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
宫颈癌放射治疗常见问题

浅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常见问题【摘要】为提高女性宫颈癌治疗的预后,本文通过分析宫颈癌的放射治疗机制,就宫颈癌临床放射治疗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突破与改进方法。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改进方法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放射治疗或综合治疗为主。
根据figo国际年报,1982~1993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约8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中接受过放射治疗[1,2]。
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结合体外照射(ebrt)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放射疗法,该法可使宫颈癌放疗5年生存率达70%左右。
适用于各期宫颈癌。
为提高宫颈癌的放疗疗效,临床上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 合理选择适当的消除量消除量是指外生型的大宫颈肿瘤被局部阴道放疗消除,使之大致恢复至宫颈外形的剂量。
临床上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以“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采用适当的放射剂量,通过合理的布局,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的目的”为原则。
中国医学科学院常规以源旁1cm 作为剂量参照点。
一般消除量为10~20gy,消除剂量次数不宜多,特别是组织间治疗,应注意肿瘤消除需要时间,一般2周后才能见到肿瘤消除的程度,不应过早的进行再次消除,否则,剂量浪费,正常组织受量未能减少。
故当治疗开始之初,在全盆照射时给予消除量,当全盆照射结束时,宫颈外形方可逐步得以恢复。
2 提高肿瘤靶区设计的准确性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疗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肿瘤靶区的设计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2.1采用imrt技术代替常规体外放疗宫颈癌放射治疗过程中,外照射引入了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放疗照射野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明确靶体积范围,同时应用mri能很好地判断预后。
采用imrt技术代替常规体外放疗能减少膀胱、小肠和直肠受照容积,其优势随着计划靶区的扩大而减少,靶区的精确勾画和定位的高度重复性,以及对内在器官运动的了解,是imrt的基础。
经导管超选择性化学性栓塞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论
著
CI OE N EI L H A 性化 学性 栓塞联 合 放射 治疗 中晚期 宫颈癌 的 近 期 疗 效
王 革 ’ 毕 晓霞
( 东省 惠 州市 中心 医 院 广 东惠 州 5 0 ) 广 10 1 6
综 合治 疗组 3 例 , 龄 2 0 年 5岁 ~7 2岁 , 平均 4 .9岁。按 F G 87 IO 分 期 , b 6 , a 1 例 , b 9 。单 纯放 疗组 3 例 , 龄 Ⅱ 期 例 Ⅲ 期 5 Ⅲ 期 例 0 年 2 岁 ~7 岁 , 7 1 平均 4 .8岁。F G 92 I O分期 , 期 8 , a 1 例 , Ⅱb 例 Ⅲ 期 1
与 否 。12 — 周开 始放 疗 , 设矩 形野 , 界髂嵴 水 平 , 上 下界在 耻 骨联 合下
缘 水平 , 野外 界在 股骨 头 1 3 内。采用 6 照射 / 以 MV— X射线 , 后两 前
野 轮 照 , 天 1 20 G 每周 5 。B点剂 量达 10c y 1 后 , 每 次 0 c y, 次 00 G ( 周) 中间挡铅 4m, 为四野 照射 , c 改 同时进 行腔 内 照射 ( 北京 铱~12 9 型后 装 腔 内治 疗 机 ) 。每 周 1次 , 次 A 点剂 量 6~8 每 GY。A 点 总 剂量
不能手术 切除或不愿 意选择手 术的 中晚期 宫颈 癌患者放 疗或化疗
共 超选 靶血 管 4 条 , 中 1 8 其 例超选 失败 , 干髂 内动脉 脏支 注药 , 6
支血 管发生 痉挛 , 管 内给予 一定量 的罂栗 碱后 很快恢 复。 期 内无 血 短 相关 化疗 药物副 反应 发生 ,例 育龄患者 术后 3 月 月经紊乱 , 2 个 经治 疗 后恢 复正 常 , 疼痛 发生 率较 高 , 8 .3 2 / 0, 但 占 3 3%(5 3 )经镇痛 处理后 均 有不 同程 度缓 解 , 中3 较重 , 其 例 采取 硬膜 外置入镇 痛泵 , 痛效果 显 止
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第3 0卷第 2期
20 0 7年 6月
遵
义Hale Waihona Puke 医学院学
报
V0 .3 .2 1 0 No
ACTA ACADEMI AE MEDI NAE ZUNYI CI
Jn 2 0 u .0 7
中晚期 宫颈癌 放射治疗联合介入 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i t r e i na he a n v n e e v c lc nc r n e v nto lt r py i ad a c d c r ia a e
Y E G ojn T N n, U N P ign, t. U u u , A GMi R A e ag e o g - 1
i te y t s e ee dtm r ass i perdo r k d T eew r dfrn e e ento ru sP O 5T e n h mp m h vda o s e s pae r hi e, hr ee ie c t e op (< . ) h s o r n u m da s n e bw w g 0. g t i eta ratn ru a i e a ru . h r w r eieec f jr oi eet f e sp s ot i a r n sn eco si gopA W hg rh g p B T ee een f rneo o x f l u— l i n s h tn o d ma l c c o my o
