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考试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部分(20分)一、填空题(共1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驾。
这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要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二、简答题(共6分)1、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2、怎样全面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或《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1)、品生: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品社: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比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考试 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共8页,10道大题,61道小题一、课程标准(共4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 发展的综合课程。
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 ,综合交 叉, 。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是 , , 。
5.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 、 、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6.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 综合实现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与方法目标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达成。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7.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
A .感受B .感情C .感悟D .感想 8.品德与社会课程以( )为指导。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 C. 学生社会生活 D. 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
A.生活质量提高 B.生活能力提升 C.生活品质提升 D.生活指示启发 10.品德与生活课程分目标是四个维度,对比品德与社会课程分目标多的一个维度是( )。
A .探究与操作 B.行为与习惯 C .感悟与理解 D .思维与行动 1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三条主线是:( ) A.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 B.儿童与国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健康 C.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快乐、儿童与自然 D.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12.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 ),也是社会的要求。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1.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面向二十一世纪旳教育”国际研讨会,刊登了题为《学会关怀:二十一世纪旳教育》旳汇报。
“学会关怀”旳详细规定包括:①关怀自己旳健康②关怀他人、关怀家庭、关怀朋友③关怀真理知识和学习④学会互相尊重、友好相处⑤学会理解他人⑥学会说服他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2.《诚信是金》中“砍倒樱桃树旳小男孩”故事给我们旳启示是:()。
A.言必信,行必果 B.诚实是一种勇敢旳行为,要勇于面对自己旳错误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诚实不需要理由3.曹雪芹写《红楼梦》经历了旳艰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时间,徐霞客用27年写完《徐霞客游记》,司马迁写《史记》15载忍辱负重……这些事例阐明()。
A.成功来自于面对困难时旳坚持不懈 B.失败是成功旳阶梯C.胜败乃兵家常事 D.失败了不要灰心丧气4.20世纪末,激光照排彻底超越了老式旳印刷术。
中文激光照排技术旳发明,把中文印刷术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
它旳发明者是()。
A.王永明 B.比尔·盖次C.王选 D.裘伯君5.()是世界上最大、最深旳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旳五分之二。
A.大西洋 B.北冰洋C.印度洋 D.太平洋6.西班牙被称为旅游王国,在漫长旳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旳、丰富多彩旳西班牙文化。
其中有代表性旳是①塞万提斯旳《唐吉诃德》②米开朗琪罗旳《胜利女神》③毕加索旳绘画④达·芬奇旳《蒙娜丽莎》⑤斗牛()。
A.②④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③⑤7.达尔文说:最有价值旳知识是有关措施旳知识。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
A.因材施教 B.为人师表C.创新与实践 D.教会学生学习8.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这句话体现旳重要是()对人成长旳影响。
A.养成教育 B.人道主义教育C.集体主义教育 D.情感教育9.理解不一样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旳风土人情是“多彩旳民族风情”主题中旳一种重要活动内容。
品德与生活课标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品德与生活(社会)一、填空。
(每空1分,共40分)1.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的基本特征。
2. 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
3.品德与生活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4.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和的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包括、、三方面的九项内容。
6.教材是一个综合的资源体系,包括、、、、和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材料。
7.课程的资源是、的,包括各种和的资源。
8.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是、、、。
二、选择题(共10分)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是()A.开放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实践性2. 品德与社会教学时空不局限于()A.课堂和学校B课堂和生活C学校和生活D学校和社会3下列哪些都属于探究学习的内容()A. 搜集信息B处理数据 C 发现问题D调查实践4. 教材的呈现方式应适合学生的( )能力。
A思维水平 B 阅读C审美习惯D接受能力5.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为核心的综合课程。
A学生实践能力提高B学生能力培养C学生全面发展D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三、判断并改正。
(每题3分,共15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探究,也包括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与探究。
()3.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4.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可根据任务、座位、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
()5.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
()四、简答题(共20分)1.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 品德与生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有哪些建议?4. 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五、论述题.(15分)请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参考答案一、1.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2.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3.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儿童作品分析4.良好品德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5.愉快、开朗积极向上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6.教科书学习资料包成长档案袋活动材料多媒体辅助材料教师指导用书7.多样的开放的有形无形8.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二、1.ABD2.A3.ABC4.BCD5.D三、1.错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部分 (20 分) 一、填空题(共 10 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驾。
