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典故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大全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大全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1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
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
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
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
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
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
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
”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
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
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
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
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
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
”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
李信果然误事。
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
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
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
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
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一点_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点_历史故事有哪些中国是世界四⼤⽂明古国之⼀,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商鞅南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化各⽅⾯都⽐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贴邻的魏国就⽐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地⽅。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发奋图强,⾸先搜罗⼈才。
他下了⼀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或者外来的客⼈,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的⼈。
有⼀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跑到秦国,托⼈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
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切改⾰也就容易进⾏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
可是秦国的⼀些贵族和⼤⾂却竭⼒反对。
秦孝公⼀看反对的⼈这么多,⾃⼰刚刚即位,怕闹出乱⼦来,就把改⾰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个改⾰的法令,但是怕⽼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就先叫⼈在都城的南门竖了⼀根三丈⾼的⽊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两⾦⼦。
”不⼀会,南门⼝围了⼀⼤堆⼈,⼤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根⽊头谁都拿得动,哪⼉⽤得着⼗两赏⾦?”有的说:“这⼤概是左庶长成⼼开玩笑吧。
”⼤伙⼉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个敢上去扛⽊头的。
商鞅知道⽼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提到五⼗两。
没有想到赏⾦越⾼,看热闹的⼈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敢去扛。
正在⼤伙⼉议论纷纷的时候,⼈群中有⼀个⼈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头扛起来就⾛,⼀直搬到北门。
商鞅⽴刻派⼈传出话来,赏给扛⽊头的⼈五⼗两黄澄澄的⾦⼦,⼀分也没少。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文字_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字_上下五千年故事⼤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和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化。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字,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登被围⾃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平静了⼗⼏年。
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步⼀步向南打过来。
汉⾼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万⼈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的封地马⾢(今⼭西朔县)。
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
汉⾼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汉⾼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
汉⾼祖亲⾃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雪,⽓候特别冷,中原的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冻坏了不少⼈,有的⼈竟冻得掉下了⼿指。
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接触,匈奴兵就败⾛。
⼀连打赢了⼏阵。
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今⼭西代县西北)。
汉⾼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去侦察,回来的⼈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些⽼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
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祖还怕这些兵⼠的侦察不可靠,⼜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马的确都是些⽼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祖⼤怒,说:“你胆敢胡说⼋道,想阻拦我进军。
”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祖率领⼀队⼈马刚到平城(今⼭西⼤同市东北),突然四下⾥涌出⽆数匈奴兵来,个个⼈强马壮,原来的⽼弱残兵全不见了。
汉⾼祖拚命杀出⼀条⾎路,退到平城东⾯的⽩登出。
冒顿单于派出四⼗万精兵,把汉⾼祖围困在⽩登⼭。
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祖的⼀部分⼈马在⽩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
⾼祖⾝边的谋⼠陈平打发了⼀个使者带着黄⾦、珠宝去见冒顿的阏⽒(⾳yānA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前说些好话。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_历史故事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历史教学中,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而一直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篇一:武王伐纣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数年后,武王率军东进.但他没有公开打出灭商的旗号,相反却仍以商朝属国的名义,让军队在前面抬着自己父亲的木牌位,大旗上书写着西伯昌的名号,而自己也不称王,只称太子发.武王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进行一次虚实试探.武王的军队东进渡过黄河来到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果然许多商朝属国的诸侯们纷纷赶来汇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虑到纣王在商朝还有一定的号召力,纣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贵族大臣们还在竭力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觉得灭纣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进行了一次观兵演习,与诸侯们联络了一下感情,便带兵回到了丰京.这时纣王的昏庸暴虐却更加变本加厉了.有天早晨,纣王在鹿台上与妲己一起观赏风景.此时正是隆冬天气,他们看见远处的淇水边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赤着脚在蹚水过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后面的年轻人却缩手缩脚,一副十分怕冷的样子.为什么年轻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纣王觉得奇怪.妲己说,这是因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时很年轻,因此他的骨髓饱满、精血旺盛;而这年轻人则相反,是一对老年夫妇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饱满.纣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将两人抓来,当场砍开他们的脚胫骨看个究竟.还有一次,纣王为了与妲己打赌在鹿台下路过的一个孕妇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让武士马上剖开了她的肚子.大臣箕子见纣王实在闹得不像话,进宫去劝谏.纣王一怒之下,下令将箕子剃了光头,关到后宫做奴隶.比干去为箕子说情,纣王竟命武士将他剖胸剜心,说是要看看他这个装假正经的圣人到底长了几个心眼.微子看到纣王实在无药可救了,他不愿亲眼目睹商朝的灭亡,就带着家眷逃离了朝歌,隐居起来了.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况,知道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商朝的气数已尽,于是便正式出动了复仇大军.