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某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合集下载

推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 精品 精品

推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 精品 精品

云南省XXXX自治州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XX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目录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基本情况XX水库位于云南省XX州XX县XX乡境内,距剑兰公路6.5km,距县城28km,坝址地处东经99°46′06″、北纬26°32′23″。

库区位于老君山西南侧山脚高程约2500~2600m,属澜沧江流域水系,水库本区集水面积4.0km2,水库蓄水主要从大佛殿河引水来充蓄,引区集水面积为17.4km2。

XX县属北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光照充足,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

根据XX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4℃,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0.4℃,多年平均最低气温6.2℃;多年平均降水量743.4mm,历年最大1日降水量76.1mm。

XX县位于XX州北部,20XX年末,全县总人口17.1万人,绝大部分为XX,占总人口的91.7%,是主要的XX聚居地之一,全县土地面积2270. 44km2,实有耕地面积19.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人。

XX水库原设计总库容333万m3,兴利库容288万m3,本次复核,总库容248.5万m3,兴利库容210.1万m3。

XX水库属小㈠型水利工程,水库位置较高,水质好,控制灌溉面积广,水库以灌溉为主,设计灌溉面积0.65万亩,同时兼顾防洪,是具有灌溉、防洪、水产养殖及电站调节等综合效益的水库。

水库主灌区为中羊、兴文、石登、金坪四个村委会,下游受影响村社14个自然村,人口16500人,耕地18000亩。

XX水库将逐步承担集镇供水任务,工程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水库于1970年初动工兴建,1978年5月建成,工程建设期长,施工质量差,投入运行后大坝出现险情,现只能降低水位蓄水,水库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影响水库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还对下游构成威胁,因此需对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处理,消除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使水库大坝正常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 精品 精品

推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 精品 精品

1.综合说明1.1概述1.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沅水一级支流怡溪上游,XX县XX乡XX村,坝址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8°28′,东经111°36′之间。

距XX县城45km,汽车可直达坝址,交通较方便。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的小(二)型水库工程。

水库大坝控制集雨面积0.78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1.2km,干流平均坡降32.6‰。

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8m。

水库正常蓄水位318.00m,正常库容76.31万m3。

校核洪水位318.56m,总库容81.8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管涵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灌溉涵管等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该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12月投入运行,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坝,大坝坝顶高程320.00m,坝顶宽度3.5m,坝顶轴线长132m。