岳 国军, 汤 明 , 阮培 刚 , 荣 书 , 明镇 石 杨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肿瘤科 , 贵州 遵义 5 3 0 ) 6 0 3
[ 摘
要]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2 例 1b—Ia l / V 期
微波加放射治疗宫颈癌100例临床对比观察

微波加放射治疗宫颈癌100例临床对比观察发表时间:2016-07-09T15:00:53.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朱义昕[导读] 43℃热疗加放疗对宫颈癌治疗可减少1/8~1/3的放射剂量达到足量放疗的相同治疗效果。
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目的探讨43℃微波热疗加放疗对宫颈癌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热疗加放疗)、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副反应、治疗结束时近期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远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近期完全缓解率(86%)高于对照组(64%),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远期完全缓解率(92%)高于对照组(72%),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良好率(74%)优于对照组(50%),P<0.05。
结论 43℃热疗加放疗对宫颈癌治疗可减少1/8~1/3的放射剂量达到足量放疗的相同治疗效果,降低副反应,治疗后获得更为满意的生活质量,提高3年生存率。
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颈肿瘤;微波;透热疗法;放射疗法;副作用;近年对于中晚期子宫颈癌临床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改善生存率。
而子宫颈癌90%以上为鳞状上皮癌,对于中晚期子宫颈癌,放射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在临床中有显著的疗效,但随着放疗的进行我们发现在全程治疗的患者中出现肿瘤耐受,复发率高,放疗的近期和远期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断地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最近我们发现在内科肿瘤治疗中有学者[1]把热疗介入放射疗法治疗膀胱癌、肝转移癌等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Ⅰ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年龄30±15岁。
宫颈癌放射治疗进展论文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进展【摘要】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80%的患者把放射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或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腔内近距离治疗结合体外照射是最普遍使用的放射疗法,适合于治疗各个临床期别的子宫颈癌,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宫颈癌放疗技术也随之日益革新,下面对宫颈癌放疗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简述。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2-02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80%的患者把放射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或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腔内近距离治疗结合体外照射是最普遍使用的放射疗法,适合于治疗各个临床期别的子宫颈癌,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宫颈癌放疗技术也随之日益革新,下面对宫颈癌放疗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简述。
1 腔内放疗技术的进展传统腔内后装治疗采用低剂量率射线的腔内治疗,随着辐射与防护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多采用高剂量率射线治疗宫颈癌,放射源有152ir和252cf等,具有治疗时问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肿瘤消退快等优点,此外,放射源的微型化使得近距离治疗更为方便。
目前国内多采用易于防护、半衰期短的192ir为放射源,推广较好。
20世纪7o年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开始252cf后装治疗官颈癌的临床工作。
252cf中子射线具有与伽玛γ射线和x射线不同的放射生物学特点,其传能线密度(let)高,没有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和亚致死性损伤修复,对处于不同增殖周期的细胞没有选择性,各期肿瘤细胞对中子射线都敏感,对含氧细胞和乏氧细胞均有杀伤力,射线氧增效比(oer)低,较好地克服了γ和x射线对恶性肿瘤内乏氧细胞不敏感的缺陷,与普通光子线比较,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更强,其生物效应剂量(bed)是普通光子线的1.6倍以上。