这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要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可以交叉 ;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二、简答题(共 6 分 )1、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2 、怎样全面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或《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 (1) 、品生: 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品社: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比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真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真题考试试题及答案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考试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共8页,10道大题,61道小题一、课程标准(共4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 发展的综合课程。
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 ,综合交 叉, 。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是 , , 。
5.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 、 、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6.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 综合实现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与方法目标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达成。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7.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
A .感受 B .感情 C .感悟 D .感想8.品德与社会课程以( )为指导。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 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C. 学生社会生活D. 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
A.生活质量提高B.生活能力提升C.生活品质提升D.生活指示启发10.品德与生活课程分目标是四个维度,对比品德与社会课程分目标多的一个维度是( )。
A .探究与操作 B.行为与习惯 C .感悟与理解 D .思维与行动1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三条主线是:( ) A.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 B.儿童与国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健康 C.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快乐、儿童与自然 D.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12.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 ),也是社会的要求。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部分(20分)一、填空题(共1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驾。
这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要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二、简答题(共6分)1、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2、怎样全面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或《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1)、品生: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品社: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比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五套)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五套)第一套试题1. 请简要解释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的职责和重要性。
2. 试述你认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和生活态度的方法和策略。
3. 请列举和解释你认为适合小学生的几个重要的品德素养。
4. 试述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5. 请分享你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次成功经验,包括你对学生品德和生活惯的影响。
第二套试题1. 请简要描述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2. 试述你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 请列举一些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惯的具体措施。
4. 试述你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5. 请分享你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次挑战,并描述你是如何处理的。
第三套试题1. 请简要说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2. 试述你在培养学生积极品德和健康生活惯方面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请列举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能促进品德发展和社交能力提升的活动或项目。
4. 试述你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负责任的态度。
5. 请分享你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次挑战,并描述你的解决方案和收获。
第四套试题1. 请简要解释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的职责和重要性。
2. 试述你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所持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 请列举几个适合小学生的培养正直、友善和负责任的行为的案例。
4. 试述你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 请分享你在课外活动中成功培养学生正直品德的经验,并描述其中的教学策略。
第五套试题1. 请简要概述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作用。
2. 试述你在培养学生积极品德和健康生活惯方面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请列举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具体活动或项目,可以促进品德发展和团队合作。
4. 试述你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社交技能。
5. 请分享你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包括你对学生品德和生活惯的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考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知识部分(100分)
一、单选(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国土面积是( )万平方千米。
A.960 B. 950
C. 956
D. 965
2、下面哪个表示禁止行人通行的标志?( )
A. B. C.
3、( )不是河北的特产。
A.迁西板栗
B.沧州金丝小枣
C.张家口口蘑
D.三河大米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作词,聂耳作曲。
A、乔羽
B、闫肃
C、田汉
D、谷建芬
5、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 )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清明节
6、下列人民英雄是河北人的是( )。
A刘胡兰 B黄继光 C邱少云 D董存瑞
7、下列( )是可回收的垃
圾
A.报纸 矿泉水瓶 B.废弃衣服 废
弃电池
C.霉变食品 碎玻璃片 D.烟头 建筑垃圾
8、保护眼睛以下错误的做法是( )
A、姿势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
B、连续看书一小时,休息片刻
C、用脏手揉眼睛。
D、坚持做保健操
9、“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句话属于课程标准的( )
A、情感与态度
B、行为与习惯
C、知识与技能
D、过程与方法
10、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联合国决定从1993年开
始,确定每年的( )为“世界水日”。
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A 4月22日
B 6月23日
C 7月11日
D 3月22日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哪些内容是“学会做事,学会关心”的课程内容:( )
A、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B、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
C、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D、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
2、爱家乡、爱祖国,就要爱我们的( )。
A、首都
B、国旗
C、国徽
D、国歌
3、( )属于安全标志。
A.
B.
C
D.