大坝下游坡在高程314.30 m设总宽度为6.9m的乡级公路一条,在305.5m设一道2.7m宽的马道。

坡比从上至下分别为1:2.23、1 :1.77、1:1.94,下游无排水棱体。

大坝上游坡比为1:2.53。

XX水库未设溢洪道。

灌溉输水管涵设在左岸坝体内。

输水涵为浆砌石方涵型,断面尺寸为0.7×0.5m,涵管进口底板高程302.6m,长85m。

涵管底板坡降1/100,最大放水流量0.3m3/s。

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大坝坝基存在渗漏;水库建设时未设计溢洪道,不满足防洪要求;输水涵管存在大量的纵向裂缝,伸缩缝拉裂,渗漏日益严重,对涵管周边填土产生破坏、危及坝体安全;大坝无观测、监测设施;防汛设施不配套,无雨水情监测设备,防汛通讯手段单一,防汛公路狭窄不平,行车困难,不满足防汛抢险要求;管理所缺少工作人员和所需的工作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1.1.3除险加固的必要性该水库自修建以来,发挥了很大的效益。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XX市 XX区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市XX区水电勘测设计队二○一一年七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坝安全鉴定结论 (2)1.3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5)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7)1.5 除险加固工程投资 (8)1.6 施工工期 (8)1.7 结论与建议 (8)2 水文 (12)2.1概述 (12)2.2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复核 (12)2.3设计洪水推求 (14)2.4 水库调洪计算 (18)2.5 坝顶高程的确定 (24)2.6 水库洪水复核结论 (26)3 工程地质 (28)3.1地质概况 (28)3.2地层岩性 (28)3.3地质构造及地震 (29)3.4水文地质条件 (29)3.5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30)3.6水库工程地质条件 (33)3.7天然建筑材料 (33)3.8结论与建议 (35)4 主要建筑物整治设计 (37)4.1 工程等级和洪水标准 (37)4.2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40)4.3 大坝整治加固后的渗流及坝坡稳定计算 (46)4.4 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55)4.5 放水设施整治设计 (59)4.6 其它附属设施设计 (61)4.7 整治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61)5.电气和金属结构 (63)6 工程管理 (64)6.1 工程管理机构 (64)6.2 工程管理设施及实物指标 (64)6.3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 (65)7 施工组织设计 (67)7.1 施工条件 (67)7.2 施工导流 (68)7.3 料场的选择与开采 (69)7.4 主体工程施工 (69)7.5 施工总布置 (72)7.6 施工总进度 (73)8 工程占地 (77)8.1 工程占地范围及实物指标 (77)8.2 工程占地补偿投资概算 (77)9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79)9.1 环境保护设计 (79)9.1.1工程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 (79)9.2 水土保持 (81)10 设计概算 (82)10.1编制原则和依据 (82)10.2基础资料 (82)10.3建筑材料预算价格 (83)10.4电、风、水预算单价 (83)10.5金属结构设备及价格 (84)10.6其他 (84)10.7概算成果 (84)11 效益分析 (85)11.1 工程概况 (85)11.2 国民经济评价 (85)11.3 综合评价 (90)附图:1.枢纽现状地形图;2.平面布置图;3.大坝灌浆平面图4.大坝灌浆剖面图5.大坝断面设计图;6.大坝细部设计图;7.溢洪道设计图(1/3);8.溢洪道设计图(2/3)9.溢洪道设计图(3/3);10.卧、涵管设计图;11.盖板闸设计图;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XX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2)型水利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

1 综合说明1.1 绪言××水库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县境内是普斯开河中游出山口上游7㎞前山区的一座小(1)型拦河式水库,水库位于东径78°35.5′,北纬37°06.8′,315国道以南33km处,承担普斯开河下游的防洪、调蓄和农田灌溉任务,灌溉面积4535亩。

水库规划设计总库容150万m3,竣工库容150万m3,现已基本淤满,除险加固后设计总库容仍为150万m3。

水库大坝正常蓄水位1891.5m,最大坝高22.2m,为水力冲填均质土坝,大坝全长450m。

××水库主要由大坝、放水涵洞、泄洪涵洞、放水渠等建筑物组成。

加固前后水库工程特性详见表1-11.2 水文××水库库区位于普斯开河中游,属典型大陆性气候。

最低温度-22.9℃,最高温度41℃°C。

最大风速集中在4、5、6月,主风为西风,多年最大风速为21m/s。

日照时数每月平均为233.6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63%。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65.1mm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蒸发量为2424mm,为降雨量的37.2倍。

3-6月为多风季节,风速一般10-15m/s,最大21m/s多为南风,浮尘天气超过180天。

××水库为拦河式山区水库,普斯开河的水文、径流、洪水及泥沙对其影响较大。

××水库坝址处普斯开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0.23亿m3,每年6-8月份径流量占全年的71%。

根据推理公式计算可知30年一遇和30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126m3/s和264m3/s。

普斯开河的推移质泥沙含量为19.1万t/年1.3 地质××水库位于普斯开河中游出山口处。

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第三系古一始新统喀什群(E1+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аL新疆群)和全新统冲积层(Q4аL)以及人工淤积粉土(Q4S)和全新统风积(Q4tol)。

