 糖类概述 • 单糖和双糖 • 多糖和复合糖 • 糖类的生产和应用 • 糖类与健康 • 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01
糖类概述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糖类的定义
糖类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由碳 、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 合物。
糖类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不同,糖 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01
02
03
04
单糖的结构
单糖是由五个或六个碳原子组 成的分子,具有开链结构。
双糖的结构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
芽糖和乳糖。
多糖的结构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 成的,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
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性质
糖类具有甜味、可溶于水、可 被人体吸收等特点。
纤维素
由D-葡萄糖通过β-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 分。
糖原
由D-葡萄糖通过α-1,4糖 苷键连接而成的支链多糖 ,是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 物质。
复合糖的种类和结构
糖蛋白
由蛋白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的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甘露糖、 半乳糖、岩藻糖等。
糖脂
由脂质和糖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复合糖,其糖部分可以是半乳糖、葡 萄糖等。
糖类与糖尿病的风险
高糖饮食与糖尿病
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可能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水平升高 ,最终导致糖尿病。
低糖饮食与糖尿病预防
通过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低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糖类与肥胖症的风险
化学:4.2《糖类》课件

己六醇
4.酯化反应(有多元醇的性质): CHO
(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浓H2SO4
(CHOH )4 + 5 CH3COOH
CH2OH
CHO
(CHOOCCH 3) 4 + 5 H2O CH2OOCCH3 五乙酸葡萄糖酯
5、氧化反应(与氧气) 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葡萄糖
分 子 式 结构特点
果糖
多羟基醛酮
水果、蜂蜜
不易结晶,常为粘稠状液体、 纯净的为白色晶体,溶于水
C6H12O6(同分异构体)
多羟基醛
无色晶体,溶于水
存
在 自然界分布最广,葡萄及甜味水果中
物理性质
羟基性质:酯化反应 可发生银镜反应及与新制 醛基性质:还原性(新制Cu(OH)2 Cu(OH)2悬浊液的反应, 化学性质 悬浊液、银镜反应、溴水)、 (碱性条件下异构化) 氧化性 不与溴水反应 生物作用:氧化反应
糖类的相互转化:
(C6H10O5)n 水解 C12H22O11 缩合 缩 水 合 解 C6H12O6 发酵 氧 化 光 合 制玻璃纸 C2H5OH + CO2
CO2 + H2O
【课后作业】 1.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物质,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B ) 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 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D.都可用(C6H10O5)n 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 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
小结: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比较
结构特征 化学性质
4.酯化反应(有多元醇的性质): CHO
(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浓H2SO4
(CHOH )4 + 5 CH3COOH
CH2OH
CHO
(CHOOCCH 3) 4 + 5 H2O CH2OOCCH3 五乙酸葡萄糖酯
5、氧化反应(与氧气) 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葡萄糖
分 子 式 结构特点
果糖
多羟基醛酮
水果、蜂蜜
不易结晶,常为粘稠状液体、 纯净的为白色晶体,溶于水
C6H12O6(同分异构体)
多羟基醛
无色晶体,溶于水
存
在 自然界分布最广,葡萄及甜味水果中
物理性质
羟基性质:酯化反应 可发生银镜反应及与新制 醛基性质:还原性(新制Cu(OH)2 Cu(OH)2悬浊液的反应, 化学性质 悬浊液、银镜反应、溴水)、 (碱性条件下异构化) 氧化性 不与溴水反应 生物作用:氧化反应
糖类的相互转化:
(C6H10O5)n 水解 C12H22O11 缩合 缩 水 合 解 C6H12O6 发酵 氧 化 光 合 制玻璃纸 C2H5OH + CO2
CO2 + H2O
【课后作业】 1.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物质,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B ) 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 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D.都可用(C6H10O5)n 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 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
小结: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比较
结构特征 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OH H OH H
构
2、果糖: 分子式:C6H12O6 体
从结构上
OH H OH H O OH
看,葡萄糖
和果糖可能 H—C—C—C—C—C—C—H
具有怎样的 化学性质?
H OH H OH H
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4-1 探究
CH2OH(CHOH)4CHO+2Ag(NH3)2OH △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
糖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2. 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和化学
性质。
3. 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对映异 构现象
学习重点: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组成元素:C、H、O
Cn(H2O)m
1、什么叫糖?
