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排名的根据是什么.doc
中国好大学的分层与分类标准

中国好大学的分层与分类标准在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看社会上判断好大学的两个常见误区。
根据口碑选择大学只适用于极少数的情况,因为除了清华、北大等极少数公认的顶级大学,绝大局部学校都不具备超凡脱俗的实力,所谓的口碑实际上是于局部人群的更熟悉和更了解。
人们由于自身经历和生活中接受到的一些零散的信息,对有些大学比拟熟悉以及产生了一些或好或坏的印象,而对另外 99%的学校那么是完全陌生的,在这样的根底上形成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即便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也都会受限于个人的经历和视野,很难对大局部学校的情况做出全面的判断。
依靠口碑推荐的方式来选择学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很高。
中国实行的是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为便于管理和经费投入,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给大学贴上了不同的身份标签,是否具备某种身份,实际上就成为判断大学层次的标志。
比方,招生时的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就是一种学校身份上的区分。
而对于100多所一本院校,身份标签的种类就更多,比方是不是副部级、是不是设有研究生院、是不是有自主招生权,等等。
在种种身份中,最为社会所熟知的当数“211工程”学校和“985工程”学校,以至于现在211和985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好大学的代名词。
客观地看,政府设置的这些身份标签具有很高的门槛,大学并不能轻易取得,因此有这些身份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的好大学。
然而,从学生报考的角度看,凭借学校身份来选择大学有很大问题:首先,是否给予某些学校某种身份往往并不以办学水平为唯一标准,国家还会考虑政治、民族、国防、地域平衡等其他因素。
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例,这两个工程所支持的学校都不是一次性而是分批产生的。
“211工程”从 1995年开始实施,xx年青海大学、海南大学、宁夏大学、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入选最后一批;“985工程”从1999年开始实施,xx年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入选最后一批。
中国大学世界排名

中国大学世界排名近年来,中国大学在世界排名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
首先,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
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排名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
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中国顶尖高校在全球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这些大学在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实力和竞争力,为中国大学争得了较好的排名。
其次,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研水平的影响。
中国大学近年来在科研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许多中国大学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仅是在科研产出数量上有所突破,还在科研质量、学术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方面获得认可。
这些科研成果的突出表现,使得中国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逐渐提升,进而推动了世界排名的提升。
第三,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还受到教育质量的影响。
中国大学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不仅仅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在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中国大学也有杰出的教授和学者。
这些优秀的教师团队和高水平的教育体系使得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受到了国内外学生的普遍好评。
而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是中国大学世界排名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中国大学通过国际化办学,增加国际合作和交流,也为其世界排名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中国大学积极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来华学习和工作,与全球一流大学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提升了中国大学的国际影响力,还促进了中国大学在世界排名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在近年来不断提升,这与中国大学在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密不可分。
中国大学通过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举措,成功提升了世界排名。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世界排名仅仅是衡量大学实力的一个方面,我们仍需持续努力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专业排名标准ABC

大学专业排名标准ABCABC中国大学排名,原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主榜,由ABC咨询机构编制发布。
该排名连续发布多年,深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排名指标&方法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继续采用分类评价方法,面向中国内地公办高校,以发现优秀大学为评价目的,同时评价指标以学生为中心,所选取指标均与在校学生利益有密切关联。
本年度指标体系增加了思政教育、不良师德师风(负分)等新评价指标,保留了本科生相关指标权重,降低了无法顾及全类高校、统计无法全面以及对在校生影响有限的指标权重;去除少数与基本指标有必然因果关系的指标。
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分为四大板块(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学术科研和教学质量)、二十一项二级指标以及八十余项具体指标。
数据来源于各高校官网信息公开、相关主管部门公示以及各类媒体报道等。
当今时代背景下,为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各所高等院校的综合发展情况,许多机构纷纷开始了对高校的评估与排名。
在众多排名机构当中,社会认可度最高的有泰晤士高等教育、QS 等,而此类高校排名则更加注重对西方高校的了解与关注,这也使得我国高校很难在此类排名榜单中获得更为公平的待遇。
其实,在我国国内也有着相应的高校排名榜单,这一榜单的名称便是ABC中国大学排行榜。
该榜单由ABC咨询机构编制并公布,自2020年开始,这一榜单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
其实,之所以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会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与其排名过程中的特殊标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许多高等院校排名榜单不同的是,ABC中国大学排行榜将学校硬件办学实力与社会因素进行融合,这样一来,凭借着这份榜单的存在,学生及家长们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院校的综合情况,并在报考过程中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情况根据相关资料报道显示,在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共有八百所公办学校成功上榜,其中,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分别位列第一名及第二名的位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列三到五名的位置。
民国时期国内大学排行榜