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原设计加固前加固后备注一、水文1.集雨面积km20.62 0.622.多年平均降雨量mm 1404 14043.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m3/sp=5%10.34p=5%10.34p=5%10.344.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m3/sp=0.5%16.0p=0.5%16.0p=0.5%16.0二、洪水校核洪水位m 50.64 50.64 设计洪水位m 50.39 50.39 正常蓄水位m 49.74 49.74 死水位m 43.85 43.85 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万m327.8 27.8 正常库容m 19.5 19.5 死库容(死水位以下)万m30.6 0.6 三、工程效益灌溉面积亩400 400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大坝坝型均质土坝均质土坝均质土坝坝顶高程m 51.44 51.44 51.44 最大坝高m 10.34 10.34 10.34 坝顶长度m 72 72 72 坝顶宽度m 4.28 4.28 5 2、输水建筑物虹吸管设计流量m3/s 0.2长度m 54.2直径m DN200钢管进口高程(最低一级取水口高程)m 43.82出口高程m 43.23、泄水建筑物溢洪道最大泄量m3/s 4.36宽度m 3深度m 1.7堰顶高程m 49.74消力池顶面高程m 42.5底板衬砌厚度m 0.5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目录工程特性表 (2)1 综合说明 (5)1.1概述 (5)1.2水文及调洪演算 (7)1.3工程地质 (8)1.4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9)1.5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11)1.6工程管理 (11)1.7施工 (12)1.8工程概算 (14)2 水文 (16)2.1 流域概况 (16)2.2 气象 (16)2.3 径流 (16)2.4 设计洪水复核 (16)2.5调洪演算 (20)2.6水库抗洪能力复核 (22)3地质 (24)3.1区域地质概况 (24)3.2 坝址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5)3.3、其它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25)3.4 天然建筑材料 (29)3.5 坝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29)4 除险加固设计 (30)4.1 工程等别、建筑物等级 (30)4.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0)4.3 大坝加固前大坝渗流分析 (30)4.4 大坝加固设计 (37)4.5 大坝加固后渗流及边坡稳定计算 (46)5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60)5.1 水土保持 (60)5.2 环境保护 (60)6 工程管理设计 (61)6.1 工程建设期管理 (61)6.2 工程运行期管理 (62)7 施工组织设计 (64)7.1 施工条件 (64)7.2 导流围堰与基坑排水 (65)7.3 料场的选择和开采 (65)7.4 主体工程施工 (66)7.5 施工总布置 (67)7.6 施工总进度 (67)8 工程概算 (69)8.1编制依据 (69)8.2 基础单价 (69)8.3其他费用 (70)8.4 主要工程量 (70)8.5 工程投资 (70)8.6 工程概算附表 (70)1 综合说明1.1概述棠花水库座落在某县茶恩寺镇棠花村,位于东经112°50',北纬27°51',属于湘江支流涓水水系,水库控制流域集雨面积0.62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

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1综合说明1.1绪言XX水库位于甘渭河支流XX沟上,地处XX县温堡乡XX沟村,距县城约25km。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4km2,属小(二)型水库。

水库流域气候属中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性气候,流域年平均气温5.1℃,多年平均降水量540mm,保证率为50%、75%的降水量分别为532mm、46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型)810mm。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65mm,多年平均径流量22.1万m3,保证率P=50%、P=75%的径流量分别为20.2万m3、13.8万m3。

水库以上流域输沙模数1700t/km2,多年平均输沙总量0.578万t。

p=5%的设计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分别为8.5万m3、14.3m3/s; P=0.5%的校核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分别为17.5万m3、22.6m3/s。

水库于1976年建成,2007年加高1.0m,坝高25m,总库容57.0万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小(二)型水库。

由于水库建设标准低,坝体碾压质量较差,泄洪建筑物淤积严重,水库已成为一座险库,急需进行除险加固。

受XX县水务局委托,我院于2012年4月对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我院组织设计人员对水库进行现场踏勘,初步拟定以下方案:①坝前培厚3.0m;②卧管改建水塔、封堵原卧管; 2012年5月15日完成《宁夏固原市XX县XX水库出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

1.2工程概况1.2.1工程建设及现状水库于1976年建成,库容51.0万m3,由土坝、输(泄)水建筑物组成,为碾压式均质土坝,2007年坝体加高1.0m,总库容57.0万m3,最大坝高25.0m,坝顶高程2118.0m,坝顶宽3.0m,顶长156m,迎水坡比为1:2.75,背水坡比1:2.0,背水坡采用生物防护措施,前坝坡无任何砌护。