阅读与交流(P.79)
2、什么叫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催化剂是酸或酶
纤维素的酯化反应
OH
(C6H7O2)
OH OH
n
+
3n HNO3
浓硫酸
(C6H7O2)
O—NO2 O—NO2 O—Hale Waihona Puke O2+ n3nH2O
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
怎样制纤维素醋酸酯(醋酸纤维)?
纤维素的用途(6个方面)
1.棉麻纤维大量用于纺织工业
2.木材、稻草、麦秸、蔗渣等用于造纸
3.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根据含N 量分为火棉(含N量较高,用于制造无烟火 药)胶棉含N量较低,用于制赛璐珞和喷漆
2. 了解淀粉及纤维素的结构、 性质和用途。
重点:淀粉及纤维素的性质
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复习
CH2OH(CHOH)4CHO+2Ag(NH3)2OH △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实验注意事项:……
2、葡萄糖与斐林试剂的反应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OH(CHOH)4CHO+2Cu(OH)2 △
三、淀粉和纤维素 [实验探究(P.83)]
淀粉在什么条件下能够 发生水解?水解的产物可能 是什么? (C6H10O5)n (提示:实验分组、实验步 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随堂练习一、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淀粉水解:
(C6H10O5)n+nH2O 催化剂 nC6H12O6
纤维素水解 (C6H10O5)n+nH2O 催化剂 nC6H12O6
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
葡萄糖和果糖的物理性质?
怎样鉴别葡萄糖和果糖?
实践活动:P.81
分子的手性——有机物的空间异构现象 自然界的葡萄糖和果糖都是D-型结构
D-甘油醛 CHO
L-甘油醛 CHO
H— C —OH
HO— C —H
D-葡萄糖
CH2—OH D-果糖
CHO
CH2—OH CH2—OH
H— C —OH
C=O
HO— C —H
HO— C —H
H— C —OH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H
CH2—OH
在两种构型的药物中,一种对人体无
效,而另一种却被广泛用于治疗中枢神经 系统的慢性病——帕金森氏症。
HO H2N H
HO
CH2 COOH
药物多巴结构简式
随堂练习
3、葡萄糖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 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不能再发生水解的糖叫做单糖。
低聚糖:能水解成较少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能水解成多分子单糖的糖。
一、葡萄糖与果糖
互
1、葡萄糖: 分子式:C6H12O6 OH H OH H OH O
为 同
分
H—C—C—C—C—C—C—H 异
实验注意事项:……
2、葡萄糖与斐林试剂的反应
写出上述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
葡萄糖还可以被强氧化剂完全氧
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s)+O2(g)
6CO2+6H2O(l);
△ H=-2084kJ/mol
CH2OH(CHOH)4COOH+Cu2O↓+2H2O
二、蔗糖与麦芽糖 [阅读与交流(P.82)]
1、从结构上看,什么是蔗糖?什么是麦芽 糖?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
糖脱水形成的二糖,而麦芽糖是由两分子 葡萄糖脱水形成的二糖。(C12H22O11) 2、蔗糖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存在于甘蔗(南方)和甜菜(北方) 中,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4.制造纤维素乙酸酯(醋酸纤维),不易着 火,用于制胶片
5.制造粘胶纤维:NaOH、CS2处理后所得, 其中的长纤维称人造丝,短纤维称人造棉
6.食物中的纤维素有利于人的消化。
淀粉的用途
(1)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是人体 的重要能源; (2)可用于制葡萄糖和酒精等; (3)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 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在酒化 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 C6H12O6 催化剂 2C2H5OH +2 CO2↑
写出葡萄糖发生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理氧化 2、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 3、还原反应
实验探究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葡萄 糖分子里的羟基也能和金属 钠反应生成氢气?
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本节教材
第四章 生命中的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
糖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蔗糖与麦芽糖的性质和 用途;掌握它们的鉴别方法
3C、12写H2出2O蔗11+糖H和2O麦H芽2SO糖4 水2C解6H的12化O6学(葡方) 程式
C12H22O11+H2O H2SO4 C6H12O6(葡)+C6H12O6(果)
实验探究(P.82)
蔗糖在什么条件下能够 发生水解?水解的产物可能 是什么? (提示:实验分组、实验 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