2002年,俄罗斯m ina l2 等报道了60钴137铯、 252锎后装放疗治疗ⅲ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和单纯放疗组( 组 )同步放化疗组5 例, B , 0 单放组4 例。 8 放疗方法两组均采用6 e  ̄ 医用直线加速器。 MV 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 盆腔前后对穿 野加腔 内 照射 )化疗方法 : ; 同步放化疗组D P O gm /静滴. D4ml2 W 化疗仅在外照射期 间进行 。结果 ] [ 治疗结束时放 化疗组和单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1 0 和9 .% 0% 58 ( = .5 , P O1 8)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 % 67 P O0 9 ; 4 和6 . = .3 )治疗结束后3 个月放化疗组和单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l 0 和9 . P .5 , 0% 79 =O1 8)完全缓解率 分别为9 % 5 P 00 2) 化疗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放组( < .5 , 2 和7 = .2 o 放 P 00 )经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 [结论 ] 同步放化疗 治 疗中晚期官颈癌可提高近期完全缓解率, 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在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 中是安全可行 的。
【 关键词 】 宫颈癌; 射疗法 ; 放 同步放化疗 【 中图分类号 1 7 73 . 3. R 3 【 文献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号 】 6 2 2 2 ( 0 2 0 — 0 4 0 17— 532 l ) 10 5— 2
性 反应 评分 按R G E RTC 良反 应分 级标 准进行评 定 。 TO / 0 不 1 统计 学处理 . 5 所 得数 据 采用S s 3 件包 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 PS 1软
科FGO分期法) 1b I 为 1 至mb 期患者, 未接受过盆腔放射治疗及全身化 疗者 ・ 骨髓造血机能正常 ; 肝肾功能正常 无严重代谢系统 、 呼吸、 心血管 等重要系统功能障碍以及严重营养不良。 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同步放化 疗组( 和单纯放疗组(组)同步放化疗组5例 , A组) B , D 单放组4例 , 8 两组患 者临 床 资料 见表 1两组 各项 临 床特 征无 统计 学差 异(>00)资 料具 有 。 P .5 , 可 比性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

①选择适 宜的静脉治疗途径和工具 , 如外周 中心静脉导 管
(IC , PC )钢针要杜绝使用 。 ②化疗用药的毒副作用 : 必须水 化使用 大剂量 的顺铂 , 避免输液速度过快 , 避免心功能不全 的危险发生。 使用顺铂后半个小 时输入速尿 , 实现对 肾脏的保护 ; 治疗过程 中, 密切关注尿量 、 尿色 , 记录2 h 4 内的尿量 , 肾功能进行定期检查 , 对
应尽可能避免到公共场所。 一旦 白细胞小于1 x o/, . l9 保护性 隔离 0 L 措施就需要考虑使用 , 即便 出入病房 , 帽子、 口罩也必须佩带 , 每 日对病室进行2 次紫外线 照射 ②恶心 、 。 呕吐 : 胃肠道反应为化疗
首要 且 最 明显 的 副 反 应 ,应 全 面评 估 患 者 后 进 行 针 对 性 健 康 教
本 可 耐受 。 现介 绍 如 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一般 资 料 . 1
能的以清淡的饮食为主 , 比如面 、 粥等 。 、 化 放疗进展过程 中的间 歇期内 , 食欲会 比较低 , 从饮食护理 的角度考量 , 应按照患者的喜 好, 将食物的色 、 、 香 味予以改善 , 从而刺激饮食 , 并尽可能地做 到
建议多服 ,同时因为放疗可能会引起患者产生放射性食管炎 , 所
以 大 粒 的 粗 硬 食 物 也是 饮 食 的禁 忌 ,每次 放 、化 疗 后 ,要 补 充
20 m 以上 的水 量 。 00 l 2 皮 肤护 理 . 3
育 , 饮食护理 , 加强 遵医嘱使用 防吐和镇 吐药 。 ③放射 性肺炎 : 采
称 放疗 ) 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 不仅 提高 了肿瘤对放疗 的敏感 性, 而且可以减少并 发症 , 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有 工作单位 :10 9 南京 2 00 收稿 日期:0 10 — 9 2 1-9 0 江苏省肿瘤 医院放疗科
宫颈癌放疗

,根据2015年
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疗效,但手术和放疗两种治疗并用也增加了治疗并发症。
LVSI + + + -
宫颈癌合并中危因素患者术后盆腔放疗指征
间质浸润深度
肿瘤直径(临床查体)
外1/3
任何大小
中1/3
≥2cm
内1/3
≥5c
中1/3及外1/3
≥4cm
术后放疗主要采用体外放射治疗方法; 仅有对存在阴道残端阳性的患者,需要加用后装放射治疗方法。
后装腔内治疗根据对A点放射剂量率高低 可分为3类:低剂量率、中剂量率、高剂 量率。
• 一般每周1-2次,每周A点的剂量在5-10Gy,A点总剂量在35-45Gy。 • 整个疗程体外加腔内放疗剂量因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的不同而异,一般总剂量75-90Gy。 • 直肠、膀胱ICRU参考点剂量限制在A点处方剂量的60%-70%以下,最高不能超过80%,超
3.术后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是根据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决定;
具 有 不 良 预 后 影 响 因 素 : 如 存 在 手 术 切 缘 不 净 、 宫 旁 受 侵 、 淋 巴 结 转 移 任 一
,
术后需辅助放化疗。
如 术 中 / 后 发 现 肿 瘤 大 、 深 部 间 质 受 侵 和 ( 或 ) 脉 管 间 隙 受 侵 等 NCCN指南的sedlis标准,术后需辅助盆腔放疗或放化疗。
究组内临床期别、放射剂量、放射方法及含顺铂的化疗方案不同,但结果都证明同步放 化疗能明显改善生存率,使死亡危险下降30%~50%。
三、放疗并发症
• 由于放射源种类、放射方法、照射面积、照射部位、单位剂量、总剂量、总的分割次数 及总治疗时间等因素不同,以及患者对放射线敏感性的差异,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概 率及严重程度不相同。