武王的军队有兵车三百乘、精兵五万人,由周武王和军师姜尚统帅,一路向东进发.周军正在前进,忽然被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拦住了去路.武王和姜尚上前一问,才知道两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是北方的孤竹国人,原是仰慕武王的德政前来投奔的,听说周军要去灭商,认为臣子不能犯上,因此要武王罢兵.姜尚见是两个不识时务的迂老头,便不和他们争论,只叫士兵将他们拉开后,便命令军队继续前进了.周军于当年年底来到黄河边.黄河正好封冻,大军踏冰渡河,顺利地抵达孟津.四方诸侯闻讯,也都纷纷带了军队赶到孟津与周军会师.第二年初,周军的五万精兵与号称八百路诸侯的联军浩浩荡荡地继续东进,二月上旬便抵达了朝歌附近的牧野(在今河南汲县).周武王在牧野与各路诸侯誓师.誓师大会上,武王历数了纣王的暴政与罪状,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师伐纣,同时规定了作战的纪律——不准抢劫骚扰百姓,不许杀害俘虏,勇敢杀敌者有奖,临阵逃脱或后退者处死.誓师以后,伐纣大军便以高昂的士气准备进攻朝歌.这时纣王才着慌起来,连忙组织军队抵抗.但朝歌的守城军队不多,他只好临时抱佛脚,将城内的大批奴隶和前几年与东夷的中抓来的俘虏统统武装起来,开往前线.纣王亲自率领这支号称有七十万人的杂牌军,来到牧野与武王的联军对阵.两军在数量上虽然很悬殊:联军总共不超过十万人,而纣王的商军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军队中的奴隶和俘虏则恨透了这个暴君,巴不得他.更加可悲的是,纣王到这时还耍小聪明,他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一接触,战场上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举着戈矛,调转身去,杀向纣王自己的军队.商军的前队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纣王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返身逃进朝歌,还未来得及关闭城门,周军已潮水般冲了进来.纣王见大势已去,便逃到鹿台上,点火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周武王灭纣以后,在离丰京二十五里外的沣水东岸,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都,定名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宣布自己为天子,并尊他的祖宗古公父为太王,祖父季历为王季,父亲西伯昌为文王.从此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篇二:骊山烽火周宣王死后,继位的是周幽王,他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姓姬,名叫宫涅(niè).他不管国家大事,光讲究吃喝玩乐,打发人上各处找美人.大臣褒珦(bāo xiāng)劝幽王好好国家,爱护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的姑娘弄到宫里来.周幽王听了直冒火,把褒珦下了监狱.褒珦的家人被迫买来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取名叫褒姒(sì),调教她唱歌跳舞,训练好了就赶紧把她打扮起来,送到镐京,献给周幽王替褒珦赎罪.周幽王一看见褒姒长得漂亮,这才把褒珦放出来了.打这时起,周幽王日日夜夜陪着褒姒玩,把她当心肝宝贝似的.褒姒不喜欢幽王这个死老头子.她想回家,老皱着眉头叹气,常常像珠串子似的流眼泪.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可她怎么也不笑.幽王没了法子,就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叫娘娘笑一下,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那时把铜叫做金子).”赏格一出去,就有个不三不四的人,叫虢(guó)石父的,跑来对周幽王献媚说:“我有办法叫娘娘笑.咱们为了防备西戎(西方的部族,周朝人把他们叫“犬戎”)入侵,在骊(lí)山一带不是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吗?您瞧,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万一西戎打进来,守关的士兵就把烽火烧起来,临近的诸侯瞧见了,就发兵来救了.我想,请您老人家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到了晚上,让咱们守关的士兵把烽火点着了,烧得它满天通红,让那些个诸侯见了呀,上个大当多好玩!娘娘见了咱们这么恶作剧,她能不笑吗!”周幽王一听,连连点头说:“这倒是好主意.就这么试试看吧.”诸侯郑伯友,是周幽王的叔叔.他怕幽王放烽火闹出乱子来,就拜见幽王,劝他别这么乱来.周幽王哪里肯听!他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大骂,说:“我在宫里闷得慌,难得跟娘娘出去放放烽火台的烟火解解闷儿,也用得着你管吗?混账东西!”到了晚上,幽王让虢石父叫守关的士兵快快把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的烽火越烧越旺了,远远近近,全是火柱子.临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以为西戎打进来了,赶紧带兵来打敌人.没想到他们到了那儿,连一个敌人都看不见,光看见那儿鼓乐齐鸣、歌舞升平的景象.大伙儿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各位辛苦了,没有敌人,是我跟娘娘放烽火玩玩.你们回去吧!”诸侯们个个气得肚子都快炸破了.褒姒瞧见许多兵马乱哄哄地忙来忙去,跟掐(qiā)了脑袋的苍蝇似的瞎撞,就问周幽王这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告诉她说,这是为了让她看了发笑.褒姒觉得一个周王这么无聊,冷笑了一声.幽王当褒姒笑了,就把一千斤金子赏给了虢石父.虢石父可乐了,他发大财啦!隔了没有多少日子,西戎可真的打进来了.守关的士兵赶紧把烽火台上的烽火点起来.诸侯们当幽王又在点烽火玩,逗娘娘笑,全都不理他.西戎的人马像发大水似的涌来了,把老百姓杀的杀,抢的抢,把年轻的男女抓了去当奴隶,可惨啦!不久,西戎打进王宫,周幽王被西戎用刀戟(jǐ)杀死,褒姒也被西戎给抢去了.直到后来,诸侯的兵马赶来,才打退了西戎,但幽王被杀,他们不得不拥立周幽王的儿子继位,叫做周平王.周平王姓姬,名叫宜臼(jiù).这时,周朝西边的土地大多被西戎占去了,平王怕镐京保不住,就在公元前770年,把国都迁到洛邑.镐京在西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叫做西周;迁都洛邑以后,历史上的东周时代就开始了.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篇三:取经求佛像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5篇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5篇《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史书。
里面的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则令人回味无穷……它用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千回百转的历史传奇让我们积累了许多文史知识,培养了我们的鉴赏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1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
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
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
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
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年归还。
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
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
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
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有抽芽。
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
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
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
那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
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
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
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
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故事_历史故事

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故事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兴趣,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故事篇一:玄武门之变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
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
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
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
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
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
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
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
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
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
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
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
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
”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
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篇一:商汤和伊尹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
传说商的祖先契(音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
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音jié)在位。
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
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
大臣关龙逄(音páng)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
夏桀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