民国时期国内大学排行榜
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内大学排行榜根据学科乃至课程而定,1911年成立的中国大学是排名第一的大学,至今仍是一所举世著称的大学。
排名第二的是1918年创立的国立中央大学,它也被人们称为“新中大”,其及时的改革开创了丰富多元的大学教育。
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是1920年创建的国立北京大学,它在民国时期以学术实力和研究能力居高不下,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排在第四位的则是1918年创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它以众多优秀的学生,先进的学术和研究而著称,也居于民国时期大学排行榜的前列。
紧随其后,则排名第五的是1927年成立的东南大学,它充分表现了民国时期教育传递的文化价值,以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赢得了众多布道士的称赞。
此外,法幼大学,明湖学院,蒙古师范学院,天津大学等诸多大学也俨然成为家喻户晓的民国时期优秀的大学,它们一如既往地向着强盛的中华文化进发,铸就了一个属于民国时期的灿烂文化。
总而言之,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内大学排行榜包含了众多久负盛名的大学,它们为当时的学习环境作出了贡献,对于当时的社会思想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大学排名统计实验---

统计实验报告选题:中国大学排名与自身及其所在地综合实力相关性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大学排名300强【摘要】近年来大学排名这个问题被越炒越热,但这并不意味着现有大学排名就是科学的、严肃的。
对中国大学进行排名,或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系统的研究工作,应该得到允许。
科学的大学排名对大学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但必须强调,从事大学排名研究工作要坚持科学态度和严肃性,不能让没有科学依据的或以营利为目的的大学排名结果堂而皇之地以“科学”的名义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我们对一个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及其所在省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对它们与中国大学排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也对当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当代大学生们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大学排名大学综合竞争力地区综合实力相关建议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开始兴起大学排行,不少机构、个人制定自认为是合理的标准,试图将中国大学分出个甲乙丙丁,随之,利用互联网的传播途径,将制定出的高校排名在网上公布于众,于是乎网络上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大学排名。
这些排名名次各异,原因在于他们制定的标准。
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那么,一所大学的好坏,究竟应该考察哪写方面呢,哪些方面才能真正的反映这所大学的整体实力水平呢?大学,如何提升自己的排名呢?而做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排名呢?为此我们对这个话题进行了统计实验。
实验假设:影响大学排名的因素有:大学所在地的GDP,人口,发展程度,习俗文化,大学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国内威望,教学环境等。
统计数据:(注:这里只列举了前300名)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假设细化:我们对假设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细化,将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排行榜制定者制定的主要考察项目,调查者采用的数据的来源,真实性,1)外在因素有:大学所在地的GDP指数,文化习俗,交通便捷度,人口,发展程度。
2)内在因素有:大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质量,教学环境的好坏,大学口碑的差异,大学综合实力的程度,就业率、资产情况,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状况。
大学排行榜关键指标分析计划方案

大学排行榜关键指标分析■摘要改革开放数十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做出了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表现在我国高等学校和接受高等教学者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在这种大背景下,针对高校单项或综合实力的排行榜应运而生并日益多样化,五花八门的高等学校排行榜在为广大学生、家长选择学校提供便利和对高等学校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建设发展规划提供方向的同时,也映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设中的特点及问题。
我们依据国内外权威高等学校排行榜,综合提炼出目前在国际高等学校排行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三项指标:“师资力量”、“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三项指标的具体内容,指明这些指标所指代的发展方向,同时进一步明确这些重要指标对高校自身发展和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我们在分组研究教育界权威高校排行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期刊及论文,进一步分组总结分析,最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对这些问题做详细的展开研究,同时找出这三大指标在各大权威期刊和机构高校排行中所占的比例,对比总结出这三大指标和其他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国内外在高校排行上的异同。
总体上,做这样的分析对认识和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评价的导向以及分析国内外高校排行中的指标文化差异有积极作用,而我们的团队也会用出色的分工与合作为大家展现一份科学客观的研究结果。
■研究背景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后,有关机构就开始了对国内大学的排名;1987年9月,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赵红州研究员、蒋国华教授等发表了中国第一个大学排名文献《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的排序》;1992年后,国内十余个单位发表过超过30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全部出自民间。
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名单完整版