输水建筑物位于土坝左岸,由叠梁卧管、涵洞、明渠、陡坡及消能设施组成。

卧管为侧进水,孔口尺寸为0.85m×1.0m,廊道为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输水涵洞为拱涵,尺寸为0.8m×1.5m(宽×高),最大输水量2.6 m3/s。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_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_初步设计报告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 (1)1.1工程概况 (1)1.2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14)1.3除险加固设计 (3)1.4结论及建议 (16)1.5工程特性表 (17)2 水文 (1)2.1流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设计洪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泥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水文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程地质 (14)3.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地震动参数与地震基本烈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绪言 (1)1.2 水文 (5)1.2.1 流域概况 (5)1.2.2 气象概况 (5)1.2.3 泥沙与水质 (5)洪水标准 (6)1.2.5 水文资料 (6)1.2.6 洪峰流量计算成果 (6)1.3 工程地质 (7)1.3.1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7)1.3.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8)1.3.3 输水洞段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8)1.3.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9)1.3.5 天然建筑材料 (9)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10)1.4.1 防洪标准 (10)1.4.2 工程规模 (10)1.4.3 工程任务 (11)1.5 工程设计 (11)1.5.1 设计依据 (11)1.5.2 大坝工程 (12)1.5.3 溢洪道防护工程设计 (16)1.5.4 输水洞工程 (17)1.5.5 其它工程 (18)1.6 机电、金属结构 (19)1.6.1 电气工程 (19)1.6.2 金属结构设计 (19)1.7 消防 (20)1.8 施工 (20)1.8.1 施工条件 (20)1.8.2 施工围堰 (21)1.8.3 料场 (21)1.8.4 主体工程施工 (22)1.8.5 施工总布置 (22)1.8.6 施工总进度 (23)1.9 工程占地 (23)1.10 环境保护 (24)1.11 水土保持设计 (25)1.12 工程管理 (26)1.13 设计概算 (27)1.14 经济评价 (28)1.15 节能设计 (28)1.16 工程特性表 (28)2 工程水文 (32)2.1 流域概况 (32)2.2 气象概况 (32)2.3 设计洪水标准 (32)2.4 径流 (32)2.5 设计洪水分析 (33)2.5.1 设计暴雨计算 (34)2.5.2 产流计算 (36)2.5.3 汇流计算 (36)2.6 合理性分析 (39)2.7 施工期洪水计算 (40)2.8 水质与泥沙 (40)3 工程地质 (42)3.1 概述 (42)3.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43)3.2.1 地质概况 (43)3.2.2 水库渗漏 (43)3.2.3 库区稳定 (44)3.2.4 水库地震 (44)3.3 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44)3.3.1 大坝工程 (44)3.3.1.2 副坝坝体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水库工程特性表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库址座落在XX市XX乡XX村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1°48′38″,北纬北纬29°21′58″,该库于1960年9月动工,1960年12月竣工。

大坝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30年一遇,校核洪水300年一遇。

库区位于山区,植被覆盖良好。

集雨面积0.3 Km2, 坝址以上干流长0.85km,干流平均坡降62.1‰。

多年平均降水量1274mm。

总库容52.2万m3,正常库容44.2万m3,死库容0.4万m3;校核洪水位(P=0.33%)89.10m,设计洪水位(P=3.33%)88.80m,正常蓄水位88.40m,死水位80.50m。

该水库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任务等综合性小(II)型水库。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灌溉放水涵组成。

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为12.0m,坝顶高程为90.13m,坝顶长度87m,坝顶宽度5.0m,坝基防渗型式为截水槽。

内坡坡比为1:1.75,外坡有两级平台,自上而下坡比分别为1:0.7、1:1.85、1:0.45。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为88.40m, 堰顶宽1.5m,未护砌,最大下泄流量0.65 m3/s。

放水洞型式为砼圆涵,断面尺寸ф500mm,进口底高程80.50m,最大放水流量0.2 m3/s。

工程效益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

该水库修建以来主要存在大坝单薄,外坡脚渗漏严重(在北端大坝与山体结合部位更为严重)。

20XX年冬对以上渗漏部位采用1:2:4三合泥进行处理,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目前该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大坝大坝单薄,外坡脚渗漏严重,尤其是北端大坝与山体结合部位渗漏更严重;2)溢洪道是土渠,过水断面不够,汛期出现塌方堵塞;3)输水洞瓦管现已老化,漏水严重;4)出口渠道没有衬砌,渗漏严重;1.2 水文1.2.1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XX水库为小(二)型水库,根据GB50201-94《防洪标准》及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的规定,工程等别属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XX水库大坝安全认定报告书》中采用的洪水标准为:设计洪水标准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300年一遇,溢洪道消能防冲标准10年一遇。

此标准符合规范要求,本次仍采用上述标准进行复核。

1.2.2 洪水计算XX水库无实测降雨和流量资料,本设计利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计算设计洪水。

