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冬季气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

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

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1、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3—2014年冬季,中国平均气温为-4.7摄氏度,是1987年以来的最低值这是指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7度(是指所有的测站数据的平均值之后的再平均得出来的)。

2、全国各大城市的年平均温度城市夏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城市夏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北京 26.1 11.8 -4.6 杭州 28.1 15.8 4.7天津 25.2 12.2 -4.2 福州 28.9 19.3 11.6石家庄 27.4 13.3 -2 郑州 27.2 14.2 0.3南京 27.7 15.6 -2.7 武汉 29.1 16.5 4.3兰州 23.4 9.5 -4.1 长沙 28.9 17.25 4.7银川 24.1 8.4 -7.2 南昌 28.6 17.8 8.4济南 28.2 14.6 -0.4 南宁 28.3 21.7 13.7西安 27.36 13.7 0 广州 28.5 21.8 14.2太原 24.2 9.9 -5.2 成都 25.8 16.6 6.2西宁 14.7 5.1 -8 重庆 29 17.8 8乌鲁木齐 24.1 5.7 -13 昆明 21.1 20.6 9.4呼和浩特 23.7 6.2 -11.4 贵阳 23.6 19.9 4.9哈尔滨 24.3 4.4 -17.2 拉萨 15.8 7.9 0.8长春 24.5 5.1 -15.2 合肥 28 15.3 2.5沈阳 25.6 7.8 -12 上海 28.6 17.9 4.7大连 24.4 10.8 -3.8 香港 28 23.3 15海口 29.1 23.8 -18.8 澳门 28.5 22.3 14.53、天津地区历年冬季平均气温是多少度?多年历史统计,天津12月、1月、2月平均气温分别为-0.8、-3.1和 -1.0℃,也就是冬季平均气温为-1.6℃。

由于统计资料起止时间不同可能有微小差异,但应该相差不大。

中国近30年冬季日最低温度分布特征

中国近30年冬季日最低温度分布特征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6卷第15期2020 年 8 月Vol.36 No.15Aug. 2020中国近30年冬季日最彳氐温度分布特征刘腾娇,谭桂容(金昌市气象局,甘肃金昌737100)摘 要:选取1979-2011年全国共160个测站,选取冬季即当年12月到第二年2月份的日最低气温资料,对其进行 EOF 分析,研究了前三个模态下中国近30年来冬季最低气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并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进行500hPa 高度场和850hPa 风场的合成分析,研究了冬季最低气温异常和环流的可能关系。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模态下冬季最低气温的分布特征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温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从500hPa 高 度场和850hPa 风场合成分析中发现,影响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异常的重要系统是东亚大槽和贝加尔湖东侧的高压脊。

当500hPa 上亚洲高纬度地区的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压脊偏强时,对应850hPa 风场上我国内陆大部分地区的北风偏弱,对应的最低气温偏高。

反之亦然。

关键词:EOF 分析法;冬季;最低气温;合成分析中图分类号:P426.614气候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农业产量,以及自然生态的发展,而且也间接影响着公众的日常生活。

而气候变暖是当今气候变化的 主要趋势,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气候变化问题,人们早已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作为气候变化的关键性因子-气温,当然也受到了 中外气候学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气候学家对于气温的研究非常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张先恭等[1],研 究了 1980年之前我国气温和降水等级的变化。

M. Unkas e vic ,I.Tos ic [2]用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累托分 布研究贝尔格莱德冬季绝对最低气温和夏季绝对最高气温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这两种分布都是合理的。

谭桂容等发现影响我国2008年1月低温的主要环流因子有向东急剧扩张的北大西洋急流,偏高的 贝加尔湖南测高压,强冷空气活动,异常活动的平流层以及异常的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叫而日常气温的变化不仅影响气候系统, 也直接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环境。

北京历年逐日温度情况年统计

北京历年逐日温度情况年统计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地区,是一个气温变化较为剧烈的城市。

下面将对北京历年逐日温度进行年统计。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季节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根据过去几年的气象数据,北京的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春、秋季温暖宜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严寒干燥。

对北京历年逐日温度进行年统计,可以了解各年份的气温变化情况,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北京近几年的气温变化趋势。

根据气象数据,20xx年北京的气温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24年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2024年为10.8摄氏度,2024年为11.2摄氏度,2024年为11.6摄氏度。