2021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前10名分别是:第1名清华大学3.1341分,第2名上海科技大学2.9837分,第3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9828分。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5名北京大学,第6名电子科技大学,第7名上海交通大学,第8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9名南京大学,第10名复旦大学。
本次发布的武书连2021中国大学排行榜是国家财政拨款的772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主要评价指标是:综合实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697个本科专业。中国大学择校顺序,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新生质量;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效率。
3、增加省级教学成果奖,取连续6年数据,对各省不同名目、不同数量奖项赋值后,按投入的总人力进行人均得分相同归一。
省级奖指标在武书连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曾出现两次变化,1993年至2001年使用了省级奖,2002年至2020年取消了省级奖,2021年恢复省级奖。
4、变更著作来源据库引用过的著作,变更原因是南京大学著作数据库最近两年未能更新。
2021年中国一流大学具体标准是:择校顺序列中国大学前30名。由于择校顺序指标是由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师学术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效率三项构成,故2021中国一流大学标准是既往6年的传承和提高。
据此标准,2021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数量比2020年增加3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南方科技大学是唯一入选的双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师学术水平下降到第10名的原因,是附属医院高级职称学术水平尚未达到校本部专任教师水平。
30年前的中国大学排名一览

30年前的中国大学排名一览,2020高考志愿填报参考!如今的国内大学排行榜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存在很多争议。
早在1987年,就诞生了国内第一个大学排名,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发布,对当时国内86所重点大学进行了排名。
其排名依据《科学引文索引》,在《科技日报》公布。
当时的评估指标,已有了现代大学排行榜的雏形,按理科、工科、农科和医科分别区分,比现在大多数大学排行榜分类更加清晰。
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国内很多大学都已经物是人非。
一些原来的重点高校逐渐没落,而另外一些高校逐渐崛起。
随着985、211工程的实施、2000年的高校合并潮之后,高校的格局逐渐稳定,在这些变化的历史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
向学霸进军现将1987年的大学排名分享给大家:0119所理科重点大学排名在1952年高校大调整中,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19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大部分专业被调出,或是并入其他高校,或是独立成校。
可是,在1989年的排行榜中,南大、武大、中大和厦大还是处于理科重点大学前列,南大和武大还排在前4名之内。
这说明南大、武大、中大、厦大在1952年大调整之中虽然伤筋动骨很重,但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内在机制,并影响至今。
榜单上很多大学现在依旧是重点大学,像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
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随着双一流建设再次步入了重点大学的行列。
像西北大学、湘潭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已经没落了。
原因可能是在后来的发展之中,他们都是省属高校,没有部属高校那样的优越条件。
0252所工科重点大学排名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工科类大学绝对是当时的主流高校。
86所重点大学中,工科类高校占据了52所。
当时的西安交通大学还是交通类的老大,排名也仅次于清华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南大学这四大工学院的三所都排名前10,当时也是红极一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排名的根据是什么中国大学排名的根据所谓的大学排名,不过是一些媒体的噱头罢了。
真正的大学排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指标,官方也没有进行过任何排名。
不过纵观大学排名,都是比拼的综合实力,有不少大学本来排名靠后,通过兼并其他学校,来达到排名靠前的目的。
教育部只有学位办对中国的学科专业有排名,而且只是一级学科的排名。
这算是官方比较权威的排名了。
大学排名是根据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标准,以英文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针对相关大学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评鉴,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
目前,世界很多教育机构都有针对国内外大学、商学院或MBA的排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商业影响。
教育部的排名是根据学科的数量,然后乘以每学科的得分,加起来的总分.学科得分主要是科研总成果的数量,但不是很重视质量.这与国际排名很不一样,国际的主要区别在于1,求的是人均成果,2学校的学科的平均成绩,3更重视成果的质量.中国的排名使得一些重质量不重规模的的学校排名很靠后.如国际排名的前五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而中国则不然.大学排名由来排名最初是由于本科生和其父母的关心应运而生的,后来延伸应用于大学招收优秀学生和扩大募款来源的用途上。
根据国际研究显示,优秀学生认为大学排名前茅,有益于协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更优厚的薪资结构和社会地位。
各国排名居前的名牌大学和具有特色的新兴大学常获得政府巨额的教育补助和优秀学生的青睐。
定位不明确并排名居末的大学,其学生来源和优秀学生比例则可能逐年下降。
今天的排名影响着一大批与利益攸关的选择;再者由于各校强项不一,有的是由于历史悠久、校友贡献良多、国家资源投入、科学研究地位而使其稳定领先;有的则迅速改善自身的缺失,并强化既有的特色,而得以在个类的排行榜上逐年提升。
一般认为,由于全球学习英语的人口最众、英语对国际的影响力最广泛,所以英语系国家的大学院校比较注重大学排名。
而非英语系国家的众多欧洲大学,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法国),学术水平也较为平均(如德国),但英语并非为发表其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语言,所以将之纳入目前以英语世界大学排名榜内,实未达致客观标准。
此外,大学排名的标准项目内,特别是有关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指标,由于需要本国的语言、文化、历史、政治、商业、社会等特定背景参考,遂发展出另外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等更细腻的评鉴。
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单中国大学排名排行榜中国大学排行榜情况介绍中国大学排名第一名: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旧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高等院校。
最初为1911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25年始设大学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成立于:1911 年4 月29 日代表色:白色,紫色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大学排名第二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英语:Peking University,缩写:PKU),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兼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日本战败后,北大回到北平。
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
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
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
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