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
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
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
汤派人去责问葛伯。
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
”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
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又不祭祀。
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
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
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
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
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时伊尹(音yǐn)。
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
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找汤的。
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单点_著名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单点_著名历史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所了解的也只是很⼩⼀部分,还有更多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单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齐桓公九合诸侯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
过了⼗多年,北⽅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个部落⼭戎侵犯,打了败仗。
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国⼤军到了燕国,⼭戎已经抢了⼀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直向北追去。
没想到他们被敌⼈引进了⼀个迷⾕。
那迷⾕就像⼤海⼀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
还是管仲想出⼀个主意来。
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匹当地的⽼马,让它们在头⾥⾛,也许能⾛出这个地⽅。
”齐桓公叫⼈挑了⼏匹⽼马,让它们领路。
这⼏匹⽼马果然领着⼈马出了迷⾕。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戎以后,邢国也遭到另⼀个部落狄⼈的侵犯。
齐桓公⼜带着⼈马去赶跑了狄⼈,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
接着,狄⼈⼜侵犯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就因为这⼏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了。
只有南⽅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起来,要跟齐国⽐个⾼低。
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
那时候,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蛮⼦”看待。
但是,楚国⼈开垦南⽅的⼟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些部落,慢慢地变成了⼤国。
后来,⼲脆⾃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放在眼⾥。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马准备抵抗。
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说:“我们⼤王叫我来请问,齐国在北⾯,楚国在南⾯,两国素不往来,真叫做风马⽜不相及。
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这⼉来呢?”管仲责问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封的。
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天⼦,齐国有权征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曹操挟(xié)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
为韬(tāo)晦(huì)之计。
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里,说刘备不留心天
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
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的大好事!”
说者无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
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曹操说,刚才
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
刘备听后心神方定。
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
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zūn)中煮起酒来了,二人
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hān),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
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使君,请问当世
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
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
之志者也”。
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
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到地下。
正巧突然下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
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
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
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
权统一天下的方略。
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
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此后,诸葛亮成为
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
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驾,前
后三次亲自登门,访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
之恩念念不忘的感激之情。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吞并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
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
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
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mào)、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
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zhà)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
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当时正当隆冬季节,
天天都刮西北风。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
有数。
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
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句韵
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
他对周瑜说,自己
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
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
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战,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
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三国的魏国,是一代英杰曹操建立的,在三国中是最强大的。
到魏主曹芳当政时,司马氏实际上已经操纵了大权。
司马师带剑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决断,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
曹芳气愤不过,下
密诏诛杀司马氏。
谁知,事不机密,反而被司马师废了他的王位。
司马师因篡(cuàn)位不到时机,只好另立曹髦(máo)为新王。
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原先被封高贵乡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为。
那知,司马氏控制了整个朝政。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天下兵马大都督,处处挟制高贵乡公,篡权的野心
日益显露,以至天下无人不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
就出自此处。
眼见司马昭的专横,曹髦是恨在心里,但又怕司马昭
的权势,只好作《潜龙诗》一首,以泄不满。
诗曰: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播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一位名叫贾充的官吏知道后,马上向司马昭告发了此事。
司马昭一听,诗中将他比喻成鱼鳅黄鳝,恼怒万分,立刻身带宝剑随从,直入宫殿。
当着百官大臣,厉声责骂曹髦,公然威胁说:“你曹髦是不是想作第二个曹芳!”
曹髦回到后宫,痛哭一天,终于下定决心要铲除司马昭。
他召来王经、王沈、王业三位大臣合谋。
王经劝告他,以鲁昭公讨伐季孙
氏不成反被流亡的史事为鉴。
可是,曹髦表示,宁死也不能让司马
昭猖獗了。
于是,曹髦召集兵士三百人,要去诛杀司马昭,王经死谏也不听,而王沈、王业则投靠司马昭,当了叛徒。
还不用司马昭动手,曹髦
就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王经与三百兵士也惨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