可以看出,北京的气温逐年攀升,说明气候变暖的趋势在加剧。

其次,我们可以分析北京的季节气温变化情况。

春季是北京气温回暖的季节,3月份开始气温逐渐回升,4月份气温较为适宜,平均气温在12-15摄氏度之间。

夏季气温高,7月和8月是最炎热的时候,平均气温在28摄氏度以上。

秋季天气凉爽宜人,9月份气温开始下降,10月份气温较为稳定,平均气温在13-17摄氏度之间。

冬季气温很低,1月和2月是最寒冷的时候,平均气温在零下8摄氏度左右。

此外,北京的气温变化也受到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的影响。

冬季经常有冷空气南下,使得气温骤降;夏季暖湿空气来自南方海洋,导致气温升高。

这种气候变化的交替也让北京成为一个降水稀少的城市,年降水量只有600毫米左右。

总体来说,通过对北京历年逐日温度的年统计,可以发现北京的气温逐年呈上升趋势,四季温差较大,且受到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的影响。

这些数据为了解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城市规划和生活提供了依据。

通过更好地了解气候数据,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同时,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也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风寒温度

风寒温度

近五十年来中国冬季风寒温度的变化1冯胜辉,龚道溢,张自银,何学兆,郭栋,雷杨娜(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摘要:风寒温度是冬季表征人体热舒适度常用的参数,也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关注的要素。

本文利用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的气温和风速,计算和分析了1956~2005年中国冬季风寒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冬季风寒温度普遍呈上升趋势,全国平均升高3.2℃,变化速率达0.64℃/10a;西北、华北、东北和青藏地区的上升速率分别为0.79℃/10a、0.84℃/10a、0.81℃/10a、0.80℃/10a,其中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地区上升趋势最为强烈,超过1℃/10a;35°N以南的我国南方地区上升速率较低,为0.39℃/10a。

风寒温度的这种变化特征是近50年来气温升高和风速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气温变化造成的风寒温度上升是2.4℃,而地表风速下降对风寒温度的贡献为0.8 ℃。

东亚气温和风速的变化受诸多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分析表明影响东亚气候的几个主要环流因子中,西伯利亚高压、北极涛动、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和欧亚遥相关型等与风寒温度有显著相关。

这四个环流因子一起能解释50年来全国平均风寒温度方差的46.7%。

全国平均气温与这四个环流因子的相关分别达到-0.65,+0.49,+0.31和-0.32;而平均风速与北极涛动的相关最显著,达-0.51。

关键词:冬季;风寒温度;气温;风速;趋势1 引言影响室外人体热舒适度的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风速、湿度等,以及吸收和散失的热量、对流和传导,还有人体可以改变自身热量舒适程度的诸多因子[1]。

在这些要素中,气温和风速起主导作用[2]。

早在1920年,Hill[3,4]就开始了大气环境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Siple 和Passel[1]在南极进行科学研究探险时提出风寒(windchill)概念,用以描述冷空气以风的形式运动时人体所承受寒冷感觉的程度,以及裸露体表被冻伤的危险度,并定义风寒指数(wind chill index ,WCI,单位Kcal/m2·h-1)来表示一定气温和风速作用下,裸露的体表面每平方米每小时散发的热量,同时利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拟合出了风寒指数的经验公式。

2023年全国气温总结

2023年全国气温总结

2023年全国气温总结引言2023年是一个气候变化显著的年份,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我国也不例外。

本文将总结2023年全国气温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社会生活、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023年气温变化趋势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各地的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下面将分别对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气温变化进行总结。

春季气温变化2023年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高出1-2摄氏度。

这导致了花期的提前和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变化,对农业产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夏季气温变化2023年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异常炎热的天气。

许多地方的最高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

例如,在北方地区的一些城市,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秋季气温变化2023年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较去年同期有所升高。

特别是在西南地区,气温上升较为明显,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高出了2-3摄氏度。

这对于西南地区的作物生长、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挑战。

冬季气温变化2023年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较去年同期稍有上升。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高出了1-2摄氏度。

这对于北方地区的供暖需求和冬季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温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全国气温的不断上升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首先,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需要采取各种防暑措施,增加了生活成本。

此外,高温天气还容易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其次,气温的变化也对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时间受到气温的影响,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

这对于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都带来了威胁。

另外,气温的上升还会加剧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高温天气会导致水资源的蒸发加剧和降水量的减少,造成水源供应不足。

这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也对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困扰。

2014年入冬以来天气气候特点和未来气候趋势

2014年入冬以来天气气候特点和未来气候趋势

北方冬麦区 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偏多,其中黄淮南部 降水偏多2~5成; 江淮、江汉麦区: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
西南麦区;气温、降水接近常年同期
•关注黄淮南部、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对小麦锈病、赤霉病等病害发生发 展的影响
4-5月全国气温和降水预测
4-5月,除黑龙江中东部、吉林东部气温偏低外,全国大部气温正常 或略偏高。 4-5月,东北中东部、西北地区中北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江 汉东部、华南东部及内蒙古中西部降水量偏多,其中东北东部偏多2 ~5成;其余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少,西南大部、新疆西南部偏 少1~2成。