经计算,XX水库30年一遇设计洪水最大入库流量为3.32m3/s,300年一遇校核洪水最大入库流量为4.78m3/s。

1.2.3 调洪演算根据XX水库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库容曲线和除险加固后的溢洪道特性进行调洪演算。

起调水位为水库的正常蓄水位88.40m,起调库容为正常库容44.2万m3,采用水量平衡法求得XX水库在设计和校核洪水时的库水位及下泄流量。

XX水库调洪演算成果表1.2.4水库抗洪能力的复核根据坝址处的水文气象条件和水库特征值,采用官厅水库公式计算波浪爬高和风浪雍高并及入安全超高后,XX水库大坝的最低高程应不低于89.85m,大坝整治后高程90.50m满足要求。

溢洪道控制段的顶部高程不得低于校核洪水位加安全超高,为89.85m,重新修建的溢洪道控制段导墙顶高程为90.50m,满足规范要求。

1.3 工程地质1.3.1 地形地貌XX水库位于澧水尾闾右岸的丘陵区,大坝及库区周边最高点高程在140m左右,最低点位于坝体下游,地面高程75m左右,山体呈长形山体或浑圆状山包,坡度10~30°左右,坝体两侧山坡较陡,约45°左右,呈”U”字型南北向展布,沟谷宽100~200m,地形较平坦,沟谷为水田,山坡部分为旱地,水系不发育,自然状态下岸坡稳定状态较好。

1.3.2 地层岩性根据实地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库坝区分布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筑土(Q S)残积层及冲积层(Q al),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1n),现从新至老分述如下:(1)坝体人工填筑土(Q S)本层土主要为人工填筑土,为暗黄色、紫黄色、绿黄色含砾粉质粘土,砾石含量20%左右,厚度0~12m。

(2)残积层及冲积层(Q al)本层分布在库区、坝区内外,残积层分布在坝址两侧山坡,冲积层分布在库区及沟底较平区,根据钻探资料及实地观测,厚度1~5m。

(3)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本层岩石只在坝体两侧很小范围内出露,系由人工将覆盖层剥去或库水冲刷而出露地面,为灰黄色、灰黑色、紫红色薄-中层状板岩,较致密,中等风化到较强风化,风化后呈灰白色,较软,呈片状,岩层呈单一倾向岩层,倾向ES80-100°,倾角60°左右,根据资料,本层厚度大于200m。

分布于库区及坝体上下游。

为深灰色、灰黑色含砾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根据附近资料显示,厚度右达10-30m。

1.3.3地质构造和地震区内属于华夏系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沉降带过度地带,第四系以来地层活动较频繁,洞庭湖沉降带第三纪-第四纪沉降区近代仍在下降。

该区有一系列隐伏的区域断裂,有的近期仍在活动,烽火山断层,大致走向为N65°W;烽火山-拱背桥断层大致沿N30°E展布;两断层距离水库约10km。

另外南部有毛里湖断层分布,被第四系覆盖层覆盖。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XX)和《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级。

1.3.4 水文地质坝区地下水类型分为冲积层松散土体孔隙水与基岩孔隙裂隙水。

松散土体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堆积土层中及冲残积层土体中,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与库水补给。

勘探期间坝体地下水埋深6.5m左右,低于库水位3m左右,此类水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根据工程区附近资料,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PH 值7.6-8.2,附近无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1.3.5天然建筑材料XX水库除险加固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土料、块石料、砂、砾石。

土料场位于大坝左侧坝体外侧的山坡边及下游,在此取土,一是运距近,在1km以内,二是土质较好。

工程所需块石料、砂砾石料均要外地购置,块石可到XX新洲镇块石料场购买,运距约35km,砂、砾石主要从岳阳、汩罗船运至料场,运输方便,运距25km。

其材质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1.3.6坝基、坝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根据现场实地勘查与钻探,坝基主要为厚度1~6.7m厚的高液限粉土,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天然含水量34.6-28.1,均值为31.4;干密度1.52-1.37g/cm3,均值为1.44g/cm3;孔隙比0.787-0.997,均值为0.91;上述指标表明:此层土具高压缩性,结构中密,含水量差异大,干密度偏低,透水率8.6×10-5,通过以上情况分析,坝基土属弱透水层。