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
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校训北京大学并无校训。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都不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中国大学排名第三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标准简称为中国科大,常用简称科大或USTC,是中国大陆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一所由中国科学院直属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
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为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4]。
学校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声誉,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
是九校联盟(C9)和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的重要成员。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
办学目标定位于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为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学校创立的目的是为了为国家在新兴学科方面的提供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时任国务院副的聂荣臻在开学典礼上称中国科大的创办是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由于1969年的战备大疏散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许多高校都被迁出北京;中国科大也于1970年迁至现址合肥市,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科大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中国大学排名第四名:复旦大学复旦大学(英语:Fudan University,缩写:FDU),简称复旦,旧称复旦公学、国立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
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中国著名大学之一,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
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 ,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
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国大学排名第五名:浙江大学浙江大学(英语: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ZJU)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现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五个校区。
其前身是成立于光绪23年(1897年)的求是书院,是中国著名学府之一,名列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名单中,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在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自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校训求是校训求是创新。
起源:1938年,校长竺可桢首次提出求是校训。
求是二字,取于王阳明君子之学,唯求其是一句,亦是该校前身求是书院之溯源。
且求是暗合英文Truth 一词,意同真理,是为大学求学之目的,以为校训甚为恰当。
由此,校长竺可桢定求是为校训,期许浙江大学学子可承续校风,并不忘为学之目的。
变迁:1978年,校长钱三强在原校训求是二字后增补创新,以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
中国大学排名第六名: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英语: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JTU,简称:交大,上海交大),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4]。
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
其前身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
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后曾易名南洋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后期称为国立交通大学。
1959年交通大学分立,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合并原上海农学院,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校训1910年校长唐文治亲自制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著文释意。
其后交通大学在此校训基础上进行扩充,最终于1937年颁定16字校训。
现行校训是1995年提出的,其来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学传统标志性建筑物饮水思源碑。
中国大学排名第七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简称南大,位于中国南京,是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
中华民国政府撤离南京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
南京大学在长期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学风传统和精神遗产。
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注5],亦为现代儒家思想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影响。
南京大学是综合研究型大学,格物致知,广博易良,向有学科齐备的传统,涵盖了众多领域。
校园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楼校区和位于南京东北部栖霞区的仙林校区,其中仙林校区为本科生主校区,并在逐步成为南京大学的主校区。
南京大学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九校联盟、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重要成员,珠峰计划首批名校之一,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高校。
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自清末以来,南京大学先后采用过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诚、止于至善、诚朴雄伟等作为校训,现南京大学校训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中国大学排名第八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英语: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缩写:XJTU,简称:交大、西交、西交大、西安交大),是中国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10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七所211工程院校之一、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首批八所111计划院校之一。
其前身是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后曾易名南洋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后期称为国立交通大学。
1955年,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并为积极支援西北地区教育建设,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迁往西安,是为交大西迁。
1959年交通大学分立,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被任命为西安交通大学首任校长。
西安交通大学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交通大学校训曾有过多次变更,例如1909年(宣统元年)版本的勤,俭,敬,信,1925年版本的和厚,肃静,勤奋,整洁,1933年版本的精勤,敦笃,果毅,忠恕,再到1937年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