3月,京津冀晋鲁内蒙古6 省(区、市)平均降水量4.1 毫米,较常年同期(12.1毫 米)偏少近66.1%。
3月北方六省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2015年)

广东省平均降水量36.2毫 米,较常年同期(113.8毫 米)偏少68.2%,为1978 年以来同期最少。
3月广东省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2015年)
2014年入冬以来天气气候特点和未 来气候趋势展望
国家气象中心 郭安红 2015.4.7
主要内容
一、2014/2015冬季气候特点
二、入春以来天气条件 三、未来天气气候趋势预测及关注
一、2014/2015冬季气候特点
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5℃;12月上中旬偏冷,中后期显著偏暖
2014年12月-2015年2月全国平 均气温为-2.9℃,比常年同期偏
全国平均气温-0.2℃,较常年同期(-1.7℃)偏高1.5℃,为1961 年以来第6高; 全国平均降水量16.3毫米,较常年同期(17.4毫米)偏少6.3%;
2月东北地区降雪量异常偏多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使用逐 日 最低 、 最高温度资料 , 日 而 最低( 温度只能反映当E某一时刻的状态 , 高) t 不能真实描述该 日 全天 的天气
状况。因此利用我国近 4 年 日 6 平均温度资料对全国范围的极端温度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研究。
2 资料 与 方 法
由于 15 —16 为主 要建 站 期 , 9 7 90年 十年 问站 点增 加 了数百 个 ,9 1年后 站点 数基 本稳 定 , 中国 国家气 象 16 在
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 7 0 3 个站 15 —20 年的逐 日 97 07 温度资料中, 选取 16 — 06 9 1 20 年的冬季气温资料 , 平 日 均 温度是 由每 日 4次 的观测记 录求 平均所 得 [l 6。
收稿 日期 :0 91—4; 订 日期 :000 .6 2 0 .12 修 2 1 —10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 7 0 3 4855)
考察 了它们 在全球 观测 资料 中的温度 变化 。 然而 以前 的各 种研究 , 仍有很 多 方面 尚未涉及 , 均气 候方 面 大部 分 采用 的是 逐 月平 均温 度 资料 , 法 分析 平 无 平均气 候 中的极端 事件 ; 而极端气 候 方面多 是对局 部区域 进行 研究 , 法 看 出全 国范 围 内极 端 气候 的变 化 , 无 且多
热日 数基本无变化 , 温暖 日 数增加 , 日日 冷 数和严寒 日数基本上都在减少 , 大部分地区生长季节延长, 有效积温增 加。林纾[ 等利用兰州 13 — 02 2 ] 92 2 0 年逐月地面月平均温度资料 , 分析了兰州 7 年来温度的基本气候特征、 1 年代 际变化 、 突变 、 常冷 暖和变 化趋势 等 。在极端 温度研 究方 面 , 异 江志 红 L等 利用 我 国 15 3 J 93—19 9 5年 冬 、 季平 均 夏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概述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概述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概述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中国也不例外。

从1961年到2016年,中国冬季气温整体上有所上升,特别是在
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平均气温升幅更大,而其他地区的平均气温升幅较小。

从季节上看,冬季气温的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华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最大,其他地区的变化较小。

从空间上看,冬季气温变化也不尽相同,比如华北地区有较大的气温升幅,而华东地区的气温升幅较小,华南地区的气温升幅更小。

此外,随着冬季气温升高,降水量也会随之增加。

近几十年,以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总体上降水量有所增加,而以西北、青藏高原的中国西部地区总体上降水量有所减少。

最后,由于全球变暖,中国冬季气温也会继续上升。

因此,中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如减少碳排放、保护森林资源等,以抑制中国冬季气温的上升速度。

总之,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情况受到季节、空间和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气温逐渐上升。

因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中国冬季气温上升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冬季气温研究进展
方晓1,蔡冰2,郑石3
【摘要】摘要系统地回顾了以往对于我国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遍和极端高、低温的硏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年平均和冬季平均的最高气遍和最低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我国全年和冬季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对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有更全面的认识。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时间变化;空间变化
20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公众瞩目,气象界和政府部门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气温在逐渐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也在急剧上升,其中冬季气温的变化最显著,这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害与损失。

关于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冬季气遍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Z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年、季、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年和冬季的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我国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年平均气遍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影响因子方面等, 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

为此,笔者总结了前人对我国年平均气温和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气温变化特征有更全面的认识。

1我国年平均和冬季平均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