4、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
A、重阳节
B、圣诞节
C、端午节
D、男孩节
5、下列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清明节
B、中秋节
C、芒种 D.适应能力
6、让学生明白:如果危险发生了,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乐乐的衣服着火了,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脱下衣服 . B用冷水浇
C.迎风跑 D.就地翻滚
7、下列哪中情况属于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
A、刷牙时把水头关上。
B、用淘米水浇花
C、发现漏水,马上修理。
D、水龙头滴满水桶不走水表
8、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
A.手指被开水烫了,可以马上把受伤的手指放在浓盐水里
B.空腹喝牛奶对身体好
C.墨汁洒在了书架上,马上用酒精棉反复擦拭,可以消除墨迹
D.垃圾不是我扔的不用捡起来
9、常用的社会调查方式包括( )
A.问卷法 B.文献法 C.访问法 D.观察法10、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天是植物生长最快的季节
B.下雪天飞机不能起飞
C. 妈妈带着女儿过马路,黄灯时走向了对面
D.玩滑板时要选择安全的地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只要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去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快乐。
( )
2、“给”和“拿”的快乐程度相同。
( )
3、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供大家使用的,我们应该爱护。
( )
4、人最初研究火药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武器。
( )
5、儿童做游戏时可以不遵守规则 ( )
6、客人到我家,热情接待他;做客懂礼貌,进门先问好;临走还要玩,文明又礼貌。
( )
7、现场调查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
( )
8、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对大自然的美有足够的敏感。
( )
9、儿童要做到“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光靠行为训练是不够的。
( )
四、连线题(5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13分)
1、优秀水稻专家 邓稼先
两弹元勋 王启民
大庆新“铁人” 李素丽
全国劳动模范 袁隆平
2、 正定 避暑山庄
承德 板栗
沧州 隆兴寺
迁西 金丝小枣
3、清明节登高、饮菊花酒
端午节踏青、扫墓
重阳节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挂艾草、赛龙舟
4、 火警电话 110
急救电话 120
交通事故电话 119
报警电话 122
5、 三月十二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三月八日 建军节
六月一日 植树节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国际儿童节
十月一日 全国助残日
八月一日 国庆节
6、 中国 短裙
日本 旗袍
苏格兰男子 长袍
阿拉伯民族 和服
五、简答题(33分)
1、如何用落叶做贴画?请写出具体步骤。
(4分)
2、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废物?(5分)
3、少年儿童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5分)
4、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是怎样的?(6分)
5、请你介绍冬季漂亮的景色和有趣的活动。
(景色、活动至少各3个)(6分)
6、夸夸你的学生。
(至少夸7条)(7分)
六、论述题(25分)
1、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活动案例:老师:“今天,我们来吃一次特别的午餐,大家都假装自己的手臂不能弯曲。
你需要确定如何不必弯曲手臂就可以进食!怎么办呢?”
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 这个活动表达的是一个什么价值主题?(3分)
②在儿童的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价值(或品质)的发展很重要。
(至少列举4种品质。
4分)
2、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及含义(9分)
3、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品德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环节?(9分)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考试题(40分)
1、 填空。
(每空1分,共8分)
1、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 )、( )、( )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 )、( )、( )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 )、( )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9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角色和任务的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 )
A指导者 B支持者
C合作者 D 统领者
2、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倡导( )的儿童评价观。
A多元 B开放
C积极 D整体
3、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
A观察 B访谈
C问卷 D成长资料袋评价 E作品分析
4、 教师为学生营造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应该具有( )特征。
A宽松 B 开放
C 安全
D 有趣
5、在活动组织中,要注意:( )
A 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
B 重视活动的整合与连
续
C 开放地组织活动
D 为活动而活动
6、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多样化包括( )。
A 过程化
B 主体多样化
C 角度多样化
D 渠道多样化
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条主线是( )
A儿童与自我 B儿童与社会
C儿童与自然 D儿童与生活
8、《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几个方面是( )
A.健康、安全地生活
B.愉快、积极地生活
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D.动手动脑、有创意地
生活
9、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
A、师德为先
B、 学生为本
C、能力为重
D、终生学习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要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儿童。
(
)
2、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 )
3、成长资料袋评价是课程评价过程化的典型体现。
(
)
4、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 )
5、品德与生活教育是一个可以预设的过程。
(
)
6、教师不要把品德与生活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 )
7、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
( )
8、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悟、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
( )
9、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 )
四、论述题(14分)
1、品德与生活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6分)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请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哪些?(至少写出4种)(4分)
②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