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1. 气温的分布:气温在地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极地和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
同时,海洋和大陆的气温也有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2. 气温的控制因素: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海洋暖流等。
纬度越低,气温一般越高;海拔越高,气温一般越低;地形的影响可以使某些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更高或更低;海洋暖流可以增加沿岸地区的气温。
3. 气候带:气温的分布也与地球的不同气候带有关。
地球上按纬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温低,温带气温适中,热带气温高。
4. 降水的分布:降水也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通常,赤道地区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多,而极地和一些高山地区降水较少。
5. 降水的控制因素:降水的控制因素包括纬度、地形、风向、海洋暖流等。
纬度较低的地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可以影响降水分布,如山脉能引发降水,形成雨影效应;风向可影响降水分布,例如季风带来了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降水;海洋暖流能够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
6. 降水类型:降水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类型与气温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低纬度地区一般以雨为主,高纬度地区则可能出现雪和冰雹。
而山区由于海拔较高,常常出现降水形式的多样性。
高中地理最全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最全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三、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
(如下图)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具体步骤如下:A、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气温、降水、气候

分布
地 中 海 气 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葡萄、无花果、柑橘、橄榄、小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xiaycn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10° ~25°之间大陆东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典型植物 芒果、香蕉、荔枝 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特点 沙 漠 成因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南北纬20°N~30°之间大陆中、西 部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 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沙拐枣
热带荒漠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温 带 特点 海 洋 成因 性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全]高中地理(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9900ca4fad6195f302ba61a.png)
高中地理(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考点详解•1、我国的温度带我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将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积温。
根据积温,我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
不同温度带的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会有差别:①热带。
积温≥8000℃,一年三熟,种植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②亚热带。
积温≥4500℃,一年两到三熟,种植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③暖温带。
积温≥3400℃,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④中温带。
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等;⑤寒温带。
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⑥高原气候区。
积温<2000℃,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种植青稞等。
图1 我国的温度带与种植制度•2、我国的植被我国疆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也十分丰富。
主要可以划分为8种植被类型,各个温度带的植被类型分别为:①热带:热带雨林/季雨林;②亚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④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图2 我国的植被类型例题图3 例题答案:D、B精讲精析:(1)分析等温线的偏移。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为山峰,即北部海拔高、南部海拔低,0℃等温线向高海拔偏移、向北偏移;②秦岭-淮河一线北部为暖温带,南部为亚热带,因此向北偏移,即向暖温带偏移;③亚热带地区为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因此向落叶阔叶林偏移。
(2)分析两地的气温与海拔。
①图中由南向北,海拔越来越高,即气温越来越低。
甲地位于0℃等温线以北,因此甲地<0℃,即甲地气温低于两侧(0℃),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两侧,即为山岭;②同理,乙地位于0℃等温线以南,因此乙地>0℃,即乙地气温高于两侧(0℃),因此乙地海拔低于两侧,为山谷;③甲地<0℃,乙地>0℃,即甲地气温更低,因此甲地海拔更高;④0℃等温线向北移动,即甲乙两地的气温都在逐渐升高。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分析】
世界各地的气温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
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解答】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
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
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高中地理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气温和等温线新人教必修

考点7 气温和等温线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1)日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3)年变化: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4.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1.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气温日、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气温日、年较差小等)。
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39(世界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学习目标〗1.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各自的特点与分布课前预习案一、天气和气候1.天气是。
2.气候是。
3.常用天气符号: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一般把一天中 8时、14 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叫做日平均气温,同理一个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月平均气温,十二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年平均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1)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2)一天中,与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3.气温的年变化(1)特点: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2)表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4.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1.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四、世界的气候类型(上右图)1.天气与气候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
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
海陆热力件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③地形地势。
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每升高100米哈气温约下降0.6℃。
④洋流。
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①大气环流。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
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②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④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3.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与成因示意图(北半球)4.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º-40º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º -60º大陆西岸下图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A.甲地属地中海气候,乙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B.甲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温带季风气候C.甲地属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D.甲地属地中海气候,乙地属温带季风气候(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以月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重点归纳!

由于太阳辐射间接影响大气的“体温”,地面辐射直接影响大气的“体温”,大气逆辐射又补偿部分损失的热量,因此影响大气“体温”的因素非常多,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自身条件(大气环流、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势的高低及山脉的走向和坡向、不同地表的反射率与比热容等)和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气温)等。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抓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关键,下面以欧洲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简要分析。
(1)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向北减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一月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接收太阳辐射的时间越短,气温越低。
风成湖:多见于沙漠地区,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地下水出露形成湖泊。
海成湖:海成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形成湖泊。
(2)图中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规律:同纬度,冬季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
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的气温降得快,海洋的气温降得慢。
(3)图中甲处的气温比同纬度东侧地区高主要影响因素:大气环流。
规律:从低纬来的气流增温,从高纬来的气流降温。
原因:图示区域主要位于西风带,从低纬来的西南风对甲处的影响大于同纬度东侧地区,因此甲处气温偏高。
(4)乙处等温线向北凸主要影响因素:洋流。
规律: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气温高。
原因:乙处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有增温作用,因此乙处比东西两侧(同纬度)的气温高。
(5)丙处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西侧的温差大主要影响因素:山脉的走向与坡度规律:山脉的走向决定了等温线的走向,山脉两侧的等温线越密集,则坡度越大。
原因:丙处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山脉的西侧坡度大,等温线较密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
解读地理图表的方法众多。
主要解读图中的‘四性’:一般性、差异性、特殊性和相关性。
当然不是所有的图中都具有这‘四性’。
下面是作者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解读。
1、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
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
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
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
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
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
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3、等温线的突变。
等温线的突变,既偏离纬线。
影响的因素不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不一。
一般情况下,陆地上等温线的突变是由地形因素所致,海洋上等温线的突变是洋流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1)、A、B、C、D四处的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说明这
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低。
因这四地都有寒流经过,降温
作用明显。
(2)、E、F、G、H、I五处的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说
明这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高。
因这五地都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3)、在青藏高原和科迪勒拉山脉等地,等温线向低纬
凸出,说明这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低。
因高原山地海拔高,降温作用明显。
小范围闭合等温线也是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4)、A、B两处凸向的纬度比C、D两处的更低。
因A、
B两处的寒流是由寒冷的西风漂流向低纬运动而形成的,水温
更低,气温相应降低。
而C、D两处的寒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和
北大西洋暖流向低纬运动而形成的,水温较高,气温相应较高。
(5)、从图中可以读出,同一纬度高温区等温线凸向高纬,低温区等温线凸向低纬。
可简记为‘高温高凸,低温低凸’(同一纬度)。
s();
【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