坝肩两侧为较强风化的板岩,较破碎,层理,节理发育,压水试验透水率(Lu)大于10,属较强透水层,厚度大于5m,但基岩上面覆盖有一层1~6.7m厚的弱透水层,只要不破坏该层,通过基岩渗漏的可能性较小,但在坝体两侧的坝肩部位覆盖层相对薄一点,易形成绕坝渗漏和接触面渗漏。

1.3.7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溢洪道位于坝体右侧,由山体开凿而成,岩土层为残积层,没有进行任何防渗加固处理,就是一条土渠,因而形状极不规则,冲坑,冲槽到处可见,加上过水断面不够,汛期还经常出现垮塌而堵塞溢洪道,对大坝造成严重威胁,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一是土体不密实,二是土质差,因而造成险象。

1.3.8输水涵洞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输水涵管是座落在人工回填土体中,由于施工中未对地基进行任何加固与防渗处理,且为φ0.5m的钢筋砼,导致涵管沉陷不均,部分破损,造成渗漏,渗漏时还带出坝体中的细颗粒,造成坝体外部变形、渗漏。

输水涵管渗漏的主要原因:①坝体内的散浸水向管内渗入;②管身与人工填土接触面未进行防渗,库水和坝体内水沿刚性界面渗入管内。

1.3.9结论及建议结论:(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设计施工中必须按Ⅶ度对大坝和建筑物进行抗震复核。

(2)库、坝区属丘陵地貌单元,坝区无断层通过。

地下水为松散层的孔隙水与基岩裂隙孔隙水,且附近无污染源,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3)坝体的填筑土料和施工质量较差,坝体渗漏严重,防渗性能差,达不到防渗指标要求,坝体存在散浸问题。

(4)坝体与坝基在施工中清淤不彻底,没有进行完全清除与防渗处理,存在渗透问题。

(5)溢洪道未进行加固防渗处理,造成损坏严重,可造成冲毁。

(6)输水涵管破坏严重,造成管身破裂,漏水严重危及坝体。

(7)绕坝渗漏较严重。

工程处理措施建议:(1)对大坝坝体和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基岩部分的防渗处理应深入至弱透水带。

坝肩部位的防渗处理应向山体伸入30~50m,加密钻孔。

(2)溢洪道部分应进行砼或浆砌石处理,底板和侧墙应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3)输水涵管翻修重建,建议为钢筋砼涵管。

(4)整修加固坝体,使其外观成型。

(5)坝体迎水面进行砼护坡,背水面采用生物护坡。

(6)新建排水棱体。

(7)坝区迎水面两侧沿山体100m应进行防渗铺盖,建议用粘土铺盖,厚度不小于1m。

1.4 除险加固设计1.4.1设计依据、原则和任务除险加固设计的主要依据是XX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认定报告、安全核查报告等前期工作结论和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

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尽量不增加坝高,不大削大填现有坝坡,通过坝基和坝身防渗进一步增加大坝的稳定性。

不降低溢洪道现有的泄洪能力,通过续建加固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其泄流量,护砌加固溢洪道提高其运行的可靠程度。

尽量减少穿坝建筑物(涵管)的数量,新建或改建的涵管、隧洞等地下建筑物的横断面尺寸要能满足进人检查、维修的要求。

所有建筑物尽量满足运行可靠、经久耐用、管理简单、维修方便的要求。

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消除工程隐患,完善各项工程设施,恢复并长期保持水库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水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4.2大坝防渗加固设计采用冲抓套井回填粘土的办法解决渗漏问题,在坝顶布置1排套井,直线错位相套,开孔直径1.1m,孔距0.78m,终孔深度至基岩以下1m。

死水位以下采用抛石压脚;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的上游坝坡采用预制混凝土六方块护,先削高填低、平整夯实,再铺0.1m的砂石垫层,护砌后的上游坝坡为1:1.7。

正常蓄水位以上至坝顶高程采用草皮护坡。

下游坝坡与两边山体接触处设排水沟,坝坡设有上坝踏步,坝脚设贴坡排水棱体,坡面采用草皮护坡。

坝顶设置泥结石硬化,宽5m,厚0.2m,下设0.2m厚砂砾石垫层,两侧设C20混凝土路缘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