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訾洲公园雕像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
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
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中文名:柳宗元
外文名:Liu Zongyuan
别名:柳河东、柳柳州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公元773年(癸丑年)
逝世日期:819年(己亥年)11月28日
职业:柳州刺史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籍贯: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
字:子厚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资料

1.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
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
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
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
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的。
柳宗元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饱尝战乱之苦。
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
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
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简介朝代

柳宗元简介朝代柳宗元简介朝代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柳宗元简介朝代的内容,欢迎借鉴!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
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
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 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 )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 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收录在《 柳河东集》为他是河东人,人称 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 ,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 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 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 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 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 八大家之二) 。
个人简历
• 姓名: 柳宗元
• 外文名:
• 别名:
Liu Zong Yuan
柳河东、柳柳州
• 职业:
官员
• 国籍:
• 民族:
中国
汉族
• 主要成就: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余篇,与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唐 宋八大家”之一 • 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 《河东集》 《柳宗元集》
• 出生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公元773年 819年11月28日
论说
• 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 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 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 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 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1)否定神秘的天 ,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冤死, 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 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2)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 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 (3)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 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瑰丽,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 信鬼神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 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生平文学主张创作本集及研究资料生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衣冠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
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凤原(今陕西西安)。
《柳州县志》记载:“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
”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
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
文革时墓被毁平。
1974年修复,郭沫若题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
早梅年代:【唐】作者:【柳宗元】体裁:【五古】类别:【静物】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重别梦得年代:【唐】作者:【柳宗元】体裁:【七绝】类别:【】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
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
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 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少年成才
●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 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
丧。 ●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 798年,二十六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
上)。 ●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 ●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
寓言
●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 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 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 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 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柳宗元
●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 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